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三国-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别管有没有诈,在这种下意识之下,袁绍真的是倾动了全军之力,出去追赶那许褚。
许褚跑的更快了,他一边跑,一边骂袁绍,像你这样的二愣子,这么简单的偷袭都会上当,还真是没智商啊!许褚为他默哀。
而许褚,并没有将那次夜里烧粮的事与这联系在一起,尽管他当时也是在场的。
不过诸如张辽等人,他已经猜到了丞相大人为什么要在夜里去做偷袭的事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袁绍有了一次教训,所以一定会追赶出来,这是下意识的,而丞相大人,他正是利用了袁绍的这个心理,来安排了这么一出,偷袭的诡计。
计划不都是曹孟德安排的,至少“夜袭”这个条件,还是程昱为他出谋划策的呢!
而曹孟德也是在思索了程昱的计划后,才明白过来程昱为什么要选择那么个时间。
至于程昱嘛!如果他知道自己随口说的时间会引来这么大的反响,估计他自己都会被震撼到。
天可怜见!不是偷袭都在夜里吗?他当时可真的没有联想到什么乌巢的旧例啊!
于是,一群人就这么误会了下去,最后,反而意外的达到了目的。这就叫人品爆发!
(本章完)
第178章 峰回路转()
人生中充满了无数的意外,无论在什么情况,都不要灰心,或许,你在不经意间,可能就会遇到一个人生中的转机。
当然,这种概率很小,但是,以少胜多不也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吗?所以,这世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不过,等事情真的发生了以后,或许你也要多长个心眼,好好的琢磨琢磨,到底是不是那回事儿。
袁绍率领着几乎全部的军力前去追赶,虽然他还没有想出曹孟德夜袭冀州的原因是什么,不过,不管有什么原因,他都不可能放任任何的阴谋诡计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
在这种想法的能动驱使之下,袁绍连思索分析的步骤都省去了,直接就践行了实干主义的派风。
不过,实干主义与蛮干主义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而袁绍,很不幸的把这两种概念给混淆在了一起罢了。
所以,一切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在不改变他的性格脾气之前,又怎能指望着自己可以取得某种先机呢?会有这个概率,同样也很渺茫罢了。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比如像曹孟德这样的人。
许褚不负众望的将袁绍军队引到了河边,大河涛涛,再也无路可退可逃。除了袁绍的冀州军。
曹孟德所选择的位置,可是绝对的适宜,给对方留一条后路,让对方军马有了退路,而自己这一方,却只能向前,不留任何的退路。
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这个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不过,显然被弄的心烦意乱的袁绍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非常明显的细节,他把目光放在了那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十支军队?自己怎么没有发现?自己怎么没有想到?
然后,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中计了?
袁绍还是有些不可置信,他正是吸收了之前那次的教训,所以才想着做些什么来号让大军信服自己的决策与领导能力。
这不是自大,而是他所认为的,一个领导者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自己棋差一招,还是慢了半拍。或者说,自己并没有想到。
但是那些都是理由都是借口,失败就是失败,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证明。
而现在的情况也显然证明了一个问题,自己中计了。
后面是宽敞大路,前面是涛涛江流,对袁绍来说,不能退!
一旦大军后退,等待他的不是退路,而是绝路。因为袁绍心中明白,不说别的,就是那退兵之时马匹践踏而亡,也是多数。
更何况若是退兵,他们冀州军队这边的士气不足,而到时候曹军势如破竹,冲破那曾防御也不过是抵手之间。
也就是说,他们的双重选择反而没有那曹军单项选择来的干脆。有了退路,也就有了顾忌。有了顾忌,也就有了弱点。有了弱点,这场战争的事态,会偏向于哪一边,是不是也可以预料的到呢?
袁绍重重的叹了口气。
就在他正在愁眉苦脸的想着应对的策略时,那边曹孟德也做出了反应,他站在江边,夜里的寒风凛冽,吹动着他的衣角。衣摆飘摇,在夜色中辉映着沉沉的月光,好一番庄严肃穆!
“此在河边,我军无退路,唯有死战,方可胜袁绍而保命!战士们,冲啊!”
不得不说,韩信的这一招是很厉害的,至少,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当每个人在面临着生死抉择之时,他们的潜力才会爆发出来,只有生死,也唯有生死,才能给自己一条出路!
