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515部分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15部分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崇祯皇帝还是听从了徐光启的建议,让之前去过大同的那个礼部郎中冯师孔继续监督。

    不过这一回,崇祯皇帝却也交给了这个礼部郎中冯师孔一个任务。

    那就是在代康王的丧葬事宜完毕之后,让这个冯师孔想办法,劝说代王府的王世子朱彝㬎主动上书请求移藩归化。

    到了这个时候,内阁首辅李国镨、次辅兼军机大臣孙承宗,也都明白了皇帝这么大费周折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过有了之前崇祯皇帝给内阁诸臣们讲述的自己的主张和表现出来的忧虑态度,同样也有了徐光启这个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建议,这两个人也都对此表示了赞同。

    这个事情的做法,当然不是谦谦君子们的做法。

    因为说到底,让冯师孔去想办法劝说代王府世子朱彝㬎主动上书请求移藩,这其中必然会夹杂着各种威逼利诱见不得光的手段。

    毕竟有哪个过惯了安逸日子的王爷会放着好好的大同不要,而自愿上书请求往塞外去呢?

    但是除了崇祯皇帝如今提出的这个办法之外,他们也没有其他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过,这件事情过了也就过了,很快这几个阁臣就没有人再有心思去计较这个事情了。

    因为身在庆阳督师的钦差军机大臣东胜侯李邦华派来送信的人马,已经风尘仆仆十万火急地敢到了京师。

    这一次,经过李邦华之手派人以六百里加急的驿递等级,从庆阳送来的消息,不光让军机处和内阁的大臣们大吃一惊,更同时也让早就已经有了一定心理准备的崇祯皇帝大吃一惊。

    因为李邦华遣人送来的消息,不仅证实了锦衣卫西镇抚司之前上报的各种情报,而且还上报了一个锦衣卫西镇抚司还没有上报的消息。

    兰州城破了!

    那个刚好卡在河西咽喉之上的兰州卫城,在九月二十九日的傍晚,终于没能扛住超过二十万流贼大军四面发起的疯狂进攻,被攻陷了!

    军机大臣东胜侯李邦华在写给崇祯皇帝的紧急奏章之中写道:“臣自六月二十八日督师西进移驻庆阳以来,遵旨坐镇后方,协调陕西及三边诸路兵马步步为营、齐头并进。

    “七月以来,甘军奉命扫荡靖宁周边,汉中董韩所部进军阶,先锋直抵西固,陕军王承恩部兵驻秦州、进迫巩昌,陕军杨世恩所部亦闻令西进,向西清剿流贼曹营、西营溃卒。

    “至八月中,泯州木速蛮稍战即退弃城逃往洮州,八月下巩昌木速蛮与西进之流贼数部发生激战,有木速蛮伪指挥使白鸣鹤者被西贼击杀,其余部亦弃城奔洮州。

    “臣意大军西进,逼迫过甚或令木速蛮与流贼合一,且诸路督军追击久战疲惫,入九月后,臣遂传令各部休整补给,静观待变。

    “果然九月下,临洮木速蛮伪指挥使马光玉与贼内讧,叛离陕北贼首高迎祥,改投河州伪指挥使马进忠,木速蛮与陕北贼遂成水火之势。

    “臣严令各部约束部伍,待贼与木速蛮会火并之时再取渔翁之利,然而未料九月二十三日,河州伪指挥使马进忠并木速蛮马光玉、陕北贼马守应、平凉贼土伦泰等部兵马五万余众,弃河州北上,绕兰州而西去,而后数日之间西北形势竟急转直下矣!

    “先是甘军各部急躁冒进,本为凭借大河天险,追击歼灭河州马氏所部之木速蛮,却不料于二十四日在安定以北清水驿,遭遇流贼闯营、曹营、西营等部伏击!

    “据闻云集此地之流贼各部拥众多达十数万,甘军总兵张嘉谟、副将张天礼、团练副使毛羽健,新编陇中团练指挥张五桂、高三、刘长腿、覃峻,皆力战而亡,甘军各部仅罗俊杰部突围而出。

    “臣闻之即令袁崇焕收拢四方溃卒约束三边各部,并于九月二十六日率部疾驰赶赴靖宁,而众贼竟于二十七日北上强攻兰州。

    “至于昨日,臣率部方到靖宁而兰州城陷之讯已至,各部闻讯救之已迟,此皆臣与袁督之过也!

    “另有西来消息,肃王于兰州出逃未及而陷入城中,臣闻之几惊骇欲死,再拜请罪于陛下!”

