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虏大军撤回辽沈腹地之后,奴酋黄台吉一方面忙着理顺内部的关系,重新塑造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同样不得不焦头烂额地,着手解决女真八旗的吃穿用度问题。
这个时代的女真人是半耕种半渔猎的民族,比起他们北方的亲戚即野人女真部落和北山女真部落来说,因为他们从汉人这里学会了耕种,所以显得开化了一点,同时也比他们北方的穷亲戚们富饶强大了一点。
但是比起大明朝,他们在种地上那就不是差的一点半点了。
就是比起原来与他们紧紧相邻的朝鲜,女真人的农事耕作也是大有不如。
如果没有之前多次战争中捕获的包衣阿哈,那么他们的农业恐怕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水平上。
这些包衣阿哈主要有辽东汉人和朝鲜人组成,这些人被八旗旗丁俘虏之后,很快就变成了各旗旗丁的农奴,为旗人耕种土地,提供粮食。
这些粮食成为八旗旗丁的军粮,让他们可以外出征战,继续抓捕更多的汉人或者朝鲜人、蒙古人来当他们的奴隶,为他们耕种或者养马。
不过,这些八旗旗下的包衣阿哈们生产出来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奴儿哈赤以来八旗贵族们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聊胜于无的补充罢了。
奴儿哈赤崛起以来,建虏后金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原因当然有很多。
但是他们的财政问题,也就是女真八旗的钱粮问题,却差不多都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抢劫而维持下来的。
先是抢劫辽东女真各部,然后刚刚壮大,就开始抢劫辽东汉人,抢劫蒙古部落,抢劫朝鲜人,抢劫北方的女真和其他部落,一路抢劫下来,最后又绕道蒙古,一而再再而三地进入大明朝的境内,抢劫人口、粮草和牲畜。
女真人就是靠着抢劫,最后发展壮大,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入主中原,说起来真是老天不长眼。
这一次,黄台吉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就想着率领大军西征漠南,然后南下明朝,能不能就此征服明朝先不说,就是最差的一个结果,他也认为应该能够抢回来大量的金银财富,大量的包衣阿哈,大量的粮草牲畜。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最差的结果,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不仅什么也没有抢到,而且还折了老本,差点连他自己都回不来。
原本预想中的财富、粮食、人口、牲畜没有了,后金国的难题马上就来了。
因为是人就要吃饭穿衣,女真人也是如此。
这些习惯了靠着抢劫发家致富的女真人,一旦抢劫不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他们的生存困境立刻就凸显出来了。
一些出身建州女真的旗丁还好说,相对开化一点,懂的积蓄,而且跟随老奴征战的时间早,赶上了好时候,抢了不少东西,可以应付不时之需。
而那些从北方的女真部落里新填补的女真八旗的披甲人,也就是女真八旗从北方野人女真部落和北山女真部落抓来的丁口,顿时陷入了困境。
到了八月,有的披甲人为了节衣缩食,开始动手杀死自家的包衣阿哈。
有的为了有吃的,开始动手杀食自家的牲畜。
尤其那些跟着黄台吉的败军一路退到了后金国北方的扎鲁特等东蒙古四旗,更加穷困潦倒。
他们一路上不仅丢掉了部落的羊群与许多部众,而且到了后金国内之后,除了安置的牧地之外,也没有得到什么赏赐。
松花江的上游地区有着很好的耕地,但是这些蒙古人初来乍到,又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不会耕种。
松花江上游两岸也是很好的渔猎场所,但是这些初来乍到的蒙古四旗,却没有资格,去跟已经安置在此地的那些半女真化的蒙古人争夺渔猎的领地。
再说他们都是马上的游牧民族,一时半会儿也不会上山林里打猎,更学不会到河里去捕鱼。
