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226部分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226部分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倧正襟危坐在仁政殿中,不言不语,但是心中翻滚的波涛却一刻也没有止息!

    李倧的心思,姜曰广能够想象得到,但却不会去给予什么同情。

    因为这份同情早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在与朝鲜使节的谈判之中消磨掉了。

    大明朝不同情任何弱者,也不期待任何强者的同情。

    姜曰广的心中,越来越认同皇帝的说法,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遵循的正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因此,与第一次出使朝鲜的时候不一样,他才不在乎李倧怎么想,因为他此时在乎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执行大明皇帝的旨意,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

第四零六章 重要时刻() 
这个时代的汉城,虽然比平壤城大一点,但是也没有大到哪里去,与平壤城一样,都是沿江建城,呈南北走向,南北长,而东西窄。

    汉城北面是北汉山,上面有个山城,叫作北汉山城。

    南面是南汉山,上面也有个山城,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汉山城。

    南北两座汉山城,都有道路与汉城相通,而朝鲜国中如今仅有的一万多御营常备军,主要就驻扎在这两座南北汉山城中。

    汉城的东南面不远处,就是汉江,而昌德宫就位于汉城与汉江之间偏北的浅山丘陵地带。

    姜曰广一行人在汉城西门即迎恩门外,见过了前来迎接的朝鲜官员之后,就在绫原大君李俌和领议政尹昉等人的引领下,一路穿过汉城贯通东西的大街,往昌德宫方向而来。

    跟着一起来的扈从,只有乔启泰率领的一百五十名肩挎崇祯一式燧发枪的锦衣卫校尉力士。

    黄龙和刘兴贤虽然也一同跟着前往昌德宫,但是其麾下合计一千五百多名明军将士,则由其他将校带领着,被安排在汉城东门外的空地上自行扎营休整。

    朝鲜人则在这个地方已经备好了酒水食物进行犒劳。

    昌德宫中自有国宾馆,可以供给大明天使及其随行人员住宿,但却住不下如此多的士卒。

    再者说,这一千五百余人说多不多,但说少却也绝不算少。

    毕竟当初李倧等人发动庆云宫变的时候,手底下的兵马也不过才几百个人而已。

    如今大明天使除了锦衣卫的一百五十名火枪手之外,还有这么一千五百多天津水师以及东江镇右路挑选出来作为护卫的精锐,万一进了宫中,搞个什么突击,这朝鲜国还不立马玩儿完了吗?

    对此,姜曰广等人当然也都能理解,所以就同意了朝鲜人的安排,将这天津水师的士卒和东江镇右路的士卒统一安排在了东门外与昌德宫之间的空地上自行扎营。

    若是安排在城中,不光是朝鲜人不放心,就是姜曰广对东江镇右路那些“和尚兵们”也不放心。

    如今的汉城之中,多有从北方一路逃难而来的朝鲜贵族、士子和百姓们,这些人中又有不少是从东江镇右路军的刀下逃出来的,东江镇右路“和尚兵们”的特征又是如此扎眼,一见之下,必能认出,如此一来,杂处城中,恐怕就会引发事端。

    就是这些朝鲜人不敢去招惹东江镇的军队,但是却备不住这些军纪散漫的“和尚兵们”去骚扰汉城百姓啊!

    然而安排在城中虽然不行,却也不能安排在西门外,因为安排在西门外等于说是将这些大明将士拒之门外了,这哪能行啊!

    所以,在欢迎大明天使的鼓乐声中,让这些随行的大明士卒进城,然后穿过城池,到东门外扎营,就成了一个最佳的选择了。

    朝鲜人的这点心思,报告给姜曰广之后,姜曰广略一想,也就同意了朝鲜方面的安排。

    因为有了乔启泰手下的那一百五十名装备着绣春刀和崇祯一式燧发枪的锦衣卫,姜曰广一行数人的安全是完全有保证的了。

    昌德宫的大门叫作敦化门,进了敦化门之后就是禁川桥,过了禁川桥往前穿过一个侍卫林立的广场,前面就是仁政殿。

    姜曰广之前来过,如今故地重游,自然是轻车熟路,当下在绫原大君李俌和朝鲜领议政尹昉一左一右的引领下,快步走向仁政殿。

    林立在广场御道两侧的朝鲜卫兵,此时此刻也都齐刷刷地跪在了地上。

    跟在姜曰广身后的李信和张溥,一边享受着这种前所未有过的超常待遇,一边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

    大明朝的国力如今虽然远不能与开国之初相比,甚至也不能与万历年间大军赴朝抗击日寇的时候相比,但是与朝鲜这样的属国相比,却仍然是远远胜过它了。

    否则的话,大明的时节来到朝鲜,又哪里能够拥有这样的待遇?

