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苏秦来魏国之前,魏襄王就已经答应秦国,答应侍奉秦国年年纳贡。不是他魏襄王没有骨气,而是如今的秦国他实在招惹不起。
以前秦国国弱,就算秦军战斗力再强,可也受制于兵源和粮草。如今秦国人口暴增,粮草充足国力强盛。这会儿魏国如果还要跟秦国不死不休,将来恐怕第一个要亡的就是魏国。
而且,在苏秦出使赵国之时,魏国已经跟秦国交过手了。久经沙场的老将军龙賈被秦军生擒,魏国丞相也被秦军挟持成了人质。魏襄王不仅答应侍奉秦国,而且还割地三百里以表诚意,并承诺今后年年向秦国进贡。
魏国人已经被秦国打怕了,一场大仗魏国耗得起,可魏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霸主了。魏国不能无视秦国的强大,也不可能倾尽一国之力跟秦国死磕到底。
魏襄王自然有他言不由衷的苦衷,不过他再多的解释也博不来苏秦的同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本就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秦国一直在发展,而魏国这些年一直停歇不前。这怪不得别人,要怪也只能怪魏国自己。
但是苏秦看不惯魏襄王的自我嘲讽,说什么魏国国小兵少,说什么魏国已经无力跟秦国再战。如今他们已经跟秦国讲和,以后年年只需给秦国进贡即可。
魏襄王当然也不想这么做,但眼下他只能这么做。等将来魏国恢复元气,再一举将所有失地全部夺回来。
听完魏襄王的话,苏秦问道:“敢问魏襄王,如果秦国不满足于现状,想要魏国割让更多的土地和城池,魏襄王该当如何处置?”
魏襄王说:“不会的,本王已经跟秦惠王签订了议和协议,所以本王相信他秦惠王不会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
苏秦说:“微臣也相信秦惠王的为人,但是我想请教一下魏襄王。如果秦国真的东出函谷关,你觉得他会顾及什么?”
见魏襄王未能回答,苏秦说道:“如果他秦国出了函谷关,他必将无所顾忌。到时候如果赵国顶不住,你觉得魏国会是什么下场?”
魏襄王看着苏秦,然后缓缓起身走到苏秦面前,双手抱拳躬身道:“还望先生教我,魏国该如何自处。”
苏秦扶起魏襄王,给魏襄王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隐忍,最后终将成就霸业。
一个是武王伐纣,以少胜多民心所向,武王怎会不胜。
这两个例子均为以少胜多,难不成如今的魏襄王还比不上当初的越王和武王么?
苏秦并非在鼓励魏襄王直接跟秦国对抗,而是希望他可以重拾信心。魏国并不弱,即便已经败给秦国,但魏国将士的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如果跟秦军捉对厮杀,魏国未必会败而他秦国也不一定能赢。
与此同时,苏秦从怀中掏出了盖有三国御玺的联盟协议。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苏秦希望魏襄王能够即刻做出决定。
一旦签订了联盟协议,今后燕国赵国和寒国都会帮助魏国,同理他们如果有事魏国也不能坐视不管。这样以来联盟到一起的诸侯国皆可受益,联盟之后唯一会被不利影响的只有秦国。
就在此时,一位大臣出列谏言,希望魏襄王即刻将苏秦斩首然后送往秦国。魏国刚与秦国签订议和协议,如果在这个时候答应联盟,岂不是直接跟秦国翻脸。秦国的凶悍众所周知,难不成真要让秦国血洗魏国么。
此人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大臣出列谏言。希望魏襄王不要听苏秦的话,魏国再也承受不起任何战事了。跟秦国讲和本就是缓兵之计,如今已经跟秦国修好,如此这般岂不是要将魏国带入万劫不复之地么。
还有人也要进言,最终被魏襄王给劝退了。他刚才的确想要签订联盟协议,可当他听完几位大臣的谏言之后,顿时觉得签订联盟协议太不妥当。正如那位大臣所言,如今的魏国已经跟秦国修好,如果签订联盟协议不就是主动撕毁与秦国的议和协议么。
(本章完)
第826章 0133,六国之相(十)()
魏襄王虽为亲临战场,但也听回来的将士提过如今的秦军。用虎狼之师来形容如今的秦军毫不为过,根本就不是如今的魏国可以抵御的。
见魏襄王开始犹豫,苏秦朗声道:“如果魏襄王犹豫不决,那就请将苏秦的头颅斩下,然后送去秦国以表忠心。”
魏襄王怒道:“苏秦,你可不要太过分了。”
苏秦说:“魏襄王,是我苏秦太过分,还是你魏襄王胆子太小了。杀人不过头点地,脑袋大了不过碗大个疤。你身为魏国国君竟然如此优柔寡断,难不成真想让魏国血流成河么?”
