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158部分

东汉好姐夫-第158部分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冬之后,于禁护送着献帝来到了邺城,姜盛带领冀州文武出城迎接,万年公主刘芊也随着出来了,迎接这位饱受欺凌的皇上弟弟。

    献帝走下车驾的时候,天开始下起了雪,姜盛和刘芊走了上去。

    “姐姐、姐夫——”献帝有些哽咽,生在帝王家,经历了这么多生死磨难,现在只有这么一个亲人了。

    刘芊伸手擦了擦献帝脸上的泪,看起来还是姐弟情深,姜盛提醒道:“皇上,冀州文武官员还等着拜见呢。”

    献帝这才从抒发情感中走出来,立即换上了一副皇上的威严表情,姜盛看得有些不安,经历了这么多,虽然感情上他还有些孩子气,但心智上已经有了皇帝的样子。

    “臣荀彧携冀州文武官员叩见皇上!”

    众文武跪了一地,姜盛也不例外。

    献帝道:“众卿平身吧!”

    “谢皇上!”

    姜盛和荀彧一左一右,簇拥着献帝进了城,董承等朝中官员也跟在后面进了城。

    刘弘、戏志才等人接引文武百官去了各自的住处,虽然面积不大,但基本上实现了三品以上官员都有单独的居所,这也是难能可贵了。

    原本住在这些房子里的百姓都迁到了城外居住,荀彧也令州牧府拨出银钱补贴给这些让出房子的百姓,并承诺皇上还都之后,把城里的房子退还给百姓。

    献帝对于这个临时行宫不太满意,在里面转了转,说道:“这处行宫简陋了一些,唉,不过,天下初定,不讲究那么多了。”

    姜盛暗暗鄙视,也不想想这些年你过的什么日子,还嫌简陋。

    献帝道:“听闻先皇在河间老宅建了一处行宫,不知与这里相比,规模如何?”

    姜盛这才想起中常侍当政的时候,蹇硕在河间国为灵帝建的行宫,就道:“皇上,河间行宫比这里倒是豪华,不过河间与幽州交界,多有盗匪,皇上不可以身涉险啊!”

    “哦?你屯驻冀州多年,怎的还有盗匪?”

    姜盛顿时语塞,他可不能告诉皇上,那座行宫因为无人打理,早已荒废。

    正在姜盛犯难的时候,戏志才说道:“启禀皇上,大司马有难言之隐,又不便向皇上诉苦,所以谎称有盗匪,还请皇上饶恕大司马欺君之罪。”

    “哦?大司马何不明言呢?”

第332章 欲加之罪() 
戏志才接话道:“幽州牧刘虞这些年一直觊觎河间国的富庶,屡次派兵袭扰,大司马念及刘虞乃宗室子弟,又是皇上的股肱之臣,屡屡让步,不与其纠缠,河间国深受刘虞荼毒之害啊!”

    姜盛连忙以眼神示意,让戏志才不要搬弄是非,但戏志才依然滔滔不绝,把以前袁绍、公孙瓒、丘力居等做的坏事都安插在刘虞的头上。

    献帝听得满脸怒气,说道:“刘虞如此为非作歹,你们岂能纵容他?”

    戏志才激怒了献帝,若是让献帝知道真相,戏志才性命不保,连姜盛都会受到牵连。

    姜盛见戏志才自信满满,也只能顺着杆往上爬了,“先帝时,我受十常侍诬陷,差点冤死狱中,还是刘虞多方奔走,此恩不能不报啊!”

    “大司马,你岂能因为个人恩情而误了朝廷?传诏下去,将刘虞解回邺城论罪!”

