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151部分

东汉好姐夫-第151部分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禁见王匡民愤很大,就下令斩杀,王匡的亲兵卫队在于禁军优势兵力的围杀之下抵挡了不足一刻钟,就全军覆没,于禁的亲兵翻墙入院,把王匡府中试图抵抗的家丁部曲杀了个精光,

    王匡走投无路,拔剑要自刎,却被攻入府中的兵卒擒住,拖了出来。胡母班的家人见了王匡,大骂王匡无情无义,于禁令人把王匡捆了,跪在城中广场上,公开处决,一时间军民都是拍手称快。

    张辽和于禁两军在朝歌获得了补充之后,轻装急进,径往颍川杀去,而王匡派出去求援的信使才刚刚到李傕大营。

    李傕大怒,即派王方点起半数兵马北上支援。

    曹操那边的程昱接到李典和曹仁两军的战报之后,觉得颍川已失,没有必要再跟李傕军死磕,就劝曹操召回兵马,全力防守陈留,阻止李傕军东进。

    张辽听闻曹仁和李典在与李傕军作战,就派使者传信给曹仁,邀曹仁夹攻李傕军。

    曹仁分析王方率半数兵马迎战张辽,李傕军中必然空虚,就与李典商议出兵事宜,李典也表示同意,于是曹军合兵一处约三万多人,趁夜偷袭李傕军大营。

    李傕连日获胜,还道曹仁和李典军被打怕了,不敢再轻举妄动,就有了轻敌之心,没想到曹仁会在夜间偷袭。

    李傕组织兵马死守大营,与曹仁军混战一夜,天亮之后才发现来攻击的仅仅百余人而已,心中鄙夷,也没有怎么当回事。

    且说王方率军北上,行至黄河南岸的卷县,眼见天色已晚,王方即令全军扎营休息,只待天亮之后设法渡河。

    秋雨绵绵,从入夜开始就下个不停,王方本来就消极怠工,这赶上下雨天,正好有理由休息了,于是就在卷县留了下来。

    派出的探子从百姓口中得知朝歌已被攻陷,连忙来报王方,王方不以为意,根本不想进兵,就以大雨为由,停滞不前。

    张辽和于禁却不管这些,荀彧给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到达颍川,然后速战速决,重挫李傕之后即返回冀州,虽然阴雨连绵,但张辽和于禁两军依然每天行军。

    也正是瞅准了大雨天气各县疏于防范的机会,张辽和于禁两军连克汲县、获嘉两县,然后兵临修武城下。

    修武守军还以为情报有误,直骂斥候大惊小怪,没想到张辽军在凌晨的时候冒雨攻城,守军大多数都在睡梦中,对城外的动静毫无察觉,等被喊杀声惊醒的时候,发现城墙上面全是冀州军,再战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纷纷弃械投降。

    张辽进城接收降兵和物资,于禁率军毫不停留,一直到了黄河北岸,这才安营扎寨,调集渡船,做好渡河准备。而卷县的王方却毫不知情。

    王方根本就没想渡河,所以往来于黄河的大小船只依然在百姓手中,王方的大军驻扎卷县期间,没少去强拿硬要,黄河鲤鱼大多数进了王方军的腹中。

    驻扎了十多天,给养物资跟不上,王方就派人到百姓家中强行摊派,逼迫百姓上交粮食,司隶校尉部连年征战,农业生产几乎是停止了,百姓本就苦不堪言,王方军这一来,更是雪上加霜。

    百姓们听说北岸来了一支队伍,专门是来对付王方这支队伍的,于是就壮着胆子去拜见军中将领。

    于禁正为凑不够渡船而苦恼,一夜未睡,清晨还未起床,就听得河上渔家来访,忙道:“快请!”

    那渔家见了于禁,连忙跪倒在地:“草民叩见将军!”

    于禁道:“老丈无须多礼,请坐!”

    那老丈见于禁虽然生的凶恶,但说话很是客气,也就放下心来,问道:“请问将军,是来对付卷县那帮恶兵的吗?”

    “我奉主公之令来攻打李傕的,不知卷县的恶兵是从何而来?”

    “李傕是谁,我倒不甚知晓,但卷县那恶兵的头头叫王方,听说是从西凉来的。”

    “那就对了,西凉来的,必定是李傕的兵马,不知老丈来访,有何见教?”

    “草民不敢!只是那帮恶兵欺压百姓太甚,百姓实在受不了,盼着有人来把他们赶走,听到你们来了,所以来求你们帮忙!”

    “那边的兵有多少人?骑兵还是步兵?”

    “城里城外都是,少说也有七八万人,骑马的不太多,大部分都是步兵。”

    “不知他们在卷县呆了多长时间了?在这里干什么?”

