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世风波 >

第216部分

盛世风波-第216部分

小说: 盛世风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岚虽有几分力量,但与有武艺的军士相比,就差得远了,这死守城池的战事,又无奇计可出,双方拼的都是实力。程千里虽然看重他,由于没有大的军功,也不好提拔他。他非常郁闷,找到机会,向程千里提出辞行。

    程千里觉得方岚不能上阵杀敌,虽然有些胆略,但他现在不需要谋士,呆在这里也无作用。因此他也没有挽留。为了补偿他向皇上投递奏折的功劳,给了他一些钱财。方岚骑上枣红马离开了云中城,向他心目中的英雄封常清的驻地奔去。

    十二月一日,唐朝的平叛的大军从长安出发,唐玄宗亲自在勤政楼为荣王李琬和副元帅高仙芝举行宴会,又到望春亭为他们送行,并给予自行召募新兵的权利。同时任命边令诚为监军,督促高仙芝。

    唐玄宗这样重视李琬、高仙芝之行,是将消灭安禄山的重任压在他们的肩上了。但他不应该任命边令诚为监军,让他束缚高仙芝的手脚,为后来的失败,留下了祸根。

    高仙芝无疑是那个时代众多武将中的佼佼者,这个高句丽族将领与当时的其他少数民族将领一样,以其杰出的才能受到了大唐王朝的重用。如果没有杰出的才能,没有卓越的战功,唐玄宗是不会将平定安禄山这样的重任交给他的。

    长途奔袭分进合击,是他的一大特点,中唐时期的许多将领都经常采用这一作战指导,而高仙芝更是运用得熟巧。无论是攻打小勃律、竭师,还是石国、突施、大食,都是如此。高仙芝喜欢采用隐蔽的行军,接近目的地后,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如攻打连云堡时,高仙芝鉴于连云堡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了避免顿兵坚城之下,于是兵分三路,对连云堡实施战略包围,从而一战取胜。

    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是他的一大优点。纵观大唐名将,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他注重后勤保障,善于预测困难,准备充分。由于高原上补济困难,高仙芝遂让唐军将士携带私马,用来驮运物资,这使使后勤补济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保障。在行军路线方面,他也会做精心的选择。在战略上可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进入帕米尔高原的行军,他善于挑选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或河道行军,从而将困难降至最低。

    在行军时间的选择上,高仙芝同样做了周密的安排。从而使唐军将士和马匹的体力不至于消耗过大,从而保证了战斗力。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高仙芝不仅考虑到了出征时所用的时间,还想到了作战时所用的时间和回军时所用的时间,使唐军免受严寒之苦。

    夺取战略要地是他的思想主张。从强攻连云堡到不战而取阿弩越城,从计智取孽多城到砍断藤桥,高仙芝先后采取了出其不意、乘胜追击、假途伐虢、断桥阻援的策略,拔其要点,速战速决,将唐军的伤亡降至最低。

    在谋略的运用上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使敌无机可乘。可惜,他的这些优点,特点和主张都没有用上。

    安禄山进军太快,唐军一触即溃,一败涂地。等他重整旗鼓,准备与安禄山周旋到底的时候,唐玄宗已不能容他了,这是后话。

    高仙芝将长安带来的禁军,和召募的新兵,共九万人,驻扎在陕郡③的所在地陕城。其战略用意是,如果封常清战事顺利,他可以长驱直入,直捣安禄山的后方。如果封常清抵挡不住叛军的进攻,他可以退守童关,保护长安。

    在他的心目中,封常清的这些新兵,根本就抵挡不住安禄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边防军的攻击,作好了退守潼关的准备。先避其锋芒,然后以险固守,消耗叛军实力,拖垮叛军。等叛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全线反击,一举消灭安禄山。

    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部署。但监军边令诚不懂,他建议,将唐军主力扎在黄河南岸,与封常清的军队联为一体,一举击败安禄山。

    这是不切实际的布阵,高仙芝当然不会采纳。边令诚则甚是不服,然而他只是监军,无权调动军队,心中不服,却奈何不得高仙芝。但是由此造成了两的隔阂,以至后来边令诚落井下石,状告高仙芝。

    注③:唐朝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第九十三章 化装下山荣荣遇师兄 奔赴河南方岚投主将(一)() 
荣王腊月东出师,天子亲授龙虎旗。

    朝廷期盼风波静,皇帝回转燕鹜池。

    唐玄宗为李宛、高仙芝送行之后,回到皇宫,内心轻松了许多。半个月来一直心焦的事,随着荣王李琬和高仙芝的出征而消除。他回转宫中,盘算着说道:“仙芝有十万兵,常清招兵十万,洛阳城防五万,还有陈留的介然、荥阳的无波,也有两三万军队,人数是叛军总数的两倍。中原的兵力已经足够了,如果王承业能阻挡那胡羯东进,封常清高仙芝巩固河南防线,组织军队越过黄河,直击叛军老巢,三月内定能活捉胡羯。叛乱就此平息,朕可以高枕无忧矣。”

