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谁主三国 >

第130部分

谁主三国-第130部分

小说: 谁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他认为自己很厉害,但是,为什么在他危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他说话呢?甚至他最熟悉的老乡曹孟德都离开了,这是什么意思?他已经对自己起了杀心?还是说,这一切都是他授意的?

    许攸怕的要命,但是在这种时候,他又不能求饶,否则这面子可就是丢光了。

    “丞相大人呢?我要见曹相,我要见阿瞒,我是他老乡,你敢动我,你不要命了?”

    “好,我就是要动你,我就是不要命了!”那许褚说完,直接不再废话,也不再给对方反应考虑的时间,刀起刀落,让这人没有痛苦的走,就当是给自己造阴德了。

    别说是丞相的授意,就算丞相不说,这种人他许褚也绝对不会让他留在这儿,简直是有辱他们曹军的威严!

    许褚杀了许攸之后,直接主动的向丞相大人自首,本来呢,丞相大人是打算杀了他的,最后在众人的恳求下,丞相大人顺便找了个台阶,然后就那么把人给放了。

    许攸死的没有痛苦,他只是想到,昔日丞相某句话。

    如果你再这么叫我,我会杀了你!

    (本章完)

第205章 鬼才仙逝() 
    俗语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太史公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后世也有某小辈说过: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有的人经历过生死,所以能对生死有着无数的感慨。有的人未经历生死,只是随意写点什么来博取眼球。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才会明白,生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严肃话题。

    每个人都会死,这只是早晚问题。并不是因为你多么厉害,多么有才能,然后那命运就会为你网开一面。实际上,死亡才是最公平的事情。

    越是强硬的人物越是畏惧死亡,越是普通的百姓越敬畏死亡。相反的,只有那些清流名士们,对生死抱有一种泰然处之的态度。

    而鬼才奉孝,他除了是曹相手下第一大谋士的身份外,还有另一层身份,名士风流。

    名士狂狷,都是不怕死的。

    所以,对于自己的死亡,奉孝从来没有放在眼里,但是那曹孟德可就不同了。

    郭嘉死了,一个人的生死对于整个历史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影响。不过,这好歹是个鬼才,是整段历史时代中特殊的人物。无论是谋略还是才学,无论是风华还是早逝,都算得上是某种作为宣传的濠头。

    自从这曹孟德打败了袁尚,那袁家三个儿子就是各奔东西各找出路去了。而丞相大人为了防止他们东山再起,给他造成某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自然是要亲力亲为的做点事情了,为了将来而做准备。

    不过,还是发生了某件不幸的事。如果丞相大人提前知道会在这一路征讨的过程中损失一名谋士的话,恐怕他一定不会去进行这场大追捕的,可惜,他并没有想到。

    大军到了易州的时候,郭军师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而病倒了。其实他这个病因早在之前就种下了,只不过,被这易州的沼气一激发,这才完全显现了出来。

    奉孝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够建功立业,然后为孟德兄的江山大计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者说,可以死在战场上,让鲜血淋在每一片土地,在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这片土地必然会有新生,而被腐肉滋生着的杂草,也会把那处点缀的更加艳丽。

    所以,他想看看那冬去春来之时。

    但是没有想到,他什么都没有完成。他死的这么早,他死于一场大病,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吗?

    其实是有的,只不过奉孝不知道罢了。比如那和丞相大人称兄道弟多少年的荀彧,最后因为一句话而惨遭杀身之祸。

    你永远不要和别人比惨,因为你不知道,有谁比你更惨,因为你不知道,这世上比你还惨的多了去了。只不过,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生活中的一点不幸也可以被拿来尽兴的谈论,这是奉孝的悲哀,也是更多人的悲哀。

    在奉孝刚刚病重的时候,曹孟德去看了他,当时,他握着奉孝的手,“你忘了曾经答应过我的了吗?你不能这样言而无信啊!”

    那是最初的对奉孝的病所抱有的希望。

    奉孝这病是疟疾,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不,才过了多长时间,这人已经不在了。

    在无数次的安慰之下,曹孟德终于死心了,他看着奉孝,“你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吗?”

    除了这个,他并不知道还应该问些什么。

    看着孟德兄的戚悲的样子,奉孝苦笑,怎么以前不见你这个样子?而且,你真的对我没信心了吗?