第九一六章 并非偶然() 
    李邦华遣人送来的这份紧急军情,先是报到了通政使司,经通政使司迅速转呈到了军机处,而军机处更是不敢耽搁,立刻送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如今军机大臣在京师的就一个,那就是孙承宗。

    这天傍晚,孙承宗自然也在紫禁城前朝武英殿旁的军机处当值,接到了这份来自西北的军报,一看之下,心中大惊,立刻带着当值的舍人马乾,来到了乾清宫外请求觐见。

    崇祯皇帝先前看过锦衣卫的密报,所以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不过看到最后,得知兰州城破,而且前几日刚刚念叨过的肃王府,也陷在了兰州城里,确实也是吃了一惊。

    明朝末年流贼肆虐的时候,宗室藩王被流贼杀掉的就有好几个,比如襄王、福王、沈王、蜀王等等。

    以宗室藩王之尊落入贼手后被迫从贼的也有不少,比如秦王之类的。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对于这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宗室藩王猪队友们有所不满,但是一个明室的亲王落入流贼之手,不管是从贼,还是被杀,都是一件让朝廷让皇帝大丢面子的事情。

    现任的肃王名叫朱识鋐,太祖十四子朱楧之后,这个肃王在原本历史上的结局,也是死于李自成麾下流贼之手。

    这一次流贼西进,却比历史上早了不止十年,而封藩兰州的肃王府,自然也比历史上早了十余年遭殃。

    说起来,这算不算是当初崇祯皇帝想法设法驱赶流贼西去种下的一个因果呢?

    崇祯皇帝看完了李邦华等人报送朝廷的军报和请罪奏折之后,久久无语。

    侍立在乾清宫御书房中的军机大臣孙承宗见皇帝面色阴沉,表情凝重,担心他因为宗室藩王陷入贼手而动了怒气,万一一怒之下真的治罪李邦华或者袁崇焕,那么西北的局势就更是雪上加霜乱上添乱了。

    于是,孙承宗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以臣之见,战场之上的胜败得失,乃是兵家之常事!

    “且兰州孤城被困,已近一年,此番城破,亦非无因。究其根源,皆甘军冒进而败所致也。

    “而甘军冒进兵败之始作俑者,团练副使毛羽健、团练指挥张五桂,以及甘肃总兵张嘉谟、副将张天礼等人皆已战死。人死为大,其罪罚无可罚。

    “至于李阁老等人坐镇后方,先有约束不严之过,后有约束过当之失,其责固然不小,但若因此而论罪东胜侯或袁崇焕,此刻却也未免不是时机!

    “此非常时也!动辄撤换前线将帅,乃朝廷用兵之大忌!不惟前线将士离心,后继之者也必畏手畏脚不敢生进取之意!

    “以臣之见,使功不如使过,今日之计,不若以严词训斥,激其知耻而后勇之心,再以宽旨慰留,告以将功赎罪之令,命东胜侯、袁崇焕及其麾下将帅待罪留任,以观后效!”

    孙承宗的这些说法,崇祯皇帝当然立刻都赞成了,并且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命令军机处当晚即按照这些思路草拟上谕,第二日下午即派人发回西北去了。

    其中,军机大臣东胜侯李邦华和三边总督袁崇焕,按照当年制定的军功封赏条例,皆记大过一次,并罚没俸禄一年,以有过失而无罪行,仍令原职留任。

    至于甘肃总兵张嘉谟、张天礼、三边团练副使毛羽健等人,以前功抵此过,人死罪消,并追赠张嘉谟为正三品昭勇将军,追赠张天礼为从三品怀远将军,追赠团练副使毛羽健为正三品嘉议大夫。

    除了这些善后扫尾的举措之外,崇祯皇帝还接受了孙承宗的意见,没有另从他处抽调人选接任甘肃总兵,而是撤消了由固原镇移防而设的定虏镇,直接将原甘肃镇人马与定虏镇人马合二为一,重建甘肃镇。

    而新的甘肃镇总兵,则由原定虏镇代理总兵官周遇吉出任,原甘肃镇监军御史刘之伦继续担任新的甘肃镇监军御史。

    原定库镇监军御史史躬盛,则就地改任三边总督府参议,并带着定虏镇的监军标营出任原来由毛羽健兼任的三边团练副使一职。

    三边团练副使的手中,若是没有一支自己直接掌控并且如臂使指的嫡系队伍,那么他是无法顺利收编和指挥西北边地的那些乡勇团练武装的。

    对于西北边地突然发生这样的变故,崇祯皇帝知道其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各种各样阴差阳错的因果。

    说到底,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自己心里有数,问题虽然是出在下面,出在前线,但是其根源其实都在上面,都在自己这里。

