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谁主三国 >

第38部分

谁主三国-第38部分

小说: 谁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瞬之后,两人形同陌路的擦肩而过。

    “谢谢。”张三听到了对方的话。

    “保重。”吕布听到了对方的话。

    两人的话是同时说出的,但是另一人却可以听的清清楚楚。

    谢谢,谢你的宴会上的示警。

    保重,你是个真英雄,不该死在这种地方。

    我不是什么仁义道德良善之辈,但是我敬你,吕奉先。从那次诸侯联盟开始。

    我不是什么义薄云天为国为民之人,但是我敬你,张老三。从这次徐州宴会开始。

    两人一同在心中感叹。

    他们很想惺惺相惜的,英雄本该就惺惺相惜的,只是可惜,他们站错了阵营。而吕布,纵然心中无所杂念,但是却没有人会信任他。丁原不会,李儒不会,刘备,也不会!

    承认这个现实,认清自己的悲哀,就那么困难吗?

    在回到小沛的路上,吕布想了很多。是的,没有谁有义务对另一个人好,人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因为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所以才能够维持某些友情。

    他没有必要那么失落悲伤,伤什么呢?对刘备,这便是最终的给自己的结局,对黑脸,自己也算是收获了一个朋友。

    张三回去后,刘备没好气的坐在那儿和他唠嗑着。

    “我说老三啊!你不是挺厉害的吗?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大哥,那吕布太厉害了。”张三辩解。

    “算了算了,只是以后这吕布有了警惕心,再想着除去他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啊!”刘备有些失落的叹了口气。

    “大哥,来日方长,咱们也不必急在这一时嘛!”张三安慰。

    “老三,幸好你配合的好,没有被那小子给发现,要不然……”

    “这都是大哥引导有方,我只是随便说几句罢了。”张三丝毫不邀功,反而把这些功劳都推到了大哥刘备身上。这让刘备的虚荣心大大的满足,感觉自己顶顶厉害,也就不再追究张三的失职罪过了。

    刘备离开后,在一旁的关二眉头皱了又松开,连着三次,最后才说道,“三弟,是我错怪你了。我还真的没有想到,三弟如此精湛的演技,几乎把我都骗了过去。”

    “二哥,这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嘛?而且,还是被聪明绝顶的二哥识破了。”张三不好意是的干笑了两声,就要上前拍拍二哥的肩膀,但是却被关二一个侧身,给闪了过去。

    “别碰我。”

    关二几乎是条件反射下的说道。

    大哥变了,三弟也变了。亦或许,他们从来都没有变过,只是因为自己过去从来没有发现而已。现在发现了,那又能怎么办呢?

    “好,好,二哥,你走你的朝天大道,我走我的阴沟。只愿二哥不要忘了,当初温酒斩华雄时的干脆与热血!”张三连说了两个“好”字,最后才咬着牙说完后面的话。

    他一怒之下走了出去,真是……想他做足这出戏就那么容易吗?结果没有一个人领情,除了那个当事人吕布。至少人家还会说声“谢谢”,但是这几人呢?

    他们只是一味的教训埋怨他,他们还是他的大哥二哥,但是没有丝毫兄弟们该有的样子,甚至他们三兄弟,维持的只是一种表面关系,真的,也冷漠的只剩下表面关系了。

    双面的精湛演技,正如同二哥说的那般,但是他仍然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与理解。大哥觉得他态度不够认真,二哥嫌他心思太复杂不愿与他恢复如初的友情。纵使这随机应变的才智,换来的却是双方都不能讨好,他该如何选择?

    对于张三来说是演了一场双面戏,但是对于刘备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对吕布的热情与阴谋揭穿后的动作,是是非非,外人自有分解。只不过,刘备的演技比起张三来说差了还真不是一星半点的问题,但是从头到尾都看穿了两人的,也只有一个关二爷。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于刘备来说,他只在乎结果,他并不在意这之间会发生什么。对于张三来说,他在乎的是英雄不能埋没于这种地方,而不是那种所谓的仁义道德。

    只有一个关二爷,苦苦守着自己的道德典范。张三离开后,关羽想着他说过的那句话:只愿二哥不要忘了,当初温酒斩华雄时的干脆与热血。

    一骑飞尘,一马当先,一人快马,一刀闪过,这是多么的干脆啊!但是,这是他想要的吗?追忆那过去的点点滴滴,关二爷实在是记不得他为何要温酒斩华雄了。

    每个人都没有必死的理由,吕布没有,那姓曹的没有,华雄更没有。但是,他杀的人却不在少数。那些人并不该死,或许只是因为他们阻碍了自己这边的大业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的牺牲他人的生命……这样的自己,与“仁义之名遍四海”的大哥,与“冲动鲁莽”的三弟,有什么区别?