跟着黄台吉回到后金国以后,那些被带回来安置在后金北方松花江上游、长白山以西地带的四旗蒙古人,没过多久就开始有人往北逃亡,然后转道逃回蒙古草原去了。
逃亡的自是少数,留下来的还是多数,但是留下来的多数,在几个月下来以后,不事生产的他们很快吃光了本就不多的牛羊。
到了八月,不得不开始杀食之前的马匹。
蒙古人对马匹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杀马食用的。
所有的这些情况,也都陆陆续续地反映到了黄台吉的那里。
因此,到了八月中下旬,黄台吉接受了代善、岳托等旗主的建议,领着后金国的户部与自己的一杆亲信,将后金国内大量的平原荒地分作旗田,同时鼓励八旗的旗丁、披甲人以及他们的包衣阿哈们,前往各地的旗田上开荒种地。
一番勾心斗角的运筹之后,各旗开荒屯种的地区被分配了下来:
铁岭、开原一带划给了镶红旗为旗田;
广宁、大凌河城一带,划给了正蓝旗为旗田;
辽阳、海州一带划给了正白旗为旗田;
盖州、熊岳一带,划给了镶白旗为旗田;
抚顺、清河、董鄂(通化)一带划给了正红旗为旗田;
鸭绿江以西镇江、宽奠、鄂勒珲(桓仁)一带划给了镶蓝旗为旗田;
沈阳、赫图阿拉老城及其周边地区,则划给了正黄旗和镶黄旗为旗田。
经过了一番调整之后,过去那些集中在沈阳城中的八旗衙门,这一次也被命令前往各旗的驻地去管理旗务去了。
唯有两黄旗的衙门跟着黄台吉仍被留在沈阳城中。
黄台吉设立了后金国的六部贝勒与六部承政之后,原本掌管各旗旗务的八旗衙门,地位就开始下降了。
到了这个时候,被命令迁出了沈阳城后,八旗衙门就更是被一举排挤出了后金国的中枢机构。
黄台吉接受了麾下谋士的建议,这么一番安排之后,之前主要云集在沈阳城内城外的女真八旗贵人们,也都开始动员了起来,纷纷责令旗下的旗丁与披甲人们,带着各家的包衣阿哈,开始前往指定的地区圈占各自的旗田,准备开荒耕种了。
至于原本以渔猎为主、不事生产的后金国八旗旗丁们,到底能不能通过开荒种田生产出足够食用的粮草来,黄台吉自己的心里也没有底数。
只是这一次从明朝从蒙古一路撤军回来,损失实在太大,就是想要学着从前,继续后金国的周边地区抢掠粮草资源,现在也是力量有所不及,不缓过这口气,他也没法出兵北上或者东进。
至于蒙古方向和辽西走廊上的宁锦方向,经过了此番失败之后,黄台吉更是不敢去想。
黄台吉虽然不信任莽古尔泰,但是对莽古尔泰的同母弟以及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贝勒德格类还是很信任的。
只是对德格类等人从大凌河带回来的情报还是很信任的。
如今辽西走廊上的堡垒群,从义州城到锦州城,再到锦州城身后的松山、杏山、塔山城,可不是他现在的人力物力所能够攻克的。
就这样,在黄台吉率军退回后金国之后,建虏后金国内大量亟待处理的内政,让他焦头烂额,一时之间,也无暇顾及大明朝在后金国周边,特别是旅顺方向、东江方向、图们方向施展的各种动作了。
第八八一章 图们尚氏()
尚可喜这个人当然不是什么好人,在原本的历史上简直可以说是恶贯满盈、罪恶滔天了。
满清入关之后,跟着一路南下,收编了无数汉奸队伍,与当年元军灭宋时候那个充当元军前锋统帅的大汉奸张弘范绝对是有得一拼了。
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他们没有在战争之中崭露头角,那么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一定会找机会将他们弄出东江镇的辖区,然后随便找个由头干掉,或者远远地打发到云贵川那边,去跟缅甸、乌斯藏的土司们打交道去。
可惜的是,即便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知道这些人在原本历史上明亡前后的罪恶,而且深恨这些人的汉奸行为,但却也做不得快意事。
因为即便你是皇帝,你也不能毫无理由地就将东江镇大帅毛文龙的这些个义子义孙们指名道姓地杀掉。
首先,这些人身上的罪恶,是原本历史上数年之后或者十多年之后才发生的事情,如今都还好端端的是大明朝东江镇的边军将领,怎么能说杀就杀。
其次,这些人都是毛文龙的义子或者义孙,你皇帝毫无理由地就将人家杀掉,你是什么意思,你这不是明摆着要逼迫东江镇上下造反吗?
再者,这些人在崇祯元年的东江镇保卫战中多多少少都立下了功劳,别说没有理由了,就是找到了足以治罪他们的理由,你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功劳。
要不然的话,九边各镇那么多边军今后人人自危,谁还会给你卖命?
