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谁主三国 >

第6部分

谁主三国-第6部分

小说: 谁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资有风险,合作需谨慎哪!我并不认为他们这群乌合之众会成功。”曹孟德扳起脸来,严肃的说道。

    “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拦着你那朋友?”郭倾不解。

    “第一,他不是我朋友。第二,我没有救他的义务。第三,倾倾你以为他需要我救吗?”曹孟德狡黠一笑。

    郭倾心下了然,她有个鬼才弟弟,对于兵书谋略这一方面,虽不敢说了解的十足十,但是表面上的门门道道她还是知道的。她想着曹阿瞒和她说的,还不禁有些后怕,这个世上,什么时候会有一方真正的净土呢?

    曹孟德轻轻的搂住她,深情的注视着这个女子,“倾倾,从此以后,我曹孟德就是你的天地。你的人,由我来守护;你的世界,由我来守护;你的余生,由我,来守护。我曹孟德只对你一人发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倾故,沉吟至今。”曹孟德绝对是情场高手,但是他只对这一个女人深情过。

    两人正含情脉脉的互相对视着,来了一不知情趣的下人,“大人,门外有一白衣求见,说愿助大人一臂之力。”

    哦?助我一臂之力?他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吗?曹孟德来了兴趣,“他叫什么名字?”

    “来人禀告自己叫荀攸。”那仆人说。

    荀攸?没听过。曹孟德摸着下巴,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然后,曹孟德便在郭倾和那下人惊讶的目光中,小跑了出去,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谋士。也正是因为这位谋士,成就了曹孟德后来的半片天地。

    (本章完)

第9章 谁动了我的江山()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很多人初次知道这个人物是因为诸葛丞相的出师表,出师表下方有一个注,汉灵帝:昏庸无道,暴虐亲佞。

    汉灵帝大喊:冤枉啊!不过,已经没有人会多此一举的为他洗白,因为,他洗不白了。

    汉灵帝是一位很传奇的人物,他十二岁即位,像他这么年幼或者比他更年幼的人继承皇位的并不是没有,但那都是傀儡皇帝,而真正做到自主掌权的,只有两人。一位是臭名昭著的汉灵帝,另一位则是千古一帝康熙。

    刘家的孩子一向好运,且不说刘邦刘备两个平民靠着自己的一番折腾荣登九五,单说汉灵帝刘宏,在懵懵懂懂的十二岁,由一个旁系没落贵族,一瞬间成为了九五至尊,这运气就不得不令人嫉妒。而最嫉妒的,应该就是隋朝开国皇帝的二儿子了。

    高待遇与高风险并存,皇帝是天下最吃香喝辣的职业,也是天下最高危的职业。往小了说,对内要防备着外戚****,对外要防患着臣子造反。往大了说,对内要对得起宗族训诫,劳心为民,对外要为人民服务,劳心为民。很多人觉得天下人是皇帝的奴隶,其实不然,皇帝才是天下人的奴隶。当然,这是针对皇帝而言,真正活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后汉是一个特殊的朝代,除了外戚****和臣子造反,还有着一个弊漏,那就是专宠宦官。汉灵帝孤单势弱、小心翼翼的坐在皇位上,他压根就不是为了继承皇位而培养的人,自然没有学过系统的坐姿礼仪,但是又要保持皇室的威严。汉灵帝很郁闷,当皇帝真不自在。在宫廷所有人都对他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有一个人对他伸出了手。这个人就是三国历史的始作俑者,张让。

    张让是宦官,也就是内侍。有着“断袖”之名的那个名人,也是内侍。断袖本无错,错当败礼法。在“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可乱”的年代,发型乱了就意味着礼乐制度的崩坏,而这礼乐制度,是代代相传,拼了命也要维护的传承精神。所以当女真族入关,颁布“留发或留头”的诏令时,那些平民都是没有上过学堂的,他们不知道礼乐制度,纷纷抢着去剃头。而前朝臣子以及士人,有的加入什么邪教组织反清复明,有的则誓死留发,为证心志而自杀。

    在礼乐制度看来,阴阳调和是天地之道,所以那些贵族士人是不会割袍断义的,一旦割不好,就变成断袖啦!久而久之,割袍断义就成了没啥文化的江湖豪杰的专利。

    关云长义薄云天,那是因为他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的专读“春秋”,明大义,识大局。但是刘大耳恰恰与他相反,刘大耳专好那些杂文小说,尤好韩非子的杂作。所以在每年夏天,关云长给大哥三弟分桃时,只有明白那典故的刘大耳嫌弃拒绝,不明所以的关云长和张翼德吃的津津有味。分桃事件与短歌行事件,一度成为三国疑云……

