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办法,最好是将他们赶出京城,办理得越快越好。”
郑昂是吏部郎中,掌握官员晋升考核大权,结交的官员很多,调查安禄山与张垍来往的证据很快就有了结果。向杨国忠汇报:“经过多方调查,皇上要求翰林院起草圣旨后不久,安禄山便与张氏兄弟一起吃酒,酒桌上张垍向安禄山祝贺,透露了圣旨的内容。”杨国忠十分高兴,想不到老天爷这样照顾他,事情会这样出奇的顺利。他立即召集智囊团的人,到宏发绸缎铺的密室里商量对策。
郑昂说道:“现在抓到张氏三兄弟的把柄了,按照朝廷的法典,可以将他们下狱,让刑部审理,顺势将安禄山拉下水,他不是不把相爷放在眼里吗?也让他偿付一下轻视相爷的后果。”
杨国忠很兴奋,笑着说道:“如果能将那胡子拉下马,出去胸中的恶气,是最好不过了,你的这些罪证分量够不够啊?单凭他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没有研究对付皇上和朝廷的办法,干扰朝政。单是吃饭喝酒,也不是大罪呀。天宝六年,李林甫搞掉皇甫惟明和韦坚的罪证是他们两人一起商议对策,要***林甫的宰相,让韦坚接任,皇上信了,才治他们的罪,如果能找出类似的罪证就好了。”
宋昱说道:“相爷不是说过,皇上要你起草任命张垍的诏书吗?可不可以拉上安禄山?”
窦华说:“不行,皇上让相爷起草诏书,是皇上已经决定了的事情,相爷一直拖着不办,皇上还在追问,与安禄山不会有关联。要不是安禄山想作宰相,相爷也抗不住,用这件事做文章,无疑是告诉皇上,相爷要栽赃他们,弄巧成拙。”
张渐说道:“这件事不要做得太大,只要将张氏三兄弟一点点惩罚,最好是贬出京城。动作大了要三司会审,不容易通过。皇上便会起疑,皇上起疑,所有的罪证都是无效的。他们出了京城,丞相的对头就少了一个,以后集中力量对付安禄山。”
“这样最好,张垍是皇上的亲女婿,打痛了他,公主不愿意,她要是在皇上面前哭哭啼啼,皇上的心一软,就支不得他了。张均与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子要干预此事,就会带来麻烦。”窦华赞成张渐的意见。
杨国忠觉得他们说的有理,张氏三兄弟在朝廷为官二十多年,虽然没有掌握朝廷的大权,但一直在管理一个部门,而且名声非常之好,其它的罪证不好找,只有这一件事,定不了大罪。
他说道:“到底是翰林院的大学士,想问题更深一层。张氏三兄弟在皇上的心目中很有分量,一方面是他们的父亲是著名宰相,改革兵役制度,为大唐的强大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沾光。另一方面他们是皇亲国戚,要扳倒他们还要动一番脑筋。请二位大学士写一份奏折,将郑昂的调查材料附上。一定要使皇上相信,张氏三兄弟在搞小动作,影响了正常的朝政。我再找贵妃娘娘做做工作,拉陈希烈一起到华清宫向皇上启奏。”
杨国忠找到陈希烈,对他说道:“皇上让我起草张垍担任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诏书,我一直拖着没办。目的是想保你,我们一起共事不容易,想帮你一把。现在张垍擅自泄密,违反了条规,我俩一起进宫,上奏皇上。扳倒了张垍你就安全了。”换相的事,早就有人从皇宫中透露出来。陈希烈也有耳闻。他当然想保住宰相的职位,便与杨国忠一起来到华清宫。
两个宰相一直上奏,说明有重大事情,唐玄宗在飞霜殿接见他们。杨国忠手举奏折,伏地说道:“启奏皇上,臣已经查明,当日驸马张垍与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一起喝酒,向他透露了诏书的事。当时安庆宗对张垍是千恩万谢。而且张氏三兄弟在京城相互串联,经常集在一起,名为设宴喝酒,实则是议论朝政。臣与希烈联合奏请皇上,将张氏三兄弟贬出京城。”
第六十九章 将军讨职国忠使阴招 皇帝催诏张垍中暗算(五)()
接到杨国忠和陈希烈一起上奏的奏折,唐玄宗沉默良久。联想到他让杨国忠拟旨要张垍取代陈希烈,杨国忠拖着不办的情况,他也看出了这里面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实事证明,杨国忠容不得张垍张均兄弟。要在以往,他会同时惩戒双方。但是现在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养生上,怕承担繁琐的朝政事务。从杨国忠担任宰相一年多来的情况看,他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让他操太多的心,朝廷的开支都能保证,宫廷内不缺钱用。地方上也很稳定,许多地方官员还为他歌功颂德。
