大明杀破狼-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张振岳的思路,并且结合了秦浩送来的瑞典军编制办法,张振岳拿出了改组方案。
第一是改革原有的团,从原有的六个连扩编为六个滑膛枪连和三个长矛枪连。连队的人数也从一百五十人增加到了二百人,加上自配的后勤辎重分队,一个团的人数被规定为二千人。
第二是骑兵的改革,六千骑兵被分为重骑兵团和轻骑兵团,其中重骑兵团二千人,一律使用欧式装备,轻骑兵团二个共四千人,沿用原装备不便,但是隶属关系下放,不再直属于司令部。
第三是师一级建制的改革,每个师将有五个新编步兵团,一个轻骑兵团外加师属炮兵团组成。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大明雄厚的财力以及荷兰人的支持,张振岳现在居然有288门6磅炮。这时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即使是最重视的火炮的瑞典军,其炮兵规模最高也就达到了每千人12门炮,其他许多国家基本在5门左右,而欧亚联合军从登陆开始就达到这个规模了。这种炮属于目前欧洲陆战中最轻量级的炮,另外两个标准是12磅炮和24磅重炮。但是很显然,后面两个的重量并不适合野战。所以在大炮上,张振岳和古斯塔夫二世是一样重视的,最终设立的二个师属炮兵团的大炮在荷兰工匠的改造加固后达到了惊人的120门,配属炮兵四个连队,长枪兵三个连队,膛线枪兵二个连队。
就这样,一师七团制就被张振岳确立了。而且张振岳还参照荷兰军队的军衔制度设计了新的欧亚联合军军衔制度,自己这个司令官当然是不要军衔的了,但是师长和几个司令部主官都是少将,下头的团长是上校,副团长和参谋长是中校,各连队官则根据服役序列,分为三个等次,少校、上尉和中尉。各连所属的哨长则是少尉,班长为上士。
第四是统一新式军装,大明的鸳鸯战沃显然不适合继续穿了,理由是不适合战争的需要。但是欧洲人的军装在张振岳看来同样不适合,最终张振岳根据自己的记忆,设计了一套新式的军服,很漂亮的,具体款式参考后世的拿破仑的法国近卫军白色军服就好。不过帽子沿用明军的铜盔帽,军装内部也被要求穿一层软甲,这种软甲是在荷兰定做的,其目的是通过紧密的排列,阻挡滑膛枪射出的子弹射入体内。欧亚联合军是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继瑞典人之后第二支统一军服的军队,不过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姆斯特丹的裁缝和铁匠们发财了。。。
第026章牛刀小试(二)()
第026章牛刀小试(二)
就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初,没有遵从皇兄天启帝的告诫,导致原本丰盈的内帑被东林党掏空了。而更为可恶的是,东林党还利用崇祯皇帝的不懂事,想尽办法把江南各大行会代征的赋税从内帑划到了南京户部,注意了,不是北京户部,是南京户部。因为事关江南士绅利益,身为浙江人的温体仁等也不敢去皇帝面前点破,这就导致内帑一个最大的来源凭空消失了。而这些钱,在南京户部一阵倒腾之后,又变成了官员们的进项,最终上缴到北京户部的不过原来的二成。因为没钱,崇祯皇帝听从了文官毛羽健和刘懋的建议,把全国的驿站给撤了,结果李自成从驿站的驿卒变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钱龙锡和魏忠贤还不一样,人家魏忠贤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是还知道拆东墙补西墙,努力去摆平帝国各地的矛盾。天启年间,陕西年年大旱,魏忠贤年年救灾,老百姓还有稀饭喝,自然是不会造反了。可是东林党一上来,就认定这个救灾就死太监捞钱的名目,撤了,这些陕西的老百姓让正人们弄得连稀饭都没得吃了,只能啃树皮吃观音土了。为了活下去,不愿意被观音土胀死的老百姓选择了造反。
就在袁崇焕被杀这一年,陕西的民变终于成了气候。
不过这些都跟远在欧洲的张振岳没关系,他还要为自己的生存发愁了。原本是觉得这个时代的欧洲战争不算什么,抱着过来搞点新技术,然后回去挽救大明的想法来的。到了欧洲,发现要立足还不容易,多特蒙德那里就放着二万多敌人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打得过。做为德甲多特蒙德队的球迷,张振岳现在对这个名字可是半点兴趣都欠奉。
而帝国将军彭海姆也不比张振岳强多少,他最近比较烦,因为皇帝陛下迟迟没有把能够支持他发动进攻的物资送过来。那些该死的物资不会都被用在维也纳的宫廷舞会上了吧?
