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梦 >

第116部分

大宋梦-第116部分

小说: 大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良一语中的,说出了梅笑寒小孩内心的真实想法,梅笑寒倒是也不避讳,道:“那你认为如何?”

    张良道:“我认为倒不是不可以!”

    梅笑寒道:“这又是为何?”

    张良道:“此时大宋刚刚立国不久,周边还有许多的割据势力没有铲除干净,若是梅大人贸然称王,恐怕惹恼赵匡胤,赵匡胤便会先将其剿灭。”

    梅笑寒道:“你是说此时机会尚不成熟?”

    “不错!”

    张良道:“此时的梅城已是国中之国,又何必多此一举。”

第八十一章 帝王之心() 
此时的赵匡胤,必然无暇顾及各地节度使的动作,一门心思想着南征,甚至是北伐也无暇顾及。只是此刻,枪打出头鸟,但是只要有危害到赵匡胤统治的动作,赵匡胤必然会调转马头,率先将其剿灭。这样的风险是难以预料的。

    梅笑寒道:“你说的不错,和我的想法差不多。”

    张良道:“梅大人现在所进行的改革,对将来的行动有很大的帮助。”

    梅笑寒走到张良的身边,瞪着眼道:“你和我说这些话,就不怕我杀了你吗?”

    张良道:“我。。。当然害怕。”

    梅笑寒道:“你既然害怕,为何又要和我说这些话?”

    “张良相信梅大人不会杀张良。”

    梅笑寒道:“你看起来非常的有自信。”

    张良道:“从我第一次见到梅大人以后,便决定此生无悔的追随美大人。”

    梅笑寒自言自语道:“拍我马屁。。。你为何如此说?”

    张良道:“因为梅大人与我见过的所有大人都不同,没大人年轻有为,心系百姓,是难得的明主。”

    “张良愿效全马之劳。”说完这话,张良跪倒在地。

    梅笑寒见张良如此诚恳,便上前连忙扶起张良,道:“快快请起。。。有话好好商量!”

    “你认为本大人现在该如何治理梅城?”

    “加固城防,囤积粮草,休养生息,招募兵士。”

    张良说的话,让梅笑寒为之一振,因为这句话与历史上的一个人说的话非常的相似,这句话在历史上也非常的有名。

    梅笑寒不由对此人多了几分敬佩,因为相同的话在几百年后的明朝,有一个叫朱升的谋士说过。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句话是朱元璋的谋士朱升在元末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提出的。

    当时的情形是,起义军,各自拥兵自重,大家各怀异心。

    朱升要朱元璋大力积累粮食等军需物资,深沟坚城,低调自守,不要迫不及待称王称帝,因为太过高调会引来元政府重点打击。

    朱元璋是梅笑寒敬佩的人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朱元璋白手起家,能做到他这样的人不多,甚至在历史上也寥寥无几。

    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丁未时,家中排行第四。朱元璋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祖居泗州盱眙。

    元天历元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实际上就是一个杂工,朱元璋进入寺庙,其实只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

    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因其好友汤和的一封信,被迫参加了起义军,起初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子兴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

    至正二十四年即吴王位。洪武元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从整个历史上来看,他不可不谓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有魄力有能力的地帝王。

    应该白手起家的皇帝,就是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人,谥号高皇帝。

    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但是田地的农活很少去做。

    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

    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

    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

    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刘邦即帝位。

    刘邦与朱元璋之所以能走到最后,并不全是靠着运气,一方面身边能够聚拢人才,另一方面非常能够忍,不逞一时之强,不逞匹夫之勇。

    “小不忍则乱大谋”古代凡成大事者,必先有一个大心脏,这个心能够容纳一切。

    梅城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开阔这个新时期局面的伟大人物就是梅笑寒。改变就在眼前,需要付出的,或许会有很多很多,这种代价或许会很沉重。

    但是此时此刻,似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阻止,能够阻止梅笑寒,阻止他做出的决定。

    首先他想要做的,便是把梅城打造成一座铁桶般的城市。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古代的中国,既没有飞机,也没有大炮,只需加强城防建设,并能发展出先进武器,这座城市,便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攻破。

    从此刻起,他有了一个新的目标,他要在这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面,发展出奇迹,并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不再满足于现状,他要改变,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拦他,也没有任何人能改变他的决定。

第八十二章 回顾历史()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规划,规划分为两种。一种规划称之为合理规划,一种规划称之为缜密规划。

    合理规划与缜密规划之间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这也是做事成与败的关键。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有想法,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有才华,有想法的人很多,有才华的人也很多。但是既有想法又有才华的人却不多,既合理又缜密但计划就更少了。

