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重-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心道,此子如此善辩,多逞口舌无益,便说道:“冠军侯,张绣将军别无他想,更不愿与燕国公兵戎相见,愿意归附,但我宛城归附后,当自屯宛城,兵马属地依旧!”
刘通听后哈哈大笑,“文和公,目光怎会如此短浅?现天下待定,张绣师叔英武雄阔,岂是一城之才?文和公也愿意只谋一城,而不谋一国乎?文和公,融入北方还是游离我北方体系之外,当三思啊?君不见,韩馥之沮授、袁绍之田丰莫不身居北方总督府中枢,君不见张燕、臧霸、张颌、牵招、高顺等莫不掌军一州或独镇一方。文和公想独立于我北方体系,莫不是让人怀疑有再叛之心?”
刘通意思非常明确,文臣沮授、田丰来自韩馥、袁绍手下,现在已经是北方总督府中枢重臣,而张燕等归附或归降之武将,也已经重兵在握,远比张绣、贾诩独立独掌一城、统兵两万显赫,而你贾诩也有可能进入北方权利中枢。
贾诩起身稽首,说道:“冠军侯诚挚之言,诩当转述张将军,明日必有回复。”
刘通拉着贾诩言道:“文和公,公之家眷,已经在洛阳安居,如果张绣将军不愿归附,我亦可将公之家人送来宛城,如公不愿,也可继续安居洛阳,通决不以之相胁。此乃君子之言,勿疑。”贾诩感动,拜谢而去。
第二日张绣大开城门迎接刘通进城。
刘通进城后,让高顺、徐晃接受城防,驻守宛城,经略豫州、荆州。让张绣、段煨带领本部前往长安,协同张颌经略雍州、凉州,防范汉中。自己则带着贾诩、陈宫等人回归洛阳。
至此董卓系各方势力基本清除。
刘协出城迎接刘通,对于这次征讨张绣的成功,刘协很是高兴。刘通在出兵之前曾经与刘协多次商讨,刘通曾邀请刘协亲征,自己为先锋,要不是杨彪、韩融等老臣的反对,差点成行。杨彪甚至斥责刘通不顾陛下安危,纯属孩童胡闹!
但自己参与商量的征讨却大获全胜,让刘协如同自己亲征一般很有成就感。刘协封刘宽为大将军,封刘通为中领军,统领禁卫军,是正儿八经的三品将军了。
后,刘宽表丘力居为辽州刺史、轲比能为蒙州刺史、刘和为幽州刺史、田豫为雍州刺史兼雍州将军、桥羽为兖州刺史、鲜于辅为青州刺史兼青州将军、齐周为冀州刺史、孔融为徐州刺史、陈登为并州刺史、毋丘俭为司隶校尉。紧接着刘宽又任命贾诩、陈宫为军机别驾,入军机处任职。任命前不久投入帐下的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延后代本家兄弟刘晔为礼部尚书。
多人早就任职,只是没有得到朝廷正式任命,刘协无不照准。
刘通凯旋当日,最高兴的是刘协,少年心性,刘协不能亲征,深感遗憾,刘协留下刘通不停地询问战争的细节,晚宴后,刘协将刘通留了下来。
因为聊得痛苦,两人饮酒畅聊,无所不聊,气氛和谐。刘协虽然年轻,却经历了磨难,也是个心机颇重的人,不少的聊天多是试探性的,礼节性的。然而两人年纪相差不大的人,在酒酣中毫无束缚地聊着,两人逐渐进入了状态。
刘通的率直、真诚,让刘协逐渐放下了伪装。刘协难得有了种知音的感觉,平日没有人会如此近距离的毫无作伪地和自己说出真实的想法,而刘通平淡之中往往会有些随性,话语中透出一种与众不同来。在与自己的相处中刘通从容自然,无拘而洒脱,没有多少繁文缛节,却也没有给自己一种不快或者不受尊重的感觉。
“通弟,皇叔军机处、六部及军制的改革,是出于什么目的?难道皇叔不怕他人的非议吗?”刘协在黑暗中,最终挑选了一个最佳的时机,问出了自己一直想涉及的问题。
“皇兄,世事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制度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我知道有人认为总督府不遵祖制,颇有微词。”
刘通没有想到刘协话题突然会转换,随口答道。自己还真没有准备好这方面的回答,稍微停顿一下,刘通问道:
“皇兄,高祖当年‘约法三章’,萧何制定《九章律》、淮阴侯韩信制定‘军法’、张苍定‘章程’,这是为何?”