    杨贵妃带着一脸的欢笑,来到他的身旁。只听到后面一句,撒娇的说道:“皇上高枕无忧就好,好长时间没有来过这养心殿了。现在万事大吉,可以高枕而卧,叛军自有前方将士围剿,皇上可以安心音律了。”唐玄宗走过去揽住他的腰肢说道:“不能麻痹大意,国家出了这样的大事,朕还能安枕吗?但愿仙芝和常清以及前线将士能枕戈待旦,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杨贵妃说道:“皇上不能太急,急则伤身。这段时间,皇上惆怅,脸色凋粹,臣妾十分担心。皇上要注意多休息,累坏了身体,如何向上天交待啊。”“朕的社稷出了这样的大事,不能不急呀,现在总算安排妥当。但是河北、河南的百姓要遭罪了,朕的心还是不安啊。”唐玄宗抱住杨贵妃的身子,忧虑的说道。

    “臣妾又创了一曲新歌舞,皇上好好品尝品尝。”杨贵妃撒娇的说道。唐玄宗拉不下面子,笑着说道:“这半个月来,朕思虑忧愁。现在好了,征讨叛军的大军已经出征,不日就有凯歌奏来。朕就陪贵妃享乐歌舞,平叛的事,就交给高仙芝封常清他们吧。”

    养心殿又响起了悠扬的萧声,舞池中的舞女摇晃着腰枝,翩翩起舞。唐玄宗又沉浸在乐曲之中,忘记了安禄山的大军,忘记了杨国忠的无能。他忘记了一切,眼中只有杨贵妃。

    皇帝在享乐,大臣们也十分心安,他们也认为安禄山不可能长久。都在期盼有人将安禄山的人头送到朝堂上来。杨国忠与张渐等人一起在宏发酒楼饮酒。高谈阔论,兴奋之极,有一种消灭了敌人的快感。只有韦见素坐镇在兵部,对平叛十分忧虑,等待各地的奏章。

    云中城的战斗异常激烈,程千里没有料到蔡希德这样能打,在强大的攻势面前,守城兵将死伤惨重。他立即写了一份奏折,上奏朝廷,请求增援。

    韦见素接到奏折,倒吸一口凉气。急匆匆来到皇宫,老远就听到杨贵妃那悠扬的歌声。长叹一声说道:“已经火烧眉毛了,还能这样悠闲,皇上真的老了。”他嘴里念叨,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的走到宫门。

    高力士看到韦见素站在宫门外,匆匆出来接见。韦见素说道:“云中来了奏折,请求朝廷增援,需要皇上定夺。”高力士说道:“这些天来,皇上的心情一直不好,今天刚刚有些兴致。如果不急,最好不要打扰皇上。”

    韦见素说道:“叛军攻击云中城,十分猛烈,程千里抵挡不住了,请求朝廷派兵增援。”高力士看到唐玄宗和杨贵妃抱在一起,对韦见素说道:“请等一下,我先试探一下皇上。”转身进了宫殿,撇了杨贵妃一眼,低头站在旁边。唐玄宗看在眼里,对他说道:“有事吗?”“启奏皇上,韦丞相在紫辰殿等候圣驾,象是有紧急之事上奏。见皇上在这里,已经来到这里,站在宫门外。”高力士偷眼看了一下杨贵妃,脸上呈现出焦急的表情。

    兵部尚书上奏,一定是战场上的事。唐玄宗猜测前线有紧急事情,他轻轻推了一下杨贵妃,站起来就向紫辰殿走去。韦见素跟在身后,高力士赶紧抢到他的前面,站在紫辰殿的门外高喊:“皇上驾到﹗”闪身让唐玄宗进殿。

    唐玄宗快步走向宝坐,韦见素立即跪在驾前说道:“启奏皇上,河东节度使程千里上奏,叛军一支精锐之师,由蔡希德带领,从太原出发,连克马邑和雁门郡,已经将云中城团团围住,攻击十分猛烈。他们正在全力抵抗,但是叛军的武器和兵员都占优势,守城军队的伤亡惨重,已经坚持不住了,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唐玄宗听到云中吃紧,已经从音乐中醒来,对韦见素说道:“平身,叛军从北面进攻朝廷,兵部如何处理?”

