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起北方 >

第233部分

风起北方-第233部分

小说: 风起北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军怪物。慌乱中,有些德军士兵开始四处张望,有个别心理素质低的已经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这时,低阶军官们开始大声叫骂起来,并用手里的武器击打那些脑袋有些不清楚的人,努力使自己的士兵安静下来,尽管他们自己的双腿也有些颤栗。

    随着这些怪物的接近,军官们首先操起机枪和步枪,向这些怪物猛烈射击;但是让他们吃惊的是,往日威力巨大的机枪子弹在溅起一溜火花之后,不是被弹回来,就是从这些怪物身上滑落下去,钢铁怪物似乎毫不在意地向前隆隆怒吼着开进,履带铿锵作响。而它们上面那些黑洞洞的机枪和火炮,却毫不在意的对外喷吐着火舌和炮弹,打得德军尸横遍野。它们在泥泞的弹坑间如履平地般驶过,压倒了曾阻挡过无数步兵的铁丝网,越过了堑壕,将德军的工事碾压得支离破碎。一些起身逃跑的德军被机枪打倒,一座机枪火力点被一炮炸掉。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他们纷纷扔下枪支,掉头向后四散奔逃,就连那些军官们,也和士兵一样开始奔逃。这些东西,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不跑,就是死。

    当日,初次参战的坦克就显示了惊人的威力。这一天,英国以二十一个步兵师的兵力,在坦克的支援下,在十公里宽的正面上分散攻击,六小时内向前推了四公里多,这个战果是难以想象的。以往要耗费几千吨炮弹,牺牲数万人都不一定能取得。而现在,英军部队未受多大伤亡就占领了德军放弃的掩体,缴获了德军丢弃的机枪和火炮。和历史上略有不同的是,参战的十五辆坦克没有一辆发生故障,也没有一辆在战后需要维修的,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逃离战场活下来的德军士兵,据说有几位最后精神也不大正常,都是被坦克这种怪物吓的!坦克的威名不胫而走。

    黑格将军第一时间发电报回国,向军需大臣索要更多的这种装备。“有了这种武器,威名不需要太多孩子们送命,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攻破德国人的阵地。看在上帝的份上,请再给我五十辆这种叫坦克的装备”。与此同时,亲自驾驶坦克参加了这场战斗的恩斯特斯文顿中校也向“陆地战舰委员会”的同僚们发去了一份电报,一份加快修改自己研发坦克、以及改进坦克发动机的催促电报。在这份电报里面,斯文顿中校开始称呼这种装备为“坦克”,他认为按照中国人的称呼叫这种装备,是对这种在战场上强大无比的武器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强者的尊重。同样,英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官艾德森、第四集团军司令官罗林森两位将军,也向英军最高统帅部发去了内容差不多的电报,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装备坦克这种武器。

    在接到这样的几份电报以后,英国最高当局就有些不淡定了,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这种来自中国的武器装备,自己的手里并没有多少。而自己“陆地战舰委员会”研究的东西,最快也到等到几个月之后才有结果。于是,阿斯奎斯首相、乔治大臣等英国高层不约而同的把眼光盯向了东方,盯向了遥远的中国。伦敦当地时间一九一六年五月二十八日下午两时多,中国时间一九一六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九点许,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敲响了陆军总长王士珍的府邸大门,在和王士珍盘亘小半个时辰之后,朱尔典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副总统段祺瑞的府邸。

    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朱尔典都没有停歇,东家出西家进,连夜拜访了北京城里一些主要军政大员,就连外交总长陆征祥他都没有放过。拜访这些人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下午接到的国内电报的原因;一百辆坦克,这是陆军大臣和外交大臣同时给他的任务,要他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想办法从中国人那里弄到这个数量的装备,英国再也承受不起一天数万士兵的伤亡了。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三二七章 心急的人()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三二七章心急的人

    朱尔典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去拜见袁世凯,除了时间有些晚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总统最近几天身体有些不适,正在治疗修养,他这个外人自然无法轻易见到。朱尔典拜会这些政府大员,是想让自己能够见到赵一天。他很清楚,国内这么急需要坦克这种装备,就算是中国人同意卖给自己,等到从这里运到欧洲大陆,也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战场上根本等不及。中国远征军在西亚沙漠战场上有这种装备,如果能够获得,最少也能缩短一半多运送时间。

