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火器称王 >

第157部分

明末火器称王-第157部分

小说: 明末火器称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安排一旦被兵部确认,那么南丹卫的兵力就都被金士麒兄弟控制了。

    条件谈妥之后,何玉九带着几十罐美酒飘然返回柳州。。。

    白喜善则开始搬家,他要永驻银月楼,安享晚年。

    金士麒则走马上任,担当起“指挥佥事”一职。

    明代的“卫”类似于“农垦师”,平ri种地,战时出征。“卫”的最高军官是“卫指挥使”,管着5个“千户”。在二者之间还有2位“指挥同知”和4位“指挥佥事”官职。其中“指挥同知”就是指挥使的副手,“指挥佥事”则是部门主官。分管钱粮兵印之事。到了明代末期,大部分的卫所军队都崩离涣散,很多职务都空缺着。或者名不副实,或者沦为名誉职务。

    金士麒升了“指挥佥事”,他可是实打实地做一番工作。

    他给自己的定位没错,金士麒的工作是他自己安排的就是管辖迁江十寨。迁江十寨是南丹卫的防区,现在各寨土王死的死、逃的逃、俘的俘,上层建筑全都被摧毁了,一切秩序都需重建。

    如今的金士麒就是十万山民的大土司。风光无限。

    三月上旬,金士麒带着达妮重新巡视了迁江各寨。一路上骑着大象,打着大伞。百名骑兵护卫,踏遍三山五岭,与爱妾睡遍了各寨土司的大宅,ri上三竿不起床。金佥事并不是完全沉迷于蜜月之中。各项工作一点都没耽误。

    具体说来。金佥事的工作分作“行政”、“经济”、“军事”三个部分。

    “军事”部分最简单。

    十寨土司战败之后,山民起事风起云涌,短短几个月就汇集了近万民勇。金士麒对其进行筛选,只留下了4千人。其中2千名jing锐士兵被送往迁江营和三里营的“主力部队”。其余2千名比较jing锐的士兵编制为“守备部队”。

    金士麒在雷鸣堡设立了一个“十寨守备司”,令水营把总陈麻子暂任守备官。然后在南坡、北坡、铜头、红蹄这4个大寨子中设立把总,其余小寨子设立百总。从此以后,这“守备部队”就是十寨的军事管理系统。平ri里承担治安、抓贼、救灾、招兵、训练等职责,战争时期(比如天启七年三月的现在)就扩大规模。负责辎重运输和防御作战。

    其次是“经济”部分。

    战争胜利之后,各寨土王富户的家产当然也归属于胜利者。包括房产、家眷、仆役、器具、马匹牛羊猪狗。还有黄金白银14万两。金士麒兄弟们曾为此展开了热烈而开心的讨论,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军官有权获得“适当的”物资财产,譬如姚孟阳就拆了莫土司的房子,金士麒就带走了猛坎的女人和大象。至于14万两银子,首先上缴2万两给何玉九的柳州卫,再分给南丹卫和庆远卫各1万两。剩下的10万两,一半作为“战争成本”收缴,另外一半交给“农牧所”,发展十寨的农业。

    有了这5万两银子,农牧所就可以大规模开垦土地、开发水利、修路造林、供应种苗和技术。

    在此之前,“农牧所”只负责迁江县3万亩军屯田。战争结束之后,金士麒兄弟们不但收回了南坡、北坡两寨侵占的7万亩军屯田,还控制了十寨所有的山田水田总计50万亩,还有10几万亩的牧场。那些土地原本都属于土王和甲兵、富户阶层,现在都变成了“官田”。

    金士麒没有分田给穷人。不是他不想,是他不敢。他怕自己控制不住十寨山民的热情,更怕诱发官场中的连锁反应,因此他决定谨慎行事,摸着石头过河。

    从天启七年开始,所有的官田和军屯田仍“雇用”山民们耕种,每年收2成的田租和1成田税。山民们的负担被减轻了足足一半,他们皆称金士麒是十寨的大救星。

    金士麒早就信誓旦旦地要种田,现在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了。不过他仍秉持着自己的屯田原则这里是他的大本营,是“保命田”,首先要满足口粮需求,之后再考虑赚银子。因此50万亩耕地仍以水稻为主,洋芋、红薯、豆类为辅,甘蔗只种了5万亩。按照2成的田租计算,每年至少获得10万石粮米。

    金士麒最头疼的,是“行政”的部分。

    “南丹卫指挥佥事”这职务,其实就是十寨“临时军zhèng fu长官”。换句话说,就是一位临时的县太爷。在种田和军事方面都有专业人员协助金士麒,但行政方面却无人可托付。军官们都忙着打仗,山寨的统治阶层已经摧毁,山寨的民勇们大字不识,金士麒又不甘心把统治权交给柳州官员。

    更让他头疼的是,明代是行政与司法一体,他还要审案。

    10万人的大山寨,每年至少几百场案件和纠纷。在土王的统治时代。判案的原则就是比地位、比拳头、比银子。如果涉案双方实力相近,就采取“神判法”,譬如点一堆火。控方辩方一起跳进去,谁先烧死算谁输;或者烧一锅热油,谁敢把手伸进去捞出铜板算谁赢。

    金士麒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小江山,当然不容许丑恶延续,但他手中无人啊!他只能临时拆分职责把行政职责交给农牧所,他们既负责修水利,也负责收税;把司法职责交给民勇大队。他们既负责抓人,也负责判案。

    金士麒心里明白:绝对的权利,就等着**吧!