    “说来也有半个多月了,赖着不走。他们到底来干什么,草民也不清楚,不管怎样,求求你们,把他们赶跑吧。”

    那老者老泪纵横,再一次跪倒在地,于禁连忙扶他起来,问道:“老丈不必担心,我们来这里就是要大败他们,但是渡船实在是太少,我担心一次过去的人太少,会被他们杀掉。”

    老者道:“这个不劳将军费心,草民可以动员周围的渔家,把船送过来给你们用。”

    “那可真是太好了!不知老丈能动员多少渔船过来?”

    “多了没有,百余条还是没有问题的。”

    “百余条?足够了!只要有千人上岸,就足以保护大军渡河。老丈,此事不可声张,要是被那王方发现了,我们可就渡不了河了。”

    “放心吧,我这就回去,晚上摇船过来。”

    “夜里行船,甚是危险。”

    老者道:“我们世居于此,闭着眼都能安全行船,将军放心吧。”

    “那就拜托老丈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17章 大破王方() 
送走了老渔民,于禁即下令全军尽早睡觉,次日二更时分渡河,各部接令之后立即收拾行装,然后早早地睡了。

    夜雨蒙蒙,宽阔的河面上漆黑一片,于禁派到河边接应的将士什么都看不到,半夜之后听得岸边传来水流撞击木船的声音,连忙到岸边观察,见两百多条渔船用绳索连着靠在了岸边,船家把缆绳扔给岸上的兵卒,接应的兵卒连忙把缆绳系在岸边的树干上。

    于禁接报后大喜,“传令各部,按原定计划渡河!”

    二更时分,各部校尉叫醒了还在沉睡的兵卒,为了不引起对岸的注意,全军将士鸦雀无声,默默地把铠甲穿好。

    于禁见渔船虽多,但载重量都不大,于是令全军不带干粮,只带箭矢和武器,而拨出五百人留守营地。

    将士们都很吃惊,于禁这也太托大了吧?不带干粮,过河以后怎么办?难道是要速战速决?

    但冀州军都是经过训练基地培训的,服从意识很强,虽然有些不理解,但都照办了,这么一来,渡河的效率提升了不少。

    大雨弥漫,黄河上伸手不见五指,艄公不时地探手测试水流方向和流速,指挥摇撸的人调整航向。

    这些船家为了保证将士们的体力,自发组织了青壮劳力负责摇船,将士们只管待在船上即可,大雨淋湿了将士们的衣衫铠甲,但大家都毫不在意,冒着绵绵秋雨在黄河水面上穿梭着。

    有几条船受不了急流,侧翻倾覆,将士们翻落水中,但路过的将士们严守军令,没有乱了队形去救援的,渔民们很不理解,对自己的战友都见死不救,这支队伍真的靠得住吗?

    其实将士们又何尝不想去救?只是为了大局考虑,现在只能尽快登上南岸,一旦打乱队形去救,难免贻误战机,而且在这种黑灯瞎火的急流上,救援成功的几率很小,所以就只作不见,只有一个目标:尽快渡过黄河!

    到天蒙蒙的时候,于禁所部三万大军,全都渡过了黄河,然后化整为零,散布在河岸芦苇从中,在进一步摸清敌情之前,于禁还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的卷县还是一片晨雾,秋雨已经渐渐停了,水汽上升,形成了浓重的雾气,一点都没有大战来临的紧张感,王方还在沉睡,全然不知道已经有三万大军兵临城下。

    于禁在城外观察着动静,这时一名跟着过来当向导的渔民对于禁道:“将军,看这雾气,再有一个时辰就能散了,你们还是先躲一躲吧,要不然要被他们发现了。”

    于禁道:“一个时辰足够了!”

    那渔民不解,但也不好多问,就不做声了。

    于禁令亲兵去叫了几位将领过来,在一边布置任务,浓雾中,一队队士兵从芦苇荡中走了出来,让向导领着向城外的王方军营走去。

    过了一会儿,剩下的将士们也都慢慢接近了城门。

    半个时辰后,只听得卷县城外杀声震天,于禁麾下的六成将士已经与王方军厮杀到一起,王方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打蒙了,整个大营乱作一团。

    于禁军本来大部分是骑兵,因为渡船很小,所以战马都没有渡河,在浓雾中进攻更加隐秘,当杀入大营的时候,王方军才发现。

    于禁麾下将士卯足了劲,组着阵型四处砍杀,那些慌不择路的敌军无心抵抗,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四散奔逃起来,而于禁的这部分将士不为所动,阵型不乱,逐个营帐搜索,搜索过的营帐直接一把火烧了。