    索姆河会战前几天的战况报告具体如何作为远东地区的外交官朱尔典是无权知道的,不过他有朋友在欧洲战场,而且官位还不小。通过这些小道消息,朱尔典知道了英军损失惨重;同样坦克参战后所取得的战果,朋友也自然告诉了朱尔典。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朱尔典曾经告诉这位军中朋友,中国人有装甲汽车(朱尔典的叫法),而他,是将这种装甲汽车引进到英国的人,朋友自然也会对此关心。

    朱尔典不知道的是,他此时拜访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选择的时期很不合适,当然是因为袁世凯生病的缘故。这几天北京城里风云际会,各种政治势力、各方力量都在密切关注总统的病情,等着万一出事以后权力的重新分配,所以自然没有什么人会对一位外国人的请求多么格外关注重视,副总统段祺瑞也不例外。在忙乎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之后,得到棱模两可含糊不清答复的朱尔典决定放弃与这些政府官员打交道,直接寻找坦克拥有者赵一天。在不清楚赵一天去处的情况下,直接去包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里有最大的坦克生产工厂,这个秘密,对于一个资深外交工作者来说不算什么。

    让朱尔典有些奇怪的是,除了他之外,法国驻中国公使康德和他的助手们竟然也在秘密的拜访中国政府大员,派人一打听,法国人目的和自己出奇的相同。想到欧洲索姆河战场上发生的事情,朱尔典心里面顿时雪亮一片:看来法国人也是在打中国人坦克的主意!这可不行,自己必须得加快动作,免得被法国人抢了先,那样的话,对自己的差事可大大的不利。不过想一想自己和那样年轻将军的关系,朱尔典心里面多少有了些底子;比如中国人在西亚沙漠地区还有为数不少坦克这种事,想来康德是不清楚的。

    心里面虽然这么想,朱尔典却一点也不敢松懈,再有条件再怎么清楚,也得先找到赵一天本人,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得知赵一天最后是在奉天城露面的消息后,朱尔典决定自己去一趟东北,到奉天去找赵一天,这种事只要年轻的中国将军答应了,就算袁世凯反对也没有什么用。

    如今的中国形势,表面上看起来国家已经统一,各省的将军省督们都服从中央政府的号令,但对于那些手握重兵的人,也只是在大局上服从。在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情况下,他们照样会阳奉阴违,欺上瞒下。而中央政府对此情况,了解的也不是十分清楚,只认为上情已经下达,大家皆大欢喜。特别是在有关军事方面,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二次革命时候,当袁世凯派兵打垮反对自己的势力,决定让自己北洋将领们到各省各地担任都督将军,军政一手抓之后,军阀割据的隐患已经埋下。这也是为什么此前政府里面有想对赵一天出手的人,但最后只能将他从朝堂赶到了地方之后就再也无能为力了;不是不想,而是赵一天手里有军队,并且是势力强悍的军队,他们动不了赵一天的军队,自然也就动不了赵一天。

    说动就动,朱尔典决定马上就动身去东北。在给远东海军舰队副司令官费尔提尔少将发去一份给自己准备一艘快船的电报后,五月二十九日中午,朱尔典坐上北京开往天津塘沽的火车,赶往天津码头。下午两点不到,朱尔典到达塘沽码头,立即登上早已在那里等候自己的快船。随即快船在码头海面上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以最高速度向旅顺港口驶去。到达旅顺码头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天已经完全黑了,但朱尔典却顾不上休息,连夜坐上满铁公司为他单独准备的一列火车,马不停蹄地开往奉天城。

    关于南满铁路的事情,在赵一天拟定的中日谈判里面,是要完全收回的,包括了旅顺港口,可日本人死活不答应。他们宁肯撤离京奉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等地扎住的日军,减少在各地日本领事馆区的日军数量,也不同意中国政府回收南满铁路的使用权。想想也是,为了这条铁路,日本人可是花了大力气的,人力就不说了,当初(一九〇五年)为了修筑这条铁路,机车和客货车以及轨条都是从日本国内运来的,想想就不简单。最后陆征祥和唐绍仪只是让日本人减少了在南满铁路日本护路军的数量,将护路军改为护路警察;而且对于铁路的实际控制权,日本人也只是完全控制大连到盖平(今盖州)这一段两百公里不到的铁路,至于盖平以北的铁路,他们只是在名义上拥有管辖权,只能派文职人员进入,军队和士兵是不敢进入的。想从东北内地运送矿产木材,那就更不用想了,日本人只能通过从俄罗斯境内购买木材,通过中东铁路再到南满铁路运到旅顺,或者从奉天经安奉铁路(安东至奉天)运送到朝鲜半岛,再经朝鲜半岛的铁路运送到釜山港,海运回国。

