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宋-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鼓励所有的人站出来造反,当然不是造大宋的反,因为大宋现在也没有多少国土,那就是造蒙元的反。
你要是能控制住一个府,那就是节度使,要是能控制住一个县,那就是节制使。
只要每年贡献你们当地税赋的十分之一,还有向朝廷供应五十人的兵源,朝廷就会承认你的地位。
赵昰的这个决定,在文官集团的眼里,就不像是一个皇帝做出的决定。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引作“普天之下”,但此时的官家,完全推翻了这个说法,而且还有深意的暗中指出,这个天下,是朕与大宋子民共同拥有的。
在和平时期,文官集团不在意这么唱几声高调,但是现在是乱世,陛下竟然说出这种话,难道要推翻“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承诺吗?
ps:书友们,我是无辜的虫子,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205 引起的轰动()
“请皇上收回成命!”
六十余名官员,一起发出的声音,虽然没有让人有震耳欲聋的感觉,但赵昰看见文天祥也在低头请求的哪一个队列之中,心里还是一阵的不舒服。
难道这个官位,真的令你们如此难以割舍吗?
“你们是在威胁朕吗?”
年龄虽然还小,但赵昰作为上位者的威严,还是表露无遗,小手紧攥拳头,满面通红,一副心爱的玩具被抢走的模样。
心里却是叹息一声,还是要靠演技啊!
“皇上,臣等不敢质疑陛下的英明,但是如此授受官职,与私相授受有什么区别,而且无论是控制一府,还是控制一县,那都需要绝大的武力,难道有武力,就可以得到官职,如此以来,让寒窗苦读十年的读书人,情何以堪呢?”
第一次听陆秀夫说这么多话,看着一脸激愤的陆秀夫,估计自己再刺激几句,这个老夫子恐怕真的会挥袖离去,赵昰当下问道:
“朕想知道,现在朕实际控制之州县,有几何?”
“这个。。。。。。”
所有的人无言,其实这个答案赵昰心里清楚,无非是琼州之地,还有广州的周边,就算是惠州那边,也算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但那里与蒙元相互交错,翌日说不定就易手而守,的确算不上自己的真正管辖所在。
作为一个皇帝,要不是承泽了大宋三百二十余年对于百姓的熏陶,说不定,现在已经已经没有人记得大宋的存在了。
这是事实,无论士大夫怎么粉饰,都没有改变的事实。
“其实朕,就想着河山能够重归我华夏苗裔之手,有何错?与其让蒙元统治,还不如让我真正的大宋男儿来承担。”
朝臣们,不由狐疑的将目光看向文天祥,在他们的眼里,十二岁的皇上,肯定说不出这些话,这些思想,是有人在教授于皇上而已,而现在最有嫌疑的人,无非是文天祥而已。
但是文天祥苦笑,他也觉得皇上的这个决定有问题,但是存在什么问题,他也说不上来,看见大家怀疑自己,只有苦笑,什么也做不出来。
赵昰却是看到了这一幕,他不介意,再加上一把火,彻底的将文天祥拉入自己的阵营之中,只是几百年来形成的习惯而已,要是在和平时期,还真的不好撼动,幸亏有忽必烈帮自己清场了。
剩下的人不多,正好在自己能够拿捏的范围之内。
自从袁泰私下觐见自己的那一刻,赵昰就知道,整个文官集团,已经是不团结了,并不是铁板一块,这真的要感谢蒙元,是他们,打断了士大夫阶层最后一根脊椎骨,让他们彻底的软了下来。
这正是自己重新洗牌的机会,所以赵昰到如今,一步都不退。
哪怕是失去了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赵昰也决定一步都不退,因为他已经看出了,此时朝堂上的良莠不齐,朝堂之上的死板。