    对于父母早亡、没啥亲情滋养的少年来说,一个对他好的人无异于他的再生父母。所以,堂堂帝王追着一宦官叫“阿父”,尽管丢尽了汉室的脸,但是人家父子高兴。

    汉灵帝不是一个有心眼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也不算太坏。可坏就坏在,他悲催的接手了皇帝这个职业,也接手了一个烂摊子。这个烂摊子烂到了什么程度呢?后汉政治病入膏肓,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频繁,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最后宦官推翻外戚夺得了大权,又爆发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汉灵帝面对的就是一个这样的环境。虽然他没有心眼,但是很有自知之明。这一点,比那某位末代皇帝好多了。那末代皇帝企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他的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最后只加速了朝代灭亡的速度。所以,历史告诉我们:顺应时代潮流,顺其自然的灭亡吧!众位皇帝告诉我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过汉灵帝从来都没有求过,更别提“强”这个修饰词。

    汉灵帝甚至比那些“有志之士”更看得清局势发展,孙坚在打击黄巾军的时候想过,反正大汉都这样了,还救什么,破罐子破摔吧!大汉的统治者汉灵帝比孙坚想的更彻底,这罐子还能再碎一点,我来加把劲儿。大汉在夹缝中委屈巴巴的说道: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的。说完这话后,他被人一脚碾成了碎末,然后那人又重新筑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罐子。

    汉灵帝在位二十二年,前五年,他看清了形势。后十七年,他真正开心的玩了十七年。汉灵帝很自豪,他觉得自己比前朝任何一任皇帝都活的开心快乐,尽管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死后遗臭万年。

    都说汉灵帝宠信宦官,昏庸无道,其实他很想为那些宦官澄清一下,他不是不知道洛阳的炼狱般的惨象,只是,他不敢面对,凭他的能力也不可能拯救大汉。汉灵帝是个道教信奉者,人活一世不过须臾几十载,那么劳心劳力的做什么?还不如珍惜当下。所以,他纵容宦官把那些奏章压了下来,不是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能力解决。所以,他一次次的给着那些忠臣希望,让他们以为领导只是被小人蒙蔽了双眼,然则,他们都忘了,他们的领导是从市井一下子发迹到了今天的地位。关于市井百姓的暗无天日的生活,他怎么会不知道?

    熹平元年,当阿父张让和他说起曹孟德这个少年人物时,他笑着说道,“赏他个校尉当吧!”那一刻,他心里挺高兴的,或许未来会有这少年的一片天地,不过他不一定能看到了。能臣也好,奸贼也罢!与其明珠蒙尘,倒不如放任自流。

    而随着年月的消磨,汉灵帝重病沉珂,天知道他有多么喜欢刘协这孩子,但是慧及必伤,所以他选择了刘辩继位,就是为了保护他最爱的儿子。连宗族规矩都可以枉顾的刘宏,难道还会在乎长幼顺序吗?笑话,汉室的皇位就是个烫手山芋,不,每一朝每一代的皇位都是。爱他,就让他远离皇位。可惜,有两个自认为有着雄才大略的人不理解父亲的用心良苦,他们弑兄杀弟明争暗斗大逆不道,最后得了那高高在上的位子。最后,一个失了天下不得好死,一个老来疑虑需靠着两位将军当门神才能安稳入眠。这两人的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杨坚和李渊。

    杨李二人读懂了汉灵帝对儿子的大爱,本想效仿,但是直接惹得他们儿子大开杀戒。若干年后黄泉之下,三位中原好父亲抱头痛哭……

    中平元年,黄巾造反爆发了。不就是造个反吗?怎么慢吞吞的?汉灵帝不悦的想到。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非就是在重复着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汉灵帝活着时自欺,死了后欺天下人,但要说被人欺,你想多了,汉灵帝可精明着呢!

    黄巾造反爆发,汉灵帝自欺:各个地方都有州牧呢!那些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的。洛阳城民不聊生,汉灵帝自欺:有各个府衙发放粮食呢,不用他操心。弹劾会禀的折子堆积如山,汉灵帝自欺:有十常侍处理那些折子呢,到不了他手中。

    当百姓怨声载道的说着宦官乱纲时,他们忽略了一点,如果不是汉灵帝的纵容,宦官如何敢祸国?这一点,只有一个人想到了。那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曹孟德。所以,他才会对洛水神明发誓,为大汉鞠躬尽瘁,不管大汉的皇帝是谁。为天下苍生负责,不破不立,只有大汉支离破碎,他才能将天下重归一统。

    当张钧的折子还是防不胜防的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恐吓了张让几句便将此事全权交给张让处理。天下人也罢,十常侍也罢,到头来,没有一个真正看懂他的。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