    昌德宫仁政殿前的广场不是很大,至少与北京紫禁城皇极殿前的大广场没法比,但是过了禁川桥往前走,也有着二百步左右的距离。

    禁川桥后世的时候改为锦川桥,其原意与紫禁城的“禁”字大体相同,就是闲杂人等禁止跨越的意思。

    其实不管是景福宫还是昌德宫,这些朝鲜的宫殿建筑,遵守的都是大明朝的规矩,与紫禁城相比,不光是规模要小、规格要低,地基和楼台都要矮小一些,就是使用的颜色也只能用青、白、灰等相对低调一点的色彩。

    黄色或者明黄色,那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景福宫的勤政殿,以及昌德宫中的仁政殿,都是这两座宫中地位等级最高的建筑,但也只能用青色的琉璃瓦做顶,就是这个意思。

    包括后来所谓的“青瓦台”,也是这个意思。

    这一点,也是朝鲜的宫殿建筑与中国的宫殿建筑之间,最显著的不同之处之一。

    姜曰广一行人来到仁政殿外的台阶之下,侍立在此的朝鲜礼曹官员随即高声喊道:“启禀王上,大明天使莅临!”

    跟在姜曰广身后的张溥此时点了点头,对朝鲜的礼官颇为赞许,看来朝鲜果然是孺子可教也。

    虽然大明的使节们代表的是大明的皇帝,但是礼官宣示其抵达的时候,却不能用“驾到”,而只能用莅临,因为“驾到”只能用在皇帝和皇后本人的身上,此外用在任何地方都是僭越和违制。

    这个细节别人不注意,但是张溥这个重视礼制的人,却最看重这一些细节之处。

    见朝鲜国上下如此谨守礼节,素来倡导正统儒学的张溥,自从入朝以来,对朝鲜士林派官员的好感也是与日俱增,就快到了看什么都顺眼的地步了。

    仁政殿外的朝鲜礼官话音刚落,殿中随即出来一位大臣,上前躬身行礼,然后接引了姜曰广,往大殿正中走去。

    此人姜曰广依稀也有印象,正是朝鲜议政府左议政申钦。

    申钦领着姜曰广一个人独自上前,到大殿正中站立,然后转身对着面南背北端坐在仁政殿里面御座之上的朝鲜国主李倧说道:“王上,大明天使已到,请王上与世子降座见礼!”

    此时三十五岁的李倧,身材适中,面白、短须、美姿容,看起来颇有一番富贵气象。

    而此时的殿中,除了李倧与其世子之外,还有许多朝鲜小朝廷里的大臣,比如吏曹判书金鎏、户曹判书吴达济、兵曹判书李贵等六曹长官,以及左右赞成吴元谦、崔鸣吉,以及弘文馆学士尹集,司宪院,司谏院等馆院长官。

    李倧听完左议政申钦的话后,拉着此时年方九岁的世子李溰的手,从面南背北的御座上站起,然后缓步走了下来,绕着姜曰广转了半圈,然后面朝北面,对着姜曰广缓缓跪下。

    殿中的朝鲜宗室及文武大臣,也随即跟在李倧及朝鲜世子的身后,面对姜曰广站立的位置缓缓跪下。

    只有站在仁政殿门内一侧的大明使节团成员李信、张溥、乔启泰,以及黄龙、刘兴贤依然肃立在旁观礼。

    “钦命朝鲜国王,牧领朝鲜国事,臣李倧恭迎大明皇帝陛下圣旨,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鲜国王李倧说完这话,随即叩头下去。

    李倧身边的朝鲜世子以及身后跪着的朝鲜众文武官员们,也当即跟着说道:“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曰广面南背北,站立在大殿中央,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礼遇,因为此时此刻他代表的是大明的皇帝,而朝鲜君臣面对他跪下的这一刻,正是大明与朝鲜重新确定宗藩关系的重要时刻。

    在这样一个时刻,下跪还是不下跪,其中的区别可就大了。

第四零七章 允或不允() 
见朝鲜君臣郑重其事地跪拜见礼,姜曰广的心里轻松了一点,知道这趟差事至此算是完成了一半。

    跪拜意味着当众臣服,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正相反,这是大明与朝鲜在经历了后金对朝鲜的征服之后,重新确定宗藩关系的一种象征。

    远在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不担心朝鲜不臣服,但是前来传旨换约的姜曰广心中却对此十分看重。

    朝鲜只有在大明天使的面前表示出了对于大明朝廷的臣服与顺从,那么接下来的换约才能顺利成章。

    姜曰广见殿中朝鲜君臣跪拜行礼,于是朝着李信等人方向伸出手。

    李信见姜曰广伸手,知其意,于是连忙上前,将准备好的圣旨双手奉给姜曰广。

    姜曰广接过圣旨,缓缓展开,读了起来。

    这道圣旨的内容,主要有两层,第一层褒奖,就是表示对朝鲜君臣弃暗投明的赞赏和重回大明一方的欢迎,重申两国之间宗主国与属国的大义名分,重新恢复已经延续了二百多年的宗藩关系。

