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当茅元仪话音一落,崇祯皇帝扫视殿中,见无人接话,立刻说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茅爱卿此言乃至理也!甚合朕意!”
崇祯皇帝一发话,殿中气氛一振,武班勋贵们个个支起了耳朵,等着皇帝说出兵制革新的重中之重来。
自从皇帝提出革新兵制的事头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来月了,朝野之间议论纷纷,虽然皇帝、内阁和军机处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没有明确说法本身,就说明这件事情已经处在了酝酿筹谋之中。
这次朝会一开始,就是这个议题,而且只有这个议题,于是人人都知道,改不改的问题早已经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怎么改的问题。
此时,殿中文武大臣见一直静听朝臣议论的崇祯皇帝终于发了话,当下都是侧耳细听。
只听皇帝说道:“兵制革新之事,近来朝野之间议论纷纷,朕亦思之良久。祖宗之制,当其时也,皆为良法,之所以稍加变动,正为时移世易,不变不足以应付时局!
“然而朕之所谓变者,既非为变而变,更非改弦更张!朕前番于武英殿中所言,即一官不免、一员不裁、一饷不减诸语,内阁中书与军机舍人条条记录在案。朕金口玉言,不会改变!”
亲耳听闻崇祯皇帝说出这话,一直忐忑不安地站立在张惟贤身后的勋贵武臣们,人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反倒是文臣这边一阵哗然。
革新不就是调整人事、裁汰冗员、压减饷额、节省开支吗?
既然说兵制革新,却又说一官不免、一员不裁、一饷不减,那你还能革新什么?
不过,不等殿中群臣再有其他反应,崇祯皇帝就紧接着说道:
“今日,朕就将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思所想,明白说与卿等知道。今后五军都督府,仍为五军都督府,只是今后之五军,并非往日之五军!”
皇帝这话说完,殿中迅速恢复安静,人人屏息静气地听着皇帝说话,只听皇帝继续说道:
“朕决意,将如今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之五军都督府,改为边军、内卫、近卫、海军、后备之五军都督府。
“边军,即边卫军都督府,但凡九边各镇所属边军营兵及边地都司卫所,皆归其节制指挥。
“内卫,即内卫军都督府,但凡内地镇守总兵、都司卫所及西南各地土兵,皆归其节制指挥。
“近卫,即近卫军都督府,近卫第一镇、第二镇之新军,经过居庸关及宣大抗虏之血战,成效已得验证,其战力之胜于卫所军丁者倍矣!
“然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新军,既非卫所世兵,又非普通所募之营兵,且两者互不统属,统一指挥不便。
“近卫军都督府设立之后,近卫军第一镇二镇,以至于今后之三镇四镇等等,悉归其节制指挥!”
第八一六章 闻所未闻()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殿中群臣方才恍然大悟。
李国鐠、孙承宗、徐光启以及站在勋贵武班之首的张惟贤,不约而同,不由自主地,抬头看着皇帝。
当初在孙承宗从塞北归来,皇帝召见时在场的那几位阁臣和军机大臣,此时听了这话,人人心中都是五味杂陈,当初皇帝那句令他们一头雾水的话,即“五军仍为五军,都司卫所仍为都司卫所”,原来竟然是这个意思。
虽然皇帝的说法闻所未闻,但是听起来却有并非没有道理。
站在文官前列的几个内阁阁臣相互看了看一眼,心中都已明白了眼前这个年轻皇帝的高明之处,五军都督府还是五军都督府,天下都司卫所也还是天下都司卫所,但是同样的名称之下,一番重大的变化已经发生。
徐光启心中正自感叹着,却又听崇祯皇帝接着侃侃而谈:“至于海军之设,亦非新生事物,不过是旧有水师之别名而已!
“我大明之水师船队,不只源远流长,更兼战功赫赫,所有之各类战船种类繁多,不仅有江河湖泊之水师,更兼有横行海上之舰队!
“当年三宝太监率舟师七下西洋,令华夏之威名远播泰西之地!朕每每思之,皆心神向往!
“今日更水师之名为海军,正欲令我大明水师重振昔日之声威,重现昔日之辉煌!
“海军都督府设立之后,大明南北沿海,自东江乃至于琼崖,所有海上官军舰船,以及所有海防卫所,悉归其麾下节制!”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略作停顿,看着建极殿中的群臣有的不断点头,而有的满脸惊愕,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方才茅爱卿所言,句句切中时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荷兰红毛番,论其国土不足我大明一省之大,论其人口,如荷兰红毛番者,尚不足我大明京师顺天府一地之规模!