目前,朝堂之上有着这么几种人,第一种就是君子,陆秀夫和邓光荐等人,就是这种人的代表性人物,因为他们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拉帮结派,也不会有什么私心,他们所有的目标,就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宋,唯一没有想到,就是自己。
所以赵昰称他们为君子,这种人,只要在道理上站住脚,他们就会无偿的站在你身后,为你摇旗呐喊,为你击鼓助威,正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这种人不难对付。
第二种人,就是像是张世杰这样的人,不是纯粹的武人,更不是纯粹的文人,张世杰、苏刘义等人就是这样的人,在战乱时,没有人去计较这些,但稍微和平一点,这类人,就成了所有人的焦点,被所有人所防备。
第三种人,就是袁泰这种人,他们原先并没有什么功名,而是靠着所谓的投机,争取了这个身份,说是投机,可能有些委屈了他们。
但其实就是如此,这类土豪似的人物,他们有钱财,有人脉,更有基础,但是他们待价而沽,只做一些投机生意,甚至,在背后,他们自誉为吕不韦,只想着投机出一个皇帝出来,那么就可以一飞冲天,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大业。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赵昰。
赵昰虽然不是历史发烧友,但赵昰有网络可以查询,更有甚者,赵昰的理智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远远不是一个十二岁小孩能够做出的。
所以,大家都将怀疑的目光盯在文天祥的身上,这正是赵昰想要的结果,慢慢的,这样继续下去,就可以将文天祥绑上自己的战车了。
经过多次的辩论,赵昰的诏书,还是执行了下去,让很多大宋的官员,都觉得心里像是扎了一根刺般的难受。
。。。。。。大宋国土同属于每一个大宋子民,所有大宋子民,皆有收复、守护之责,圣旨下发之日起,但凡各地有志之士,皆可收复本地所属,收复一府可节度之,收复一县可节制之,奉献税赋一成,兵源五十人以上者,皆为朕之臣属。。。。。。
这等于说是分封天下,行周武王之事啊,那样以来,还要我们这些读书人做什么,皇上你这等于是分封诸侯了。
打下一府为节度使,打下一县为节制使,还有人比这更容易升官发财的吗?
依照这样的一个结果,陈吊眼现在直接可以回到漳州,那里本来就是他的天下,回去之后,就是漳州节度使,每年上缴十分之一的赋税,再给皇上贡献五十个战兵,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占山为王。
不,不是占山为王,而是成了一个地方的土皇帝,这样合适吗?
皇上这要是做什么,怎么看,官家都不是这样不顾后果的人啊,大家都这样的想着,而在江南,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浪。
一时间,江南乱了起来,大家都在观望,甚至已经有人,通过皇上的威望,已经开始下手了。
本来就已经占山为王,准备不接受蒙元的差遣,也不会交给蒙元一文钱的赋税,这算是消极抵抗,皇上说了,不鼓励这样的行为。
那么就下山吧,占山为王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大家就做个节度使,说不定真的有希望呢。
ps:书友们,我是无辜的虫子,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206 节度使的节制()
说起节度使,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至少所有的大宋子民,都会想起,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做皇帝之前,就曾经历任定国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等等!
