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191部分

回唐-第191部分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棉布相对于丝绸锦缎、麻布等有着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随着冬季的来临,棉布的销售更是进入了一个旺季。长安城中,因为以前几乎没有人经营棉布生意,李氏棉布行在整个京城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生意自然兴隆。

    即使长安城其他布商想着跟李氏棉布行进行竞争,也没有足够的棉布。丝绸锦缎在价格上远高于棉布,麻布的保暖等性能又比棉布差了很多,使得其余布商只能望之兴叹而无可奈何。

    长安城最大的布商宋氏布行也有少量的棉布出售,然而因为成本的缘故,价格比丝绸还要贵,自然不是李氏布行的对手。这些天,经营李氏棉布行的李瑞成为了长安城风头最盛的商贾。

    侯府在棉布一项的进项上,一个月的收入就远远超过之前家里经营蜀锦一年的收入。

    独有的先进工艺,完善的上下游链条,先发优势等都使得李氏棉布行在未来的三五年之间足以垄断整个长安乃至大唐的棉布经营。

    三五年之后,棉布生产工艺的流出,棉花种植的普及会给棉布的经营带来巨大的竞争。然而李氏布行因为先发优势带来的垄断地位会给后来的竞争者设置极大的障碍,同时也无形中会提高竞争者加入的门槛。

    李氏棉布行的出现把棉布蕴含的巨大利润摆在了人们眼前,棉布给这时候的其他布匹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棉布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制衣布料,丝绸等布料将成为少数人的选择。

    这相当于棉布垄断了整个布料行,而生产棉布的李氏布行同样会成为布商中的龙头。

    可以想象,棉布将给侯府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甚至于仅此一项就有可能让侯府成为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数一数二的商贾。

    当然,这都是李清的推测,在实际的经营中自然会有很多的风险存在。

    棉布巨大的利益,自然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经营布匹的同行。现在这些人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因此李瑞的棉布生意做得倒是顺风顺水。

    当然,也有人是因为慑于侯府的权势而不敢对李氏布行做什么的。但是,在长安城中能够撼动侯府的权贵大有人在。这其中,有的是一些布商背后的势力,有的是看到棉布巨大的利润而得了眼红病的人,甚至于有些人会不择手段的打压李氏布行。

    而这些李清都要提前做好应对。

    李清并不怕生意场上光明正大的竞争,因为李氏布行巨大的优势存在,新加入的竞争折不会给侯府的生意带来太大的冲击。李清防备的是可能出现的其它势力,仪仗权势对侯府的生意进行破坏。

    当然,整个长安城,真要撕破脸皮跟侯府或者说长公主府作对的人不会太多。李清不敢保证棉布带来的巨大利益不会让有些人铤而走险。

    为了防范这种事情的发生,李清自然需要找一个更加有力的靠山。

    整个大唐,论权势,比侯府和长公主府权势大的自然有,然而有一个人的权势比之整个大唐或者说整个天下人的权势都要大——这个人就是李隆基。

    李清想要避免出现被其他权贵仗势打压的情况,那么李隆基这个靠山就是最好的选择。

    此前李清和李泌就此事进行过商讨,李泌说道:

    “这些年圣上用度无数,造成内库紧张,李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取得圣上的信任。侯府经营的棉布生意利润巨大,仅靠一个侯府是不能够保护到这些利益的,李侯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靠山保证棉布的利益不被他人夺走。”

    “从长远来看,光棉布一项利润就不止千万,李侯可以从钱财入手,为圣上‘分忧’。这算是阳谋,即便是圣上和所有人都知道李侯的意图,但是如果圣上不说,其他人也不会和不敢提。除非圣上一改往年的奢靡之风,否则会越来越仰仗和信赖李侯。说不定未来大唐的户部都有可能由李侯来掌管。”

    “自然,具体怎么做还要好好商议,直接送钱的话怕是会适得其反。”

    当时李泌不确定地说道。

    李清想了想,笑着说道:

    “这个我自有办法。”

    此时高力士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在李清看来却是有意为之,这其中说不定还有李隆基的意思在。

    作为李隆基面前的红人、李隆基一生最为信任的近臣,高力士的每一句话都不会无的放矢。高力士问及棉布的事情,自然是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而李清为了真正傍上李隆基这株大树,一开始就想着把棉布的一部分利益作为充盈内库的费用,说白了就是让渡出来一部分股份给李隆基。

    当然,这会是私下的决定,甚至于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

    作为李隆基的最佳代言人的高力士自然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这个事情可以跟高力士暗中商议的。

    李清回过身来,笑着对高力士说道:

    “生意尚可。没想到高郡公也知道棉布生意的事情,不如这样,高郡公什么时候有时间,我请高郡公去棉布行转转?”

