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虽然不相信安禄山会突然爆毙,但对传位安庆绪没有人提出质疑。
安庆绪走进殿堂,他的内心一直在谴责自己,怎么会做出这等不孝不忠之事?对朝堂上的事并不关心,还没有进入皇帝的角色。
张通儒说道:“雄武皇帝身患重病,一直在为大燕国操心,我们一直陪同在他的左右,现在他升天归位,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很想瞻仰一下他的遗容,再见他最后一面。”
严庄说道:“雄武皇帝升天的时候,病痛折磨非常厉害,他不肯离去,又忍受不了痛苦,挣扎许久,身体弄得十分难看,皇上按照胡人的习俗入殓了。我们还是遵从胡人的风俗安葬吧,瞻仰遗容是我们汉人的习惯,就不用了吧。”
张通儒内心震惊,安庆绪没有发话,严庄自作主张,竟然不把新任皇帝放在眼里。立即意识到安禄山的死亡太不正常,加上张垍也突然死亡,联想到这些,认定严庄做了手脚。向张均投去一眼,意思是询问张垍的手书遗诏。
张均没有任何反应,他不能说出事件的真相。现在洛阳的军队都掌握在孙孝哲的手上,从他保护安庆绪的情况看,他们已经是一伙的了。如果说出真相,那样他不但要死,朝堂将一片混乱,很多人会跟着死亡。那些掌握军队实权的将军,也会脱离燕朝,燕朝将会覆没。他这个投降过来的唐朝叛臣,将永远背上骂名。张通儒见张均没有反应,虽然怀疑,但没有证据。只好放弃了追根究底,不再坚持瞻仰皇帝的遗容。
高尚看在眼里,也十分担心,立即叉开话题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雄武皇帝归天,是上天的安排。我们这些凡人,无法改变。既然雄武皇帝传位给晋王,朝廷现在就要举行登基仪,我们这些臣子拥戴新皇登基。首席宰相张垍已经随雄武皇帝走了,我建议由御史大夫严庄主持登基仪式。”
张通儒走到安庆绪的身边,安庆绪还沉浸于痛苦之中。弑君、弑父是最大的罪名,这两项罪名都落到了他的头上,既悲痛又惶恐,这时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已经是皇帝了,站到晋王的位子上哭泣。
看到安庆绪悲痛欲绝样子,张通儒也流出了眼泪,轻声说道:“殿下节哀,现在要进行登基仪式了,请殿下指定主持人。
安庆绪对昨晚的事不能忘却,脑子一片空白。听到张通儒的话,不知道如何是好,便大声的痛哭流涕。高尚说道:“启奏皇上,现在群臣都在盼望皇上登基。臣奏请由御史大夫严庄主持,请恩准。”
安庆绪这才从恶梦中醒来,止住哭声,擦干眼泪说道:“如此甚好,张丞相的意见如何?”
张均知道安禄山死得不明不白,很可能是一次宫廷政变,从严庄高尚的表现来看,就是他们策划的。但他到燕朝不久,缺少支持。如果揭穿,将会受到打击,说不定与张垍一样死在他们的手上。于是上前说道:“启奏殿下,按照燕朝法典的规定,登基大典应该由中书省主持。请皇上定夺。”
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皇登基燕朝出裂隙 将帅疑心燕军缓攻城2()
张均的上奏合情合理,不让严庄主持登基典礼,安庆绪不愿意,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高尚抢过来说道:“启奏皇上,臣是中书侍郎,奏请御史大夫主持登基大典,与燕朝法典并不矛盾。”安庆绪本不清楚登基的礼仪,当即说道:“准奏,请中书省和御史台共同主持大典。”
在严庄高尚和孙孝哲推崇下,安庆绪坐上了皇帝位。他们三人立即跪下同声说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堂之上的其他大臣虽然心存疑虑,迟疑一会之后也跟着下跪,拜见新皇帝。
张均痴痴的站着,陈希烈拉了一下才跟着跪了下去,张均这时才回过神来,看了周围一眼,也跪了下去,行了参见之礼。
所有的大臣都跪下了,看到台下一大片紫衣、菲衣的大臣,向他磕头。安庆绪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已经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了。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由得从内心之中感到高兴。倾刻间,脸上的愁容不见了,兴奋的说道:“众位爱卿平身。朕按照雄武皇帝的旨意,接任大宝,望众位爱卿一如既往,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推翻唐朝,建立大燕朝。”
众人都站立不动,等待下文,安庆绪突然停止不说了。严庄立即上奏:“皇上今日登基,应该改年号,大赦天下。”安庆绪说道:“准奏,现在改元载初,今年的年号为载初元年。大赦天下,牢房里的犯人一律释放。雄武皇帝久病不愈,以致病入膏肓,无法治疗,突然驾崩,朕无比哀伤。首席宰相也因悲痛太过而跟随而去,朝中不可一日无相,朕任命严庄为首席宰相兼任尚书令、吏部尚书。高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张均兼任翰林院首席大学士。父皇的安葬由严庄高尚负责操办,按照父皇的遗旨,一切从简。”
陈希烈上奏:“启奏皇上,按照燕朝法典,任命五品以上官员,要先由吏部考核后,再提名到尚书省,尚书省议定之后,再提交中书省复议,再交门下省复核,三省意见统一后,上奏皇上定夺。皇上没有经过朝廷的各个部门,直接任命,有违法典。请皇上三思。”
高尚立即上奏:“启奏皇上,陈希烈藐视皇上,犯了欺君之罪,应该重罚。”张均上奏:“启奏皇上,燕朝法典是雄武皇帝下旨颁发的,是朝廷的办事准则,陈丞相维护法典,向皇上直谏,并无过错,请皇上三思。”
严庄出班上奏:“那部法典的谬误很多,是在雄武皇帝病重的时候颁布的。当时雄武皇帝已经看不见任何东西了,所以他也不知道内容,听了张均的蛊惑,下了圣旨,不是雄武皇帝的本意。这部法典不实用,应该废除。”
陈希烈上奏:“雄武皇帝当时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耳朵听得很清楚,他听过多次,而且也听了严大人和高大人的意见。对法典的内容清楚得很,是他提出要定快颁布的。严大人说雄武皇帝不知情,是诋毁雄武皇帝。诬蔑先皇,该当何罪?”
