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之红色血统-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站在这个世界,回过头去看这两个问题,基本都是材料和系统设计的问题,这也正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有优势的地方。
科研工作者提出方案,可以直接通过科研系统模拟检验是否符合预期的需求,不需要做出实物去测试才能知道结果,而且能够得到关于改进方向的提醒,这节省了海量的时间。
而材料设计也是同样的,科研工作者根据不同元素的分子特性,直接根据理论设计出需要的材料,然后让系统进行模拟测试,如果有问题也能知道要怎么改,一直改的没问题为止就是了。
所以电磁炮系统这两个最大的难点,对于这个世界的科研系统而言都并不算太困难的事情。
经过这些天的努力海王星真的搞出来了。
沐风就在科研中心看着天狼星和海王星工作。
剩余的工作不多,都是整理、整合性质的,两人忙活到中午,海王星和天狼星几乎同时叫了一声:“搞定!”
沐风这边也收到了系统通知:
“基本型电磁炮及炮弹技术研发完成,相关图纸已经生成,可以通过制造设备生产30到155毫米基本型电磁炮及专用炮弹。”
第213章 电磁炮上舰测试()
基本型电磁炮设计完成,沐风马上进系统找到刚刚得到的技术和相关图纸,大致浏览了一下相关参数。
电磁炮有多种类型,海王星最终设计出来的是“线圈重接炮”。
线圈重接炮综合了线圈炮能量利用率高、能发射大质量炮弹,以及轨道炮能发射超高速炮弹的双重优点。
提高了最大加速峰值,并且让加速过程更加均匀稳定,速度更高,后坐力更小,能量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因为电磁炮的独有特性,炮弹初速是可调的。
从最低不到1倍音速到最高10倍音速,这之间几乎可以任意设置。
因为发电、储能设备是固定的,所以最大射程和最高射速,也会随炮弹初速的改变而改变。
口径越大,速度越高,耗能也就越大,相应的射速也越慢,同时对炮管和弹药的压力与限制也越多。
因为各种参数都是可调的,而且是会相互影响的,所以系统里面只是给了一个大致范围,具体效果还要实际测试才知道。
既然要实机测试,那就要生产出来,然后改造装船。
沐风马上通过系统控制制造中心的设备,设置了生产1套155毫米电磁炮和配套的炮弹的计划,同时通过心灵传统问道:
“南昌,你现在在什么地方?”
南昌马上说:“我在第一军港餐厅吃饭,怎么了司令官?”
“吃饭?”沐风下意识看了一眼时间,才知道已经到了中午,就马上招呼海王星、天狼星姐妹去食堂,同时跟南昌说:
“你吃完饭别走,在餐厅等我,我现在过去找你!”
沐风三人到了餐厅的时候,南昌已经吃完了,等沐风三人打了饭,就凑过去到对面坐下,先跟新来的天狼星打了个招呼,然后直接问:
“司令官,你们三个一起,找我具体是什么事啊?”
沐风还没说话,那边天狼星就故意摆出一副阴险的表情,嘴角微微翘起,脸上带着诡秘的微笑,压低了嗓子说:
“司令官为了获得更强的力量,要在你身上做一些危险的、奇怪的实验,而这个实验将会让你的船体战栗,灵魂颤抖,让你终生难忘。”
旁边的海王星跟着说:“而我们将记录下这有趣的一切,写成剧本,拍成纪录片,拍成恐怖片,拍成三级片,暂定名永不结束的噩梦。”
沐风咽下嘴里的牛肉,分别跟了两人一人一个脑瓜崩,对南昌说:
“别听她们两个胡扯,就是带你去试试新研发出来的电磁炮的具体威力。”
南昌被海王星两个忽悠的愣神好一会儿,突然明白过来沐风的意思之后,直接跳了起来惊呼道:
“电磁炮!司令官你说电磁炮做出来了!”