    第二层是告诫,就是告诫朝鲜君臣切勿在大明与建虏后金国之间骑墙观望,并提醒朝鲜君臣两国重订界约既是对朝鲜之前背弃大明的惩戒,也是对如今朝鲜回归大明的保护。

    如果朝鲜不能一心侍奉大明,那么这一份界约的订立就只是一个开始,朝鲜可以从倭寇的侵略之中将朝鲜的社稷保留,那么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李氏朝鲜从偏居海东的这个半岛之上抹去。

    姜曰广将这份先扬后抑,并且饱含警告和威胁意味的圣旨,一字一句地念完,然后静静地看着跪在殿中的朝鲜君臣。

    以李倧为首的朝鲜君臣,并没有让他等多久,很快就传来了领旨谢恩的声音。

    “臣朝鲜国王李倧谨遵大明皇帝陛下旨意!”

    李倧身后的朝鲜官员们也随着叩首领旨谢恩。

    这也是一种惯例。

    即使此时此刻朝鲜国主李倧的心中充满了各种不满、愤懑和不服,但是他也不能在这样的场合表现出来。

    因为在这个场合表现出来,那么与大明朝之间重新恢复的宗藩关系立刻就得破裂。

    而随之而来的就将是东江镇数万如狼似虎的明军。

    李倧作为朝鲜国王,在朝鲜的官员百姓面前可以表现得很任性,但是在大明使节面前,尤其在大明皇帝陛下的圣旨面前,再给他多少胆子,他也不敢任性。

    姜曰广传完圣旨,见李倧等朝鲜君臣领旨谢恩完毕,当下立刻放下了此前庄严肃穆仿佛大明皇帝附体一般的神情,微笑上前,躬身将跪在地上的李倧以及朝鲜国王世子李溰一一搀扶起来,同时说道:“殿下请起!世子请起!”

    待李倧及其世子李溰起身,姜曰广又接着对殿中的朝鲜群臣说道:“诸位同僚请起!”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恭迎大明天使传旨的礼仪算是基本完成,姜曰广招呼李信、张溥这两位副使前来,一一将之介绍给朝鲜国主李倧以及朝鲜世子李溰见面。

    然后再由朝鲜国主李倧将其殿中的各位朝鲜大臣官员,介绍给大明使节认识。

    能在仁政殿这样的场合出现的朝鲜官员,都是朝鲜小朝廷里位居中枢的关键人物,除了议政府里的领议政、左右议政、左右参赞和左右赞成之外,就是朝鲜的六曹判书一级的官员了。

    这些人听了姜曰广宣读的大明皇帝圣旨,心中也是各种想法都有,有赞同的,有不赞同的,也有企图反对的,但是此时此刻却没有人表现出来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与大明使节见礼的时候,或者面无表情,或者谄媚奉承,或者微笑致意,总体来说,还算是一副其乐融融、相见尽欢的样子。

    仁政殿中传旨的仪式结束之后,时间已经过了午时三刻,朝鲜领议政尹昉亲自陪同姜曰广为首的大明使节团,来到了事先安排好的驻地,也就是昌德宫中禁川河另一侧风景秀丽的国宾馆中饮食休息。

    随行护卫的锦衣卫人员自然一同入驻此地。

    到了当日下午的申时左右,休整过后的姜曰广、李信、张溥以及乔启泰、黄龙、刘兴贤等人,又在绫原大君李俌、朝鲜礼曹判书李廷龟等人的陪同之下,前往昌德宫中的宣政殿,与朝鲜君臣再次见面。

    而这一次议论则是姜曰广等人这次出使朝鲜的主要使命,也就是那份条约的签署问题了。

    宣政殿位于贯穿敦化门、禁川桥、仁政殿的同一条中轴线上,位置在仁政殿的北面,相距不过百余步,沿着仁政殿往北的宫中道路,一直往北走就是。

    仁政殿是举行各种重大典礼仪式的地方,比如即位登基大典,各种册封仪式,以及接受大明册封,举行重大朝会等等,类似于大明朝紫禁城中的皇极殿。

    而朝鲜昌德宫中的宣政殿,则是朝鲜国王李倧日常办公,召见朝鲜官员,具体处理各项朝政事务的地方,类似于大明朝紫禁城中文华殿和武英殿的结合体。

    姜曰广等人知道这一次是到了关键的时刻了,一边携带好了大明朝廷与朝鲜使节之前拟定好的条约,一边招呼乔启泰带上麾下的锦衣卫校尉力士荷枪实弹,跟着前面领路的朝鲜官员,浩浩荡荡地朝宣政殿而去。

    此时此刻宣政殿中的朝鲜群臣,已经围绕着大明与朝鲜重订宗藩关系的那份条约争论了一个多时辰了。

    作为过往的李倧不到最后时刻当然不能表态,而他这样做却也让手下的臣子们分做了数派。

    前往大明出使归来的右议政金尚容、礼曹判书李廷龟,已经在条约上代表朝鲜国签下了自己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