“这……前朝苛法,乱世之本也!”
“商君变法,秦国为何能迅速强大而扫清六合、席卷八荒?”
刘通见刘协不再言语,继续说道:“商君之法适合当时世事,远超六国;高祖之制,气象宏阔,让我大汉富强繁华百年之久。然而当下情况……”
刘通不忍打击刘协,便不再继续说下去。刘协也陷于了沉思。
“通弟,皇叔的制度新颖,不知出自何处?”
刘通还真被问住了,总不能说是来自后世吧。“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制度也应该随着发展和变化,制度的设计,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尽量让制度符合社会现状,适应当下发展状况。以求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刘通本来想说的更马列一点,但考虑到刘协的理解能力,还是忍住了。但如今社会尤其是朝中老臣对刘宽的改革口诛笔伐的人不少,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刘宽是乱臣贼子。
如今刘协能当面说出来,可见在刘协心里这也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刘协理解并接受刘宽对祖宗法制的改革呢?刘通突然想起前世刘宽曾给自己讲的一个故事。
“皇兄,明日开始我为皇兄做一个实验,实验结束后,皇兄就能理解关于制度的重要性和制度不断调整的必要性了。”
“哦”,刘协顿时来了兴致,“通弟,说说看看。”
“一言难尽,皇兄不妨静下心来,慢慢观察。”
刘通知道,光凭口头说服,效果不好,还是来点新奇的吧。
第120章 关于制度和改革的实验()
第二日,刘通按照与刘协的约定,来到宫中,见董承、杨彪、韩融、裴茂等老臣都已经在等着自己了。而宫中杂役管事太监和宫女也候在了一边。
之所以让这两人前来,因为实验的需要,前些时候,宫里招收了大量的太监和宫女,这个时代,生存成了最大的难题,为了活命,太监和宫女甚至成了某些人或者某些家庭一个较好的选择。
而这些人因为进宫时间不长,从纪律性和相互了解的程度,以及本性格的差异性也很符合刘通的要求。与其从外面找实验对象,还不如就在宫中做,这样不但对刘协更有说服力,也更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事要做好保密工作。”刘通对管事太监和宫女吩咐道,“每七个杂役宫女、七个杂役太监为一组,每日两餐分组而食。不可让参与之人得知其中缘由!前几日指定一人负责分配食物。几日后看看情况再说。”
却说这个时代普通百姓都是一日两餐,只有贵族大户才是一日三餐。一日三餐的饮食风俗始于魏晋之后,真正普及是在隋唐时期,当时百姓也都是一日三餐了,三餐制与现代基本上没有了区别。
“冠军侯意欲何为?”杨彪被一大早叫来,以为是有军政大事要商量,却见刘通在对一些杂役太监、宫女吩咐吃饭的事情,不免觉得有些儿戏。
“几位大人且稍安勿躁,此事关系重大,给我月余,必能给大家一个说法。此事事关国家大事,绝非儿戏!我们每隔几日相聚一次,讨论相关事宜。”
刘通为了达到效果,当然不会事先说明,且留下点悬念吧,见几个老头瘙痒难耐,心中也是一乐。
杨彪几人也知道刘通虽然年轻,却不是儿戏之人,而且常常有惊人之举,便也不好再说什么。
刘协知道刘通认真,不但觉得是件大事,更觉得时间有趣的事情,毕竟最近在宫中颇为无聊。
之后这些日子刘通过得平淡,但对刘协和董承、杨彪、韩融、裴茂等老臣来说,怀揣着疑问,日子过得有点焦灼。
第三众人按约定来到了宫中。
“陛下,奴婢这次按冠军侯的要求,每顿供应的食物有限,也没有给他们可以量化的器具,每组指定了一个人负责分粥和食物。第一日,有人便提出,负责分食物的人为自己分的粥和粟米饭及菜最多。奴婢于是对提出意见的小组负责分配的人进行了调整。其他小组听说后,纷纷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奴婢对所有的小组都进行了调换。”
“嗯?结果如何?”刘协似乎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管事太监认真说道:“因为之前大家提出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次大家也纷纷有意见,都提出了同样的意见,还是认为负责的人利用权力给自己分的食物是最多的!”
到这个时候,几个聪明的老头怎么可能还没有丝毫意识到,这个实验的目的,虽然不知道其中奥妙和刘通的终极目的,但目前来看,有些东西已经浮现出来了。
裴茂对刘通父子一直有好感,捋着胡须笑盈盈问道:“冠军侯,如此,当如何说?”