“然则彼辈却能远渡重洋,扬其国威于万里波涛之外!其所凭借者何也?以其国有海军之设也,以其海军船坚而炮利也!”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知道,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格兰等等西欧殖民列强之所以能够在十七世纪纵横世界,并非全是因为其船坚炮利。
在这些国家造船技术、火炮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是整个国家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思想文化以及经济制度的整体进步。
但是,这个东西他却没法跟眼前建极殿中的这些文官武将们说。
想要快速地追上和超越那些西方殖民列强,当然很不容易,光是引进乃至仿造他们的火炮和舰船,自然很不够。
可是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去做,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是要继续付出。
而其中很重的一步,就是要重视海上力量的发展。
大明朝建立之初,不管是明太祖朱元璋,还会明成祖朱棣,对水师都是非常重视的。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消灭陈友谅的势力,靠的就是强大的水师。
而明成祖朱棣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大明朝所拥有的海上武装力量,不只是在中国周边地区首屈一指,就是放到当时的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强大舰队。
可惜的是,明成祖时期的辉煌之后,大明朝的海上力量,至少是官方的海上力量,开始日益萎缩,日益落后。
就在大明朝因为倭寇的不断侵扰而走向禁海的同一个时期,西欧的那些小国,却突然之间如同开了窍了一样,如有神助地,拼命发展海上力量。
以西班牙为代表的早期西方殖民列强,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就几乎占领和瓜分了当时已知的全世界。
而同一时期,华夏民族因为各种内有外患,不仅错过了这个殖民海外的黄金时代,而且还在内有外患的轮番打击之下,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可悲的境地。
如今这一世,这样的结局当然绝不能让它重演。
然而要让大明朝走上殖民海外的道路,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视发展海军,要让大明朝的水师,从各地官军附属和配角的地位上脱身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
既然如此,水师就不能再交给过去的五军都督府那种马步军的衙门来管理,最起码要有一个地位相称的独立的衙门。
而这个衙门,就是眼下崇祯皇帝所说的海军都督府。
崇祯皇帝说完了前面那番话,停顿了下来,等待着殿中这些有资格参与建极殿朔望朝的大臣们慢慢消化理解,过了片刻之后,接着说道:“如今兵部尚书南居益南爱卿,对此应该深有体会!”
崇祯皇帝话音一落,殿中大臣纷纷扭头或者侧目看向立在文官前列的新任兵部尚书南居益。
崇祯皇帝见状,接着说道:“南爱卿在任福建巡抚期间,曾经亲率闽地水师,在澎湖列岛海域,与进犯闽海之荷兰红毛番的海军舰队大战。
“虽然此次海战,以我大明朝水师获胜而荷兰舰队败退结束,但荷兰红毛番的战船却更大更快更坚固,其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强,于我大明水师造成巨大伤亡。
“朕尝翻阅司礼监往年旧档,南爱卿当年呈递朝廷之战报,于我大明水师之长短优劣见识不凡,所上之条陈亦是洞见深彻!
“然而此次海战击退夷人之功未得封赏,而当时领兵之将却又转眼被戮!如今思来直令人不胜唏嘘!”
殿中知道此事的人,这个时候自然明白崇祯皇帝说的是俞大猷的儿子时任福建总兵俞咨皋。
俞咨皋当初跟着南居益打赢了荷兰人的舰队之后,福建水师损失巨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充。
等到南居益离任之后,郑芝龙迅速强势崛起,在天启六年冬的一次海战之中,俞咨皋所带水师被郑芝龙打得全军覆没,而身为总兵官的俞咨皋几乎是孤身逃回。
俞咨皋逃回来之后,随即被逮捕,没过多久,就被朝廷下令就地斩首示众。
一个身经百战的总兵官,而且还是俞大猷这种大功臣的儿子,因为一场失败,说斩首就斩首了。
虽然当时的明朝已经是算是末世气象了,但仍可从中见出当时大明朝廷的权威之重。
如今站立在大殿之中文官前列的新任兵部尚书南居益,听崇祯皇帝说完了这话,连忙出列上前,跪倒在地,叩首说道:
“陛下圣明,令臣感奋!今日朝廷有此海军之设,更亲耳听闻陛下此言,臣心中多年夙愿得尝!