可以说,赵匡胤的皇帝之路,就是由节度使而开始的。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始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本来只是地方的军事长官,但是由于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下令给予各道节度使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管内官吏等权利。
节度使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剌史。
所以后来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明白这个道理,不断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例如: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年还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大宋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
此后,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
在士大夫眼里,节度使是大害,而赵昰将其翻出来,那是倒行逆施,所以,在诏令刚刚草拟出来时,门下中书省的各位堂倌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将其通过,更不要说实施了。
但赵昰根本就不给他们反对的机会,没有通过政事堂,只是象征性的通知一声,就命人开始将诏书下发了。
朝臣们突然发觉,自己拿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已经失去了对皇帝的约束。
这个改变,一下子让朝臣们有些手忙脚乱起来。
你用税赋来限制皇帝,按照三百余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如果皇帝做的事情,不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话,他们就会以粮饷、税赋不足作为借口,将事情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但现在这个办法明显不行了,文官集团突然发现,他们现在关于财赋方面,竟然全部依赖于皇上所控制的琼州而来。
没有琼州的粮食、布匹、蔬菜和瓜果等等,整个行朝上下,甚至都吃不上一顿饱饭。
而兵卒,张世杰虽然控制了一部分,但是皇帝手里控制的更多,而且是战胜了好几次的精锐,相比于张世杰所率领的逃兵队伍,恐怕战斗力要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那种新式火器,只有皇帝的嫡系亲军,那个叫做独立团的编制才有人使用,其他比如什么贪狼军、破虏军、定远军都还是用的大刀长矛。
再看看自己的军队,好多武器都要撤换了,海水对于武器的腐蚀是强烈的,但是要是想将武器换装,还要有求于皇帝在琼州的冶炼作坊,关于这一点,张世杰已经写了几次奏折,要求调配一些兵器。
但是皇帝始终不可置否,张世杰知道,这是皇帝在等待着自己显出忠心,或者献出部分的忠心,否则,自己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恨的是,没有皇帝的亲笔诏令,琼州的那个所谓工部主事陆荣,也就是被皇上封爵了的那个陆荣,竟然连自己命令看也不看。
要知道,自己发出的命令,可是枢密院发出,经过门下中书省的用印的正式公函。
但就是这么一份正式的公函,丝毫的都不被陆荣看在眼里。拿着公函前去调配武器的人回来说,对方看着这份公函,就和废纸没有什么两样。
张世杰知道属下说的有些夸张,但正是这种夸张证明了,自己的这个属下,在琼州肯定是受到轻视,甚至是羞辱,否则不会如此高调的宣告此事。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来制约皇帝了吗?
经过他们几次的商议,丝毫不敢以人手不足的理由来回绝皇帝的这个举止,因为那样的话,皇帝会毫不犹豫的任用武人,看看现在皇帝身边的人,就能推算出到底会发生什么了。
“我等一心为国,但是却是报国无门,皇上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咱们所说的话呢?节度使之害,太祖太宗深而知之,所以才想尽办法,杯酒释兵权,然后在慢慢将节度使的权力将至最低,如今三百余年过去,节度使几乎要消失于我大宋朝堂之上,可是皇上为什么凭空又将其挖掘出来呢?”
陆秀夫愁容满面,但是却是引起了张世杰的撇撇嘴,接着话题道:
“不过是节度使而已,皇上并未明确节度使的权责,这是让大家误会一下而已,陆丞相光想着节度使之害,但是有没有想过,在节度使初设之时的限制呢?”
张世杰虽非士大夫出身,但按照他的阅历,绝对不会比一个学问高深的老夫子的学问低多少,这么多年来,也算是饱读诗书了。
而且,作为战场上的统兵大将,大局观的视野自然要比死读书的陆秀夫强的多。
“越国公的看法呢?”
“本官以为,皇上的提议,极其适合现在的朝野形势,大家应该鼎立支持才是,但是,节度使之责,始于唐天宝年间,开始。。。。。。”
张世杰比较神秘的买了个关子,其实在座之人,那个不是饱学之士,细思之下,马上就想到了关键的问题。
唐天宝年间,开始设置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但是由于地方人口的急剧增加,地方出现混乱,所以当时张九龄奏请设立了十五道采访使,朝廷开始设置了采访使。
初期的采访使是没有军队的,军队由节度使调配,财政方面有支度使,政权与军权没有合二为一,一样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这样以来,各个方面都有权利的节制,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地变了味道而已。一般采访使和节度使的管辖区域划分并不完全吻合,常常是一个地区又有节度使又有采访使。
但是随着战争剧烈化,多元化指挥难以胜任,于是终于出现了采访使与节度使逐渐归一的状况。
这样才形成了节度使尾大不掉的结局。
大家想到此处眼睛不由一亮,皇上准备大肆的分封节度使,那么他们这些文官,就可以在支度使和采访使上下功夫啊。
ps:书友们,我是无辜的虫子,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207 想要离职的吴迪()
皇上要分封节度使,那就让皇上分封吧!
但是节度使,手里有兵有粮又有权力,总是需要制衡吧,而遵循唐制,就要设置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