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186部分

回唐-第186部分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不成太子这次折戟于此?”

    李清摇了摇头,劝慰道:

    “东宫跟相府之间的争斗不是一天两天了,想必太子那里自有应对。李县公何必担忧过度。”

    李适之在湖边来回踱步,抬头问李清道:

    “如果李林甫真要借此出手,除去太子殿下之外,怕是有很多人受到牵连。”

    李适之一边问一边皱眉思索,

    “会有谁呢?会有谁呢?……对,跟柳绩交往密切的……著作郎王曾,还有……淄川太守裴敦复,还有李泰和,还有……”

    李适之越想越急,语气之中带有一丝恐惧之意。其实李适之这时候未必没有想到自己,他跟柳绩和杜有邻都是有交往的,依照李林甫的性子,李适之估计也难逃大难。

    “李相公不必担忧,书院是圣上亲封的书院,想必相府还管不到这里。至于其他人……我也不是能够尽皆管得了的。”

    李适之听到李清的话,见李清言下之意是有办法的,忙上前一步抓住李清的胳膊,急问道:

    “李侯有什么良策?”

第306章 几句闲话() 
“我已经派人邀请李泰和来书院教书,不过……”

    李清话说一半,停在那里。

    “不过什么……”

    李适之有些急切地问道。

    “非是我没有诚意,李泰和拒绝了我的提议。”

    李清有些为难地说道。

    李适之愣在那里,随后叹息一声,搓手惋惜。李适之自然不是为李清没有请到李邕为惋惜,而是惋惜李邕没有答应李清的邀请。李适之也知道,如果奏折的事情真的呈到圣上那里,李隆基定然会下令三司严查。

    现在的朝野是李林甫一手遮天,他如何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怕是会大肆问狱,牵扯诸多政敌。

    为今之计,能够与李林甫相争的只有东宫一党。然而,这次事涉东宫,太子殿下自保犹自不暇,哪里还有余心去顾及其他人。

    除了东宫之外,朝堂上再也没有能够与李林甫相抗争的人物,即便是李清也不行。

    李清背后有长公主府的势力在,并且深受李隆基宠信,兼之身后还站着道门这个庞然大物,李林甫想要动李清的话自然有顾虑。然而这并不表示李清就能直接跟李林甫在朝堂上进行对抗了,不然李清也不会退出朝堂而创办书院。

    这些,李清知道,李适之自然也是知道的。

    李适之叹息一声,有些痛惜地说道:

    “泰和兄他……”

    李适之并没有说出什么来。一方是北海太守,一方是书院的教习,任谁都会选择做太守而不是来应天书院做一个小小的教习,李适之也不好怪罪李邕认不清形势。

    其实最开始李适之也不情愿来书院教书,不够是碍于李清或者说长公主的面子而勉强答应下来,这时候李适之倒是庆幸自己的选择了。

    今年以来,李林甫不断加大知道冤狱,而李适之作为太子一派的代表,又是有影响力的人,是李林甫一定要扳倒的对象。特别是如韦坚等人被排挤出京城的情况下,留在京城的李适之更被相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果不是七月份李适之自请辞去太子少保而入书院教书的话,下场也如韦坚等人相同了。

    更不要说这次,如果柳绩真的上奏圣上诬陷杜有邻的话,跟柳绩、杜有邻往来的人估计都要遭殃。

    李适之在湖岸边来回徘徊片刻,随后说道:

    “不行,我这就派人去北海,请李泰和答应李侯的邀请。”

    从现在来看,书院暂时是一个避身的场所,但也不是所有人的避难所。

    “我要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韦子金、裴敦复等人,让他们做个防范。”

    李适之随后又道。

    奏折的事情还没有爆发,提前让这些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也好有个应对的计策。

    “李县公最好还是不要妄动。”

    李清见李适之急切的样子,心中略感不安,连忙说道。如果李适之跟韦坚、裴敦复等人联系被李林甫知道的话,李适之也脱不了干系。

    李适之看着李清,皱眉说道:

    “李侯有什么方法没有?”

