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历二年,秦良玉病死,时年七十五岁,一路辗转逃亡的永历皇帝为她赐谥号曰忠贞,并于同时,追封其为忠贞侯,算是让秦良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侯的女将军。
只是其时大明王朝覆灭在即,永历朝廷王公遍地走,侯伯不如狗,而秦良玉也已是风烛残年,不管生前的忠州侯,还是死后的忠贞侯,其实都已经没有什么地位尊荣或者含金量可言了。
因此,也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是知道这段历史的。
那么既然知道这段历史,他就要把这样一个西南土司首领的楷模和榜样,尽快地树立起来,而且该给的地位和荣耀一定要给足给够,让秦良玉这个为大明王朝效忠到最后一刻,奋战到最后一刻的女英雄,在大明王朝还算稳固还算有权威的时候,得享其该有的荣耀。
第六零二章 封驳之权()
对于平定奢安之乱的有功之臣的封赏问题,崇祯皇帝只是定下了一个大略。
除了最后确定下来的三位封给世爵的人物之外,其他有功的文官、武将、土司、士卒的封赏问题,都由李国鐠、徐光启、张惟贤三个人负责评定。
接下来的三天里,李国鐠等三人带着吏部、兵部,以及张惟贤此时负责的军机处、五军都督府有关人等,本着皇帝当日定下来的原则,将参与平定奢安之乱的有功人员共分为五等军功:
议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朱燮元,石柱土司秦良玉,四川总兵侯良柱三人为特等;
议南京兵部左侍郎武之望,贵州总兵许成名,云南总兵林兆鼎,还有阵斩安邦彦的邓玘所部都司佥书侯天锡等四人为一等;
议贵州按察使史永安,广西巡抚李逢节,云贵总督副将罗乾象,云南副将龙在田,天策卫副指挥使刘肇基,石柱宣慰司土同知秦拱明,保靖土司彭朝柱,南京兵部员外郎陈子壮,沙溪土司罗九钟,四川副总兵邓玘,贵州副将王国祯,贵州参将赵国玺,南京京营参将汪见国,广西土司莫可及、韦昂等十五人为二等。
议贵州参政郑朝栋,四川参政徐如珂,川东兵备副使刘可训,贵州都匀知府陈熙韶,贵州参将刘养坤,石柱土守备覃克忠,云南阿迷土司普名声,贵州倮倮土司龙吉兆、水西城降将安隆及其侄子安世荣等八十九人为三等。
其余从征水西之将士,凡有斩获者,皆计斩首功,朝廷赐给土地以示嘉奖,由云贵总督府按其斩首级数择地授田。
朱燮元以特等军功,封靖南侯,免南京兵部尚书及兼领四川湖广广西等地军务,以功赐左柱国,专任云贵总督一职,并赐其老妻庄氏一品诰命夫人,赐其在乡闲居之长子举人朱兆宁绍兴府同知一职,赐其庶次子南京国子监监生朱寿益贵州开州通判。
秦良玉以特等军功封忠武侯,子孙世袭罔替,赐给原安氏水外土地一千顷,分赏石柱土司有功子弟。
侯良柱以特等军功封定彝伯,加南京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以原永宁宣抚司永宁、筠连、蔺州等地奢家土地山林一千顷,赐给侯良柱为世业,子孙世袭罔替。
南京兵部左侍郎武之望以一等军功,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贵州总兵许成名以一等军功,赐平蛮将军印信封号,赐其长子许尽忠锦衣卫世袭千户之职,并赐水西安氏土司山林一千顷,永为世业。
云南总兵官林兆鼎以一等军功,赐宣威将军印信封号,改沾益州为宣威府,赐给宣威、乌撒一带土地一千顷,永为世业。
至于阵斩安邦彦而被评为一等军功的年轻人侯天锡,因为其功归给了其父侯良柱,所以在李国鐠等人议定的方案之中,只是给了一个永宁世袭指挥同知的封赏。
除了这些人,其他有功的文官武将,也都一一得到了具体的晋升或者封赏。
这次平定奢安之乱的封赏之重,在大明朝此前平定西南土司的历次叛乱之中,都是前所未见的。
三天后,崇祯皇帝拿到了内阁和军机处草拟的封赏诏书,看李国鐠等人的确是秉承了自己的意思,所以对这一个封赏的安排基本上还算满意,只对其中一些具体的细节,做出了一些调整。
而在这三天里,内阁拟定朝廷封赏旨意的过程之中,崇祯皇帝意图封赏朱燮元、秦良玉为侯,封赏侯良柱为伯的情况,也终于在朝臣之间传开了。
而传开来的后果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除了皇亲国戚、亲近臣子以及后宫诸位后妃的恭贺之声,以及一部分人朝臣上书歌功颂德,称赞崇祯皇帝圣天子在位贼酋授首、四海咸安之外,还有一批都察院的各道御史、六科廊的各科言官,纷纷上书议论。
而议论的焦点,与崇祯皇帝所担心的一样。
以水西安氏之土地分封有功将士,因为之前有东江镇和辽东镇的先例在,所以没有人说什么。
侯良柱因功封为定彝伯,封得奢家土地山林一千顷永为世业,也没有人多说什么。
议论或者反对的焦点有两个,其中一个正是朱燮元的功过问题。
其中,户科左都给事中魏呈润上书说:“天下亿兆生民,无论汉土彝苗,皆陛下赤子,此皇天所以托付陛下者也!奢安逆酋,犯上作乱,为祸西南,罪在不赦,然西南彝苗百姓诚无辜也!
