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魏武曹操-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走吧!”
魏公府大殿,虽然身穿着不同衣色的服饰,然而人人脸上的表情却是无比的严肃,那种昂扬的斗志,相比于汉朝堂,可谓是没有任何可比之处。
“魏公驾到,群臣恭迎!”
伴随着曹军士卒那相比起宫中宦官而言,显得无比阳刚和雄浑的声音,虽是一身便服,然而浑身上下,却是充满了数年来,由于身居高位而养成的威严之气的曹操,从屏风之后,走到了前方,大袖一挥,安然的跪坐到了黑金扶手的魏公位置之上,身后则是身穿铠甲,手按腰间长剑,一脸警惕的巡视着四方的典韦和许褚。
“臣等参见君上,愿君上万年,大魏万年!”
似乎撼动了整个大殿的万年之声,让曹操呆愣了片刻,然而回过神来的曹操,对于这一道有些出乎了自己想象的恭迎话语,并没有任何的气恼又或者阻止。
为什么要阻止,今日此话能够出,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安排,那么就说明,则是汉室正统的进一步沦丧,说明自己麾下的文武们,正在逐渐的挣脱了汉室正统所带来的影响。
今日的这一段恭迎声,有可能是自发,有可能是文武对自己的试探,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曹操都不可能阻止有护着勃然大怒,如此做法,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还伤了自己麾下文武群臣的心,同时也等同于把他们的胆子给打散。
想清楚利弊的曹操,脸上大笑的摆手道:“都起来吧,你们还真是给孤一个很大的惊喜啊,不过世间之人,岂有万年的,即使英明神武如始皇、武帝,也不过人生匆匆数十年,万年,那已然不是人,而是已经成精了。”
曹操没有勃然大怒,反而是大笑着让自己一干人等起来,这让文武们心中更加的清楚曹操确实有代汉之心之外,更是在松口气的同时,精神增加的振奋了。
开国之臣,从龙之功,自古以来,可谓是文臣武将所能拿到的最顶峰功劳了,一想到此,这些已然把曹操当做天子,把魏公府正殿当做朝廷的文臣武将们,其能不精神振奋。
而曹操之后那笑着宛如调笑一般的话语,更是让这些文臣武将们,心中无比佩服之至。
自古以来,人不可能长生不老的道理连一介平民都明白,然而真正能够看透的上位者特别是帝皇,却从来没有一个,即使英明如平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令天下大一统的始皇帝不能,北驱匈奴,西平西域,南平夜郎等过,东扩土数千里,将大汉推到了顶峰的汉武帝同样不能。
在他们看来,曹操不管是文治武功,相比始皇帝此时尚有不如,但是相比武帝,却是可以说是差不多了,毕竟北方都护府的设立,可不是说假的。
更何况此时能够说出此番话的曹操,此时在这些文武看来,那简直是明君圣王在世,一时间,这些原本就还没有起身的文武们,再次深深的低下头,而曹操身后的典韦,许褚两员勇猛之将,同样是脸色激动潮红的单膝跪倒在地大呼道:“君上英明,臣等敬佩,大魏万年,君上万年!”
听着这个只是前后对换,可谓是换汤不换药的话语,曹操哭笑不得之际,心中其实也是挺满意的,不是因为文武们的恭贺,而是因为他们脸上那发至内心的崇敬以及忠心。
“好了,都起身吧,孤今日召见各位卿家,可不是为了听你们这一句接着一句的好听话的。”
文武们抬头看到曹操脸上那没有任何恼怒、讥讽之色的笑意,似是被感染一般,纷纷大笑了起来,拱手道:“臣等奉命!”