    可是他手中无人!

    不久之后金士麒就找到了对策。他结束小蜜月、回到藏宝港时。水营都司姚孟阳正送来一份“关于水营伤残退役官兵长期补助之预算书”,金士麒的眼前豁然开朗。

    伤残军人!那些为了帝国江山抛洒热血的军人们,那些缺胳膊断腿但脑筋仍然灵活的军人们,他们可以成为“转业干部”嘛。这不但能解决行政管理方面的人力缺口。更能极大地激励军队的士气!以后士兵退役了。可以担任小吏;军官退役了,可以担任官员和法官。只要脑袋没受伤,就保证有一份好工作。

    “嚓,我太聪明了!”金士麒大喜。

    他立刻召集兄弟们,商讨开设一家“政务和法律”的综合xing学堂,用来培训退役军人。查应才则提醒他,那些大兵们也都不识字,恐怕都要从“人之初xing本善”开始教授。

    “好!兄弟们。是时候把全套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了,从娃娃抓起。”金士麒下定了决心。“其实我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如今,金士麒兄弟已经控制了南丹卫和迁江十寨,治下近15万人口,学龄儿童就有3万之多。即便无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读书,但军官、工匠、商人富户这些主要家庭的男孩应该接受教育,也有3000多人。根据初步的计算,需要在藏宝港开设5所小学堂,在每个大寨中再开设1所;另外在军营、工场等重要机构中也开设针对成年人的扫盲学堂,共5所。上述就是基础的教育规划,总计20所小学堂。

    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三家“大学堂”

    “文政学堂”。用来培训官吏和司法人员,还有小学堂的教师。

    “理工学堂”。其实金士麒早就开办过“技术学习班”,他还编过关于数学和物理的基础教材。

    “讲武堂”,开设步兵、炮兵、骑兵、工兵、水兵等各个兵科。

    金士麒连熬了三夜,完成了“教育体系”建设的草案,摆在了银月楼诸位兄弟的面前。姚孟阳对此很有经验,“金兄前面写的肯定有道理,挑不出大毛病,关键在最后。”他直接翻到了草案的最后一页,“建设费用约3万两,以后每年运营成本1万4千嘿嘿嘿!”

    “运营成本,主要是教师的薪酬。”金士麒严肃地说,“我最讨厌拖欠教师薪酬!”

    “我原则上支持。”查应才确定了会议的走向,“但贤弟啊,你这主意来得太突然,咱们天启七年的预算早都通过了,所有银子都有安排。若几千两也就罢了,你这也太多了。”

    金士骏在重要问题上一向支持他兄长,“银子不是问题,若是不够,就从分红里扣。”

    此话一出,诸位年轻老爷们皆齐声反对。

    分红啊,怎么能动呢?

    半个月前,诸位老爷们刚通过了“天启六年财政总结和分红计划”,正准备数银子呢。过去的一年中,他们从辽东获得32万两启动资金,从浔州军工博览会上获得22万两订单,剿平十寨的战争中获得10万收入,还有土地、房舍、器具等无数财富,仅是猛坎营中2000匹马的价值就超过3万两。

    银月楼兄弟们在“天启六财政年度”的总收入超80万两。他们综合分析了收入、利润、存银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拿出4万两白银,大家分了!

    多开心的事儿啊!

    金士麒占25%的股份,可以获得1万两白银;他的两个弟弟也分了几千两。但也有的老爷股份少,譬如只有2个点的,只能分到800两。如果分红再被减少,他们当然不干了。

    “好吧!分红不减,成本也不加。”金士麒又掏出了另外一份“草案”,“请大家再看看这个计划,一旦通过,能筹到很多银子。”

    姚孟阳立刻道:“莫非,你要借银?”