张垍张均兄弟文才很好,但处事能力怎样?不得而知,这次本想让张垍锻炼一下,看看他的实际处事能力。可杨国忠担心会取代他的位置,设下障碍,而且要将他们贬出京城,一劳永逸。
他有些为难,迟迟没有画押,杨贵妃过来了,大声喊道:“皇上,快来呀,我新创作了一首曲子,请你品评一下。朝中的事务就交给我哥哥去办好了,你不是说过,他处事的能力比李林甫还要强吗?放心大胆的让他干好了,你就享享福,保养好身体,烦恼的事就让他们去做吧。”
听杨贵妃这样一说,唐玄宗下了决心,对杨国忠和陈希烈二人说道:“准奏﹗贬张均为建安太守,张垍为卢溪郡司马③,张埱为宜春郡司马。”杨国忠伏地说道:“皇上英明,臣立即起草诏书。”唐玄宗看了两人一眼,立即起身走到杨贵妃那里,认真研究起曲谱来了。
张垍接到去卢溪郡任司马的诏书后,心里不是滋味,他一直在等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诏书,计划着大干一场,作出一些业绩来,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宁亲公主大发脾气,吼叫着说道:“父皇做得太过了,好歹也是你的女婿,不提升宰相也就算了,还要贬职降级,调到边远地区。他是被狐狸精迷失了双眼,自己的家人都不相信了,我要去华清宫找他论理。”
张垍心里乱得很,当即对她说道:“公主就不要再添乱了,一定是唐玄宗征求杨国忠的意见的时候,杨国忠反对,背后里进了不少的谗言,加上杨贵妃从中帮助,因此我不但没有当上宰相,反而将我们三兄弟一起贬到边远地区。圣旨已经下了,不可能改变,再去闹不但不会有效果的。而且损害了皇室的颜面,父皇会更加恼怒,很可能将事情弄得不好收拾的地步。”
宁亲公主怒不可遏,大声说道:“怕什么,我是他的亲闰女,能拿我怎么样?我就是要去揭露狐狸精,让父皇清醒清醒。”
张垍很想有人能去闹一闹,但宁亲公主不行。为了缓和气氛,他轻言细语的说道:“公主,父皇将我们三兄弟一起贬出京城,有违常理。一定是杨国忠在暗中捣鬼,他利用贵妃娘娘在皇上面前诬陷我们。皇上迷恋贵妃娘娘日久,没有人能动摇她的地位。正是贵妃娘娘,皇上才将朝政大权交给杨国忠。而他则一手遮天,欺上瞒下,独揽朝政。为了巩固他的地位,非常惧怕有才能之人夺他的位置。这次蛊惑皇上将我们三兄弟同时贬出京城,是杨国忠蓄谋已久的。现在圣旨已经下了,不可能更改,你这时候去是火上浇油,会使父皇难堪。一旦父皇发怒,以后再想进京,就困难了。你要是真心帮我们三兄弟,就等我们到任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便去联络太子殿下。在机会适当之时,向父皇进言,让父皇招我们回京。”
“难道就这样忍气吞声不成?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打击,无能之辈充斥朝廷,这大唐盛世恐怕不久长了。”宁亲公主仍然愤愤不平。
张垍说道:“公主轻点声,小心隔墙有耳,安庆宗请我吃一顿饭,就被杨国忠的人侦知,加罪于我们三兄弟。你再不小心,闹出什么把柄被他们抓着了,我们就永远也回不了京城了。”
宁亲公主平静一下情绪说道:“我一定想办法,让你早日回京。”张垍握作公主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张均向太子李亨告别,李亨对张均说道:“听说杨国忠最近与安禄山过不去,要整掉他。安禄山这人怎么样啊?”
张均说道:“安禄山不是易与之辈,很会打仗,累积军功。听说从政也有两下子,河北二十四郡都听从他的话。将谁都不放在眼里,他一心一意的想出将入相,要取代杨国忠的位置,与杨国忠水火不相容。此人桀骜不驯,与臣有些交往。太子继位之后,如果要用他,我可以从中行事。如果不想用他,就要坚决下手。此人不易掌控,不能用就必须搬掉他。但他手握重兵,要防止他狗急跳墙。”
李亨说道:“你安心到任,我想办法让你尽快回京,杨国忠的那些作法,太过了,朝廷的法典形同虚设。但父皇宠信,一时搬不动他。可以把安禄山调进京城,让他和杨国忠斗一斗。”
“殿下这主意好,首先去掉了安禄山的兵权,将来好控制。其次是给杨国忠坚了一个对立面,让他两人去斗,殿下的麻烦就少多了。”张均向李亨建议之后,离开了东宫。
张氏三兄弟,无故之间遭受打击,朝廷中议论纷纷。杨暄与崔光远仍然按照他们之间的君子协定,隔五天玩一次樗蒲。
两人正玩在兴头上,崔光远说道:“张氏三兄弟一起贬出京城,丞相又去了一个对立面,以后可以安心了。张氏三兄弟为官的声誉一直很好,而且是皇亲国戚,深得皇上信任。丞相是用何种方法扳倒他们的啊?”