二万来自波西米亚、西班牙、奥地利、匈牙利的士兵就这样在多特蒙德耗着,已经是九个多月了。军队的士气不可避免的下滑,彭海姆将军不得不连续去信去催促皇帝陛下给自己调配物资,以保证自己能够尽快对荷兰发起攻击。
这个愿望一直到1631年(崇祯四年)3月也没能实现,因为马格德堡的日耳曼人对于皇帝陛下宗教迫害政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他们选择倒向了瑞典国王。而皇帝不得不借钱,凑足了一批物资给蒂利伯爵,让他去进攻马格德堡。这样一来,彭海姆将军不要说进攻了,连防御的物资都变得不可保障起来。
而这个时候,张振岳已经完成了对欧亚联合军的改造,他不仅仅将二个师的部队组建完毕,而且还招募了二千名来自法国等地的无产流民,组建了第一支大明海外兵团,兵团指挥官暂时由重骑兵团指挥官吴六一兼任。现在他已经决定大举东进,去打垮威胁着共和国的帝国军了。
3月31日,在阿姆斯特丹,张振岳召开了欧亚联合军高级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军官有:
参谋官阎应元、军需官逯恒祥、军法官施大暄、军情官秦浩。第一师指挥使兼第一轻骑兵团参将曹文诏,第二师指挥使兼第二轻骑兵团参将周遇吉。第一重骑兵团参将兼第一海外兵团参将吴六一。
此外就是第一至第十步兵团的参将分别是:阎应元25岁,逯恒祥,24岁,曹变蛟,20岁,张振邦,21岁,张振海19岁,萧律20岁,萧诚18岁,卢象同,23岁,卢象晋21岁,陈永福22岁。这里面除开张振岳的四个小兄弟外,卢象同和卢象晋是卢象升的弟弟。忠于大明的卢象升虽然没有跟随张振岳南征,但是却把自己二个才智还不错的弟弟送来了。而陈永福则是张振岳的大舅子唐王推荐来的,试了试,还是有几分真本事的,算得上一员虎将。如果张振岳再熟读一下明史,他就知道这个陈永福差不多是明末农民军的劲敌了。这十位参将年轻的吓人,让列席会议的执政官等人都觉得汗颜。而且恰合的是,除了卢家兄弟和阎应元,其他七个都还是快乐的单身汉。考虑到战事的绵长,张振岳感觉自家可能会多出四个洋媳妇了,也不知道到时候家里人会怎么看啊。
至于二个师属炮团的指挥官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振岳聘请了雅加达之后就失业在家的荷兰人范尼担任第一师直属炮团的指挥官。而第二师直属炮团的指挥官则由孙元化的儿子孙和斗担任,则是孙元化的二儿子,今年23岁,在辽东军中的时候一直和张振岳交好,下南洋的时候也就跟着一起出来看世界了。
此外还有司令部直属的线膛枪团,这个团的团长由张振岳亲自担任,这个团也被称之为大明模范团。
军事会议就是一个内容,那就是出击,一共三万二千大军,肩负着数十万荷兰人民的期望,义无反顾的去打倒该死的帝国军。
应该说张振岳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这支军队虽然装备优良,训练严格,但是缺乏实战经验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仗最后会打成个什么局面还真的使不得而知,不过从秦浩秘密送来的情报看,貌似有猛将之称的彭海姆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这多少让张振岳有了些勇气和信心。
在人前,张振岳更是要表现出必胜的信念和镇定的气度,不然下面的人会怎样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大家都在看自己这个主帅,张振岳现在是暗自下定决心,为了防止士兵到时候因为无法忍受死亡的威胁,必须在他们后面设置督战队,那个敢跑就先弄死那个。
而张振岳的装模作样最终能鼓舞多少士气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荷兰执政官弗雷德里克是信了,他觉得此战必胜,自己还是多掏点荷兰盾出来扩大战果的好。。。
第027章牛刀小试(三)()
第027章牛刀小试(三)
彭海姆和蒂利伯爵,号称是帝国双子星一般的存在,在第二次战争时期,正是彭海姆的奋勇突进,打得丹麦军队节节败退,迫使丹麦国王宣布永远放弃干涉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事务的权力。
而这次出征荷兰共和国,光是彭海姆伯爵那响亮的名头,就如同阴云一般笼罩在荷兰人的头上,挥之不去。
现在张振岳决心和这个三十年战争时期绝对能排进前十的名将交手了,不能不说是一种冒险。但是山人自有妙计,张振岳很快就拿出了让人信服的东西。
“什么?你们的舰队要进入莱茵河?”执政官阁下在欧亚联合军的军事会议上听到张振岳准备把施大暄水师中那一百条四百料的小战船全部开进莱茵河的时候也是被深深的震惊了一把。
“不用惊慌,我的兄弟,我没打算用战舰去和步兵战斗,我只是打算用这些战舰降低我后勤补给的难度。”说道这里,张振岳起身,指着墙上那张由执政官奉送的巨型欧洲地图道,“从阿姆斯特丹到多特蒙德,如果是陆路,我的军队至少要走二百公里,而且欧洲该死的雨季马上就要来临了,到时候整个道路会变得泥泞不堪,我们的士兵将会为如何把深陷泥泞中的大炮推出来而耗尽最后一丝精力。所以我决定换个思路,施大暄指挥水师从鹿特丹过来,我带领陆军步行五十公里到达莱茵河边,所有的大炮和我们需要的各种物资补给都用水师负责运输,而我的军队只要携带必要的弹药,轻轻松松赶往战场去消灭帝国军就可以了。甚至于我们还可以用计,邀请帝国军来和我们决战,在施塔特隆,这样我们的后勤线会更短,相对的敌人的后勤线会更长,我们只要拖延几天抵达哪里,那么我们的敌人很可能就变得不堪一击了。”
“这样太无耻了一点吧,缺少贵族应有的风度和信用”执政官小声嘀咕道。
张振岳笑眯眯的看着费雷德里克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我的兄弟,如果共和国被征服了,贵族的信用和风度对我们而言还存在什么价值吗?”