    “你猜中了一半。”金士麒笑道,“我要开一家银庄。”(。)

第191章 贵客南来() 
天启七年,三月十八ri。

    柳州府上林县的山野之中,查应才正在cāo练“三里营”的车兵。

    作为战利品,他们从十寨收缴了3000多匹广西马。三里营和迁江营各分到了1000匹。每个营还添置了300辆“标准四轮军车”,机动能力已是独步广西。

    查应才担任了“三里营主官”之后,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编。他调来了迁江营的半数军官,安插在各个关键位置,又调来了1个步兵大队担任教导队,又补充了1000多名山兵。查应才的目标是把三里营打造成一支“车兵营”,全骡马化装备,并配以大量的火炮。在未来的战争中,三里营将担任“决战主力”。而迁江营则走机动化、轻量化路线,担任“破阵先锋”。

    这ri上午有哨兵来报告:南关口截住了一队奇怪的车马。

    那关卡外是南宁府的地界,濒临战乱地区。据哨兵说,那队车马打着“柳州水营”的喜鹊旗,也有水营的腰牌,却没有关防文书。查应才亲自策马去查问。 。 。

    被亢的是10辆马车,护卫着几十个凶悍的便装护卫,严守车辆不许士兵搜查。见到查应才赶来,一辆马车就掀开了帘子,轻巧地跳下一位“小公子”。

    再仔细一看,竟是个年轻姑娘。她身着绿袍头戴纶巾,婀娜之中更多了几分英姿。她不是要掩饰xing别,着男装是为了更庄重、更方便。而且那娇美圆润的脸庞。清澈闪亮的眼睛,又怎能掩饰女儿的美貌。

    查应才觉得她有些眼熟。“你是”

    “小妹丁瑶,见过查世兄。”那少女深深一拜。

    她竟然就是金士麒未过门的妻子。“丁小姐?愚兄有失远迎。”查应才忙回礼。

    丁瑶面露惊喜。“查兄好像认得我?”

    查应才笑道:“金贤弟随身带着你的绣像,还经常掏出来翻看向旁人显摆。丁小姐不是在广州吗?怎么从南边来?”

    “我从廉州来。”丁瑶把手指向后一挥,“查都司,小妹我可不是胡乱用军家的旗子。我这几位帮手都是水营授命的军官。”

    查应才哈哈一笑,“误会误会。金将军却没说过你来迁江?”

    “我有要事,便自己跑来寻他。我们打着金哥哥的鹊儿旗子,几百里路都畅通无阻。没成想到了‘自家门前’却被拦截。”她说着,便嫣然一笑。

    查应才忙说金士麒就在藏宝港,此去只有半ri的行程。这就派人送你前去。查应又问:“丁小姐,你与金贤弟有婚约,直接入府却不合礼数。我令他们引你去下榻处,藏宝港如今有一座银月楼。还算娴雅”

    小瑶却说:“我是为大事而来。无需拘此小节。我就住在他府里。”

    查应才便派一队亲兵护送小瑶去藏宝港。小瑶掀开帘子望出去,只见路上数百计的车兵在训练。他们列队前行、摆开防御阵势、高速突进。方圆数里车轮滚滚、呼喊声和战鼓声此起彼伏,千百只马蹄踢得泥土翻飞。再向前的路上每隔数里就是一座大营,但见房舍齐整、旗帜鲜明,守卫的士兵站得像雕像一般,营内传来一阵阵cāo训的呼吼声,营外士兵列队shè击火铳白烟滚滚。

    忽然,车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丁小姐。这就是你夫家的军队?”

    “是呀。”小瑶一笑,“先生觉得如何?”

    “着实不错!”那老者回答。“我在大明游历多年,军队也见得多了,都像乞丐一般。很少有穿这么齐整的。你看,他们竟然都有靴子!”

    傍晚时分,小瑶一行人抵达了藏宝港。

    此刻,金士麒正与两位爱妾在一起。

    金士麒前一ri才回到藏宝港,立刻从“指挥佥事”变身为“设计总监”,审查各项工程、发明、设计、生产进度。此时,他在书房中展开了全套的“轨道马车”设计草案,包括轨道的铺装建造、转向和分道设计、车轮与轨道的衔接设计等等。

    金士麒的计划:在乌头岭煤矿建一套轨道运输系统。

    他要在每个矿洞中都铺设“窄轨”,在矿洞外面铺设“宽轨”,用轨道货车把煤运到江边的码头。计划第一期工程的铺设长度为10里,以后甚至直达藏宝港,甚至更远。

    限于技术和经济因素,他铺设的不是“铁轨”,而是木制轨道,“列车”以马为动力金士麒划拨了400匹“战利品”给煤矿。这套轨道系统虽原始,运输能力却比过去提高了三倍。

    “这是人类的第一条轨道啊!”金士麒坏坏地笑着。这套轨道虽然渺小,以后可以发展出蒸汽机车,几百年后自然会有内燃机、电力机车、磁悬浮什么的这意义非凡啊。金士麒捧着那厚厚的设计草稿,喜道:“传承千年的标准,就由我来制定!”

    “嘘嘘,小声点!”达妮嚷着。她正与苏莫儿端坐在小桌边,苏莫儿在教她写字。

    “制定标准!”金士麒的眼睛一亮,“达妮,快站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