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特种兵 >

第64部分

大明特种兵-第64部分

小说: 大明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好几辈过去了,到了乾隆的时代,江山早已经坐稳当了,就想找点事情说。找点人来批判。有一天,乾隆皇帝忽然语重心长的说,:“这抗清而死的黄道周,可以称作圣人,朕是要为他树碑立传的。至于大清入关之初归顺的前明官吏,无论如何,都是大节有亏。朕的意思,编一本《贰臣传》来警示后人,在前明为官,归顺大清后耿耿忠心,立下功劳的,进入甲等。归顺大清后,仍有二心的,进入乙等”。

    钱谦益同志,连贰臣都没有做好,比较光荣的,进入了叛徒乙等的行列,遗臭万年。

    原谅我,在一个这样的人物身上又浪费了如此之多的篇幅,这是我的错。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遇到这样的汉奸人物的时候,总不惜多费些笔墨口诛笔伐一番,前番的范文程如此,现在的钱谦益也如此。

    当然,这只是历史的记载,一直从第一章看到现在的朋友们大致也知道,历史,已经被这个无意中从现代回到明朝的凌云给改变了。现在,大清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大清地盘,只是大明朝的辽东卫所。而后来的皇父摄政王,也不存在了,他是大明朝的辽东王,随时为大明屏藩。

    翻出来这本旧账,除了骂几句汉奸没有气节之外,就是想说头发的问题有多重要。圣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个比较重要的观念问题。

    然而更重要的事情还不是观念,而是标志。如果大家还没有听明白,我就解释一下,汉族人在当时的习惯,就是笼发包巾。而满族人的习惯就是去发留辫。这有句话说,叫做扫去四夷,定鼎中原。

    再说的清楚点,多尔衮不想失去最后坚守的阵地,留着发辫,他是满人。如果也笼发包巾,他岂不是成为汉人了。这,才是他和朱由检要争取的。

第一百一十章 一步不退() 
为国屏藩,成为国家的柱石,成为国家的藩篱,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个藩篱,是多尔衮,这个国家,是大明朝,而不是已经不复存在的满清。

    朱由检在多尔衮的书房里坐了很久了。多尔衮的书房很是布局简单,但是朱由检很诧异,一个满洲勋贵,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藏书,随手抽出来一本,都有蝇头小楷的勾画,和页眉上的读书心得。再加上瓶有雉尾,壁悬宝剑,也都说明了多尔衮本人的雅量高致,绝不是个酒肉之徒。看来自己有些小看他了,这个人早晚不是池中之物,要恩威并施才行。

    一点也没错,此人不仅雅量高致,而且绝对是满洲勋贵里的全方位人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不说,还会打仗,会用兵。

    然而此时,朱由检忽然觉得自己的成就之处了,因为这位满洲老大人物,已经向自己表示了臣服。并且接受了自己封的辽东王封号,也就是说,辽东局势,至少在这个时间段内得到了控制。

    大明朝此刻并不安稳,内有权阉,外有边患。听说东南那边还有人闹事,这事还不仅仅是大明内部问题,据说是嘉靖年间没弄利索的倭寇又卷土重来了。这群家伙比当年那一拨更凶残,他们用的不仅是武士刀,还有不知道在哪里搞来的火器,自己还组建了一个火器小队。

    辽东的事情平复了以后,自己接下来的任务还很多,不管皇兄愿不愿意,自己也是义不容辞的要把朝廷的担子担起来。即使朝廷中充斥着阉党又如何,我朱由检愿意为国靖边,边疆总得有人吧。现在朝廷里面那群人,都是一个混蛋心思,时刻想着把人往边塞送,其实谁都知道,闯边塞无异于闯刑场,但是我怕什么,我是信王朱由检,是大行皇帝的嫡传血脉,我只身闯入盛京,收降了一代名将多尔衮,那些流寇和倭贼又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里,信王朱由检由不得热血沸腾了起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正在他神游之际,外面脚步声响,朱由检知道,该是多尔衮来了。朱由检刚才一直没有考虑到怎么来和多尔衮交流,也不知道他会和自己说些什么,提些什么要求。不过,自己也该和他做个了断了。这里的事情了了,自己也不愿意在这里多逗留了,还是早日返京的好。现在朝廷里的御史言官对自己私自离京的事,还不知道会怎么喷口水了,自己的日子其实是并不好过的。一旦魏忠贤给自己按上一个藩王不奉圣旨私自离京的罪名。自己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正在想着,多尔衮已经进来了。他还是着清廷四团龙的袍褂,带着三眼孔雀花翎,迈着方步走进书房。看到端坐在书案后的朱由检,抢前一步,口称信王千岁在上,爱新觉罗,多尔衮大礼参拜。说着作势要跪下。