    高力士见李清如此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拱手说道:

    “一定一定。”

第316章 过潼关() 
夕阳照在少陵原上,璀璨的晚霞布满了整个天空,坐落于少陵原的书院披上了一层绚烂的霞光。

    冬日的冷风从窗子外面吹进来,吹散窗前书案上的白纸,李清坐在那里认真的看着手中的一封信。书案的对面,李适之一脸兴奋地望着李清。

    这封信是李邕写给李适之的,薄薄一张信笺上面并没有多少内容,除了李邕对李适之述说两人往日的交情,便是告知李适之自己已经答应了过来书院教书的邀请。

    李清比李适之要早知道这件事。今天一早,昆仑就风尘仆仆地赶回书院,随身还携带着杜甫和裴元俊的两封信,同时把李邕答应入书院教书的消息告诉了李清。

    杜甫的信件说的是北海的事情以及陪同李邕一起来长安的消息,而裴元俊的信却是向李清辞行。裴元俊和杜甫陪同李邕到了洛阳之后,与众人分道扬镳,除让昆仑带了一封信给李清,没有跟其他人说去了哪里。

    李邕等人快要道潼关的时候,昆仑急着向李清禀告事情的经过,因此快马加鞭先行一步,李邕和杜甫的马车在后面缓缓而行。大约再过一两日就会到长安。

    李清把手中的信件递还给李适之,轻松一口气,笑着说道:

    “看来李太守这两日就能到长安了。”

    李适之把信放回袖子中,微笑着点头说道:

    “上个月中旬的时候,泰和兄已经决定了辞官的事情,并且给圣上递交了致仕的奏折。圣上在从温泉宫回京城之前才准许了李太守的辞呈。按照日子算,泰和兄大概得到圣上准其致仕的消息后就急着往长安来了。”

    现在是十二月中旬,算算日程,李邕应该是一得到李隆基准其告老的消息就离开了北海,大约李适之的信件和报纸上的消息让李邕觉察到了危险。

    无论如何,当今大唐声名显赫的名士大儒李邕算是被李清请到了书院,而后续李邕跟柳绩等人之间的关联,裴元俊在信中也说了事情的进展,不会留什么收尾。

    李清点了下头,笑着说道:

    “李太守和杜甫等人应该已经到了潼关,最迟后天就能到长安,届时我和李相公一同去迎接?”

    李适之连连点头,笑着说道:

    “应该如此,我和泰和兄也好久没有见过面,等他回到长安之后,我们要好好畅聊一番。”

    看着李适之高兴的样子,李清顿了片刻,轻声问道:

    “李太守京城之中可有住所?”

    李适之想了下,随后不确定地说道:

    “泰和兄在外为官过年,京城之中并没有什么亲属在,不知道以前的老宅子还在不在。”

    李适之说着,突然拍了下手,惋惜道:

    “即便是老宅子还在,多年不住人怕是也荒废了。泰和兄这次过来的匆忙,怕是还没有准备好住所。我应该提前安排好的。”

    李清摆了下手,轻声说道:

    “无妨,我已经让人在书院给李太守安排好了住处,届时就请他直接过来书院就好。最近书院放假,这里还清静一些,顺便还能先熟悉一下书院的环境。”

    进入十二月,书院的学生早就放假回去了,书院重新开学的时间要过了上元节。这期间,整个书院除了一些值守的人外,只有留在书院的几位教习在。

    而李适之和李清却是一直住在书院的。

    自从报纸报道柳绩和杜有邻之间的事情之后,李适之就一直住在书院,甚至于在学生放假之后也把家中的妻、子接来书院暂住。

    圣上已经回宫,而李清预测的柳绩的事情还没有任何征兆,李清和李适之也不确定柳绩的案件到底什么时候爆发,但是李清知道在天宝四载的十二月,柳绩构陷杜有邻的事情肯定是会发生的,并且在短短的数天时间之内就有很多人入狱。

    在学生放假的时候,李适之想着回长安的府上住,但是被李清给劝住了。虽然李清不能跟李适之确切地说柳绩案一定会发生,但是依旧劝阻住了李适之。

    如果柳绩案爆发,李适之是能预料到事情的严重性的,因此才把府上的老小接来书院暂住,在得知李邕要来书院的消息时而倍感庆幸的。

    李适之迟疑了一下,说道:

    “就怕泰和兄不想来书院居住。马上就要新年,长安城正是热闹的时候,依泰和兄的性子回到长安定然会邀请旧朋新友聚宴,在书院的确不方便。”

    李清皱了下眉头,沉默了片刻,心中微微轻叹。如果李邕真的住在长安,到时候柳绩案发,李邕估计会直接被抓去大牢,严刑拷打之下岂能存活?