第三百一十三章 减免税赋()
群臣起身之后,文武按照武左文右的规矩,而分成两派,分别坐在曹操的左右手下方,这个时候的群臣议事还没有如同后世那样,只有君王一个人是坐着,其余的文武,都是站着,当然更不可能出现如同满清那样,皇帝是端坐着,文武是弯着腰,宛如奴仆一样。
自先秦时代一直传承至今,由于文化的传承并没有被外来的蛮夷入侵说打断,文化一脉相承下来的东汉,还是如同先秦时代一样,不论是君王还是文武都是端坐着而议事,正如同圣人所讲的一般,君王,文武,坐而论道。
“孤率领大军出征北方,细细算来依然有数月之久,孤不在此时,整个中原大地能够继续的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全赖诸位卿家尽力。”
面对曹操的夸赞,在场的所有文武,只要不是太过白痴,当然不可能傻愣愣的直接回答,中原如此安定都是因为自己,而是纷纷推迟,比如什么皆赖君上之威,臣不敢贪功等等。
对于文武各种各样的推辞,曹操一笑也不太意,毕竟就算他身为君上,也不能强硬着把自古以来臣下面对君王之时的自保外衣给强硬的拉下来不是。
只要将他曹操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的所作所为的意识清楚明白的传达了出去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却是不需要太过在意。
慰问了一下留守在陈都的文武,表示了一下他曹操从来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安静的呆在后方的人后,接下来的一个时辰之内,则是曹操在不断的询问着六部尚书,从他们的口中,清楚的明白数月以来,中原地区清楚而确实的发展。
将中原地区数月来的发展清楚明白的曹操,想到刚刚六部尚书所讲的,中原地区,兖州、豫州、徐州三州人口尽皆开始复苏,数月或者可以说是半年来,新增的人口都在原有的人口上上升了十分之一,各地的官仓之中的粮食储备,都在逐渐的上涨,同样的,三州的税收,也因为人口的复苏,百姓逐渐安定下来,开垦田地而逐渐的上升着。
同时由于曹操这个后世而来的金手指,那些在原本的时空之中根本就还没有出现的先进农具和灌溉方法都逐渐的通过曹操之口,工部之手而成为了现实,如此带来的,就是中原三州的粮食产量,相比于天下的其余十州,要远远高过不少。
而粮食的高产量,所带来的就是百姓生活逐渐安定,而生活安定所带来的就是人口的复苏和增加,可以说,时至今日,三州已然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圈之中。
虽然相比于陈都来说,三州的其他地方还不能算是进入了太平盛世,但是相比昔日那朝不保夕,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可谓是好上太多了,当然,如此一来,不可避免的,曹操的名声在这些百姓的心中可谓是更加的响亮了。
“北方初平,其中幽州更是找到乌桓、鲜卑两部蛮夷之入侵,烽火连天,百姓尸骨露与野,可谓是人间惨剧,户部尚书!”
“臣在!”
想到幽州的惨状,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考量,曹操最终在心中打定了原本那些不怎么坚定的想法,将目光放到了手持玉圭,躬身立在下方的沮授的身上道:“孤决定,减免北方冀州、并州、青州三州一脸之赋税,减免幽州三年之赋税,一年之内户部不收青州、冀州、并州三州税赋,三年之内,户部不收幽州任何赋税,这是孤,唯一一个能做的,对于幽州百姓们的补偿了。”
原本还有些想要反对曹操减免北方四州税赋的官员们,听到此话之后,一下子都安静了下去,曹操都这样说了,他们身为臣下的要是在反对,就显得有些在找死了。
“臣奉命!”
减免北方四州税赋,不可抑止的,身为户部尚书的沮授,其手上的权力会受到一些压制,毕竟户部的权力就是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北方四州税赋减免,那就代表着在接下来的一年到三年之内,户部根本没有办法把手伸到北方四州之中。
要是换做其他人,可能此时脸上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反对之色,然而曹操在沮授脸上看到的,却是欣喜和感激。
曹操不认为沮授是在做戏,不说沮授本身的人品、性格,光是沮授本身身为冀州人这一点,就足以让曹操相信,在执行这一条命令之上,沮授绝对不会出现阴奉阳违的情况。
将目光从沮授身上离开,曹操看向了端正的坐在位子之上的陈宫和戏志才两人道:“中书省,尚书省听命!”
陈宫和戏志才两人闻听曹操的话语,不敢怠慢,手持玉圭的离开了坐位,来到了正殿中央,面向上首的曹操躬身行礼道:“臣在!”
“税赋减免之策,稍后有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传于天下,此诏下达之后,尚书省,你们和户部一起将此策给孤完完整整的施行下去,要是三年之内,孤听到任何关于北方四州税收的谣言,那么就不要怪孤不讲情面了!”
华夏是一个人情社会,而其带来的就是华夏社会的治理,其实就是一个人治的社会,这不可避免的将会带来种种曹操不想看到的危害,命令户部和尚书省一起执行此策,既是对于两部的鞭策,同样也是一种另类的平衡和监督。
“臣奉命!”