沐风点了点头:“嗯,是今天上午刚刚做出来,正准备测试呢。”
南昌确认了消息之后,情绪更加激动了,站在桌边盯着沐风说: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
沐风摆了摆手:“先别着急,装备设计完成了,但是还没有生产出来,你坐下等一会儿,我们吃完饭,设备生产也该差不多了。”
“好好好”
南昌深吸一口气,坐回位置上,一副心痒难挠的样子看着沐风吃饭。
战斗舰娘对武器系统都是格外熟悉的,威力更大、更优秀的武器对她们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电磁炮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对于她们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特别是南昌别人一直都认为,全电推进加上电磁炮,才是自己的完全体,不然自己过度充裕的动力系统都浪费了。
由于非常的期待,所以南昌对于电磁炮的结构和原理都已经非常的熟悉,也知道电磁炮相比传统火药炮的巨大优势。
传统火炮的炮弹分为发射药和弹头两部分,是通过发射药在炮膛内爆炸给予炮弹飞出去的力量的。
大口径火炮的发射药和弹头基本都是分开储存的,而且发射药包的体积要比弹头部分大的多。
而电磁炮的炮弹就是单纯的弹头,发射药的工作由电磁力来完成。
先不说电磁炮那巨大的威力,换上电磁炮之后有个非常浅显直白的好处,那就是不需要再单独储存体积庞大而且危险的发射药包了。
发射药就是一个个的大型炸药包,这玩意儿是最容易殉爆的东西。
沉重的炮弹本身很难直接引爆,殉爆的几乎都是从发射药开始的。
沐风知道南昌心急,所以也尽可能快的吃完了饭,然后马上去去制造中心取了两套刚刚生产完成的主炮和炮弹。
带着南昌回到自己房间,让他躺下,自己对她的主炮系统进行改造。
电磁炮与传统火炮的炮塔结构和大小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不再需要主炮弹药库,所以更换电磁炮需要调整内部舱室结构,而这就需要舰体改造。
不过改造的工程量不大,十分钟就完成了。
十分钟差不多是一转眼就过去了,醒来的南昌直接跳了起来,感受着身上的新武器,一脸兴奋,急不可耐的拉着沐风去了码头。
海王星和天狼星要记录实物电磁炮的具体数据,好方便以后的改进和升级,当然也一路跟着,三人一起乘坐南昌号出海。
电磁炮射程高达数百公里,港区门前的海峡并不是完全直的,两岸的树木和山石也会干扰雷达数据。
所以南昌号一路开出了海峡,来到了大洋上,把船头朝向了北方。
沐风让机场的空警500起飞,在空中警戒,同时担任全局观测任务。
电磁炮最大几百公里的射程,沐风不想让直升机跑一个多小时去放靶子,直接找了一个距离大约400公里的小岛。
天狼星让预警机锁定岛屿之后,在电子地图上标示了几个目标点,通过数据链传给南昌,然后宣布道:
“155毫米电磁炮测试,普通炮弹,最大能量,目标400公里外a岛屿海岸边的a点的石块,射击准备!”
南昌的舰娘投影站在南昌号的舰桥上方,缓缓抽出了腰间的指挥军刀,遥遥指向前方,闭起了一只眼睛,睁开的瞳孔中闪烁的细微的电光。
而她的前方舰首的主炮已经进入了蓄能状态。
“蓄能:3——2——1,发射!”
南昌的声音发出的同时,炮口爆发出一股炽烈的火光,这不是普通的火焰,而是高温高压下产生的等离子体。
与此同时,一枚特制的实心炮弹被击飞出去。
此时的炮弹速度逼近10倍音速。
炮弹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了极高的温度,却又难以散发出去,隔热材料和周围的空气被电离,形成了一层高温电离质。
等离子体形成的“鞘”套在炮弹上,和电磁波相互作用,导致用于通信的电磁波传输大幅度的衰减然后直接散射掉。
从雷达上看,目标炮弹直接“黑了”,“没了”,无线电无法通讯,这就是高速飞行器的“黑障”状态。
在空气阻力的影响下,炮弹的速度逐渐降低,降低到7倍音速以下时,雷达终于逐渐能够正常观测。
但是当它再次出现在雷达视野中的时候,它已经到了目标跟前了。
电磁炮不是激光炮,射出去的不是能量,仍然是正常的炮弹。
只要是炮弹,走的就是抛物线,就是这个弹道相对非常的平直而已。
当力量衰减的时候,终究会降落下来。
电磁炮仍然能够正常攻击视野外的目标,并不是只能一直笔直的飞出去。
沐风通过预警机,看着400公里外的那座岛,以及天狼星设置的目标点。
炮弹很快就出现了,距离400公里,但是炮弹抵达只用了3分钟左右。
仍然有差不多6倍音速的炮弹,撞在了一块面包车那么大的石头上。
“轰”
一声巨响,这块石头被单纯的动能撞的四分五裂,碎石滚得到处都是。
沐风吐了口气:“这威力可以啊,就是距离太远了精度差点”
天狼星面无表情的报告道:
“普通炮弹400公里射程测试结果,未命中,偏离目标368米,炮弹仍然具有相当高的杀伤力,继续测试!”