    韦见素站起来躬身说道:“启奏皇上,云中乃战略要地,不能丢失,兵部拟从朔方调一支军队前去支援。”

    唐玄宗说道:“河西军抽调一部到河南去了,只有朔方能抽调军队。国忠怎么没有一起来?”韦见素说道:“杨丞相不在中书省,因军情紧急,来不及商量。”

    唐玄宗对高力士说道:“速传国忠进殿议事。”高力士应一声,派人去了通知杨国忠。

    杨国忠正在与张渐等人一起喝酒,自从安禄山反叛,他一直处于兴奋之中。等待叛军内部哗变,将安禄山的人头送到京城来。杨暄来到宏发酒楼,对杨国忠说道:“皇上在紫辰殿等待父相议事。”

    唐玄忠招见,杨国忠不敢马虎,放下酒杯,急匆匆进了紫辰殿,跪下上奏:“臣杨国忠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唐玄宗说道:“云中来的奏折,你看过吗?”“启奏皇上,前线来的奏折,先到兵部,臣还没来得及看。”杨国忠不敢说在饮酒,用模拟两可唐塞过去。

    唐玄宗没有追究,对他说道:“起来说话。叛将蔡希德,正在猛攻云中城,千里已经抵挡不住了,向朝廷求援。兵部拟调朔方军增援,你认为如何?”

    杨国忠还沉浸在叛军内变的设想中,站起来说道:“臣认为此事不急,昨天太原尹王承业上奏。叛军十万主力,由安禄山亲自率领,正在全力进攻他的营寨,被他阻止在吕梁山边。王承业向朝廷保证,不让叛军越雷池一步。蔡希德只是范阳军中的一个带兵的将军,并不是主力。进攻云中是声东击西,想扰乱朝廷的视线。用不着大惊小怪,程千里完全可以守住云中城。”

第九十三章 化装下山荣荣遇师兄 奔赴河南方岚投主将(二)() 
杨国忠的这种忆测,使韦见素十分吃惊,立即进行反驳:“杨丞相又没有到前线,怎能知道云中城定能守得住?程千里上奏,叛军的攻势十分猛烈,守城官兵伤亡惨重。如果不派援军,七天之内就会城破。前线主将的请求,朝廷不能不考虑。万一云中城失守,叛军从北面进攻长安就麻烦了。”

    “危言耸听,蔡希德只是安贼手下的一个叛将,能有多大的能耐?怎能与皇上任命的节度使相提并论。皇上只要下旨,让程千里死守云中城,保证无事。”杨国忠大声说道。

    唐玄宗相信杨国忠的话,对韦见素说道:“兵部草拟谕旨,命令千里死守云中。不准后撤一步。朝廷的援军,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到达。丢了云中城,守城将领,军法从事。”韦见素不敢再争,躬身说道:“臣尊旨,立即草拟诏书,送往云中城,令程行里死守一线。”

    出了紫辰殿,杨国忠又将张渐、宋昱等人招在一起商议。杨国忠说道:“安禄山反叛,已经二十天了,他的手下怎么没有人起来反对他?贾循、吕知诲都是木头人,这样的机会都抓不住。今天云中的程千里上奏,请求朝廷增援。朝廷的节度使,而且有坚城工事防守,还抵挡不住叛军的一个部将的进攻,真是无用。昨天的朝堂上,居然有人提出与安贼讲和,真是岂有此理。”

    张渐说道:“这仗不能打得太久,拖的时间越长,对丞相越不利。现在朝廷中有一种说法,安贼的反叛是丞相逼出来的,如果平息不了叛乱,皇上说不定要牺牲丞相,来换取安宁。”

    杨国忠说道:“这事值得注意,尤其是要注意东宫的动静,我在朝堂上两次否定了他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提议,一定怀恨在心。”

    宋昱说道:“丞相不让太子担任平叛的主帅,是正确的。如果让太子掌握了军权,就没有丞相的位置了。说不定皇上都要靠边站。现在要抓住左庶子裴冕,让他对东宫看紧一些,只要发现不利于丞相的事,我们就进行反击。”

    “这主意好,马上行动。暄儿去叫裴冕到中书省来,我亲自与他说。”杨国忠说完起身去了中书省。

    裴冕来到中书省,杨国忠显得特别热情,弄得裴冕都有些不大适应。他恭敬的对杨国忠说道:“丞相交办的事,裴冕时刻放在心上。太子内心虽然不痛快,但也没有异常的举动。皇上的决定,他只有赞成。”

    杨国忠很满意,对裴冕说道:“你是杨暄的好朋友,我不会亏待你的。左庶子的事情不多,让你兼任御史中丞怎么样?”

    “御史台是朝廷的重要位置,能做次官,裴冕求之不得。感谢丞相的栽培。”裴冕就要向杨国忠行大礼。

    杨国忠拦住说道:“一家人不要太客气,以后御史台的事要做,东宫的事也不能忽略。现在安贼反叛,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对付叛贼,维护皇上。”

    “丞相放心,裴冕知道如何做。”裴冕千谢万谢离开了中书省。回到东宫直接去了太子的房间,对李亨说道:“太子殿下,刚才杨丞相把我叫到中书省,要我报告殿下的动向。我说殿下心里郁闷,却维护皇上的尊严。私下里没有朝中的大臣来往。杨丞相很高兴,让我兼任御史中丞。”将事情的全过程报告了太子。

    李亨十分满意,对他说道:“现在叛军猖獗,河北二十四郡全部落入叛军之手,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