魏襄王说:“此话怎讲?”
苏秦说:“若其余五国结成联盟,魏襄王可曾想过秦国会如何对待魏国?五国结盟唯有魏国不肯加入,如果秦国决定伐魏,魏襄王以为会有谁来救你?”
魏襄王:“这。”
“朝堂之上群臣意见不一,可魏襄王为何只听那些主张侍奉秦国的大臣的谗言,而不听一听那些支持结盟的大臣的建议?”苏秦说道。
魏襄王终究还是听了苏秦的话,听了不少主张联盟的大臣们的建议。最后当场拍板,决定加入联盟。
不仅如此,魏襄王封赐苏秦任魏国特使,赋予他代替魏襄王和魏国,去跟其他诸侯国签订联盟协议的权利。
在离开魏国之时,苏秦曾被魏襄王拉着彻底长谈。只是不会有人想到,这一夜魏襄王没有跟苏秦谈及丁点儿跟联盟有关的话题。他所想知道的是今后魏国该如何发展,还有就是遇到各种变故之后魏国该如此自处。
已经可以预知的结局魏襄王并不关心,他很看好联盟之后的前景。但同样他也有所担心,也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向苏秦提出此类问题的国君。
联盟固然是好,但联盟绝对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有一天联盟散了,魏国又该如何自处呢。
不得不说,魏襄王看待问题的方式的确与常人有所不同。不过他这一点儿倒是跟赵政很像,遇事总会喜欢预判出最好和最坏两个结果。只要做好了迎接着两个结果的心理准备,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出乎预料。
比如说此时的老先生,奄奄一息的躺在那里。接下来的故事他已经讲不下去了,而老奶奶昨晚已经先走一步了。赵政没有哭,但是赵政很不舍的老先生。老先生在弥留之际送给赵政一本书,这本书没有署名。
那本书是老先生倾其一生所写,书名叫苏秦往事。老先生给赵政讲的故事那本书里全有,不过老先生再三叮嘱赵政。那本书绝对不可以公诸于众,等他看完之后马上烧掉。
赵政不知道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但还是答应了他。就在老先生去世后的第三天,赵政带着那本书来到老先生的坟前,将他用一生时间撰写的那本书化为了灰烬。
赵政并未急着离开,这几天他一直闷闷不乐。看到夏玉房给他准备的晚餐没有胃口,看到李霓裳在他面前表演新学的舞蹈不感兴趣。反正他就是看啥都不顺眼,整天就会坐在窗前发呆。
故事全都记在了脑子里,可赵政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老先生跟老奶奶的身影。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老先生临终前说过的,他不后悔这辈子做过的任何事,也不后悔这辈子没做过的任何事儿。在临终前,他希望可以把这个经验传给赵政。想去做什么就不要顾及,决定放弃什么就不要后悔。
他说,很多人都喜欢左右兼顾。不要最好不要最坏,所以就选择居中的差不多。不要最高不要最低,所以就选择了居中的差不多。
他说,他这辈子就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凑合着过的人。做人如此做事也是如此,就连吃东西同样如此。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要么拼尽全力,要么趁早放弃。曾经的老先生也曾位极人臣,曾经的他也曾风光无限。但是他没有跟人说过,直到最后也不过是跟赵政提过几句而已。
当年的兵荒马乱,如果不是他的职责所在,三个女儿就不会走散。但是他不后悔,家国天下总要放弃一些。他为了尽忠所以放弃了家人,虽然他的后半辈子一直生活在愧疚之中。
赵政托着腮帮看着夕阳,脑海中不断响起老先生临终前说过的那些话。如果说以前的赵政只崇拜苏秦的话,那现在的他已经开始崇拜老先生了。虽然他不知道老先生的全名,也不知道老先生到底跟苏秦什么关系。
据书中记载,离开魏国的苏秦去了齐国。他见到了齐国当时的国君齐宣王,并且把齐宣王狠狠训斥了一顿。
人不畏死故而无俱,苏秦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感到畏惧。想当年齐国可是三强之一,魏楚齐的那个年代,谁人敢打齐国的主意。
齐国四周皆有天险,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且齐国多年未曾出现战事,粮草充足将士众多,而且齐国的人口众多,从来就不用考虑无兵可用这个问题。
身为齐国国君的齐宣王,犯了一个历代齐国国君都会犯得错误。但那些国君没有遇到一个像苏秦这样的人,齐宣王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苏秦。
苏秦指出,齐国一直以来存在一个极大的战略失误。如果不是这个战略失误,如今的齐国绝对是诸国霸主。