    城中的王方听得城外的动静,连忙登城观察,但雾实在是太浓厚了,根本看不到城外的情况,王方大急,城外可是有三万多兵马,听这动静不太对。

    正如他所担心的,西凉军用来示警告急的响箭射上了半空,王方急忙击鼓聚将,准备派兵出城支援,行军司马连忙劝阻,须防县城有失。

    王方想了想也对,于是就令全军守紧门户,防止敌人趁机攻城。

    于禁在城外等着城中守军出城来救,却见城中毫无动静,觉得城中之敌救援的可能性不太大,于是带着将士加入到城外敌营的战斗中去。

    果然如于禁所料,浓雾完全消散的时候,城外大营的战斗已经结束,遍地是王方军的尸首,化为灰烬的营帐随处可见,还在冒着青烟。

    王方这回看清了城外的情况,大为恼火,早知道敌人目标在城外大营,就挥军去救了,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于禁损失了三千多人,而斩敌数却是己方伤亡数的八倍,侥幸逃脱的敌军已经不见了踪影,无法再形成战斗力了,于禁当机立断,组织攻城。

    王方军对城外大营的情况颇为惊惧,见四面八方的冀州兵攻城来了,惊慌不已,手忙脚乱地布置防御。

    王方军中有不少投石机原材料,本来是想渡河之后收复被冀州军占领的城池,现在却被于禁的将士缴获了,正好用来攻城。

    一番激烈的战斗过后,王方率五千残兵败将逃出西门,沿着黄河南岸直奔荥阳去了。

    于禁率军入城,斩杀了几波负隅顽抗的守军,其余守军无心作战,纷纷投降,于禁是照单全收,出去伤病残疾,累计获兵六千八百多人,其中小部分是西凉兵,绝大多数都是司隶校尉部的青壮兵卒。

    于禁把这些降兵分配到各部军中,防止他们串联反水,然后销毁了城中的防御物资。又令全军从缴获的物资中进行补充,剩下的粮食由卷县县令负责分发给百姓。

    收拾妥当之后,于禁军撤离了卷县,借助渔民的渡船回到了黄河北岸,很多百姓夹道挽留,但军令如山,于禁只得辞别百姓,退回北岸。

    正如荀彧所预料的那样,李傕得知王方被冀州军打败,传令周围各郡县的兵马北上卷县报仇,但卷县早已人去城空,不见一个冀州兵的影子,于禁也幸亏撤离,要不然就要陷入近十万大军的合围。

    曹仁得知李傕急了眼而集中兵力北上,感到机不可失,就与李典半路截杀,李傕军被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被李典和曹仁两军杀得大败,狼狈西撤,幸得王方及时来救,才稳住了阵脚。

    曹仁还想继续进军,但收到了曹操发来的军令,万般惋惜之下,只得撤回陈留郡,任由李傕军西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18章 唐姬北上() 
李傕军撤回长安之后,张辽和于禁也即后撤,根据姜盛的安排,张辽进驻河内郡东北部的共县、汲县,于禁率军返回冀州。

    这次冀州军援助颍川为姜盛创造了机会,张辽率军掌握了河内郡东北部的近半数地盘,也截断了并州与兖州的联系,曹操从并州采购良马的便捷通道被张辽所控制,途径此处的马商都被张辽直接截住。

    三千多匹战马被张辽军围到马厩里,那马商欲哭无泪,原本他是跟着张世平和苏双做生意的,现在张世平和苏双成了甄家商队的人,这马商就独立出来自己做,这些年一直为曹操服务,现在曹操跟姜盛保持了中立,实际上对姜盛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张辽岂能容他?

    最后张辽以极低的价格强买了这些战马,然后把那马商赶走了,后来马商又改道从并州入河内郡西部,经豫州去兖州,路途遥远,而且要经过李傕势力的地盘,损失也很大,曹操的骑兵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李傕回撤的时候对颍川郡大肆掠夺,百姓苦不堪言,不敢再在颍川居住,于是纷纷往兖州和冀州逃亡。

    颍川的世家大户很多,李傕这么作乱,完全得罪了这些大户们,辛家、荀家、陈家都开始举家搬迁。

    辛毗的弟弟辛评在曹操阵营,于是辛家都搬去了兖州投奔曹操;荀家因为荀攸和荀彧都在姜盛阵营,所以荀家都搬去了冀州。

    陈家家主陈纪的父亲陈寔早年受党锢之祸,后来董卓掌权为了笼络人心,给陈家子弟有很多优待,陈纪担任了大鸿胪,董卓死后,李傕兵犯长安,陈纪就辞官回乡,在期间受过姜盛的恩惠和帮助,而他的儿媳妇又是荀彧的女儿,就应荀彧之约,举家迁往了冀州,陈纪的儿子陈群颇有才华,就在老丈人的安排下担任了东河内郡太守。

    这东河内郡是姜盛的提法,张辽现在掌控了河内东北部,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是姜盛的势力范围,所以要派驻官员治理,陈群正好来了冀州,荀彧任贤不避亲,直接把这里交给了陈群。

    颍川还有一家人比较特殊,那就是唐家,家主唐瑁任会稽太守,颍川兵争四起,唐瑁考虑家族的安危,就挂印辞官,回到了颍川。

    唐瑁的女儿唐姬原本是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