    就在李邦华的紧急奏报送达京师的三天之后,崇祯皇帝再一次在紫禁城中接到了锦衣卫西镇抚司的详细报告。

    这一次锦衣卫西镇抚司的报告,不仅让崇祯皇帝了解了有关甘军兵败与兰州城陷的更多详细情况,而且也让崇祯皇帝对自己之前的一些决策感到略略有些悔意。

    就在兰州城破的前夕,肃王朱识鋐带着肃王府子弟亲眷数百人,以及十几辆马车的财富,在肃王府的护卫保护之下,强行夺门出城。

    肃王府出逃的护卫马队,不仅搞乱了本就岌岌可危的兰州城东门防御,而且自己在冲出城门外之后不久,就落入了流贼大军围三缺一、事先设好的陷阱之中。

    肃王府的两千多护卫人马一触即溃,肃王朱识鋐带着肃王府子弟亲眷数百人当场被杀,不仅十几车带出城外的财物,落入曹操营罗汝才等人的手中,而且还连带着兰州城的东门也被流贼大军一举攻破。

    随后,兰州城中的大批乡兵团练临阵倒戈投降了闯王高迎祥,而城中的数千官军全军覆没。

    一直坐镇兰州守城的甘肃镇官军副将杨正芳,与兰州卫指挥使祁国屏等将校皆力战而死。

    参与兰州城守城的朝廷数支人马之中,唯有锦衣卫副千户吴克忠,在城破之后的混乱之中,带着百余名改头换面的锦衣卫人马,护着耶稣会在西北的首脑传教士汤若望,从北门出城逃出了生天。

    其他几个在城头上面帮着官军校正火炮,轰击攻城贼军的耶稣会传教士,在城破之时尽皆死于乱军之中。

    而当初跟着龙华民等人西行传教的十二个耶稣会传教士,以及跟着他们西行的教友志士们,到了兰州城破之后,也就只剩下这个命大命硬的日耳曼人汤若望还活着了。

    看了锦衣卫西镇抚司来自贼营之中的关于兰州城陷的详细报告,崇祯皇帝感到后悔的就是,一开始三边回乱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将兰州城放弃。

    要么让其中的人马撤往西宁,协防西宁卫城,要么让其中的人马撤回宁夏或者花马池,这样也能够保存一支有生力量。

    不过对于祁国屏这个人的死,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并不可惜。

    这个人出身于西北的名门世家祁家,是明朝万历年间西北名将祁秉忠的子侄辈。

    祁家与西北其他的世家大族一样,都是世袭的指挥使或者指挥同知。

    只不过与其他西北将门世家大多都是出身于木速蛮不同的是,这个家族是个归化了的蒙古人家族。

    也正因为这样,当西北三边之地木速蛮大乱的时候,镇守兰州的祁家却与甘肃镇的官军营兵一同守住了兰州。

    说起来,这个指挥使祁国屏,在历史上也曾是一个狠角色。

    但是同样是这个人,却在满清入关之后投降了满清,而且跟着满清军队镇压了西北的抗清起义,屠杀了大量西北汉人。

    既然原本历史上有了这样的表现,如今死了也就死了吧,崇祯皇帝倒是没有什么觉得可惜的。

    只是可惜了兰州城内的肃王府以及城中的甘肃镇官军和汉人乡勇,如今要么被流贼杀了,要么就是落到了流贼的手中。

第九一七章 归根结底() 
    这两年多来,崇祯皇帝听惯了战场上不断传来的胜利捷报,这一次初闻甘军兵败以及兰州城陷的消息,虽然心中有些惊讶,有些不舒服,但是他自己认真想了一想,很快就知道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了。

    归根结底,还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自己在西北问题上的战略,不够坚决彻底。

    若是当初西北木速蛮之乱发生之后,朝廷能够如同当初在辽东方向上撤回广宁和大凌河等地的守军一样,将已经经受住了木速蛮之乱考验的西宁、兰州两地官军和汉民撤回来,自然也就不会有今日这样的损失。

    只是这也怪不得崇祯皇帝。

    当初将临洮镇移防汉中,将固原镇移防花马池,就已经在朝野之间引起了一片质疑之声,若是木速蛮之乱以后再下旨放弃了西宁和兰州这样两座朝廷赖以镇守西北的大城,那么朝野之间恐怕就要闹翻天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尽管拥有后世的见识,尽管知道在崇祯初年的时候,应该全面收缩朝廷的军事力量,把伸出去的拳头都给收回来,但是却不能放弃山海关外的辽西走廊。

    对于大明朝来说,如果京师是头颅,那么宣大是面向北方的胸膛,而河西是一条臂膀,辽东则是另外一条臂膀。

    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辽东的拳头应该收回来,河西的拳头也应该收回来,等到休养生息发展壮大了之后,才能再次有力地打出去。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是这样想的,而且在他的设想之中,这两只拳头再次挥出去的时候,后世的整个东北以及后世的整个西北,都要统统拿下来。

    只不过,这些话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可就难了。

    他一直在照着这个设想努力,而如今三年多过去,也不过是做到了如今这样一个局面。

    当然,除了当初战略上的一些不得已之外,后来崇祯皇帝在京师的一系列作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西北的战局。

    比如说,五军都督府改制重组之后,武安伯王廷臣麾下以骑兵为主的三千营,回撤整编为近卫军第四镇,就使得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