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攻击步兵、弓弩兵列队整装从他站立的台前开过,直接开赴战场。张尚身穿深绿色战袍,骑着黑色战马,走在队伍的前面。他是刚刚上任的镇将,身后是新任镇副项勇,以及项猛和他的徒弟王伦、肖让等人,他们穿着深青色军服,是刚刚提拔的上戌主②。
他们这一团骑兵是郭晞亲自组建的先锋队,超过了一搬上等镇的五百人建制,人员武器装备的配置都是一流的。精神面貌与众不同,雄纠纠气昂昂,显得格外的朝气蓬勃。
检阅三军的阅兵台设在城楼上,战鼓声又急又响,被检阅的军队直接出了城门,浩浩荡荡向山西进发。
留下镇守灵武的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带着郭子仪的长子郭曜,第五个儿子郭晤及留守军官出城相送。
主力和主将以及优质装备都上了前线,留下的大部分都是新兵,和弱质武器。杜鸿渐长期以来,一直负责后勤。
现在郭子仪、李光弼、固仆怀恩等主力战将都走了,他觉得身上的担子特别重,他一方面要防御外敌,一方面还要训练新兵,这是个很艰难的差事。所以内心之中,对郭子仪等人依依不舍。
郭子仪对杜鸿渐说道:“副使镇守灵武,责任重大,如若吐蕃来攻,务必坚守一月,等待大军回来救援。”
他看了杜鸿渐身后的郭晤一眼,深有感触的说道:“郭晤年方二十,血气方刚,你要严加管教,不要碍于我的面子而放纵不管,我把他交给你了。”
杜鸿渐握着郭子仪的手说道:“元帅此番东征,路途遥远,长途跋涉军心易疲。叛军一路猛进,势如破竹,士气正旺。我军没有优势,前面苦仗、恶仗甚多,艰难险阻重重。郭晤的事你尽管放心,我会将他当着我的亲儿子一样看待。”
两人依依惜别,直到军队都出城了,郭子仪才上马,冲向中军。他当然知道,此去前程并不乐观,高仙芝封常清是前车之鉴,以后的事很难预料,他不能不作最坏的打算。
注②:唐朝军官职位,分上、中、下三等,上戌主正八品下,带兵50人;中戌主从八品下,带兵30人;下戌主正九品下,带兵30人以下。
第一百零二章 逃命进村老汉说世道 出行归来媳妇吐辛酸(一)()
“蓟城胡逆起风波,男儿报国泣当歌。
山川奔行吹号角,苦战连溃败绩多。
挥剑斩贼狼虎阵,先死后生逃山坡。
冰雪寒风整盔甲,重展旌旗荡敌窝。”
方岚逃到一座山岗之上,感慨甚多,吟起了诗句。虽然大败,其志不绥,仍然希望卷土重来,想在叛军的后方举起义旗。
回想从东门跑出洛阳的时候,惊心动魄。看到那匹白马出了城门,十分慌乱。知道那马跑得快,生怕它追了上来,伏在马背上没命的催马前奔。现在远远的离开洛阳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没有发现追兵。放眼望去,白雪覆盖的原野上没有一个人影。虽然矢志不渝,但叛军的凶猛在他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方岚放慢速度,枣红马在大道上慢走。后面没有追兵,前面也没有碰军队,甚至看不到人。寒风凛冽,他静下心来,寻找水源,到处都是冰雪,白皑皑的一片,找水还真不容易。看到身上的血迹,自言自语的说道:“幸亏没有碰上人,要是遇上了行人,我这一身的血迹,一定会吓坏他们。”
那边有一条小溪,方岚纵马来到溪边,两边都是厚厚的冰块,中间有一线流水,十分清彻。他下得马来,洗干净身上的血污和绿色军服的血迹。
太阳还在天顶上,他将洗过的军服放在树上晒,自己躺在草地上休息。那马跑了两个多时辰,累了也饿了,跑到一片麦地上,吃起了露在冰雪面上的麦苗。
太阳西坠,冬天日短,他要找处休息的地方过夜。方岚站起来收起军服,幸好早晨出战的时候,他将随身的包裹背在身上。打开包裹,从里面拿出那件天兰色丝织长衫,套在身上,然后将还不十分干的军服和盔甲塞了进去。
收藏好军服,打了一个口哨,正在啃麦苗的枣红马,昂起头来,狂奔到他的身前。方岚飞身骑上马,亡命地向东北方狂奔,一口气跑了上百里路。
天已经快黑了,跨下的枣红马也跑不动了,不停的打着响鼻。方岚四处张望,不见半个人影,便放下心来,缓慢行走。
前面是一个大村庄,一大片房屋,足有几百户人家。驰进村子,他跳下马背,牵着马,在村中行走。村庄很大,各式各样的房屋都有。见到一幢高大豪华的院落,走到门前,大门紧闭,敲门叫喊,无人应对。
只好走开,但见家家户户都关着门,他连敲了几家的大门,都毫无反应。他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叛军才过去没几天,老百姓为躲避叛军的洗劫,都逃难去了,那里还有人呆在家里。
他牵马慢行,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么大的一个村子,几百户人家,不会一个人都不留,总会有一些胆大的人留下来。这世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胆大妄为的人也不少。”
果然不出所料,村东头有一户人家,大门开着。方岚牵着马,走进院门。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坐在院子里,静静的望着门外,像是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方岚牵马进来,老人坐在那里不冷不热的说道:“这位小哥,可是走错了门,我家是普通老百姓,不是大户人家。你们这些花花公子游玩也不看看地方。这里兵荒马乱,外面在打大仗,你们就不怕玩掉了性命。”
方岚衣着鲜靓,说他花花公子,并不过分。可方岚不这样认为,他可是从小就吃苦的苦孩子,与花花公子沾不上边。听到这话,很不好意思,脸上立刻出现了窘态。
老人又觉着有些不大对劲,通常游山玩水的人,都是成群结队。便斜眼看着方岚,慢吞吞的站起来,嘴里嘣出一句话:“怎么只你一个人?同伴都丢了吗?太阳已经下山了,是不是想在这里过夜?”