“臣闻督臣朱燮元入贵阳以来,纵狼兵灭水东,宋氏满门无老幼尽屠之,未奉旨即断水东宋氏数百年之祀。
“及后誓师出征,不申军纪,自川东、滇北,乃至黔西黔北,所过皆焚掠,百姓山民无良莠皆以叛苗贼寨视之,以致彝苗土民伏尸遍野,奔逃无门,各部官军四出大掠,所作所为,备极残毒。
“西南百姓之祸,臣实不忍言之!臣敢问,督臣麾下所领,究竟官军也,抑或贼军也?!
“若陛下只赏其功,而不罚其过,则臣请辞户科,求归故里!”
都察院佥都御史李世祺上书说:“自来国家外夷之患,北虏为急,两粤次之,滇蜀又次之,倭寇又次之,西羌又次之。
“百余年来,朝廷御北虏有功之文臣,未有一战而封侯者,陛下以平水西之功而封侯二人、封伯一人,朝廷名爵世赏何时轻贱以至于此?
“若陛下执意此有功文臣以世爵,臣请陛下追封昔日有功于御北虏、剿倭寇、平播州之督抚文臣!”
另一个焦点是秦良玉的封侯问题。对于秦良玉以及石柱土司的功劳,没有人有异议,所有争议的火力都集中在秦良玉的苗疆女子身份之上。
一些上书果然提到了顺德夫人奢香,以奢香开辟龙场九驿之功也只是封了个顺德夫人的称号云云。
有的还说,当年以天启皇帝对客氏之宠信依赖,以魏阉、客氏之权势滔天,客氏也是封了一个奉圣夫人的名号,根本不敢奢望有世爵之赐。
如今秦良玉即使功劳再大,其以一苗疆女子,而得封忠武侯,恩遇实在太过。
有的还说,历来世爵一姓也,秦良玉姓秦,而其子石柱宣慰司宣慰使马祥麟姓马,将来忠武侯百年,其爵传给马氏,还是传给秦氏,朝廷如此荒唐,倒是岂非平添变乱,自找麻烦?!
这些御史言官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在这个时候讲这些却没有多大意义。
而且对于御史言官们类似这样的弹章,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去跟他们一一较真。
只要内阁诸臣达成了一致,有了内阁的副署,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才不会在意一个两个或者多少个御史言官的议论。
自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理顺了大明朝堂之后,六科廊的封驳之权早就被搁置了。
过去明朝皇帝们的圣旨需要内阁起草,然后交给皇帝御览,预览过后要给六科廊审核,六科廊审核同意,再交回内阁副署,然后司礼监用印。
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每一个环节都要折腾上一段时间,即便是一路顺利,一封圣旨要想走出紫禁城,也非得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不可。
而若是任何一个环节跟皇帝本人的心思不一样,或者六科与内阁以及司礼监的意见不一样,那么这个圣旨恐怕就出不了紫禁城了。
在这个一环扣一环的链条中间,最经常发生梗阻作用的,就是以各种清流自诩的年轻进士们组成的六科廊了。
而六科廊的给事中们以小制大的大杀器,就是对于圣旨的封驳之权。
他们官职不大,阅历不多,却可以封还或者驳回皇帝的圣旨,让皇帝的圣旨出不了紫禁城。
明末皇帝与朝廷文官之间的关系紧张,多半都是因为东林党人控制下的六科廊,而各种激烈的党争之所以愈演愈烈,也多半都是通过六科廊的言官们在发挥作用。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一上来限制了六科廊的权力,如今更是早已剥夺了六科廊的封驳之权。
如今六科廊仍然可以封还或者驳回六部明发各地的公文,但是对于皇帝的旨意,特别是对于经过内阁副署的皇帝旨意,是不允许六科廊封驳的了。
对于皇帝提议、内阁起草副署的诏书,都察院和六科廊可以讨论,可以提意见或者建议修改,但是不允许全盘否定。
毕竟这是皇帝的提议。
封驳圣旨,就是否定天子的权威,否定天子的权威,就是否定天子本身。
否定天子本身,那就是违逆天意,就是大逆不道。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是用这个简单粗暴的逻辑,一句话剥夺了六科廊封驳圣旨的权力。
第六零三章 暗藏玄机()
六科廊以小制大的权力和太监们的权力一样,都是皇帝给的。
与此同时,也都是一把双刃剑。
朱元璋当初制定这样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反制宰相或者朝中权臣的权力。