“尚书令大人,负责分配食物的人犹如一个长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权在握,出于人的本性,自然会谋取私利,权力导致腐败,一碗食、一瓢饮即可一览无余!这么多小组,也调换了多人,说明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吧?”
几个老头在事实面前不得不点头认同。董承知道,刘通的实验不可能到此就结束了,对之后的说法颇有兴致,“冠军侯,之后当如何?”
刘通见几个老头的表情,心中高兴,既然你们有了兴趣,事情的进展就顺利的,我正担心你们不入我彀中呢。
刘通招手叫管事太监和宫女上前几步来到自己跟前,然后说道:“之后几日,你们安排一人分发食物,一人进行监督。三日后,我们再次聚会,看看结果如何。”
刘协见刘通吩咐完毕,挥手让两人推下,这时刘通发现几个老头眼中闪烁着丝丝光芒,几个聪明的脑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之后又看见他们沉思,好像又有了什么怀疑之处。
刘通也不好解释什么,便向几人告辞退了下去,留下了他们在那里小声地议论着。
众人再一次聚集的时候,急性子杨彪率先发言,向管事太监问道:“这几日如何?”
“回禀陛下,回禀几位大人,刚开始似乎比较公平,但后来有的小组有问题浮出了水面,不少小组反应,负责分食物和监督的人,他们两人的食物每次都是最多的。调整之后,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咦!”几个老头颇有失望也颇为意外!
“冠军侯,此事如何解释?”刘协虽然没有料到,却似乎又没有意外之感,便问道。
“陛下,表面来看,如今又了权力和权力监督制约,但这种表面的制约,在利益的驱动下,最后走向了权力合作,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说明不完备的制约其实效果不大。”
几人听后若有所思,不停点头。
刘通不待老头们询问,便直接说道:“今后七日,每个小组每人负责分发食物一天。七日后,我们再来看看。
众人有了先前的例子,也知道这次肯定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个人心里开始猜测,如此安排的结果。
杨彪几人再次聚会后,颇有自得之感,因为结局和自己猜测的几乎一致。管事太监和宫女汇报的情况是,杂役们觉得谁都信不过,既然大家轮流主持分发食物,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食物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既然其他人都为自己多分了,自己不给自己多分,岂不是吃大亏了。于是每个人都为自己多分了。
“我就说嘛,必然是如此情形!这有什么值得实验的。”董承说道。
刘通听后笑笑,“陈公公,负责人每日的食物可有多余?其他人是否抱怨吃不饱?”
董承一听,咦,看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时听到太监管事陈公公说道:“每日分发食物的人,多是吃不完而倒掉了,而其他人却吃不饱,均对此颇有微词,矛盾更深。”
“嗯,这种轮流坐庄的模式,腐败是必然的,然而真正出现大问题的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一碗食物尚且如此,如果让他来管理国家财物,浪费之巨各位大人可堪忍受?”
这个时代的夫子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浪费了,纷纷对此进行了无情地谴责,甚至有点义愤填膺。
刘协作为实验的倡议者之一,这时候有了种骄傲的感觉,见几个老臣已经深陷其中,也有了种成就感。
“冠军侯,请继续安排下一次实验。”
“好的,陛下。这次我们这样,让每组选出一个信得过的人,德行高的人来主持分食物。”
几个老头一听神色都舒展开来了,大汉奉行德治,推崇品德高尚的人出来做官、管事。举孝廉那就是一项重要的制度。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自汉武帝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后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成为了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如此无忧矣!”杨彪喜道。
第121章 到底要改变什么()
“且行且看。”
刘通撂下一句,又告辞了。留下了几个不满的老头,真是的,这冠军侯竟然会怀疑此制度?
出乎几个老头意料的是结果还是不理想,几日后,管事太监和宫女的答复让他们气愤不已!
因为报告说,这些被选出的人不久后便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腐化的风气还是没有得到遏制。杂役们纷纷要求改变制度。
几个老头顿时没有了心气,向刘通投来了询问的目光,似乎在说,我倒看看你刘通有何说辞。
刘通风轻云淡,安排道:“这样啊,既然大家要求出台更合理的分配制度,你们让他们成立分配食物小组和监督小组,形成大家参与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对于刘通的新提法,众人觉得眼前一亮,虽不敢肯定,但觉得这次应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