    姜盛这一听,傻了眼,刘虞见到献帝,戏志才的谎言立即就被揭穿,那就不好收场了。

    但戏志才向姜盛轻轻点了点头,姜盛硬着头皮,说道:“我这就派人去涿郡宣诏,还请皇上颁下诏令。”

    徐玉娥连忙磨墨,献帝蘸足了墨,亲笔书写诏书,然后盖上了他的私人印鉴,因为传国玉玺被孙坚捡走之后几经辗转,已经到了袁术手中,献帝这个皇帝就没有玉玺,只能用私人印鉴。

    戏志才道:“皇上,微臣不才,愿去宣诏!”

    献帝道:“大司马负责此事吧。”

    既然这坑是戏志才挖的,就让戏志才自己去填吧,姜盛就让戏志才全权负责,心里却不怎么舒服,这么重要的事,戏志才竟然没有提前跟他汇报,戏志才也是为了解姜盛的围,情急之下就把谋划周全的计划泄露出来了,这就不是姜盛所能知晓的了。

    “皇上,长安过来的奴婢就在行宫门外候着,把他们叫进来吧?”

    献帝想了想,说道:“那些奴婢大多数都是李傕和郭汜安排的,朕不想再见到他们。你另找一些过来吧。”

    姜盛一时半会儿也召不了奴婢入宫,就让荀彧想想办法,荀彧就让邺城官宦和世家大户抽调府中的奴婢入宫伺候,姜盛担心这些奴婢靠不住,也担心他们在皇帝面前谋求世家利益,就让越女营抽调二十人假装婢女入宫,监视这些奴婢。

    话表两头,戏志才对于刘虞这边早就有了打算,所以才敢大言不惭地搬弄是非,而具体怎么办,则交给贾诩了。

    戏志才知道贾诩是个人才,就想让他彻底为姜盛所用,除掉刘虞就是贾诩的投名状。

    刘虞这几天眼皮总是跳,感觉到要出事,献帝驾幸邺城,让他赶到了不安,姜盛会不会?

    越担心越是来得快,贾诩已经到了涿县城中,派人首先通知了刘虞,他是来宣诏的。

    刘虞一听是贾诩,反倒放了心,贾诩原本是董卓麾下,后来李傕入长安也是贾诩搞的鬼,贾诩先是侍中,后来担任了司徒,看来这回真的是献帝派来的,对于贾诩投到姜盛麾下一事,刘虞并不知晓。

    贾诩的阵仗有点大,婢女二十人,卫士三百人,为首的侍卫身背双戟,正是姜盛新收的猛人典韦,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了涿县,刘虞带着幽州和涿郡的大小官员来迎钦使。

    贾诩进了州牧府后才宣诏,刘虞和大小官员跪了一地,贾诩面色冷峻,展开“诏书”宣道:“天子诏曰:刘虞,包藏祸心,值天下纷乱,朝纲不振,兵争四起之时,密谋篡位,交联叛逆袁绍,企图取朕而代位人证物证俱在,着即押解回邺城,听候发落!钦此!”

    不仅刘虞大吃一惊,那些大小官员也大惊失色。

    刘虞急得磕头如捣蒜,“冤枉!冤枉啊!”抱住贾诩的腿大喊冤枉,看样子贾诩也是姜盛的人,就是想除掉刘虞,谋夺幽州!

    有不少幕僚都知道袁绍和韩馥当初想拥立刘虞继位为帝,虽然刘虞没有答应,但这种事过于敏感,袁绍又是因为叛逆被姜盛剿灭的,刘虞是百口莫辩,而且当时参与这件事的韩馥竟然归顺了姜盛,还被姜盛委以重任,要不是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姜盛怎么会把赵国相的职位给了韩馥?

    典韦单手拎起刘虞,扔在旁边,刘虞破口大骂:“韩馥,你这个卑鄙小人!”

    贾诩和典韦都是听得莫名其妙,这跟韩馥有毛关系?