    李清沉声说道:

    “不行,还是要住在书院。待柳绩的事情有了苗头才说。”

    李清望着李适之道:

    “这件事就拜托李县公跟李太守好好商量一下,如果柳绩的事情年前不会发生,过了新年再让李太守决定是否去长安居住吧。”

    李适之吐了一口气,缓声说道:

    “也只好这样,待事情明了之后再看吧。再有十多年就是新年,也不知道能不能过个安稳的新年。”

    夕阳已经落下山去,霞光慢慢消退,夜色笼了上来,书院里面静悄悄的,除了几处住所燃着灯火,其余地方都隐在了夜的黑暗中,跟不远处的长安城灯火通明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门客栈,华灯初上的时候,整座客栈的大堂和二楼的雅间都坐满了人,整间客栈的客人几乎都是读书人,掌柜白鹤亭正招呼伙计给客人上酒菜。

    大堂中间的一处食案旁,十来个书生正围着一个十七、八岁模样的读书人闲聊:

    “王兄能够入应天书院读书真是羡煞我等,今天就跟我们讲讲应天书院里面到底有什么异于其他学院之处,也好让我等开开眼。”

    “是啊,王兄。我等无福入内观览,不妨给我们讲解一下书院的情况。”

    众人中间坐着的那人连连拱手,局促的神情稍定,看着这些人说道:

    “王某侥幸能够入书院学习,才不过三个月,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不过要说不同之处还真有。王某能够坐在这里也是因为书院不同国子监等的规章所赐。”

    “哦?王兄说的是书院放假的事情?”

    “对,没想到书院竟然会放一个多月的假期给学生,听说以后到炎夏的时候也会放假,时间比这次还要长,美其名曰避寒避暑。这个已经写进书院的条例之中。”

    姓王的那人笑着说道。

    “听说书院之中每七天就休息一日,是真是假?”

    “这倒是真的。休息日是书院开放日,想必诸位有休息日进去书院的。”

    众人点头,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听说过应天书院的,很多也曾经去过书院参观。但是因为不是书院的学生,书院里面的具体章程什么的并不清楚,所以才会请来一位在书院学习的书生过来了解情况,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之心。

    这时候有人轻声问道:

    “我听说当今太子的长子、广平王也是在书院读书的?不知道王兄见过没有?”

    姓王的那人摇头轻笑道:

    “倒是并不认识。书院数百人并不在一起,王兄并不全部认识。不过我曾打听过这件事情,没有听说广平王是哪位?”

    “难不成那广平王不在书院读书,或者说书院专门为其一个人进行授课?”

    有人疑问道。

    “依广平王的身份,书院另外对待也是应该的。”

    旁边有人说道。李俶身份高贵,在书院中以不同他人在这些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王姓书生摇头否认道:

    “书院之中并没有身份差别,所有人都一同学习,那广平王隐瞒身份也有可能。不过……我所知道的书院里面有名的人当中并没有李俶这个人。”

    众人顿了一下,随后有人讥笑道:

    “呵呵,这么看来,那广平王也不过跟他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出身高贵了些……”

    大堂里面众人高谈阔论,而二楼的雅间里面,一个人听到楼下的谈话,蹭的站了起来,怒声说道:

    “小郎君,竟然有人敢嘲笑于你,奴婢这就去把他送去京兆府治罪。”

    坐在一旁的李俶看着自己的这位随从,笑着招手说道:

    “张詹事不用动怒,随他们去好了。听他人言论知道自己的得失,不也挺好。”

    张詹事听了李俶的话,怔在哪里,这些话在几个月之前是不会从李俶口中说出来的。张詹事慢慢坐了下来,看了李俶一眼,心中暗道:

    “难道小王爷去了应天书院三个月就变化如此之大不成?往日从来没有见过小王爷这样不屑于顾的。”

    李俶没有理会张詹事,抬头环视了一下整间客栈,笑着说道:

    “看来我那小姑姑这几个月把客栈打理的还不错,等下我们好好转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