所以,对于如今的崇祯皇帝来说,类似尚可喜这样的人物,他们原本历史上的罪恶虽然仍旧深深地记在他的心中,但是到了该用的时候却还是得用。
崇祯皇帝所能做的,也只是指示新任的东江镇监军御史吕大器,以及锦衣卫东江千户千户袁枢,要多加关注和留意着点这些人。
当然,剩下能做的,也就只能是慢慢地将自己放心的将领,往这些人的身边一个个地安插过去了。
而且,往这些人身边安插的自己比较放心的将领,也只能是来自东江镇的将领了。
崇祯元年以来,崇祯皇帝让讲武堂先后从东江镇五路总兵麾下先后录取了许多个年轻的将领。
其中,除了尤景和因为原本历史上的表现,被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做了御前侍从武官之外,其他的几个比如毛有见、班志富、许尔显等人毕业之后,即被分回到了东江镇的各路总兵麾下。
如今毛有见在毛承禄的麾下任职,班志富在尚可喜的麾下任职,而许尔显则在刘兴祚的麾下任职。
至于尤景和,之前从御前侍从武官的职位上,被崇祯皇帝安排到了羽林卫副指挥使的位置上。
经过了两年多考察之后,这一次,崇祯皇帝终于放心地将他派回了东江镇,跟着被提拔为东江镇监军御史的内阁中书舍人吕大器,一起前往东江镇任职。
而这次他的新职位,则是图们镇守府的参将。
当年一同来到崇祯皇帝身边担任御前侍从武官的刘肇基,如今已经成为九原镇守府的镇守使了,而尤景和年纪比刘肇基还大了数岁,却刚刚熬到镇守府参将的位置上。
而且当他在八月中旬的一天,终于辗转海上、陆上各地,终于来到图们镇守府拜见尚可喜的时候,他这个钦命的参将,当即就被尚可喜给派去了图们江口靠海的庆兴城当了个右协参将。
这个右协参将,位置尚在左协参将班志富之下。
而且尚可喜也没有给他现成的一兵一卒,而是让他募集北上开荒的汉民,尽快整修城池。
从朝廷里直接派下来的将领不怎么守本地将领欢迎几乎是一定的,若不是尤景和本身就是出身于东江镇,也算是原来东江镇的老兵出身,那么他连这个独挡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倒不是尚可喜故意要给他下马威,而是尚可喜、班志富等人自从火烧赫图阿拉,然后在后金国的腹地烧杀抢掠流窜了一番归来之后,就始终担心着建虏什么时候会突然过江前来复仇。
当四月份的时候,崇祯皇帝封赏有功将士的旨意,终于送达了东江镇安东镇守府之后,尚可喜被崇祯皇帝封为了一等子爵,班志富则被封为了一等男爵。
与此同时,这两个人,一个成为新设的图们镇守府镇守使,一个成为了图们镇守府的参将,从此不仅有了可以传之子孙的世袭爵位,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地盘,自是高兴万分。
四月中旬圣旨一到,两个人很快就领了旨意,带着原来驻防昌州、江州的麾下兵马一共三千余人快速北上,从陈继盛、孔有德等人的手中,接过了图们江口这一带的稳城(后世朝鲜所谓南阳)、俄朵里(后世朝鲜会宁)和庆兴(后世朝鲜罗先地区)等地。
接防之后,尚可喜按照朝廷的旨意,将原来布颜代等人驻守的图们江南岸的俄朵里城改为图们,并将图们镇守府的治所设在了图们城里,然后派了图们镇守府的参将一等男爵班志富率领一直兵马,前往驻守在图们江边的稳城。
安排好这些事务之后,尚可喜、班志富等人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东江镇辖内的其他地区,募集从登州渡海前来的山东流民,北上图们镇守府筑城。
尚可喜这个图们镇守使,承诺这些筑城流民的报酬,就是将图们江两岸肥沃的土地分给他们开垦耕种。
尚可喜这样的人心里都很清楚,没有人口的地盘不值钱,不仅没有充足的兵源,也没有给自己提供粮饷的百姓。
崇祯皇帝给了尚可喜的图们镇守府七千五百人的编制员额,若是在别的地方他或许会有留着饷额吃空饷的想法,但是在图们镇守府这样的地方,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将麾下朝廷给七千五百人的饷额,全部变为实打实的人马。
从四月中旬到八月末,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尚可喜带着一支人马督促着募集而来的百姓,在原来那座俄朵里城的基础上,大规模整修图们城。
而班志富则带着驻守稳城的人马,同样督促着前来分田分地的山东流民,大规模增修稳城的城防。
在班志富这个讲武堂炮科出身的镇守府参将指挥下,图们镇守府的兵马带着大批的民夫,在沿着图们江东岸一南一北分布的两座城池内外,增修了大量的炮台,将从陈继盛、孔有德等人手中接手的一大批大将军炮和一大批崇祯一式后装滑膛子母炮,全部安装在了城头炮台上。
等到尤景和前来上任的时候,尚可喜也好,班志富也好,自然不会将刚刚修筑好的城池,交给这个新来的尤景和。
作为图们镇守府镇守使的尚可喜,在尤景和奉旨到了之后,随即将镇守府划分为左右两协,以班志富这个一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