    “《京都时报》这段时间也销往大唐各处,如果韦、裴等人看到报纸,自然会有防范。如果李县公与几人来往的信件被相府知道,这结党的嫌疑就洗不清了。”

    李适之见李清如此说,正要反驳说自己哪里结党,李清没有给他机会,而是接着说道:

    “即便柳绩现在上奏折,短时间内也不会牵扯到韦、裴等人。只希望他们在得到《京都时报》上面的消息后,能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李适之想了想,说道:

    “那……我派人传口讯给他们。”

    李适之还是想着给韦坚、裴敦复等人一个提醒。毕竟韦坚和裴敦复远在临封、淄川,并不一定就能看到《京都时报》上面的消息。

    李清知道李适之性子如此,也不好太过勉强。自己提了醒,想必李适之也会小心,不至于落下什么把柄在李林甫手中。

    至于王曾等在京城中的人,看到报纸也许会想到自身,这就不是李清要担心的了。

    李适之又看了一眼手中的奏折,有些迟疑地说道:

    “这奏折……柳绩就真要上奏给圣上?”

    李清停顿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

    “《京城时报》把杜有邻和柳绩的事情一刊出,两人之间的关系就难以愈合。柳绩的性格如何,李县公应该有所耳闻,上奏折怕是迟早之事。即便柳绩现在还在犹豫,随着报纸上的消息在长安城传开,柳绩也不得不为了。”

    李适之想了想,也知道柳绩不会罢手,这构陷杜有邻的事情柳绩估计是做定了。幸好提前知道了奏折的消息,李适之还有时间来应对一二。

    “那……泰和那里……?”

    李适之轻声问李清怎么办。

    “李县公作书一封,交给我。我派人再去北海一趟,能不能请来李泰和就看天意了。”

    李清也有些无奈地说道。

    虽然李清现在顶了“算学大师”、“儒家名士”之类的名头,但是还做不到让李邕这等人一听到李清的名字就拜服的程度。看来自己的资历还是不够啊,李清心中暗道。

    李清现在毕竟还是一个不到十八岁的少年,能够有现在的声望和身份地位也是穿越者带来的优势和机缘巧合。

    “我这就去写,一定会让李泰和答应李侯的请求。”

    李适之连忙说道。随后把奏折递还给李清,就要去写信。

    李清忙叫住李适之,轻声说道:

    “写信之事最好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李县公直接给我就好,我会派人再去北海。”

    李清也是小心为上。接下来柳绩的事情造成的影响李清是一清二楚,他可不希望把自己也牵扯进去。

    “知道,知道。”

    李适之忙点头答应了。

    “李县公这些天最好是住在书院,长安城那里跟府上说一声好了。”

    应该怎么应对,李适之想必有自己的主张,不用李清多说。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李清还是提醒李适之住在书院,这样就不会有人随随便便闯入进来抓人。

    李适之答应了,随后急匆匆写信去了。

    看着李适之匆匆离去的背影,李清摇了摇头。这时候的大唐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暗中的动荡已经初现。李林甫的排除异己的行动,外部异族将领的被重用,对于现在的李清来说都是无能为力的事情。

    这种感觉在李清看来极为不好,也极为不喜。

第307章 有人解题()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

    李隆基此时正在骊山温泉宫那里避寒、享受温泉的疗养,长安城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也都一同陪驾,不常出现在长安城。而作为左骁卫兵曹的柳绩却是留在了长安城,并没有去往温泉宫保护圣上。

    柳绩之所以还没有诬告杜有邻,一来是还在犹豫,二来却是没能把手中的诬告信递给合适的人选。

    事情暂时平静了下来。然而这几天长安城中有关柳绩和杜有邻之间的八卦新闻在飞快地传播,李清和李适之都知道,怕是柳绩的忍耐被慢慢地消磨掉了。

    李适之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情,没有直接跟柳绩联系,而是通过隐蔽的门路想着调解杜有邻和柳绩翁婿之间的关系,防止奏折的事情发生,不过换来的却是柳绩的不理不睬。

    李适之对可能出现的奏折事情是有些害怕的,这些天听从了李清的建议一直住在书院里面没有回长安,同时吩咐仆人回府传讯,让府上闭门不再接纳任何人。

    就在当天李清跟李适之谈论过奏折的事情之后,李适之随即便写了一封给李邕的信件,里面言辞恳切,邀请李泰和来长安应天书院教书,同时辞去北海太守的职务,回长安养老。李适之在书信里面没有提半句有关柳绩的事情,但是其中隐晦的意思想必李邕应该能够看懂。

    就是不知道这个年仅七旬的北海太守是怎么想的了。如果李邕因为所谓文人的清高就认为自己可以不屑于李林甫的话,那李清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在去北海的事情,李清依旧安排了昆仑前往。

    临走之时,李清吩咐昆仑道:

    “书信要妥善保管好,路上如果有什么意外第一时间把书信给毁掉。到了北海之后,尽快和裴元俊、杜甫两人联系,让杜甫第一时间去见李邕,李适之的书信你要当面交给李邕并把它及时给烧掉。”

    昆仑见李清说的凝重,忙答应道:

    “小郎君放心,书信一定不会有问题。”

    李清点点头,想了下,接着说道:

    “事情如不可为,马上和裴元俊、杜甫两人回长安,不要在北海逗留。”

    昆仑躬身说道:

    “知道了。不知道小郎君还有什么吩咐?”

