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130部分

回唐-第130部分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替道门出力、摇旗呐喊的心思。难不成想用这份报纸挑起道、佛两门的争端不成?”

    也难怪相府之中诸人猜测,李清此前行事确实让人捉摸不透,这个新来长安的长公主义子转眼之间就把岐王和武国候给扳倒,并且自己得势被封了侯爵。虽然算是借助自己遇刺和龙袍的事件,出手的是东宫太子一派,然而李清算是后面最重要的推手。

    这期间,不管是李清利用太子,还是太子利用李清,亦或是两人联手,但总之,李清这个新任的侯爵确实让寿王等人和李林甫及朝中百官颇为警惕了。

    按道理说,李清这个新被加封的侯爵应该趁着这股势头在长安城混的风生水起,颇应乘势而为。可谁能想到,这位意气风发的侯爷却跟着一帮道士整理什么道家经书典籍去了,在长安城的权力圈内隐去了自己的踪影。

    又有谁会想到数月时间,这沉寂的李清竟然弄出一个什么从未听闻的报纸出来,虽然在这期的《长安时报》首版的创刊词中李清详细地解读了报纸是什么,然而,这些话语在李林甫这些久经官场风云的人眼中哪里会轻易相信。

    “我看这报纸不过是李清这位年轻侯爵的游戏罢了,也有可能想着通过这种报纸让更多的人知道道门的教义和宗旨,为道门做些宣扬。听说这几日这《长安时报》售出近万份,看来也是有些用处的。”

    刚走进来的李林甫之子李屿还没有坐定,就笑着说道。

    几日之间,报纸销量近万,长安城人争相传看,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这些都是报纸的出现带来的反应,李林甫和李屿等人自然很快就看出来报纸的影响,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推测。

    正厅之中在场的几位,除了李林甫和李屿,坐着的五十余岁的老者是李林甫多年的老友,姓纪,名严,还有一个名字叫法严。法严其实是佛门俗家弟子的法号,这位纪严信奉佛教,虽然没有剃度出家,但是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算是长安城中不多的佛门大德,李林甫崇佛,这些年跟纪严交往甚密。

    站立的三十余岁的男子是相府的供奉李承恩,来自江南道,颇有文采,开元年间入京科举,中得三甲进士,不过并没有为官,却是进了相府为李林甫所用,这人擅长的并不是诗词文章,而是做事以及管理他人做事,所以颇得李林甫看中。

    这两人与李屿相熟,李屿进来,几人相互见礼之后,纪严笑着说道:

    “李少卿说的也对,不过他能用报纸给道门做宣扬,以后未尝不能给其他事情做宣扬。”

    “这报纸能做什么,上面不过记载些长安诗会、歌舞场间的事情,难不成还想着通过报纸议论朝政不成?”

    李屿笑着说道,随即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笑容敛去,

    “不错,这报纸既然能刊登这些东西,自然能够刊登议论朝政的文章,若是借此抨击朝政,难免不会左右人们的言行。”

    李林甫在旁边点头,有些严肃地说道:

    “若是这报纸以后成了气候,就变成了李清手中的一个利器,之后抨击朝臣、朝政自然会在百姓之中造成大的影响。说不得一夕之间就能把中书、侍郎等百官扳倒。”

    李林甫又拿起边上的报纸,看了片刻,随即双手攥紧,手中的报纸拧成一团,随即抬头说道:

    “不成,我要入宫面圣。”

    相府之中,诸人在谈论着这些事情,而早些时候,位于长安城北的大明宫承香殿中,刚从温泉宫回来的李隆基坐在暖炉旁,对侍立在一旁的高力士说道:

    “力士最近可有什么新奇的故事说与朕听听。”

    高力士躬身笑着说道:

    “这可巧了,老奴最近看了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正要给大家解解闷。”

    “哦,快给朕讲来。”

    高力士应声上前,轻声徐徐而谈。

    过了片刻,听完高力士讲说的故事,李隆基右手轻轻敲着身旁暖榻的榻沿,缓缓说道:

    “那崔莺莺身世命运倒也坎坷,如此坚定刚强之女子朕颇为赞赏,不过那张生的行径却是令人不齿。”

    高力士讲解的是《崔莺莺传》,李清把元稹的《崔莺莺传》做了改编,重点放在了崔莺莺的身上,而把张生当成了批判的对象。

    “只是个故事,大家何必为那张生动气。”

    高力士在旁边宽慰道。

    李隆基语气有些轻,随即摆手道:

    “那张生有何能耐让朕动怒,不过是可怜崔莺莺这一奇女子罢了。不过这故事,力士是从哪里得知的?”