    就这样吧,我觉得自己的病铁定是好不了了,我自己都没有信心。

    “嗯,那个……”

    “但说无妨。”

    “孟德兄,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功成名就,功盖天下的。”

    “谢谢,你垂危于病榻,还仍然惦念着我,我真的很感动。”曹孟德看着自己的另一个兄弟奉孝,抽抽鼻子,然后道。

    “不是,我是想说……等你以后厉害了,你能不能让史官给我做记写传的时候,写我英年早逝,战死于沙场?”奉孝瞪着那因病魔折磨而格外突出的大眼睛,细细询问。

    在这种目光的相视下,曹孟德都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得得得,就当是为了安慰奉孝吧!曹孟德心中想着,然后点点头。

    终于,那双大眼睛在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之后,他暂时闭上休息了。

    这种情况让曹孟德有些始料未及,难不成你花了那么长时间,都是在考虑怎么和我说这事?

    以奉孝的性格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曹孟德不忍心再打扰奉孝休息,他转身轻轻的离开了,而就在他离开之后,奉孝缓缓的睁开了眼睛,“谢谢。”他只是做出这么一个嘴型,但是一时还没有力气说出这句话。

    谢什么呢?是孟德兄愿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如果真的这样也未尝不好,因为大家来论述一个人,看的都是史记。

    当然不是那个,奉孝要谢的,是孟德兄肯为了让他心情好一点而愿意撒谎骗他。其实,谁又不知道这是个谎言呢?

    奉孝在昨天给孟德兄写了一封关于辽东计划的详细部署战略,如果他还有力气的话,那么,他一定要给荀彧写一封,荀彧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这样的人也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奉孝猜想,如果没有他的指点,还不知道荀彧要吃多少亏呢?

    可是,这疟疾来的实在是太快,实在是太严重,他已经没有力气再给其他人写信了。不过,即使他不说,文若兄那么聪明,又怎么会看不透呢?除非是他自己不想看,否则的话,就不可能会被自己困住。

    毕竟,在奉孝看来,荀彧也算是他佩服的人了。除了他说话有些难听之外。

    除了孟德兄,除了荀彧,还有子桓,他到现在都记得子桓那可爱的眉眼,还有姐姐,不过,姐姐过的很幸福,倒是不用他操心了。可惜,时不我待,这么一转眼的时间,没有想到已经是沧海桑田。

    该长大的都长大了,该老的也都老了。“命”果然公平的很。

    给了他超出于旁人的智慧,却没有给他一天完美的结局。其实结局未必是完美的,这一切,只是看你如何去想罢了。如果他不是现在英年早逝,再过个十年二十年,谁知道还会发生些什么呢?

    这一切都是变数,包括每个人的命途,也包括经历。

    算了,或许天命就该如此,他没有力气给荀彧写信提醒他,那就这样吧!至于日后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一切或许早有命理在这其中。他不想去改变,他也付不起那个代价。

    一个兄弟走了,另一个也要走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还真是这么个意思。

    曹孟德本来是打算陪伴在奉孝身边的,至少在他生命中最后的光阴里。但是,大追捕行动不得不开展,而恰恰,又是在奉孝病重的时候。

    他想起了初次与奉孝见面的时候,那时,他只以为对方是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他当时还想过,我要是用着你,那还不如跳江算了。

    结果呢,一语成谶,他最后还真的用到了奉孝。而且事实证明,奉孝是个很厉害的谋士,他的种种思虑也绝对的令曹孟德大吃一惊。

    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待到曹孟德凯旋而归时,这才得知奉孝在几天前就已经去了。

    他终究还是没有赶上那最后一面。与陪伴在一位知己好友身边,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难道不是比清除后患更加重要吗?

    是的,可惜,他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真是太晚了。

    曹孟德心中想着,不觉流下了几滴悔恨的泪水。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曹孟德也不是会用眼泪去赚得别人同情的人。他这一生哭过很多次,为儿子,为兄弟,为知己,为部下,为仇人,为国运,就是不曾为自己而哭。

    或许,他就不应该带奉孝来出征的。或许,他应该早在奉孝身感疟疾之时就让人把他给送回去,而不是继续在那苦寒之地养病。都怪他发现的太晚。

    但是,还有谁比奉孝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呢?他不想说,不想因此而扰乱已定的行程。

    岁月忽已暮,就比如这时,原来在不经意之间,已经到了人生暮年。

    对曹孟德是暮年,对奉孝还只是壮年。

    曹孟德在这个年龄还未开始大业,而奉孝已然仙逝。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不知怎的,曹孟德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么句话,明明很矛盾,但是却又难得的感到合适。

    就在奉孝仙逝的那一天,刘备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有人来找自己,做什么呢?