    李清坐在那里,闭眼想了想,自己跟杜有邻和柳绩两人没有任何的交往,这件事情是牵扯不到自己身上的。

    李清之所以想着把李邕从中救出来,不过是可惜李邕的才华,不想他就这样惨死在李林甫之手。而如果想着把李邕弄来书院而让他不受柳绩案件的牵连,需要清理掉李邕跟柳绩等人之间往来的一切证据。

    而这些是李清之前让裴元俊前去北海的原因。

    此前昆仑带回来的信息说,裴元俊进展的并不太顺利,这是昆仑回来之前的状况,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形如何。但总之,李清希望把李邕跟随后的柳绩案件有牵连的一切事情都切断掉,这样一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即便是相府也要看书院的颜面。

    李清沉思片刻,睁开眼看着昆仑,笑着说道:

    “自从我们上山学艺开始,过去已经十余年。虽然算是学了些武艺,只不过是自保而已,现在想想还从来没有跟他人真正的打杀过。”

    昆仑望着李清,有些茫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李清说出这样的话来。昆仑正想问李清什么意思的时候,见李清突然问道:

    “昆仑,怕不怕杀人?”

    昆仑愣在了那里,对李清的话有些惊讶,过了一会儿才截然说道:

    “不怕。”

    “不怕就好。”

    李清点点头。现在的形势对作为侯爵的李清来说,自然是不用杀人什么的,但是以后的话,如果安史之乱真的到来,乱世之中打打杀杀是常有的事情,怕是在所难免。

    虽然李清和昆仑学艺都有十来年,但是这些年真正的风险估计就是李清刚来长安的时候,杨氏兄弟和崔二暗杀李清未遂之后逃跑的那段时间。当时的情形,双方武力的对比却是不相称的,李清这边算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即便是出手也没有想要杀人的念头。

    李清说道:

    “北海那里的事情让裴元俊拿主意就好。但是你要记住,事情成与不成,一定要他们尽快离开北海。”

    昆仑点点头应了。

    裴元俊前去北海之前,跟李清之间的谈话昆仑是知道的,因此也不用李清再吩咐。昆仑跟随李清多年,李清的品性和行事昆仑很是了解,这些年被差遣的事情也没有出过差错。这次见李清对这件事情如此看重,昆仑心中更是谨慎,甚至于心中暗想,如果真的需要杀人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替小郎君把事情给办妥。

    李清随后吩咐昆仑几句,就命其即刻起程前去北海。

    李清坐在书院的窗前,看着书院中来来往往的学子,心中的忧虑才稍微减少了一些。这些人都是未来大唐之中的栋梁,李清也希望自己创办的应天书院能够为大唐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这不仅是为了大唐着想,也是李清以后屹立朝堂的支撑。

    现在自己身边还是太缺少人了,李清心中暗叹。

    李清正在想象之时,黄老道脚步匆匆地从外面闯了进来,口中惊喜地喊道:

    “玄清道长,书院门口那里有人……”

    自从书院创办好之后,黄老道就成了书院的“守门人”。书院大门有专门的护卫把守,并不是黄老道的职责所在,但是黄老道不愿书院白白养着自己这么个人,每天都会“巡视”一遍书院,书院大门那里更是常去,俨然把书院当成了自己的道观。

    李清见黄老道有些急匆匆的样子,笑着问道:

    “又有什么学生触犯学规了不成?”

    黄老道此前很是热心的为书院监督学生来着。

    黄老道摆摆手,喘息几口,说道:

    “不是。是书院门口那里来了一个人,正在破解大门处的题目呢。”

    这倒是正常,长安城很多学子不服气,每天都有人过来书院想着解开书院大门处的考题的。

    李清笑着说道:

    “难道有人全部解开了?”

    “差不多,刚才过来的一位年轻人,几乎在半个时辰之内就把几乎全部的题目给解开了,现在正在解最后一道呢。”

    李清动了下眉毛,这倒是少见。自从书院大门那里张贴了一张考题之后,还从来没有人解开过三道以上的题目,今天这人倒是有些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