    朱由检看到他这身的穿戴,心里就有老大的不高兴,这是很明白的。你多尔衮既然接受了我的封号,做了我大明朝的辽东王,你就该知道大明朝是什么规矩,灭国不可再复。我不看你的降书顺表,只看你多尔衮的心。你做了我大明朝的王爷,还穿着这劳什子干什么呢。所以,朱由检就很大的不高兴,但是喜怒不能形于色,这样的表情变化是不能让他看出来的。

    所以,尽管如此,朱由检还是虚抬了一下手,“哎呀,辽东王,你这是何必呢。你已经是我大明的亲王了。而且小王我还另外加封你加九锡,出警入跸。上殿不拜君,下殿不辞君。既然如此,你要对小王我行大礼,我可是承受不起啊。”。

    多尔衮也没想真的跪下,听得朱由检这么说,也就顺势起来了。他站立在书案之前,开口想说点什么,长了半天嘴,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所以不知道如何说。说不好,不好说,所以还是不说好。但是为了不让朱由检觉得自己拿捏,还是开口说道,:“信王殿下,殿下面前,岂有我多尔衮先说话的理,我既然已经归顺大明,即是大明子民,不知道信王殿下对我,有何训教。”。

    好一个聪明人,不愿意多说,那就算了。你不说,我不说,那就没的说了。但是,这件事,大概还真是不说不行,我临走之前,非要拔了你的孔雀翎,脱了你的团龙褂。让你彻底像自己说的那样,成为我大明朝的子民。

    朱由检一笑,“坐下吧,辽东王!”。多尔衮抄过来一个凳子,就势坐下了。

    “辽东王,你这身打扮,说是大明子民,也实在不太像。”。说着,也不再多说,就盯着他这团龙马褂。多尔衮多机灵啊。当然知道朱由检是什么意思。他笑了笑说道,:“千岁,我多尔衮是老汗王的儿子,这团龙袍服也是父王留下的,睹物思人,岂能轻易抛弃,千岁赐我出警入跸,加九锡,我本不该再有其他的想法,但是我还是想来跟千岁求一个恩典。求千岁恩准,多尔衮保留袍服发辫无所更易。”。说完就指使者朱由检。等着一个最终的回答。

    这个要求似乎不过分,这个要求似乎也太过分了。朱由检想到过他会提其他的要求,但是没有想象到这个要求,确实,自己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要求了。但是朱由检毕竟是朱由检。他绝不会随便就放弃自己的底线。

    “辽东王,这似乎有些不妥。我大明官员,自高皇帝开国以来,都是纱帽圆领,玉带蟒袍。你这穿着袍褂,逮着孔雀翎,说你臣服大明,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便是我朱由检相信,满朝的御史言官就能用唾沫把本王我给淹死。”朱由检在无意之间,把自称由“小王”换成了“本王”,这一字之差,语气就完全加重了。

    多尔衮知道,自己这个要求,朱由检是绝对会很是踌躇的。这要是答应了,其实就是承认了大明有国中之国。但是他会不会不答应,如果他不答应自己应该如何是好。

    多尔衮暗自想到,这的确是自己的地盘,朱由检和凌云都是客居于此,完全都没有反抗自己的能力,自己手下这么多的死士。。。他不敢再往下想了,立刻掐断了这个可怕的念头,因为就在不久之前,自己刚刚接受了明朝辽东王的爵位。并为此把满洲勋贵都得罪苦了。要是此时,他不敢继续就这个思路考虑下去了。脑门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他是这样想的,朱由检也是这样想的,他很是清楚,自己在这里耀武扬威,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多尔衮拿自己当盘菜,多尔衮说自己是盘菜,自己就是盘菜,说自己不是菜,自己就不是菜。原因比较简单明快,因为,这是老多的地盘,自己唯一能只靠的,只有一个凌云。然而双拳不敌四手,好汉毕竟是架不住人多,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和多尔衮赌的,是勇气,是彻头彻尾的勇气对决。

    最后,朱由检胜了。他双睛里发出一阵让人畏惧的目光。多尔衮在和他的对视中感觉到了恐惧,一种让自己不敢直视的恐惧。多尔衮是带兵的王子,朱由检只是个深宫长大的王爷,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他的眼里,是会让我如此不敢对视的目光,这究竟是怎么了,多尔衮忽然觉得,自己完全不是这个年轻王爷的对手,在他的面前,自己已经彻底的失败了。