南昌用力的握了握拳头,一脸的兴奋:“这炮真的够劲!”
至于说首发没有命中,这太正常了,这可是400公里的射程,而且用的是普通炮弹,要是一发命中才有鬼了!
南昌根据天狼星姐妹制定的测试方案,继续不断的蓄能开炮,目标仍然是400公里外的那块在地图上被标注为a的石头。
南昌一发一发的射击,每射一发天狼星公布一次数据,持续了20发之后,天狼星宣布:
“目标不变,炮弹类型不变,现在开始全速射击。”
“明白!”南昌答应一声,开足了马力,将电磁炮的蓄能释放装置工作效率提升到极限,一枚一枚的炮弹接连不断的射出去。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南昌前前后后射了一百枚炮弹仍然没有一发命中。
最远的一发偏到将近一公里以外,最近的也相隔十几米。
不过南昌和天狼星、海王星三人看着这些数据都还算是满意。
因为现在打的一个汽车那么大的石头,长度只有几米,如果换成长度二百多米的军舰,现在已经命中很多发了。
海王星姐妹不断的记录各种数据,当觉得一个条件下的数据足够之后,就让南昌调整参数,更换目标,测试不同量级的射速、射程、命中率。
四个人在海上测试了整整一个下午,对于基本型155毫米电磁炮的各种性能都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对于电磁炮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和其他的应用前景也有了初步的规划。
海王星总结了一下收集到的各种相关信息,形成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文档,打印出来交送给了沐风。
第214章 取巧的改进方案()
当天傍晚,沐风一边吃饭,一边看海王星打印出来的总结:
基本型单装155毫米电磁炮,能量转化率75%,最大炮口动能290兆焦。
以055全电推改进型导弹驱逐舰为平台时测得的数据,按照不同的最大炮口初速分成三个典型的档位。
高档。
炮口极限初速10倍音速,最大射程600公里以上,有效射程400公里。
停船射击时,舰体电力系统供应的能量最大可支持25发每分钟的射速。
但是受限于储能、供能设备效率、炮管及炮弹的承受能力,实际最大射速为12发每分钟。
在船体以35节速度航行时,能够维持10发每分钟的射速。
以10倍音速初速射击时,炮口动能过于巨大,暂时无法使用制导炮弹。
中档。
炮口初速7倍音速,最大射程400公里以上,有效射程380公里。
船体35节航行时,最大射速20发每分钟,停船时射击时理论最大射速40发每分钟,实际最多25发每分钟。
低档。
炮口初速5倍音速,最大射程260公里以上,有效射程200公里。
船体35节航行时,最大射速40发每分钟,停船射击时理论最大射速100发每分钟,实际最多50发每分钟。
整体数据报告的最下面,是每种状态下面的炮弹散布和详细数据,沐风只能看懂个结论。
最后是升级和改进方向。
升级改进方向1:
继续提高储能设备效率,提升炮管以及炮弹承受力,争取达到三种档位下停船时的理论最高射速。
或者,加一套储能设备,同时加一根炮管,虽然额外占用空间,但是可以直接最大化利用能量。
升级改进方向2:
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目标90%。能量利用率越高,则散失、转化为热量的能量越少,有助于提高射速、精度、制导能力。
升级改进方向3:
研发新的炮弹材料,制作能够承受10倍音速初速的制导炮弹。
看完报告之后沐风稍作思考,超高音速状态下,炮弹材料的耐受力格外的重要,电磁炮炮弹比炮管更加吃材料。
在舰娘科技树上,新材料研发难度比地球降低了无数倍。
不知道方向可以反复尝试、方式实验,几乎没有成本也不消耗多少时间。
但是即便是这样,目前仍然没有搞到可以在10倍炮口初速的条件下实现制导的材料,这东西真的困难。
不能制导的话,这门电磁炮10倍音速下的射程数据只是看着好看而已。
400公里以上射程上对战列舰的命中率不超过10%,对驱逐舰更低。
虽然7倍音速下的数据已经很好看了,但是10倍音速的材料还是要搞,不然以后做下一代超高音速反舰导弹的时候,制导问题仍然是个麻烦事。
高超音速下的制导材料只能慢慢来,沐风决定先搞定第一个小问题。
增加一倍的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