高尚说道:“启奏皇上,先皇曾经让我和严丞相对法典进行修改,我们当时提了许多意见,张均没有采纳,他蒙蔽了先皇。”
安庆绪说道:“先皇颁布的法典,颇有争议,立即收回。着高爱卿和张爱卿重新审理,定稿后向朕奏明,再行下发。张均负责翰林院的事务,中书省的事务由中书侍郎高尚负责。今年是载初元年,大燕应该有所发展。军队的将领都在前线打仗,应该向他们下发诏书,告诉实情。尚书令已经空缺,不能没有人担任。严庄在父皇病情恶化的时候,服侍有功,暂代尚书令。再按程序上报,颁发诏书。”
张通儒上奏:“启奏皇上,东京留守史思明送来奏折,上奏说他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不能奉诏即时进京面圣,等病好之后,再参见皇上。他是接到了雄武皇帝要他进京的诏书,不能及时赶来,特地上的奏折。”
安庆绪内心起了波澜,张垍对他说的话是真的,他父皇的确是要传位给他。知道上了严庄的当,但已经无法挽回。
严庄内心震惊,暗自庆幸下手得早,立即上奏:“启奏皇上,天策上将、东京留守史思明,收复河北失地有功。臣奏请皇上,封他为王,以安其心。”
安庆绪最担心的就是史思明,虽然知道着了严庄的道,但严庄的这一提议很好。立即说道:“准奏,封史思明为妫川王。中书省起草诏书。”
正在这时,蔡希德走进了朝堂。看到皇位上坐着的是安庆绪,大声说道:“皇上在那里,臣奉旨参见皇上。”拿出了安禄山给他的密旨。
张通儒对他说道:“皇上已经驾崩了,快来参见新皇上。”蔡希德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暗恨自己晚了三天才动身,没有见到安禄山,但已经知道安禄山要他进京的目的。走到台下,双手捧着诏书,向安庆绪跪拜:“天策上将蔡希德参见皇上。臣接到雄武皇帝的密旨,日夜兼程,但还是晚了一步。臣忠心拥戴皇上。”
安庆绪从宝坐上走下来,亲手扶起蔡希德,执着他的手说道:“天策上将来得正好,父皇病了半年,最近自知命不久于人世,诏将军进京托付大事,但他还是没有熬到与将军见面,于今天早上升天。将军是父皇最信任的人,请将军一如既往,保卫燕朝,推翻唐朝。”
蔡希德看了满堂的文武,气氛比较融洽,对安庆绪说道:“先皇升天,对燕朝是极大的损失,现在皇上登基,继承先皇遗志,臣已经知道雄武皇帝的用心了。我们燕朝正处于关键时刻,有了皇上的引领,定能完成先皇的遗愿,臣立即回到前线,加强攻击,迅速拿下云中城。”向安庆绪行了臣子礼,转身出了大殿,带着卫队匆匆离开了。
安庆绪看着他的身影出了大门,才回到皇帝的座位上。张通儒等人也都盯看着蔡希德出门。这一来,朝堂的人都没有疑惑了,安禄山早就安排了传位,只是驾崩早了一天。
高尚上奏:“启禀皇帝陛下,臣奏请陛下下发圣旨,将皇上登基的事诏告各军首领,稳定军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准奏,中书省起草诏书。”安庆绪手一挥,起身站了起来。李猪儿走到堂前,高喊一声:“退朝﹗”群臣立即散去。
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皇登基燕朝出裂隙 将帅疑心燕军缓攻城3()
散朝之后,陈希烈找到张均,对他说道:“都是我的不是,让你们兄弟俩来躺这趟混水,害死了张垍。真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你骂我一顿吧。”
对陈希烈的检讨,张均不以为然的说道:“这是天意,我兄弟二人自认为是不羁之才,总想发挥作用。来到洛阳,本想拼搏一番,未曾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张垍死了,我也无用武之地。雄武皇帝绝对不是病死的,一定是严庄孙孝哲等人暗害的。”
陈希烈说道:“你有何根据?”张均说道:“张垍的手书是假的,别人看不出来,我是他亲哥哥,几十年的兄弟,那有分不清真假的。”