    垂危之际,刘宏流下了一滴泪水,做皇帝做的真辛苦,只愿来生再也不要投胎于帝王家。他知道,乱世开始了。他没有能力扭转乾坤,让惨淡苍白的洛阳城辉煌熠熠,他也没有魄力禅位让位,把祖宗打下来的天下随意托付于他人。所以,他只能亲手将洛阳城打破,破而后立,逐鹿中原,到时候,真正的英雄才会留下来,才有资格一统天下。

    谁动了我的江山?只有我自己。列祖列宗在上,孙儿也想做一个好皇帝的……但是,天下苍生需要的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位明主。我有我的坚持和考虑,哪怕生前死后受尽天下人的唾骂。刘宏在心里想着,然后永远的闭上了那双慧眼。

    这一刻,一道闪电划破大汉的天空。曹孟德、刘玄德、袁本初等人望着那天象,喃喃自语:起风了……

    下面,各位期待的董卓带兵入洛阳就要开始了,曹孟德献刀,三英战吕布……

    (本章完)

第10章 曹家一二事儿() 
电闪雷鸣过后,中原下了倾盆大雨,已在去年迁回洛阳的曹孟德看着那诡谲的天象,自己卜了一卦,天干地支,五行八阵,洛阳属水,这是要有大难的预兆啊!汝南袁本初看着那天象,一旁谋士进言,“大人,这是您青云直上的兆头啊!”

    代州刘关张三人见了那天象,各自有着计量。而在江东学院的少年公瑾感叹:扶摇直上九万里。伯符在一旁补充道:抱得美人入深闺。于是,周公瑾对孙伯符的不学无术更加鄙视了,这小子,要不是他爹是院长,走了后门,凭他的资质,怎么进的来?后来,周公瑾才知道当初对孙伯符的误解有多么可笑,不过孙伯符那时已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了。

    各路豪杰们见到这瓢泼大雨自然是要联想点什么的,更有甚者喝点小酒,狼毫挥洒,当场作诗以抒感慨: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这位酒后诗兴大发的自然就是曹孟德了。

    豪杰有着豪杰的梦想,但是人口基数更多的还是平民百姓。百姓们关好门窗,然后躺在草席上睡了个囫囵大觉。在昭示未贴出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一天,皇帝驾崩了。

    皇帝驾崩,曹孟德按照惯例去宫里祭拜,他不时的瞟着其他人的神色,大家虽然低着头,表面上恭敬肃穆,但是一个个的,内心里还不知道怎么欢腾呢!

    几天后,曹孟德和郭倾在家里随口谈论着局势,不管外面如何的风云变幻,他们说起来时只当成一个普通的事件。“倾倾,你知道豪杰、英雄与王者的区别是什么吗?”曹孟德自得的问道。

    “豪杰王佐之才,英雄逐鹿中原,王者仁爱天下。”倾倾严肃的说道。

    “王者仁爱天下,王者仁爱天下……”曹孟德喃喃自语,“原来,和你比起来,我只是沧海一栗。”曹孟德苦笑着说道。

    “那我是什么?”倾倾用手托着腮帮子,瞪着大眼睛孩子气般的询问着。

    “你是沧海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孟德玩世不恭的笑着说道,“所以,我离了你,可就活不下去啦!”

    “胡说八道,你又在打趣我。”倾倾不依不饶的闹着。

    这个问题可算是糊弄了过去,曹孟德本想炫耀他的高瞻远瞩,甚至连答案都打好了腹稿,没想到,却被倾倾这一语,惊得无所适从。他本来想说:豪杰走一步可思十步,英雄走一步可观百步,而王者,虽在陋室,却能将天下囊入怀中。

    如今被倾倾这么一说,就仿佛醍醐灌顶一般,让他顿悟了很多。豪杰可以上百,英雄可以并立,但王者,唯有一人,天下无双。为了倾倾,为了天下苍生,他曹孟德,不会止步于英雄。

    “孟德兄……原来嫂子也在啊!”荀攸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甚至都没有找人通报一声,这是曹孟德给他的特权。三年前,荀攸自荐上门,曹孟德小跑着去迎他。荀攸看见曹孟德小跑着出门,立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才感动的痛哭流涕的说道,“曹公,你是第一个跑着出来迎我的人啊!我荀公达以后就跟着你干了。”

    曹孟德很无语,他的心理活动是:咦?我刚刚明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倾倾最喜欢吃粽子了,那卖粽子的呢?

    于是,曹孟德很意外的收获了一位真心朋友,王佐之才。而荀攸提出的计划,也让曹孟德忍不住赞叹,虽然粽子溜了,但是幸好没有造成人才流失。

    “孟德兄,如今天下大乱,内忧外患,正是我们的机遇啊!来,咱们小酌几杯,共商下一步的计划。”荀攸高兴的笑道。曹孟德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并没有让他失望,荀攸相信他们成就大业指日可待!

    “好,倾倾,你去做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