这不止是在救别人,也是在救他们自己。这一刻,他们心中的有了共同的信仰和目标,那就是——战斗!
于是,在这等形势逼迫之下,他们不再畏头畏脚,而是放开了战斗,不再畏惧自己的生命,不再想着什么死亡之类的。
因为,唯有胜利,唯有将这夜色染上鲜血,才能赢来曙光。属于他们的曙光!
所以,在这等危急的情况之下,不能再反应,不能再犹豫,不能再退缩。
但是,袁绍那边的不同。
他们是有退路的,他们是可以后退的。
面对着对方如同虎狼一般的气势,来势汹汹的样子,袁绍大军感到了庆幸。最起码,他们还没有到那种绝路,等到了绝路,那可是连逃亡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他们是很感激于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的。他们也都很拼命的战斗着,不过,这种拼命,至少还是有限度的。
反正都有退路,要是真的给拼死了的话,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当一支大军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这支队伍,这场战争的胜负,就应该是没有多少悬念的了。
对于这一点,袁绍很清楚。
但是他更清楚人心,贪生怕死不是战士们的错,每一个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都是来之不易的,凭什么不能让人家进行一次选择?
而不管选择的结果如何,这都是别人自己的意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是说什么激励人心的话,反而会惹得将士们的反感,他要是不做任何的准备的话,那……那就看天命就是了。
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了。
袁绍很悲哀的想着。
这一次,难道真的是听天由命了吗?
韩信当初只是迫于无奈的选择,没有想到却给了后人一个启示。把某种大无畏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被迫转化成了一种主导,一种对战时的策略。
估计韩信自己都没有想到,后人居然会这么有才,这么有创新意识,将他的迫于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用在了对外的战争战场上。
虽然韩信这个法子也不怎么光彩,是借鉴了人家西楚霸王的破釜沉舟的创举,不过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个后来之人。
袁绍与曹孟德两人出奇的想了很多,但是,想的再多也没啥用啊!
曹孟德的大军可是不等人,速度很快,前进力很足。
干劲儿,也很大。
在这种逼迫之下,袁绍还怎么去应付呢?他的大军一下子溃散了,那溃散的速度,比曹孟德大军杀过来的速度更要激猛。
袁绍无奈的看着这种情形,他已经说不清这是因为对方情势过于迅猛还是因为自己的军队有退路,所以也就不用心战斗的原因。
曹军为了生存,来势汹汹。
袁军为了生存,去势汹汹。
这两方本来是差不多的人数,不过要粗略说起来,或许是袁军还略胜一筹。
但是,什么才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场发生于官渡的战役,已经充分了解释这个问题,这个剧烈而严峻的问题。
一方士气大涨,一方军士疲敝。
这两方,已经达到了不可互相交融的地步。
什么是战争?战争充斥着鲜血,战争有着无数的骸骨。战争是那么的残忍与决绝。
袁绍已经预感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不用预感,在他看明白了曹孟德所设置的“死局”之后,他就明白了。
死局,未必真的是死。
活局,也未必真的是活棋。
一切,都还是有着无限的可能的。不过现在,对于袁绍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能了。
从性格上来说,或许他就已经输给了曹孟德。输给了自己过去的这个朋友。
袁绍性格是比较急躁的,但是曹孟德却恰恰相反,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否有着足够的自信,他都不会让别人看出,他在想些什么。
这才是曹孟德,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所做的。
也只有这样的人,或许才能在逐鹿之战中有所发展,不,不是或许,而是一定!
袁绍想着他的这朋友,从那诸侯联盟之时,就已经显示出,袁绍的眼光并不如曹孟德深远,所思虑的,当然也不如曹孟德多。
在逃跑之间,袁绍想要冷静的带领着大家一起想个办法,但是,并没有人会听他的。
大家且战且退,又被那一下子涌过来的曹军杀的四散。
本来袁绍是要带着三个儿子先逃入旧寨,然后再做其他打算的。结果,那不知道从哪儿出来的一支队伍横冲直撞,杀乱了袁绍的那支败军。
似乎一切都来不及了,但是也并不是这样。
袁绍看着三个儿子,三个千里迢迢赶回来帮助自己的儿子们。
不知道现在,他们是不是还在想着关于冀州的继承问题呢?袁绍很鄙视自己某一刻产生的这个想法。
如果他们自己都在这儿互相怀疑着,那还有什么办法去应对?