陈宫和戏志才对视了一眼,表情严肃的应了下来,他们并没有因为曹操刚刚那一番严厉的话语而有所不满,反而因此而心中警惕,即使曹操不说,他们这些原本就是出生寒门的官员,也不可能让某些官员,趁着曹操此减免税赋的政策而暗中敛财。
曹操今日的这一道减免税收的政策传达天下之后,可谓是一石响起千层浪。
北方四州之地百姓民心进收归与曹操之手不说,那些善存的诸侯们,当然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边嫉妒曹操竟然如此大手笔的减免整个北方四州的税赋,一边满口酸味的大放厥词,认为曹操如此行事,其败亡之日已然不远。
当然,不管是进收民心还是诸侯们的嫉妒羡慕恨,此时曹操以及在场的文武们都没有办法看到,此时的他们,一边心中暗叹着曹操的大手笔,同时为自己能够在如此圣君明主的手下做事而激动不已,一边脸上恭敬的躬身奉命了下来。
第三百一十四章 礼经书籍()
感谢张三浮兄弟的打赏!
减免税赋的诏令过后,这一次的议事的时间已然过去了一半,而此时曹操也开始把事情开始导向了正题之上,看着坐在下方的工部尚书刘晔,曹操的目光微微闪烁,笑着道:“还有一件事是孤今日早就诸位卿家前来的原因,工部尚书,接下来就由你来说说吧。”
工部尚书刘晔一愣,不过马上的他就想到了当初还在工坊的时候,曹操留下来的那一段时间之内制造出来的东西,以及在刚刚来此的路程之上,曹操所说出的那一番,对于那时的他来讲显得有些莫名的话语。
想到曹操所说的让自己做好准备,刘晔不傻,脑子一转就联系到了曹操今日到达工坊的原因,以及看到那被称之为印刷术之物时候的喜色。
明白曹操到底想要让自己说出什么的刘晔,不再犹豫,起身大踏步的来到了正殿之上,手持玉圭的向着曹操行礼道:“臣奉命!”
伸手躬身行礼过后,刘晔直起身子,看着左右在做的文武,朗声道:“诸位臣僚,本人受君上重恩,授予工部尚书之职,工部之职能,本人一日不敢忘却,信赖君上之威,上天之悯,时至今日,本人麾下之工部,终于有一样君上一直想要看到的事物,正是的出现在了世间之上,此物名为印刷术,臣今日特此携此物献给君上,恭贺君上北伐大捷,一统北方!”
“印刷术?这是什么?”
“莫非工部那些人搞出了什么新鲜的玩意,想要蛊惑君上?”
“情势还未明了,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
刘晔的一番话,让在做的文武起先哗然之后,就是各有所思了,他们虽然不明白印刷术是什么东西,但是既然刘晔都说了是工部献给君上的,那么不管是给刘晔这个工部尚书面子,还是不让曹操感到难堪,因此震怒,再加上他们自己本身也有些好奇,因此这些文武们也只是安静的看着,而没有多说出什么。
“呵呵,看来诸位卿家对于此物还有些不解之处啊,工部尚书,就由你来说说,此物的功效吧。”
看着殿下文武都安安静静的,这可不符合曹操心中的期望,没有办法之下,曹操只能亲自上阵,配合刘晔,将这一出双簧给演下去。
原本因为没有文武配合而心中有些紧张的刘晔,心中暗松了口气,开口道:“回禀君上,我华夏先祖用来纪事之方法,是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物之上,此法不但耗时甚多,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世间万物的变化,这些记录下来的东西,渐渐的消逝,不知有多少珍贵的典故,就是因此而消失!”
在场的所有文武特别是文官都点了点头,对于刘晔的这一番话,他们可谓是心有戚戚焉,那些消散的典故、典籍,可是他们这些文官或者说是文人心中的痛苦啊。
看到在场的文武渐渐的被调动了起来,刘晔心中的压力更轻了,接下来的话音也是逐渐的响亮了起来:“直到夏朝建立过后,竹简记录代替了原本的物体记录,此记录方法一直延续到了至今,然而即使竹简记录相比于最早之时的物体记录来说,要显得更加的方便,但是却同样的耗时费力,同时,一捆竹简所能记录的事情,寥寥无几,要是真的记录太多,那么众多的竹简所带来的麻烦,却是更加的明显。”
竹简的出现,虽然结束了华夏早期的自然记录的方法,让华夏的文明因此而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同样的,竹简所带来的不方便之处也是很明显的,竹简的体积小,其上所能记录的事情同样不多,后世一本书的内容,放在竹简之上,可能要足足几十捆竹简,可谓是十分的不方便并且难于搬动。
现在所谓的世家之中藏书万卷的卷,可不是后世那一本本的书本,而是一捆捆的竹简,这些数量上万的竹简,要是真的换成书籍的话,其实也不多是数百本而已。
“卿所了如此之多,孤猜想来,卿今日所献上的物品,正是能够解决此困境的了?”
曹操淡淡的一番话,让在座的文官眼神都亮了起来,纷纷带着期待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