    把人生都当做是一场戏来看,那么前半部分上演的只不过是开幕式,真正精彩的戏还未开始。

    当自己成为这场戏的主演和导演以后,梅笑寒逐渐发现,原来想要把这场戏演好并没有那么容易,想要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效果就更加的难。

    他必须周边的人周旋,与每一个人交往,虽然并不一定要得到每个人的认可,但至少要让自己满意。

    然而人生并没有如果,当时间一去不复返,任何人都将追悔莫及。该把握住的,无法把握的,已经逝去了的,最终只能成为一种回忆。

    现在到了另一个关键时期,也就是这个城市的发展问题,虽然现在这座城市已经被自己牢牢把控在手里,但是他觉得还不牢固,拥有着随时失去的风险。

    就像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倒退的情况。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会发生和出现的。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清楚如何去避免某些事情的发生。

    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一天,正是1279年的那一天,那一天传出“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样的话。

    公元1279年,这一年是南宋祥兴二年,这一年同时也是元至元十六年。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之中,宋朝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的时期。

    天文、数学、医药、农艺、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南北两宋300多年,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

    但全面的去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并且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

    宋朝极力发展对外贸易,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岁收依然充裕。

    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占领中国北方时,采取了种族灭绝的手段。翻开历史可以发现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

    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后,还不到700万。

    经过蒙元的侵袭,此后汉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市民社会的发育,新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成为了泡影,中国再一次摇摇领先世界的优势不再。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的蒙古军团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征服者。

    成吉思汗马鞭所指,铁蹄所至,无不望风丧胆。但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且身板柔弱的汉人,也从未把南宋当回事。

    在其刚起兵时,成吉思汗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只是金兵让他失望了,中原一百年的骄奢生活早已消磨了女真人的勇武之风。

    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金朝有5个国都,分别称之为上京,东京,西京,北京和中都。”

    上京是完颜阿骨打逝师的地方,在会宁府,位于现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城南。后来金朝南迁,上京即成为一个象征性的都城,与祭祀有关。每年皇帝北狩的时候都要去上京,在上京处理相应的政务。

    东京为辽阳府,也就是现在的辽阳,辽朝称之为南京。金太宗天会十年更名东京。其目的是在于管理朝鲜地区。

    西京是现在的大同,当时称为大同府。辽国就以大同为西京。在金大定五年的时候,在那里营建宫室,修金太祖庙。其营划颇类似于中都。在管理机构上有留守司、转运司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在四个陪都之中最受重视。

    金朝的北京位于现在的内蒙古宁城县。辽时,大定府作为中京,金朝的时候改成了北京。

    中都是金朝的政治中心,中都原名燕京,辽时又名南京。金朝海陵王以为燕为国名,不适合当作京师号,故更名为中都。它在5个都城里面是最靠南的。观察它和其他几个都城的名字不同就可以看出来,其他的只能称为京,而只有它称为都。”

    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后,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也未遇对手,只是在征服西夏时的灵州大战中才遭遇西夏主力像样的抵抗。

    历史往往喜欢开玩笑,直至成吉思汗死时,他做梦也想不到,他最轻视的汉人会是蒙古征服史中最强劲的对手、最难啃的骨头。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大汗根据他临死前的战略部署,毫不费力地灭了金,时为1234年。

    第二年,窝阔台发动了第二次西征,1241年蒙古远征军在布达佩斯渡过多瑙河,全歼欧洲联军十万人,彻底摧毁布达佩斯城。

    同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逝,蒙古远征军回国参与争夺汗位,再没有向西一步。

    同时,他还分兵两路进攻南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

    蒙古军却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直到第二年西、东两路军才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

    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南宋派大将孟珙去救援。

    孟珙很快连破蒙古24寨,取得了江陵大捷,阻止了蒙古军南渡,一举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双方难分高下。

    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而孟珙则转入反攻,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东路对南宋的威胁。

    1240年初,神勇的孟珙又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后,其子贵由继承了汗位,但两年后也死了。

    在此期间,蒙古军曾进犯过四川,但被南宋大将余阶击败。

第八十三章 回顾历史() 
1251年,拖雷的儿子蒙哥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第三次西征,同时大举进攻南宋。

    为避开长江天堑,采取了迂回包围战术。忽必烈率十万大军长途奔袭灭了大理国,俘获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

    此时,南宋已陷入蒙古的军事大包围中。不幸的是,南宋抗蒙名将孟珙、杜杲此前相继病逝。

    于是,第二次蒙宋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