杨暄说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父相要搞掉他们,早就用了心思。在他们身边安插人手,一直盯着他们。找到他们的一些小的过错,无限上纲,通过贵妃娘娘,在皇上面前告黑状,皇上相信了,这样就顺理成章的把他们撵出了京城。”
崔光远说道:“你们抓到了什么把柄啊?能使皇上相信之事,玩假的只怕行不通。”杨暄说道:“也不是大事,而且可以说是正常得很的事情。他们经常一起吃饭,加上这次翰林院起草诏书的时候,安庆宗请张垍吃饭,父相就向皇上上奏,说张垍将诏书的内容透露给了安禄山。皇上震怒,便将他们贬出京城。”
崔光远到东宫,将得到的信息如实告诉了李亨。李亨说道:“这是什么罪证啊,真是欲加之罪何尝无辞啊。我得去华清宫,向父皇说明。”
注①:唐朝官名,从三品。
注②:唐朝官名,正五品。
注③:唐朝官名,从四品。
第七十章 群雄聚集欧阳鼓勇气 对手增援方岚行妥协(一)()
贤臣无故贬远边,妄佞稳固坐琼筵。
储君遥思未来日,欲上征马挥玉鞭。
得知张氏三兄弟被贬出京城,李亨再也坐不住了,面对杨国忠的肆无忌惮,他恨不能立马掌管朝政。可是权力掌握在皇帝的手上,他这个储君,只有等到登基之后,才能起作用。看到朝廷的弊端,李亨急在心里,在东宫内坐卧不安,自言自语的说道:“简直是没有一点法度,仅是几人一起吃饭,就被贬出了京城。这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样下去,朝廷还有何规矩可言。我不能坐视无睹,得向父皇求情,尽快赦免三人,诏他们回京。”
张良娣来到他的身边说道:“我支持殿下,现在就去父皇那里。对杨国忠不能太软弱了,该争的还是要力争。我去叫辅国套上马车,马上去华清宫。”李亨想:‘张良娣是父皇选配给我的,他的父亲深得父皇的信任,有她陪同去参见,可以减少父皇的疑虑。’当即点头同意。
李辅国套好了马车,太子与张良娣一起上车,向华清宫驰去。这年是倒春寒,长安的二月,并不象江南,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地面上仍然有积雪。唐玄宗和杨贵妃虽然在华清宫连续住了几个月,但是这里的小气候,十分宜人,他们并没有准备马上回京城皇宫。
自从开元二十八年十月,杨玉环离开寿王府,与李瑁分手来到骊山,与唐玄宗一起泡温泉,享受温馨以来。每年都是如此,十月初进来,三月末回长安。半年不回京城,太子、王子、皇亲国戚来温泉看望唐玄宗很正常。李亨的马车在宫门外停了下来,守门的护卫上前察看,看到太子行头,不敢得罪,让马车直接驶到了九龙湖边。早有侍卫跑到唐玄宗面前告诉了他。
听说太子和张良娣一起来来看望他,唐玄宗很高兴,对高力士说道:“让他们俩一起到飞霜殿来,朕也很想念他们。”高力士站在飞霜殿的大门外高声喊道:“皇上诏太子殿下到飞霜殿靓见。”
李亨从马车中出来,听到高力士的喊声,带着张良娣来到飞霜殿,两人上前向唐玄宗跪拜,李亨说道:“儿臣想念父皇,夜不能眯,带着良娣特意前来看望。现父皇身体健康,神采奕奕,儿臣放心了。”
“快快起来,朕在这里享受温馨,心情舒畅,身体自然就好了。太子来这里不只是为了探望朕的身体吧,还有为张氏兄弟来说情是吧。”唐玄宗看出了李亨的内心,笑呵呵的说道,看来他今天的心情很好。
李亨说道:“父皇圣明,儿臣上奏,张氏兄弟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不能成为罪证。”唐玄宗说道:“朕知道,但是张垍向庆宗透露草拟诏书的内容,总是不对的吧。”李亨说道:“那也只是一人的错,不能牵连他人啊。再说庆宗已经与义荣订婚,他们已经是亲戚关系,酒后失言。虽然犯错,但情有可原,不至于降职还要贬到边远地区。”
唐玄宗说道:“让他们下去,也是为了缓和诸多方面的矛盾,照顾一下某些人的情绪。朕心中有数,也不会让他们长久呆在边远之地,过一段时间就下旨诏他们进京。”
李亨说道:“父皇圣明,张氏兄弟颇有才华,性格耿直,仍骨鲠之臣。虽然与首席宰相意见不和,但办理差事一向认真负责。朝廷正需要这样的人,请父皇早些下旨诏他们回朝。他们熟悉朝廷的法典,遵循朝廷的办事程序,能起到固本的作用。”
唐玄宗说道:“朕知道太子的话中有话,朝廷的规矩已经有百年历史,该改的还是要改。国家发生了变化,政策也不能僵化。你也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