后来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撤销了左右丞相的设置,让六部直接向自己奏事,直接听命于自己,但在同时,他却没有撤销六科廊。
他的初心是好的,担心将来自己的子孙后代之中,一旦出现了暗弱之主,那么朝堂之上有了六科廊言官的制约,皇帝就不至于被六部尚书或者朝中显贵大臣所欺瞒或者架空。
因为六科分别对应朝廷的六部。
六部所有公文或者草拟的旨意,都要经过六科的审核,审核不能通过者,六科可以封驳,使之无法生效。
朱元璋的初心当然是好的,但是六科廊这种位卑而权大的设置,到了明末却成为了党争的工具。
六科廊言官们不问是非只看门户的弹劾与封驳,让朝堂政务陷入一次又一次停滞和混乱。
不仅降低了朝廷决策的效率,而且搞乱了是非尊卑。
对于崇祯皇帝主动限制六科廊的权力,还以君权天授的忠君大义拿走了六科廊的封驳之权,内阁诸臣和六部堂官们则是乐见其成。
除了六科廊的言官们以祖宗法度为由上书力争之外,没有有分量的大臣站出来说话。
因为对于朝中有分量的大臣们来说,六科廊言官的权力过大,对他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制约或者威胁。
尤其是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人人都觉得身上顿时少了一道枷锁。
而对于如今的崇祯皇帝而言,他是不得已而为此。
因为,这一把利剑既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那么就只好将它放到剑鞘里了。
正因为这样,这一次纵然是朝议纷纷,但是崇祯皇帝还是快刀斩乱麻地,很快就通过了对平定奢安之乱有功之人的封赏诏书,只对其中一些不是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问题,略微做出了一些调整。
对御史言官们关注的朱燮元驭将不严,甚至公然放纵麾下各部烧杀抢掠的问题,只以一句话发给六科廊和都察院的一句上谕答之。
崇祯皇帝在指明了传给都察院和六科廊官员的上谕中说道:“朝廷平定西南,事体亦大,然朝官身临前线任事而专责者,不过朱燮元以下数人耳!朕未见此时上书争议功赏之人曾出一分力!以无功而评有功,已属本末颠倒,而以无功妒有功,更是其心可诛!”
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而朝中重臣没有什么人站出来反对,也让一些人首鼠两端。
因此,收到了这个上谕之后,都察院和六科廊的御史言官们,顿时消停了不少,原本还想接着上书刷存在的,也都偃旗息鼓了。
崇祯二年八月十二日,就在西南平定的消息传开十天之后,大明朝廷封赏西南有功将士的诏书,正式昭告天下。
而曾经参与过平定西南奢安之乱战事的讲武堂总监傅宗龙,则被崇祯皇帝亲自点名,成为了这一次朝廷传旨封赏西南将帅的钦使,带着大队的锦衣卫人员和一封封封爵升官的圣旨,以及被皇帝亲自点名前往西南任职的一批官员,离京南下,一路辗转前往西南去了。
根据皇帝最后的旨意,朱燮元在功封靖南侯的同时,交卸了南京兵部尚书的兼职,同时也失去了兼领四川、湖广、广西军务的权力,从此专任云贵总督,而且不再驻留贵阳兼任贵州巡抚,而是要在旨到之日,带着自己的督标罗乾象所部,将云贵总督的行辕从贵阳移驻到昆明去。
也就是说,得封靖南侯的朱燮元将专任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
至于原云南巡抚年近七十的闵洪学,则以抚滇七年、久而无功为由,被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直接免去巡抚之职,旨到之日即令致仕回乡。
朱燮元离任贵州之后,由现任贵州布政使邵捷春升任贵州巡抚。
邵捷春是朱燮元的得力助手,这一次虽然没有立下军功,但也被李国鐠等几位重臣,列入了转运有功文臣的名单之中,因此得以就地接替朱燮元兼任的贵州巡抚之位。
而接替邵捷春担任布政使的人选,则是在水东宋氏十二马头辖区进行改土归流有功的贵州参政郑朝栋。
至于贵州都匀知府,雇佣民夫跟着转运押送机械粮秣辎重的陈熙韶也时来运转,沾上了平定奢安之乱的功劳,成功升任贵州参政。
而其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