    有一种气质,叫做不怒自威。曾经,多尔衮毫不怀疑自己拥有这样的气质,可是他最终失败了,在朱由检的面前,多尔衮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无力,他认输了,彻底的认输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在朱由检的面前,完全没有任何提条件的资格,完全没有。

    他诺诺连声,摘下了自己的顶戴,放到书桌上。低着头退了出去。然而,这个时候,忽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听书房之外一阵喧哗。

    紧接着,一队士兵跑了进来。多尔衮一愣,这是怎么回事,我的书房又不是菜市场,岂容的这样来去自如,要造反了不成吗。

    明盔亮甲的士兵后面,一个儒生迈着步子进来了。这个人,就是前文提到过的何洛会,他本是豪格的人,跟着多尔衮也只是个卧底,现在豪哥和皇太极都被关起来了,这个何洛会却不知道抽了哪门子风,想要给自己的两个主子爷报仇。所以,他安排了这一队兵,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朱由检,然后多尔衮就没有回头路,只能跟大明对抗到底。

    多尔衮大怒,吼道:“何洛会,谁让你进来的,带着你的人,给我滚出去!”。何洛会呵呵一笑,“十四爷,怕是由不得您了,来呀,把这个明朝蛮子给我就地斩决!”。

    朱由检看着何洛会,他笑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厚葬刺客() 
三十六计里有一招,叫做上屋去梯。这一招,曾经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被刘表的大公子刘琦很好的使用过一次,成功的向诸葛亮要到了明哲保身之计,摆脱了他的继母蔡夫人。这上屋去梯之计,其实说白了就是断掉别人的退路,让别人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按照自己预定的方针来走。

    从何洛会的表现来看,他是读过三十六计的,如果没有的话,至少肯定也是读过三国演义的。因为他使用的这一招,就是典型的上屋去梯,他准备干掉朱由检,这在他看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据可靠消息,朱由检是不会武功的。

    朱由检的确是不会武功的,可是凌云会武功!文中曾经在前几章交代过,多尔衮的书房,是有暗室的。除了暗室之外,还有屏风。请原谅我说了更多的废话,你肯定会说,谁书房里还没有屏风呢。好吧好吧,我其实只是想告诉你,其实凌云就在屏风的后面,看到这,我们暂时不用担心信王爷的安危了。

    不,还是要担心的,双拳难敌四手,好汉始终架不住人多。这一队兵,都是全副武装的,大致有二十余人。他们,和朱由检的距离,也就是几步之遥。这个时候,凌云还是没有出现,他在等朱由检的信号。朱由检似乎比他更淡定,他看着何洛会,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多尔衮大惊失色,在朱由检的脸上,他看不到一点惊恐的神色。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来,这些闯进来的人,并不是自己安排的,如果朱由检出了什么事情,大明朝自己是得罪苦了,满洲的旧人也不会给自己好脸色,到时候来个众叛亲离,自己就都完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明白,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让这群不速之客,在这个屋里滚出去。多尔衮自信,这一点,他还是能做到的。他目视着何洛会,眼睛里发出能杀人的目光。何洛会害怕了,可是他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了。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由得一个人出尔反尔,这件事,既然他敢做,就已经想好了一切后果,只要把杀朱由检的事情嫁祸到多尔衮身上,自己就算是给主子报仇了,自己就算是死在当场,又有什么遗憾的。这么想着,他的心,反倒是放下了。

    多尔衮环视了一下四周,下意识的摸了一下自己的腰间,谁知道,自己的腰间空空如也,并没有什么佩剑之类的。因为我们交代了,他今天穿的是朝服。这个动作被何洛会和朱由检同时看在了眼里。

    朱由检还是那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的样子。这不由得让凌云也很是佩服,什么是宠辱不惊,这就是宠辱不惊。说一句题外话吧,其实在这本小说里,穿杂着太多的题外话了,也许很多读者都已经习惯了。

    东晋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叫做谢安。这个谢安之所以有名气,除了他本人之外,也可能是和他的子侄们都比较厉害有关系,谢安有个侄女叫谢道韫,这个闺女这辈子也许就说过一句话,叫做“不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就成就了她,后人念念不忘的咏絮之才。不过,我们还是来说说谢安先生本人吧。东晋的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一场淝水之战。这场战役恐怕大家都不陌生,是历史上四大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而这场战争也给后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典故之类的。比如,和东晋对阵的前秦,当时的皇帝叫做苻坚,这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也是一个相当自信的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做投鞭断流。这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话,因为他确实有百万大军,这百万大军都把鞭子扔进水里,想象一下那是个什么样子的场景。我估计,别说断流了,能把河填平了也没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