    实话说来,自己还比不上他们。至少,他们敢想敢做,至少,他们都不是自认大德大义之人。

    大路朝天,各走一方。对不起,三弟,是我错怪了你。我们本来,就生在一个没有选择,不可避免战乱的年代啊!

    大哥,只要你不会选择牺牲我和三弟,那我们,依然是桃园结义的兄弟!

    这是我,最大的让步!

    (本章完)

第60章 人生起伏() 
鸿门宴的结局是走了刘邦,然后成就了几年后的大汉高祖。刘备的这场“鸿门宴”,虽然走了吕布,但是吕布比不得刘邦,而刘备却又比项羽强上数百倍,所以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不可能相同的。

    张三这个双面演技派骗过了众人,将吕布安全的放回了小沛。而支撑他做这些事冒这个险的,正是吕布这个人本身。

    如果不是那场两人热火朝天的大战中,吕布轻轻的一句话,或许还没有如今的相救。一切,到底是偶然呢还是精心呢?都不是,只不过,一段乱世中的友谊的剪影。

    剪影不少,真情不多。

    但是,君以国礼待我,我必国礼还之。君以生死相交,我必生死报之。

    太史慈是一个很低调又很能审时度势的人,他帮了孔融却残忍的拒绝他的拉拢。他见了刘备却不在刘备那儿好好的待着。

    有很多人都认为太史慈这人是个真名士,在这群雄辈出,无数的人才非人才都在挤破头的想混个一官半职的时代中,太史慈能够耐的住寂寞,所以最后时代并没有辜负他,他得了繁华。

    耐得住寂寞,得的了繁华。这是对太史慈的真实写照。写照是真的,但是这人未必如同别人看起来的那般真诚。

    低调是真,审时度势也是真。

    太史慈不会看相,但是他会看人。孔融,的确是个好人。但是乱世中不需要好人。所以,太史慈只是很有孝心的遵守了母命前来救北海相孔融,仅仅报恩而已。孔融开出的条件再高,太史慈也不会心动。因为孔融这个人本身,不行。至少是在太史慈看来。

    所以他连考虑都不带考虑的,直接干脆的拒绝。

    到了刘备那儿,太史慈琢磨着,这人倒是可以,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是……他还是有两点忧虑。第一点,这个人看不出喜怒哀乐,他表面上笑着,但是心里在想些什么我却完全猜不透。这样的话,投靠他还真的不知道是好是坏。第二点,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刘备手底下那两个兄弟武力值都挺牛掰的。至少就目前看来,刘备这人是不需要单纯的武将的。但是和刘备吹嘘自己的智谋,这也不太可能。

    就第二点而言,已经让太史慈生了退意。不行!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刘备这个人,不能去投靠他,否则最后可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太史慈在分析了前因后果之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刘备的“热心”邀约。

    太史慈还做着春秋大梦,期待着有位明主可以接纳他,但是在他毅然的转身离开后,那运气简直是一背到底。

    如果当初没有拒绝孔融就好了,至少可以先在孔融这儿混着,顺便把孔融这边当做跳板,成为自己投靠其他明主的正路。反正跳槽已经是那种屡见不鲜的事情了。也不至于现在白丁一个,什么都不行,哎……

    最后,太史慈只好退而求其次的投靠了某个不怎么知名的诸侯,暂时这么得过且过下去吧!毕竟,他除了一腔抱负之外,还是要生活的,不是吗?

    正是天不绝太史慈,所以在他刚刚做了“得过且过”的打算后,他生命中的贵人就来了。

    贵人出现的方式各有不同,比如曹孟德,别人来投靠他。比如刘备,坑蒙拐骗的组成了个五人帮。再比如孙策,都是干一架干出来的。

    太史慈的贵人就是孙策,而太史慈和孙策之间,也是通过了打架的方式。

    打架也要一件很巧妙很需要技巧性的工作。打的好,会成就一对难兄难弟。打不好,那就成了生死之仇。

    很会面相的太史慈在见了孙策之后,他心中一动,这不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贵人了吗?哈哈,果然是老天有眼,给了他这么一个良机。

    该是你的怎么着也是你的。此刻的太史慈,对这话有了深深的理解与体会。

    孙策这人是不错的,年轻力壮,孔武有力,其貌不凡,精神矍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太史慈已经把所有的能夸人的词都用在孙策身上了。

    但是想要引起这个青年的注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正规的作战理念显然已经落后了,不能两军开战,那就……两人厮打吧!太史慈心中想到。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虽然是受命前来阻止孙策顺便打压打压他,但是对方却是心急如焚,压根没有将他放在眼中。

    都什么时候了,谁还有心思打架?