    高力士笑了下,轻笑着说道:

    “大家这些日移居温泉宫,长安城中倒是出现了一个新奇的什物,叫做报纸,老奴是从那上面看到的。”

    “哦,报纸是什么东西,朕还是第一次听到。”

    “老奴也是第一次见,这几日长安城中报纸流传甚广,人们都争相传阅呢。”

    “哦,给朕那一份来,让朕也看看。”

    高力士躬身出了殿门,不一会儿手中拿着一起《长安时报》进来,恭敬地递到李隆基手中。

    李隆基随即翻阅了一下手中的报纸,看过之后,笑着说道:

    “跟朝廷的邸报有些类似,不过只是记载些风流雅趣罢了,朕还以为是什么高雅之物。不过这后面刊载的故事朕倒是愿意看看,哈哈。”

    “这报纸是谁人创办?”

    李隆基接着问道。

    “是长公主义子李清。”高力士答道。

    “哈哈,这孩子,朕说怎么这些天没有见到他,原来是鼓捣这报纸去了。朕倒是想问问他怎么想起要办这种东西,尽做些风流玩乐之事,小小年纪也不学着上进。”

    李隆基哈哈笑道。

    正说着,殿外一个小太监疾步走了进来,高力士看到,笑着对李隆基说道:

    “想必是长公主和那李清来了,大家正好可以问问他。”

第207章 宫中对(二)() 
承香殿中,温暖如春。

    李隆基饶有兴趣的看着手中的报纸,笑着对坐在下首的李清说道:

    “前些日诸位王公大臣跟随朕去往温泉宫避寒,只有你待在长安城这个冷地方,朕还以为你跟着玄静道长学道呢,没想到竟然琢磨了份报纸出来,你怎么想起刊印这报纸了?”

    “回圣上。报纸一物是臣偶然间想起来的。前些日微臣前去东市闲逛,看到一家店铺刊售长安城诸位才子的诗作贩卖,兴至之下,随便翻了翻,发现有很多佳作竟然是微臣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微臣暗叹明珠蒙尘,心生可惜。

    “因此想,要是能够有一份类似于文书之类的东西把这些诗作刊印出来供人们广泛阅读,岂不更好。这样一来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才子的诗作文章,提高圣上治下百姓诗书水平,二来也能让这些才子声名远播,为朝廷所闻,从而替圣上招纳贤士出一份力,所以就有了这份报纸。

    “只不过微臣才疏,只刊印了几首诗作文章,其余的都是长安城中的一些风雅趣事,不过是想着吸引长安百姓的兴趣,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没想到惊扰了圣听。”

    李清站起来,躬身说道。

    李隆基注意到这报纸是在李清预料之中的。说实话,李隆基刚一回宫,李清就跟随玉真公主入宫面圣,也是想着向李隆基介绍一下这《长安时报》,没想到这刚一见面,李隆基竟然主动提及此事,倒也省了李清再旁敲侧击地提及此事。

    李隆基点点头,接着说道:

    “嗯。多些风雅趣事也无妨,不然朕还不知道长安城中这李十二娘竟然编排了新的舞蹈。朕听说李十二娘是公孙氏的亲传弟子?公孙氏的剑舞精妙无双,朕在开元年间是见过的,不知道李十二娘又能有几分公孙的风姿,朕倒是有些好奇。”

    高力士在旁边小声地说道:

    “大家,那李十二娘今年新夺了长安城的花魁,剑舞技深得公孙大娘真传,在长安城是出了名的。不如老奴把她召进宫来,让她为大家舞蹈一回?”

    李隆基摇了下头,说道:

    “朕不过是对她新编排的舞蹈好奇罢了,没有必要召其入宫,朕身旁有玉娘在,这天下还有谁的舞姿能令朕心醉呢。”

    李隆基沉迷于杨玉环也是有的,不过说这些话未必没有怕杨玉环吃醋的可能,李清心中暗笑道。

    “这报纸跟朝廷中的邸报有些相像,不过邸报是为了传达朕的旨意、大臣奏议或者官员的任免等事。考虑的不过是文武百官,倒是忽略了朕治下的平民百姓。爱卿能够替朕为天下百姓着想,实在难能可贵。”

    李隆基撇开李十二娘之事,笑着夸赞李清道。

    李清笑道:

    “谢圣上夸奖,微臣愧不敢当。微臣一时玩笑,刊印出这《长安时报》,事后细想,才知这报纸一物即出,实在是有利有弊。”

    李隆基一怔,想了片刻不得要领,笑着对李清说道:

    “这报纸有何利弊,爱卿与朕说来。”

    “是。”

    李清拱手,恭敬地说道:

    “报纸一物,只为传播信息给百姓,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到之前不曾知道的信息。这报纸上的信息可以是长安城中才子们的诗词,也可以是风月场上的故事,同样也能刊印民间之事,譬如长安的米价、酒肆的酒价、民间各处的见闻或者是某地的灾情疫情等等,甚至于朝廷之中有些朝令同样可以刊登于报纸之上让百姓得知,包罗万象,无事不可登报……”

    李隆基打断李清,说道:

    “这样不是很好?朕这些年倦于宫中,出去不易,对于民间之事知之甚少,这报纸若是能把民间之事一一写来,朕倒是可以从报纸上知道朕治下的臣民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就算是刊登朝中政令,也有教化百姓之用……”

    李隆基侃侃而谈,倒是说出了不少报纸的好处,李清站在旁边心中暗笑,看来这报纸之事至少现在李隆基是不会反对的。

    待李隆基说完,李清才回道:

    “圣上英明,报纸一物确实有这种用途,一来可使民间之事达至圣听,二来也能使百姓得知朝廷政令,百姓能够了解朝廷之令,圣上也能清楚民间疾苦。这些是利,不过……其中却也有不少的弊端。”

    “不知道爱卿所说‘弊’从何来?”

    李隆基好奇的问道。

    “报纸既然可以刊登任何消息,未免不会有人刊登一些议论朝政之言,若是善言尚罢,如果是一些非议朝廷的言论,未免会损害朝廷的威严,这报纸流传越广,弊端越大。另外,若是有人故意在报纸之上散布不实之言,未尝没有煽动百姓之嫌。”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沉思了片刻,问李清道:

    “朕观这《长安时报》中的言论并没有爱情所言的弊端,难不成还有其他的报纸不成?”

    “这倒没有,这《长安时报》也是微臣一时所想才出现的,市井之间还没有其他的报纸出现。不过现在虽然没有,以后未必没有其他人也刊印出别的报纸出来。”

    李清答道。

    李隆基点点头,缓缓说道:

    “这报纸确实有利有弊。有利就应存在,有弊还需杜绝。不知道爱卿可有什么方法杜绝其中弊端?”

    李清心中放下心来,知道李隆基并没有存着取缔报纸的心思,笑着说道:

    “微臣倒是想到几个办法,可行与否,还请圣上定夺。”

    李隆基笑着说道:

    “讲来。”

    “是。”李清躬身道,

    “报纸一物,既然可以刊登任何事情,造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朝廷依此可以制定专门的律法,规定报纸那些事情可以刊登,那些事情不可刊登,同时制定惩罚制度,违者必究。但是法度不宜过严,否则难免让百姓不敢说话。这就违背了圣上想了解民情之意。

    “另外,报纸一物尚需制衡,不能够让报纸受人控制,专门成为一些人的利用工具。还请圣上鼓励天下士民创建报纸,正如圣上此前鼓励各地办学之举,一来教化万民,二来也不至于让报纸成为一家一人之私器,阻碍了圣上体察民意。”

    其实李清还是存着让李隆基不要限制报纸发展的心思,以后还会有人创建报纸,待天下报纸丛生,到时候想禁估计也禁不了了。

    李隆基见李清提起自己前些年下旨让各地兴办学堂之事,心中暗喜,笑着点头道:

    “不错,定制律法,自然可以规避这些弊端,而大举兴办报纸,倒也不怕有人控制住某家报纸,这样朕倒是更能清楚了解民间疾苦。”

    “圣上英明。”李清忙恭维道,

    “以后报纸普及,难免会有些报纸为民请命,触犯到某些朝中官员,若是创办报纸之人身份、地位不高,难免招致报复。另外,若是有人存心打压报纸以绝圣听,则更为可怕。”

    李隆基沉默下来,坐在那里皱着眉头,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其实对于李清说的第一种情况,李隆基并不以为然,虽然李隆基相信自己治下的百官都是忠良之臣,但也知道有些官员难免会利用手中职权欺压百姓,这种事情自然有律法惩治。

    李隆基担心的是第二种情况,若真是有人神通遮天,令天下报纸失声,杜绝皇帝体察民情之道,这种情况就真正危险了。长安城中有这种能力的人在,若真是这样,那这些人所谋就大了。

    过了半天,李隆基抬头看着李清问道:

    “李爱卿可有什么方法杜绝类似之事?”

    “有。”

    李清施施然道。

第208章 宫中对(三)() 
十二月份的长安,天气还是很冷,太阳出来,暖和的阳光从湛蓝湛蓝的天空洒落,给人带来一丝暖意。

    因为临近年底,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出行的人们依然很多,然而城北的皇宫之中,除了宫中值守的侍卫,便只有侍奉的宫女和宦官们往来忙碌。倒是显得有些冷清。

    一辆马车沿着长安城大街往大明宫而来。马车在望仙门停住了,从车上下来一人,五六十岁模样,脸型消瘦,神情威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