陈希烈说道:“你当时为什么不说穿?”张均说道:“说穿了,不但你我要死,而且朝廷就会分裂。孙孝哲掌握洛阳的军队,朝廷还是控制在他们手上。而前线的军队就要脱离燕朝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人,就会自立为王,或是倒向唐朝。而我们本是唐朝的重臣,已经投靠燕朝,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燕朝灭亡,我们死路一条,而且要永远背上历史的骂名。”
陈希烈说道:“但愿燕朝不要出现内乱,也希望严庄和高尚能够担起责任来。”张均说道:“安庆绪太差劲了,没有能力做这个皇帝,何况现在正是乱世。严庄和高尚也无治世之才,所以啊,燕朝不会长久,我们就是委曲求全,也救不了燕朝。张垍前几天对我说,安禄山自知他命不久长,而且非常害怕背上历史的骂名,要他无论如何,也要将燕朝撑下去,不让内部出现分裂。没想到张垍也被严庄、孙孝哲给害了,燕朝没指望了,你我都要遭人唾骂。”
再说南阳城,陆荣荣击杀武令珣得之后,燕军后撤了三十里,南阳城内一片欢腾。几个月的禁锢终于打开。城内城外又能交流了,人们奔走相告,气氛十分活跃。时隔不久,魏仲犀又送了五万担粮食进入南阳城,这些粮食,差不多够南阳城吃上半年。
燕军主将已死,无心攻城,在三十里外扎营建寨,唐军兵力有限,也无能力出击。双方对峙,一时之间并无战事。
方宝成惦记着洞庭帮,他对方岚说道:“帮中的事情很多,现在的行情又十分的不景气。为了帮中的一千多兄弟,我必须回去。临走之前,我想把你和荣荣的婚事办了。”
方岚说道:“叛军未灭,孩儿不想成家,结婚的事还是等些时候再说吧,胡羯不灭,何以成家。”方宝成说道:“混账话,叛军势大,年内也平息不了,你都二十好几了,我和你妈都等着抱孙子呢。不能再等了,你不去找鲁元帅,我去找他,了却为父的一桩心事。”
刚好鲁炅来到这里,他笑着说道:“方大侠是要回老家了吧,用不着找我,你不是朝廷的人。随时可以走。”
方宝成说道:“鲁元帅来得正好,我想在军营中为方岚和荣荣举行婚礼。我来的时候,他妈妈一再叮嘱,要为他两人完婚。”
鲁炅说道:“好主意,我十分赞成,这也是我南阳守军的一断佳话。他们两一起出生入死,在战场上相互支持。结婚之后,还能相互照顾。立即布置洞房,我为小俩口证婚。”
他们说办就办,好在燕军的主帅还没有到位,这段时间一直在观望,在营盘里没有动静,有三十里的距离,不可能组织进攻,城中十分安静,人们进出正常,婚礼举办得很有模样。
方岚和陆荣荣坐在洞房里,看到盖着红盖头的妻子,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欧阳惠莲的身影。在他遭受欧阳明三记重击之后,她抱着他,含情脉脉的眼神挥之不去。“唉﹗”他叹息一声,轻声说道:“这个时候了,还想到她,真是不应该。”陆荣荣沉浸在喜悦之中,几年来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她那会不高兴呢?由于太兴奋,也没有听清楚方岚的话,当即说道:“夜深了,你还不掀开我的盖头,我们要坐到天亮吗?”
方岚这才收回心思,走到陆荣荣的面前说道:“才初更,你就感到夜深了。看来你心急得很啊,这就为你揭开红盖头。”伸手揭开了陆荣荣的盖头。陆荣荣站起来,一把抱住方岚,嘻笑着说道:“这回跑不了了吧,这多年,终于抱住你了。”两人立时倒向床上,滚在一起。
方宝成完成了一桩心事,三天之后,他请鲁炅、刘横、赵延等人吃了一餐酒,便满意的回洞庭湖去了。
田承嗣带着自己的军团,来到南阳,两军合在一起有四万多人。在燕朝除了史思明和蔡希德之外,就是他掌握的军队最多。刚到军营,让侄儿田悦带领先锋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