    刘虞的幕僚也都有这样的判断,把这个赃栽到了韩馥头上,把这一切怪罪于韩馥,远在赵国的韩馥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肯定是背后有人骂他了。

    典韦带的三百名卫士都是玄骑营中的好手,也算是姜盛一手带出来的老兵,个个都可以独当一面,典韦留下五十人看押刘虞等一众官员,而自率二百多人去搜剿这些官员的家眷府邸。

    贾诩则在那二十名“婢女”保护下,安静待在州牧府中,等着典韦来报告情况。

    由于刘虞估计不足,贾诩先下手为强,驻扎在幽州各郡县的兵马还不知涿县发生的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平静。

    但几天后,渔阳郡太守高览亲率大军三万西进广阳郡,威逼涿郡,驻扎在广昌、唐县、高阳的徐荣、魏续、宋宪也兵分十余路,兵进代郡、上谷郡、涿郡,幽州军不明就里,急忙派人去往涿县向州牧府报告。

    前期的工作都是戏志才已经做了的,但姜盛担心幽州军造反,所以派八百里急报调集各路兵马进幽州,以防不测。

    还没等各郡的使者回来,姜盛的人就传达诏书来了:刘虞伙同幽州太守以上官吏密谋篡逆,已被皇上下诏诛三族,参与谋反的各郡太守和州牧府属官也被诛三族,幽州其余官吏各安本职,听候任命,违者杀无赦!

    按旧例来说,普通人篡逆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刘虞是汉室宗亲,要是杀九族,恐怕连献帝都在九族范围之内,所以诛三族,那些属官三族之外的亲属也沾了光,幸免于死。

    出手之狠,牵连之广,这对于封建王朝来说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刘虞也算是皇亲,都能受到诛三族的重刑,贾诩真可以称得上是“毒士”!

第333章 九卿之议() 
戏志才没有给他任何暗示,只说了袁绍当年打算立刘虞为帝的事,姜盛一直耿耿于怀,希望贾诩去处理。

    贾诩知道这是戏志才和姜盛考验他,他就干脆放开了做。他知道,这件事只能自己背黑锅,因为他没有与姜盛和戏志才有关的任何证据。

    姜盛也是在贾诩表奏了刘虞的谋逆大罪之后调集的兵马,合情合理。

    贾诩伪造的刘虞跟袁绍及幽州各郡太守往来的书信、密谋登基的年号、三公九卿名单以及施政方略以及刘虞等人的供词等等,应有尽有,献帝哪里见过如此阵仗,大发雷霆,大吼着“诛九族”,姜盛一番劝说解释,献帝只好改成了诛三族,并下令将刘虞押回邺城行刑。

    姜盛方面是绝对不能让刘虞势力的人见到献帝的,于是贾诩在押解罪臣去邺城的路上,那些主要官员都“咬舌自尽”,只剩下那些完全不知情的家眷亲属被押回了邺城。

    有些朝臣觉得蹊跷,就向献帝提议让廷尉寺去验明尸身,实则是调查这些人的死因。

    经过三天的调查,廷尉寺认定这些人确实是咬舌自尽,这才堵住了朝臣的嘴,连姜盛看了都不由得不信,贾诩把这些人咬舌自尽的姿势加工得太精妙了。

    这件轰动天下的谋逆大案就这样收场了,那些自命不凡的朝官们也都闭了嘴,这样的雷霆手段让他们后背发毛,唯恐自己哪个地方得罪了姜盛,也会遭此厄运。

    刘虞覆灭之后,幽州牧空出来了,姜盛调任审配为幽州牧,荀谌为平原国相,徐荣、魏续率军屯于代郡,防范并州和南匈奴之敌。

    空缺的太守,则由原各郡的别驾充任,又从青州和冀州学堂的毕业生中选拔精英分赴各郡县任职。

    贾诩办成这事之后,也算真正加入了姜盛的阵营,姜盛又表奏贾诩为太尉、曾担任过司空的刘弘再次担任司空,司徒则由淳于嘉继续担任。

    姜盛把董承捧上去,就是为了避嫌,不会让献帝觉得姜盛是在把持朝政,但幽州官员的任命上还是让献帝不悦。

    姜盛在频繁安插自己的人,献帝心中也有些不满,就在朝会上宣布重新任命九卿,姜盛很是意外,但觉得也无可厚非,皇上嘛,自然有任免官吏的权利,但三公的人选是经过献帝同意的,当然不会再换人,至于九卿可要斟酌一下了。