袁绍带着儿子们又好不容易的逃到了仓亭,运气这一次似乎终于来到了他们的身边。袁绍凭着心底里的那一股气,然后大喊,“若不死战,必被曹贼所杀!”
或许,这一声,足够震天动地,也或许是他的运气好,但是无论什么原因,总之,袁绍暂时带着败军冲了出去,杀出了这个重围。
但是最后会是个什么结局呢?
袁绍想着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以及未来将会发生的一切,他摇摇头,这一次,他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那过去并不信任的上天身上。
(本章完)
第179章 谁是黄雀()
每个人都在想着用什么样的计谋可以让别人自相残杀,而自己这边坐收渔翁之利。不过,渔翁多了,那能分得的红利也是有限的。
更何况,某条大鱼,可不是那么轻易的就能吞的下去的。
这条大鱼不是别人,这个渔翁也不是别人。
被历史冷落了良久的刘备登场了。有些外号,只是为了让别人对自己有个辨识度,让别人可以认清自己,但是,那是在成名之前。
只要在成名之前,别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成名的,只要有人来关注就好了。现在,刘备早已经达到了某种关注度。毕竟,那“刘使君”的仁义可是天下皆知的。
然而,这只是在他有了那个名号前。当刘备有了足够的名气与人气,有望冲击冲击三国热搜榜榜首,并且也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谁再敢那么叫他,刘备可就要和谁急了。
所以,大家也都很自觉,再也没有什么人敢称呼他为刘大耳。
不过,一点名气可不足以让刘备满足,而他的目标也没有这么短浅。刘备是谁?
一个卖草鞋的。
然而,众生平等,一个卖草鞋的,难道就不能有追求权利的自由了吗?能!
权利是个好东西,真的是无数人都在向往着,无数人甘愿为了权利而追逐。或许,大家想要的并不是那种杀伐,而是一种仰视天下的快感。
这一点,问问曹孟德就知道了。
面对这种诱惑,没有人可以忍受得了。无论你自认为多么的厉害。
于是,在某种不知名的诱惑下,刘备把主意打到了曹孟德头上。这也怪不得刘备,更怪不得曹孟德没有什么防范与准备。
谁能想到一个从冀州逃出去的人可以再杀回来呢?曹孟德再怎么厉害,也绝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不过,事实就是这样,刘备也这么大摇大摆的过来了。
谁人不知,曹相正和袁绍打的热火朝天,诸侯们除了在隔岸观火的看着这两人的战斗之外,也都在打着心中的如意算盘,什么时候,才是偷袭许昌的最好时机呢?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想想,还没有一个敢落实到行动上。他们不要命了?居然敢打起了曹相大人的主意。
想那曹相大人不过区区十万兵马,结果把袁绍那百万大军搞得晕头转向,最后仓促而逃。而那个袁绍也绝对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更不是什么善茬。也就是说,这曹相绝对是智谋无双啊!
除了智谋无双,还必须得是受到上天眷顾的人,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
综上种种,谁敢和曹相大人对着干?别的不说,他们可都是非常崇拜上天的。
还真的有人敢,真的有人想做那渔翁做那麻雀,打起了曹相大人的主意。
面对这种境况,刘备勇往直前,不惧任何的困难。
幸好,像刘备这样的人也没有多少,不然,那曹孟德光烦心就要烦的愁白头发。
袁绍带着败军高喊一声,他好运的借着那股劲儿冲了出去。虽然一切都成败局,不过,只要把儿子们安顿好,袁绍就觉得自己的一切作为还都是很有价值的。
穷寇莫追,袁绍带着残军逃回了冀州,没有人能想到,最后居然会出现这么个状况。当初无数人都在打赌说定然是人多势众的袁军胜利,不过,事情总会发生令人难以想到的意外的。
而这场以官渡为中心的大战,就是个意外。
一夜之间,看那袁绍的神色,仿佛苍老了十年一般。他虚弱的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再也没有过去的自信和豪迈。
现在的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