“我大明得遇陛下这般圣主,重现太祖成祖当年之盛世局面指日可待!”
兵部尚书南居益跪在地上说出这番话,身后站立的内阁首辅李国鐠也当即出列,撩袍跪地,山呼万岁。
李国鐠这么一来,殿中文武群臣自然也不能站着,当下一个个跪在地上大礼参拜,然后山呼万岁一番。
等到群臣参拜颂圣一番完毕,崇祯皇帝也不说平身免礼的话,直接说道:
“边军、内卫、近卫、海军之外,朕所谓今后之五军都督府中,尚有一后备军都督府!
“边军、内卫、近卫、海军之属,皆常备之军也!而此等经制常备之军以外,似各地不领朝廷粮饷之乡勇、团练、民壮之设,皆为后备之军也!从今而后,悉归后备军都督府统一登记调度,以备不时之需!”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略作停顿,然后对跪在殿中的群臣说道:“朕今日与卿等所说,只是一个大略。除此之外,至于此五军都督府该当设于何地,该有何种职司,各个都督府之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大员,该有何人充任,等等事宜,皆由军机大臣与兵部以及现有五军都督府诸卿拟定,尔后呈朕,由朕与内阁诸卿共议也!”
崇祯皇帝话音刚落,突听群臣之中有个苍老而低沉的声音说道:“启奏陛下!五军都督府原有南北两京之分设,此番朝廷以此新设之五军取代京师现有之五军,似南京之五军都督府,又该当如何安置?”
光听声音,崇祯皇帝就知道是英国公张惟贤了。
张惟贤说完了这话,看见皇帝沉吟不语,当下接着说道:“我大明朝幅员辽阔,南北之间远者相隔数千乃至万里之遥,祖宗当年有南北五军都督府之分设,其中自有道理。
“方才老臣听闻陛下之言,对新五军之设,并无不同之意见,只是此端尚需陛下深思而熟虑!”
第八一七章 懂得妥协()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将目光转向跪在勋贵武臣前面的英国公张惟贤,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然后微微一笑,对他说道:
“英国公此言,诚老成谋国之言也!祖宗既有南北分设之初衷,朕亦当遵循祖制!
“不过,为求天下军令之统一,朕意,南北五军都督府之上,再设一大都督,设一上护军。
“至于这个五军大都督的位子,就由英国公张卿出任,而上护军从今而后皆由兵部尚书兼领。英国公意下如何?”
崇祯皇帝这话说完,英国公张惟贤愣怔之间,跪在他身后的一帮勋贵武臣们,立刻一起叩首说道: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了这个时候,英国公张惟贤也反应了过来,知道皇帝这样做,是在向他以及以他为首的勋贵武臣们作出的一个小小让步。
甚至可以说,这是皇帝给他英国公张惟贤的一个大大的面子。
一念及此,英国公张惟贤不敢再多发一言,只是紧随着身后的颂圣之声,叩首说道:“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英国公张惟贤以及殿中的五军都督府勋贵武臣们既然接受了皇帝的安排,同意了这样的所谓兵制革新,那么殿中的文臣们,自然无话可说。
对于其中的一些人来说,虽然这种有点换汤不换药的兵制革新,并没有给朝廷减少多少钱粮支出,没有给天下百姓减少多少军费负担,甚至看皇帝的意思,将来这个什么海军,怕也是个烧钱的玩意儿,但兵制革新这种事情,终究与他们关系不大。
而且皇帝在恢复大都督之职的同时搞出来的这个上护军,可是一个专门给文官们安排的职位啊!
有了大都督,就有了上护军,那么有了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未尝就不能有个左右护军。
原本由是世袭勋贵世家把持着的水泼不进的五军都督府,今后是不是也就有了文官的位置?
内阁首辅李国鐠以及阁臣徐光启、阁臣兼军机大臣孙承宗,还有莫名其妙得了个上护军头衔的南居益,虽然心里各有一番想法,但是当此之时,也只是带领着身后的文官大臣们,叩首高呼万岁圣明了。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样做,当然是一种妥协,既是与南北两京在五军都督府里担着世职的世袭勋贵武臣们的妥协,也是与朝中文官大臣们的一种妥协。
按理说,以他今日在朝野之间,在大明军中的权威,他完全可以不做任何的妥协,不需要向有意见的朝中权贵大臣作出什么让步。
但是来自后世的他,却听说过这样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即,政治本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若是你想让一件涉及各方的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那么你就不能让自己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