    姜盛现在是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军事作战、军备制造等,已经是权倾天下了,如果再插手九卿的任命,不免落得把持朝政的恶名,所以根本不便发言。

    姜盛道:“九卿乃朝廷的柱石,应当德才兼备者任之,皇上重新任命九卿,乃是朝廷新气象的开始,臣全力赞成!”

    献帝点了点头,道:“有了大司马的支持,相信九卿必定是德才兼备之人,三公分管九卿,各自提提意见吧,现任称不称职,由你们来评判。”

    贾诩和刘弘互相对视了一眼,贾诩道:“臣初任太尉,对于太常、光禄勋、卫尉的任职情况不甚了解,所以臣想听听前任的意见。”

    前任太尉?那不是姜盛吗?再前任,董卓、张温、张延、邓盛都已经死了。

    献帝盯着贾诩,却也无可奈何,贾诩刚刚上任没几天,确实也没有发言权。

    姜盛道:“光禄勋士孙瑞破董卓有功,卫尉杨彪护住东归有功,太常唐珍并无过错,臣建议此三人留任。”

    士孙瑞破董卓之后与姜盛亲近,光禄勋是为皇上跑腿参议的角色,那些宫女太监和宫中杂役、小黄门等都是光禄勋负责的,是皇上的近臣。

    杨彪是杨赐的儿子,杨修的父亲,因杨赐与童渊有旧,童琳和姜盛都与他有所交集,也与杨彪相熟,卫尉是掌管宫中巡逻警卫的禁卫军负责人,姜盛肯定要保住他。唐珍对姜盛没有威胁,犯不着得罪人。

    “众卿可有异议?”

    姜盛都说让他们留任了,这些朝官都是老油子,不敢跟姜盛叫板,刘虞等数百人的鲜血还没干呢。

    “好,淳于嘉,你是司徒,相必对你部下的三卿有所了解吧?”

    淳于嘉道:“皇上,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勤政廉洁,可堪大用,臣建议留任。”

    陈纪的弟弟陈谌现为大鸿胪,法衍现为廷尉卿,法衍是历史记载的属国重臣法正的老爹,太仆是韩融。

    刘弘原任司空,现在官复原职,对于曾经跟他混的少府卿耿纪、大司农郭全自然是不希望他们离任。

    少府卿管皇家府库和皇产皇庄,大司农管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和财政税收,也是美差,刘弘肯定要为姜盛着想的。

    说来说去,献帝想重新任命九卿的事宣告破产,谁都不愿意得罪人,而且姜盛开口就是建议留任,淳于嘉也不敢多言,这几年先是董卓、后是李傕,这些大臣们心里都有阴影了,也不敢多嘴。

    只有宗正空缺,这也是献帝唯一能任命的人,因为他是皇上,宗正都是皇亲担任,献帝只得宣布让刘宗担任宗正。

    献帝虽然有心换新人,但他从登基一来几乎都没有真正参与过朝政,根本不知道何人可用,只能让三公举荐,结果都是原来的人,献帝也很是无奈。

    在献帝组织朝会的时候,姜盛派去河间的人已经开始收拾行宫,看献帝的态度是想到河间行宫居住了,所以就投其所好,让他自己玩去吧,可怜文武百官到乐成县之后根本没有地方住,只能暂住在行宫周围的百姓家中。

    各类物资紧缺,荀彧不得不从渤海调集了不少给养物资补充到乐至去,姜盛又派于禁率军进驻乐至,保护行宫的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