寒国惧怕秦国,是因为寒国跟秦国接壤,秦国想打寒国只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儿。如果秦国真要倾一国之力攻打寒国,不出十日寒国必灭。所以寒国很怕秦国,但同样也知道秦国有所顾虑,不敢倾一国之力来灭寒国。
魏国跟韩国的处境相似,跟秦国打仗他们讨不到半点好处。打赢了损兵折将,打输了一无所有,甚至还有可能亡国。所以他们对待秦国都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可能万劫不复。
赵国的筹码多一些,虽然他也跟秦国接壤,但是赵国实力强悍,跟秦国死磕也不是一两年了。秦国吃不下赵国,赵国也肯不掉秦国。相互消耗无不相让,主要还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本章完)
第827章 0134,六国之相(十一)()
但齐国不同,齐国远离秦国,两国相距何止千里之遥。如果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先不说齐国四周全是天险,但说他秦国孤军深入,单这一点便是兵家大忌。孤军深入战线就会拉得很长,粮草补给必然成为软肋。
如果真是那样,齐国根本就不用出一兵一卒,自会有人去截断秦军的粮草补给。即使秦军真的来到齐国,齐国坚守四面天险,最终吃亏的一定还是秦军。
所以说,除非秦国脑子进水,不然他是绝对不会朝秦国下手的。而且齐国也是一个硬骨头,没有一副好牙口啃不动不说,搞不好还会革掉他几颗牙呢。
秦国对齐国根本没有威胁,可齐国如今也要像魏国跟寒国一样侍奉秦国。今后还准备给秦国进贡,一想到这些苏秦就觉得可笑。
堂堂齐国有兵有粮,未曾开战却已经怕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难道是齐国已经被吓破了胆,还是说秦国打疼了魏国连齐国也感觉到疼了。
如果齐国决意侍奉秦国,今后年年向秦国进贡。苏秦想问一句,齐宣王就不怕齐国百姓齿寒么,就不怕齐国百姓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说他是个窝囊废么。
这些话齐国百姓当然是不敢说的,但苏秦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秦国根本就威胁不到齐国,可齐国已经举手投降了,这难道不很可笑么。
齐宣王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若不是丞相在一旁劝他,他早就让人把苏秦给拖出去了。苏秦此时的身份的确很了不起,不然齐宣王也不会听说他来到齐国就马上召见。消息传的很快,不仅是他其他诸侯国也都听说了。
燕国特使苏秦去了赵国,然后成为两国特使赶赴魏国,而后成为三国特使赶赴寒国,之后又变成四国特使赶赴齐国。很多人都在疯传苏秦有多少神通,甚至已经有人在吹嘘苏秦有三头六臂了。
齐宣王当然不相信那些传言,不过他先前已经做足了思想准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很清楚苏秦会说些什么,也在做最大的努力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不管他如何努力,这会儿火大的他都想杀人。
苏秦说,如果齐宣王不想听他说话,他现在就离开齐国。不过他希望齐宣王可以好好想想,他刚才所说的那些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情况紧急,苏秦已经得到了秦国有所动作的消息。所以他在齐国只能待上两天,当天见过齐宣王后回到驿馆。并且告知齐国丞相,如果第二天天黑之前齐宣王没有给他答复,他便会连夜离开齐国。
如果齐宣王答应联盟,他将会立刻带上协议面见齐宣王,签订联盟协议之后离开齐国。
召集宫中文武大臣,齐宣王在大殿与众人议事。刚才他已经说过了,今晚不管商量到什么时候,都必须做出决定。那怕是一直议到明天下午,也必须在苏秦离开齐国之前给予答复。
朝中有人主张不能签,虽然秦国离齐国很远,但齐国跟秦国向来没有战事。如今齐国向秦国进贡不假,但齐国并未损失丁点儿土地。花钱消灾即为上上之策,如果跟其他诸侯国联盟,对齐国未有半点儿好处。
没好处也就算了,这样以来恐怕还会得罪秦国。就像苏秦所言,秦国距离齐国很远,但谁又能够保证秦国不会给你来个千里奔袭呢。如果秦国直接攻打齐国,恐怕其他诸侯国是断然不会出手相救的。
另一位大臣进言,力挺齐宣王跟答应苏秦签订联盟协议。秦国狼子野心人尽皆知,以前秦国没有那个实力,所以一直不敢出函谷关。如今秦国有了这个实力,如果其他诸侯国不联合起来对付秦国,恐怕最后一定会被秦国蚕食。
事情分好坏各占一半,但很多大臣都把概率说成了百分之百。主张联盟的如此,主张不联盟的也是如此。他们都在说做或者不做所带来的好处,却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那么做会有什么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