听话音方岚知道老人将他当成了游山玩水的人了,便顺着他的话说道:“走散了,就我一个人,现在想静一静,然后再去寻找同伴,能在您的府上住些日子吗?我会付您钱的。”他不愿说实话,但也不是谎言,他的确是与一起打仗的胡大来等人失散了,也正要找一处安静的地方,研究两种仙气的融合。
老人说道:“你不是本地人,还玩得挺远的,听口音你是江南人吧,你们这些有钱人家里的阔少爷,就是舍得花钱。我家不是客栈,你也用不着交房饭钱。只是我们家里穷,没有好的家具被褥,不合你的口味。如果不嫌弃的话,住一晚上也不打紧。”
老人没有拒绝,他上前将方岚的马牵进马厩。回头说道:“我姓郑,你一定饿了吧,我先去为你弄些吃的。”
方岚这才感觉到有些失礼,赶忙说道:“郑大爷好,我姓方名岚,从洛阳来,与同伙失散。打扰您老人家了。”
郑老头嫣然一笑,一边忙活,一边说道:“你们这些官宦之家的子弟,养尊处优惯了,我这简陋的农家,你能住得惯吗?”
方岚笑着说道:“郑大爷弄错了,我不是官宦之家的子弟,我也是乡下人,小时候还吃了很多苦。你家条件很好,比我小时候的家好多了。”
郑老头用不信任的眼神看着方岚,心里想:官宦之家就喜欢骗人,看你这身行头,还有这枣红马,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吗?嘴上却说:“能住得惯,就好,到时候你吃不好,睡不香,可不能说我没跟你说清楚。”他进了厨房,立即忙活起来。
方岚站在院子里仔细观察这座院落,院子不是太大,五间正房,和两间厢房,都是土坯瓦房。可以看出他家比较富裕,旁边还有一个较大的牲口棚子。牲口棚子虽然是茅草做的棚顶,但里面十分宽敞,除了方岚的枣红马外,里面还有一匹很健壮骡子。中间还有空格,另外一侧还放置了许多农具,还有一辆马车,摆得十分整齐。
几只鸡正在不停的拨弄撒落在地上的草料,寻找食物。已经到了该宿笼的时候了,它们还在找食,食物肯定不够。牲口棚旁边连着厕所猪圈,猪圈里面有两头猪,一头黑的,又大又肥足有三百多斤,睡在地上,时不时的哼上两声,鼻孔里呼出的气流,吹动地面上的灰尘,老远都能看到。另一头花白的架子猪,才几十斤,在猪圈里不停的转来转去,时不时的用嘴拱那用粗木桩做成的猪圈门。有时还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想必是饿了,要吃的。
第一百零二章 逃命进村老汉说世道 出行归来媳妇吐辛酸(二)()
这是一个标准的农民家庭,看样子比较殷实,这家人生活得还不错。方岚一面观察,一面想着心思。厨房里传来郑老头的声音:“方公子,进来用餐吧。”方岚起身快速走进厨房。
厨房较大,除了锅灶之外,还有一张饭桌,和几把椅子。一大碗面条放在桌子的一边。郑老汉说道:“普通农家没有专用的餐厅,平时一家人都在厨房里吃饭。不象你们有钱的人家,有专用餐厅,方公子将就些。”
方岚看到饭桌上一大碗面条,抢过去挑起一筷子,便往嘴里塞。郑老汉说道:“方公子不要慌,饿很了吃得太猛容易噎着,桌上还有咸菜。”
方岚这才注意到饭桌的中间,还摆着两个小碗,分别是大头咸菜和榨菜。他咽下嘴里的面条说道:“失态了,让你老见笑了。”他是很饿了,现在太阳已经下山了,天都黑了。早上防御叛军攻城,没有吃饭就与敌人交上手,他激战了一个多时辰。叛军攻破东城门时,他力战冲杀。乘机逃脱后途中又耽搁了一段时间,又奔跑了一百多里路。六七个时辰下来,当然是又饿又累。
郑老汉的提醒,使他又恢复了正常,坐正身子,用筷子拨弄面条,里面竟然有三个荷包蛋。方岚很奇怪,这么大的战争,老百姓的生活,怎么还这样安逸?感觉到这场战争对老百姓的影响不是很大,这郑老头的家里并没有遭受洗劫。回想起进村的情景,整个村庄,除了大多数人家关门之外,也没有看到任何被破坏的现象。他十分不解,叛军从这里经过,怎么没有洗劫百姓?当下摇了摇头,嘴里嘣出一句:“怎么会是这样呢?不能理解。”郑老汉以为说吃的不好,不高兴的说道:“平常农家就只有这些东西,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杀了猪才有肉吃,将就一点吧。”