    当然是要债了。

    刘备突然想起了一笔账,二十年前向一个少年借的三百两银子。这也算是他的创业基金了。

    梦醒之后,刘备还是有些心悸。直到他听说了郭鬼才的死讯,然后,刘备轻轻的呼出一口气来,“没命等到我还钱那是你的问题。”

    他诡异的笑着。

    (本章完)

第206章 长子攻略() 
    身为家中的长子,袁谭是很庆幸的。

    长子,嫡长子,这两个词语意味着什么,这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分量?如果这都不知道的话,那在这个乱世你还混什么?

    不过,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总有嫡长子袁谭想不到的事情,总有他意料不及的事情。不知道怎么的,在袁谭看来足够重量的嫡长子身份,在他父亲袁绍看来似乎屁都不算。

    袁谭幼时琢磨了很久,终于想通了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他老爹袁绍本身就是庶子出身,而他走到今天的位置,成为袁家最光辉的人,正是靠了他自己的谋略,和什么长幼之类的继承顺序无关。

    而身为庶子的他,自然也不会对什么长子继承制度多么的尊崇,或者在外人面前要装出一副遵纪守法敬仰周礼的模样,但是一没了外人的目光,那袁绍也就算是真正的放飞了。

    而当袁绍实力足够强大,已经强大到了不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的时候,对于冀州的继承人的选择问题,袁绍就要好好的琢磨琢磨了。

    袁谭身为长子,智商还是比较在线的。他可是一直在约束着自己的行为,做到了三好青年。但是,父亲想要的,好像并不是这种模样的继承者。

    这三兄弟中,中间那个不求上进,对争权夺利的事情并不感兴趣,那也就罢了,正好还少了一个敌手。

    袁谭这么想着,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三弟身上。

    很快的,随着孩子们长大,袁绍把青州给了大儿子,把幽州给了二儿子,至于小儿子,年龄太小,那就留在身边吧!

    当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袁谭也不知道自己该是欣然还是悲伤。他并不喜欢这样的结果,不过,这青州怎么着也比幽州好一些,也就是说明,在父亲的眼里,他袁谭还是比二弟袁熙更受到重视与关照。

    但是和三弟袁尚相比,那最后的结果可就说不定了。

    而且,父亲把袁尚留在身边,真的是因为袁尚还小吗?虽然确实是那样。

    不过,这袁谭心中的不甘心与不服气可是显然的。我一定会回来的,袁谭在离开冀州前去青州之时,他心中恨恨的想着。

    袁谭在青州也算是管理有度,干出了一番不错的成绩,就在他整天日思夜想父亲什么时候能发现他的勤奋努力然后把他诏回去给他冀州让他继承的时候,袁谭也真的收到了父亲的命令。

    是的,袁绍要袁谭回去,但是这原因和袁谭所想的可是有着很大的出入的,不过不管怎么说,只要还能回去,也就是说明父亲对自己还抱有希望的。而且,他不是还没有立继承人吗?

    这正好是个机会。

    是的,这的确是个机会。

    袁绍和曹孟德正在火热交战之中,而给了自己这两个儿子下达了命令,让他们过来一起帮着自己。

    袁谭真的把事情考虑明白之后,他反而有一种无奈的仓促。这算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日日夜夜所想的事情,竟然是在父亲遇到了困难时才得意回去?

    这让袁谭心中有点小情绪,不过到底是亲人,不过到底是曾经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所以,袁谭的小情绪也只是出现了片刻而已,重新整顿好军队,然后与曹军拼搏,袁谭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

    不过,让他生气的,还是当时父亲竟然准许袁尚那小子出去应战。这种风光的事情,怎么就不能轮到他呢?好吧,袁谭承认,他还是有点害怕的,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怕死?

    所以呢,那袁尚意外的赢了,这出足了风光的弟弟让袁谭看着眼红,但是他却没有办法,谁让他自己因为害怕而退缩了呢?

    等真的到了战场上杀敌的时候,袁谭可是很认真的。不过这一次,好像父亲并没有看到他的努力。而这一战最后的结果也很令人痛心,总共加起来过百万的冀州大军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