然后张振岳恶狠狠的看着在座的参将级别以上军官道:“这是欧亚联合军的第一战,也是事关生死的第一战,赢了,我带领大家在欧洲打出一片天,输了,丢掉性命没什么,灰头土脸回家才是最严重的。所以这次水师先行动,你们是逆流而上,万一发现不对劲还可以开溜走人。那么现在,拿出你们的勇气,去给我战斗吧!”
最后的出兵实际上拖延到了四月二十一日,理由是准备不足,实际上,张振岳在等待马格德堡方面的消息,因为这个时候全欧洲都盯着马格德堡,帝国军正在围攻这座支持新教的城市。
张振岳最后还是很无耻的向彭海姆下了挑战书,要求和他在施塔特隆附近进行一次决战。
而彭海姆还真的按照一个欧洲贵族骑士的传统,傻乎乎的把军队待到了施塔特隆,等到张振岳的到达。他不知道这个该死的欧亚联合军是支怎样的军队,如果真的是那支来自远东,衣不遮体的土著军队,彭海姆不介意用他们的鲜血浇灌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欧亚联合军穿着漂亮的新款制服出发了,雪白的那种其实是礼服,真正作战除了滑膛枪部队和炮兵外就不会有人再穿这种礼服去作战了,骑兵清一色的红色,目的是要给敌人震撼的感觉,而且是红衣黑披风。至于线膛枪兵全部是黄褐色军装,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他们,实际上线膛枪兵一般都是埋伏在炮兵阵地附近的丛林中,对于敢于突击本方炮兵阵地的敌军给予突然打击,海外军团统一为蓝色军装。
此外还穿白色军服的就只有线膛枪团了,不过他们的白色军装胸口都加了金穗带,看起来气势完全不一样。
大军整齐的从阿姆斯特丹唐人街开出,直接想莱茵河附近前行,路边是一个接一个高大的荷兰风车和一片片美丽迷人的郁金香花。
由于没有大炮,所以每日的行军量被核定为二十四公里,第三天,也就是4月24日,张振岳所指挥的三万二千大军就抵达莱茵河畔,而且十分顺利的和施大暄的水师会合了。然后大军沿着莱茵河而上,直扑此战的目标施塔特隆。。。
欧洲人对于战争的概念从这一天起就要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战争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趁着朦朦的夜色,周遇吉带着第二师的主力,第二轻骑兵团和卢象同、卢象晋、陈永福三个主力步兵团以及吴六一亲自带领的海外兵团悄悄在离多特蒙德不到十里的地方下船,这一天是5月4日凌晨。
这个时候,无论是帝国军还是张振岳的主力都在施塔特隆对峙着。因为大雨的关系,大家一直没有举行决战。连续七天的大雨使得道路泥泞不堪,负责从多特蒙德向施塔特隆输送补给的车队因此寸步难行。张振岳原计划还准备派出骑兵去截断彭海姆的补给线的,现在看来毫无必要,因为这条补给线已经是时断时续了。
彭海姆在出发前,在多特蒙德留下了三千雇佣军守卫城池,虽然这个时代大家都强调正面决战,但是如果对自己的后方不加以保护也是不合适的。
海外兵团现在肩负的任务,就是以帝国援军的身份,骗开城门,然后。。。
这是很不骑士的,但是在东方却是被屡试不爽的招数了。为了让整个计划完美无缺,秦浩甚至还安排人假扮帝国的信使,给多特蒙德的警备司令送来了一份会有援军抵达的假文件。更可笑的是,大字不识的警备司令也没能看破这份文件的真假,居然真的命令部下准备地方给新来的援军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