方岚笑着说道:“老人家做的非常可口,比大鱼大肉还要好。我是想起了另一件事,随口说说。”“是在想同伴吧,外出游玩不能太意气,还是小心些好,幸好你没有遇到官兵,说不定他们要将你捉去充军。”郑老汉也不在意,微笑着与他对话。
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阵狼吞虎咽之后,已经碗底朝天了。方岚抹了一把嘴,连声赞道:“好吃、好吃。”郑老头将他的碗拿过来,添了一碗,方岚又吃将它完了。
郑老头说:“你还真能吃,这吃饭的看相,比干粗活的人还狠。我没想到,准备的少了点,不够,我再跟你做。”其实他准备的是两个人的饭,已经很多了。看到方岚吃得猛,他就在一边看着。不想方岚把他的那一份也吃了,似乎还不够。
听了郑老汉的话,方岚不愿麻烦他,摸了一下肚子说道:“够了,谢谢您。您家里很好啊,日子过得不错呀。”
郑老汉笑着说道:“家里种了三十多亩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过得去。但麻烦事也有,就那三十多亩地,太抢眼了。许多大户都很眼红,出高价买。这是祖上留下的基业,不能随便放弃,他们出再高的价钱,也不能卖,这是我们百姓的命根子。村北王老四,前年得了重病,被逼无奈,卖地看病。病治好了,吃饭的基业没了,靠做长工,打短工过日子,四处奔波还填不饱子,一家人经常饿饭。难啦,农民没有地,日子就没法过。以前的官府只管收税,不管百姓的生死,老百姓遇上天灾人祸,地主老财就乘机收买耕地,名义上还说是帮助你。但等灾祸过后,一家人吃饭的家伙就没了,到处奔波,难得很,这世道是该改一改了。”
方岚说道:“老百姓最怕的就是病和灾,这个我有切身体会。一人得病受累全家,卖地看病不是上策。”
郑老汉说道:“人病了那里还有什么策不策的?救命要紧。那些有钱人倒是喜欢用计策,开始很关心你,帮助做这帮忙做那,热心得很。但是事情过后,到了关键时候,他就逼你还债。说起理来堂而皇之,想方设法将你最不愿意拿出来的东西夺了去。那些有钱的大财主,表面上道貌岸然,热心快肠,内心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打着主意,算计着夺取别人的钱财。”
方岚并没有去深想郑老汉的话,当时大小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以他的学识,应该知道大地主兼并土地,会产生两极分化,给社会带来动荡。但他现在的主要心思都集中在目前的战争上,忽视了这个问题,更没有去深究这场战争产生的原因。他叉开话题说道:“打仗,你们不知道吗?”
郑老汉说道:“知道﹗上月二十六,官兵来收粮食,说是安禄山反叛朝廷,给国家带来灾难。朝廷要征兵剿灭叛军,所以要征粮,一人五十斤,按人头收。理由很充分,我家七口人,三百五十斤,一两不少的交了。”
方岚说道:“那是官府征收军粮,应该的。”郑老头愤愤不平的说道:“你生活无忧,不知百姓之苦,话当然说得轻松了。其实今年的人头税早就收过了,又要收粮食,许多人都不愿拿,或者拿不出来。但官府说,不交粮食,叛军就要打过黄河,这里的人都要遭灾,强行征收。那些官兵可不管百姓的死活,非要不可,挨家挨户的搜查,有些人家粮食本来就不够吃,那来交的?打呀,闹呀,一塌糊涂,硬逼着家家户户交齐。我们村二千多人,被他们收走了十多万斤粮食。而许多人家就要因此饿饭,有的甚至已经揭不开锅了,老百姓的日子难过呀。”
方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