    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在南满铁路上,再也无法像在一九〇四年到一九一四年这十年时间那样大肆掠夺中国资源了。有鉴于此,日本国内已经有了声音,建议内阁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部从大连再次撤回东京,并且改名为“满铁事务局”,因为它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为日本国内提供新鲜血液了。内阁虽然没有同意这个请求,却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第四任总裁中村雄次郎调回了国内,任命为贵族院议员;在调回中村雄次郎,日本方面没有再任命新的满铁总裁,在大连的事务,全部交给了关东都督府的人帮忙打理。

    这次朱尔典所坐的火车,就是英国军方通过日本关东都督府出面联络,专门为朱尔典提供了一个单独的火车头,只挂了一节车厢,并且给沿途的车站去了电报和电话,告诉今晚有这么一趟特殊的火车要经过。就这么的,在第二天、也就是五月三十日早上九点四十余分,朱尔典终于赶到了奉天城。让风尘仆仆的朱尔典失望的是,赵一天却已经在一周前,也就是索姆河战役爆发的几天后立刻了奉天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面对接待自己的奉天巡抚杨永泰,带着非常的遗憾和不满,朱尔典对这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问到:“我想巡抚大人能够知道赵将军的去处,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赵将军面谈,从我大老远从北京赶来的行为上,巡抚大人就能体会出这件事如何重要了。请大人告知赵将军我本人到了奉天城找他,哦,不、请大人告知赵将军的去处,我自己去见他,看在上帝的份上,请告诉我”!

    朱尔典有些语无伦次的说到,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舟船车马劳动,让他六十余岁的身体真的有些受不了。但一想到国内电报的催促,想到战场上英国士兵的需求,他也只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在早上奉天火车站,他又接到了北京使馆转来的电报。这一次,是首相阿斯奎斯和海军大臣亨利杰克逊两人发来的电报,不管电报内容如何,能够让海军大臣主动关心陆军的事情,也算得上内阁稀奇的事情了。

    对于英国公使的来意,杨永泰心里面十分清楚。早在索姆河战役爆发,坦克参战的消息传出后,在奉天的赵一天就告诉了杨永泰“我放出了又一个杀人利器,人类的战争因此将被改变”。同时,赵一天也告诉杨永泰,在看到这一武器的奇效以后,英国人法国人,甚至美国人都会找上门来,说不定连德国人也会找来。国内的局势最近有些暗云涌动,总统生病,日本人的特务间谍四处活动,国内一些有心人蠢蠢欲动。他必须利用这次的机会压制一下,否则情况会发生变化。以赵一天目前的情况,军事方面虽然有控制全国的能力,但中国的高层政治,向来不是单独以军事力量能说话的国家,否则也就不会出现后世那么多麻烦了。

    想到赵一天的交代,杨永泰心里面激动莫名。他对有些焦躁不安的朱尔典说到:“公使先生不要着急,先坐下品茶歇息片刻。先生的来意巡按大人非常清楚,已经交代在下代为与先生交涉,还请公使先生休息之后我们再慢慢说来”。

    一听杨永泰这番话,屁股刚刚坐到凳子的朱尔典马上又站了起来,“mygod!此话当真,你可没有骗我!感谢上帝,没有抛弃他诚挚的儿女。请大人告诉我,赵将军是如何安排的?他有什么条件或者要求?他能提供、卖给大英帝国多少坦克”?

    “巡按大人的条件很简单,第一:希望贵国能够对日本政府施加一定压力,停止日本特务在中国的一切活动并撤出中国。第二,希望公使先生出面,给南方几个省的将军们说几句话,要他们安分守己些,不要被日本人三言两语蛊惑了。第三:希望贵国政府能够为巡按大人在京城里说几句公道话。巡按大人可是为国家出了大力气的人,下面的官员可不想看到为国为民的人得不到重用。至于购买坦克需要什么价格,我们大人说了,公使先生对此很是熟悉,不用他多说什么。只要这些条件能够满足,价格合适,坦克一定会满足贵国需要”。

    其实赵一天的原话里面没有第三条,这是杨永泰自己加上去的,作为新党发起人和创建人,杨永泰和赵一天的追随者们,有自己的希望和想法。对于赵一天不想过早入主中央政府的心思,他们这些不是不清楚;赵一天不想在这些行动中损伤国家的力量和元气,让国家再次陷入战争,想和平的解决一切问题。但杨永泰等人却想快刀斩乱麻,尽快接管国家权力机构,引领国家走上富强。杨永泰素抱大志,尝谓政治目的,须求富国裕民,运用政策,使国家强盛,民生康乐。但乱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