    与曹孟德不同的是,孙策在死了父亲后,他因为势弱,迫不得已只好投靠了袁术。曹孟德可以一跳三丈高的吆喝着为亡父报仇,还要大张旗鼓,生怕中原百姓不知道曹孟德他爹是死在徐州一样。据小道消息来说,最后的结果是把那徐州老太守陶谦吓得心脏病突发,直接崩了。

    但是孙策不同曹孟德,陶谦也不如荆州太守刘表,所以,不服憋着。刘表就是杀了孙策他爹又怎么样?在这个满口仁义道德但还是以武力为主的时代,孙策只好暗自发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人还是要生存的。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日后的报仇计较。孙策只好仰人鼻息的去找到了有着“四世三公”背景的袁家嫡出儿子袁术。

    他不止一次的在心中立下誓言,将来定有一天,江东铁蹄踏破荆州,荆州,必须也只能是他孙家的地盘。这是,对亡父的承诺。

    一个承诺,压迫着少年不断的前行,不断的做自己所讨厌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一个承诺,葬送了一份最热血的赤子之心,成就了江东的小霸王。

    铁血汉子,总不能一生为了他人做事,那叫愚蠢。所以,孙策一直在计较着,只要能够有了回江东的兵马,到时去江东守住一方,必能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他再次拿出那工工整整包放着的大汉传国玉玺和氏璧,夜色昏昏,他点上一支蜡烛看着那玉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父亲啊!你当初正是因为这玉玺而遭受了那飞来横祸。但是临死前,你始终放心不下的,还是这玉玺。

    这块破石头,我拿起来都嫌重,真不知道有什么能力能使你如此守护如此念念不忘呢?你不是不知道,能力才是一切。没有能力,这块石头只会引起祸端。

    历战无数,为什么,我还是看不出这块破石头有什么好的呢?

    孙策对着窗外那朦胧月光,他叹了口气。如今,为了咱们江东,父亲,我要把你拼死相护的这块石头拿出来抵押了,我想,你最疼爱儿子了,是不会因为一块石头而怪罪我的对吧?

    哪怕这石头,是代表着身份至高无上的传国玉玺和氏璧!

    一夜之后,孙策终于做了决定。

    无价之宝的和氏璧,也就是在他看来不过一块破石头罢了。而任何一个有点欲望的霸主,若是知道了孙策对和氏璧的评价,一定会摇头叹气:孺子不可教也。

    孙策把石头进献给了袁术,换来了一万兵马。他看着袁术那眼中对和氏璧明显而露骨的欲望,心中不觉有些悲哀。或许,是他不适合这个时代。

    在袁术看来,这比生意简直就是大赚了一笔。但是在孙策看来,一块石头换了一万兵马,袁术也定然是个无用之辈。

    “咳咳,贤侄,这玉玺我就先暂且为你保管了。等你完了事,要赶快回来啊!到时候,这玉玺我也得还给你,你说是吧?君子不夺人所爱嘛!”

    “多谢明公。伯符当为明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孙策单膝下跪,口中之话,违心的连他自己都听不下去。

    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有人喜欢听。还有袁术那话,他连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玉玺于天下乃必争之宝,但是于我而言只是一块石头。是我错了还是天下诸侯皆不正常?

    拿到精兵后,孙策也不再磨蹭,他率领大军走到了神亭岭北下营。

    孙策不是个迷信的人,他一直信奉的是“只要付出,必有收获”的真理。但他又是个很崇古的人。尤其是在父亲去世后,只要某处有庙宇,他定然会下马跪拜。

    他的部下们都觉得这是一好现象,像曹孟德那种见人杀人,见鬼杀鬼,没钱了都可以不顾儒家礼法的去盗墓的人,才是令人惊心害怕的。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孙策每逢拜庙,说的都是什么。

    而这次,他和太史慈之间那不打不相识的缘分,也正是由于拜庙。拜的,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庙宇。

    姓刘的没一个好东西,而拜庙,也不一定是为了要祈福,有时候,指着那雕像痛骂一番,也是很不错的感觉嘛!

    同为日后的一方巨擘,孙策没有曹孟德那些“无所不用其极”,也没有刘备的门门道道,精于算计。他不在乎任何人的指责,所以,他活的很潇洒,收获了无数的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