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第159部分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159部分

小说: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的第一次权力斗争,枪声回荡在保定军校,而主战场却是在大总统府。

    说起这蒋方震,实为中国第一独具战略眼光之人。其人少年时留学日本,对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洞若观火,而且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蒋方震知道中国断然不是日本之对手,而且越是发展,越是被日本远远地抛在后面,弱小的农业古国中国,若想在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日本面前获得生存的权利,就绝不能指望着一战而定乾坤,必须要打持久战。

    持久战,就是蒋方震先生最先提出来的。

    蒋方震先生的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持久战只是其中之一。他发现北洋新军已经失去锐气,暮气沉沉,遂提出了改造新军的战略思想。

    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应对日本日益逼近的侵华步伐,总之中国必须要时刻保留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以维持中日之间的实力平衡。但这个平衡太脆弱,总是向不利于中国这方面倾斜,所以,为了避免局势的恶化,北洋新军必须要着手加以改造。

    这就是蒋方震改造新军之思想。

    这一思想立即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袁世凯是日本人的心腹大敌,对于军队的改造始终持高度关注,所以他发现蒋方震这个人才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立即任命其为保定军校校长,以推行蒋的新军改造计划。

    但是段祺瑞却不同意蒋方震的新军改造计划。

    段祺瑞为啥不同意这个计划?莫非他跟日本人合穿一条裤子?

    非也,段祺瑞也同样视日本为心腹之患。但问题是,屁股决定脑袋,人的思维取决于他在社会上的具体位置。要知道段祺瑞乃陆军总长,是军方的最高长官,负责具体工作,在他眼里的北洋,首要的问题是服从,一支不肯服从命令、指挥不动的军队,肯定不是支好军队。

    而蒋方震训练出来的军官,肯定不会服从段祺瑞的命令,这是明摆着的事。

    所以段祺瑞对袁世凯“擅自”越过他,直接任命蒋方震为保定军校校长之事,感到强烈不满。可问题是,袁世凯是大总统,他小段再不满,也没办法找袁世凯的麻烦,他只能找蒋方震的麻烦,给蒋方震添堵。

    所以,蒋方震到了保定军校,发现工作难以开展,遂召集学生于操场上,痛斥军学司长魏宗翰和科长丁锦扯后腿添乱,而后举枪自杀,幸得佣人扯了他一下,侥幸留得性命,但事情却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魏宗翰和丁锦这两个家伙,也以扯后腿的卑鄙小人角色,迅速走红,搞得人人皆知。

    但这俩活宝没红多久,人们就发现,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所以有胆子敢跟中国最富军事思想的兵学家蒋方震扯淡,那是因为他们有后台,有靠山。

    这个后台靠山,就是陆军总长段祺瑞。

    09人品反比定律

    到目前为止,史学界对段祺瑞这厮的描写刻画,仍不断变化。若单独提及段祺瑞,其多半是正面角色。段祺瑞生活俭朴,布衣素食,常年穿家里做的布袜子,喜读书,嗜下棋,最尊重知识分子,还喜欢跟知识分子学写诗。他去武昌迎黎元洪入京时,曾于黄鹤楼前撰一联,曰:

    杯酒话前尘,万里涛声天际涌。

    登临怀故国,八公山色望中收。

    这副楹联,纵然最挑剔的文人学士,也不由得摇头再摇头,在心里乱骂:娘的,你一个摸枪杆子的粗人,居然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楹联,让老子咋个混啊。

    但一说到蒋方震时,段祺瑞瞬间大变脸,从磊落粗豪的武夫,变成了卑鄙小人。这个历史走向实有其必然因素,让人徒然叹息无可奈何。

    段祺瑞被指控:他多次截留保定军校的经费,还故意找蒋方震的麻烦,给蒋方震添堵,搞得蒋方震无法如愿训练军官,激怒之下,拔枪自杀。

    蒋方震的伤势好转之后,袁世凯重视他的才干,专门任命他为总统府军事处参议。

    这一任命,说明袁世凯确属一心为国、重视人才的。

    当然,这道任命仍然需要段祺瑞签字,发委任状。

    可你猜猜段祺瑞这厮干了什么?

    你绝对猜不到,他竟然迟迟不给蒋方震发委任状。他想干啥?难道还想逼蒋方震再自杀一次吗?

    真是太不像话了。

    袁世凯发现段祺瑞那厮还在扯后腿,恚怒已极,亲自来写委任状,这一次,老袁也火大了,明文写上委任蒋方震为军事处“头等”参议,而且还在“头等”两个字上,画了两个巨大的圈,意思是让段祺瑞自己看个清楚。

    这场冲突,尽管段祺瑞有他自己的理由,但公正的转盘指针,却是指向袁世凯和蒋方震的,段祺瑞明显不是个东西。

    这就难怪他和爱着他的许小姐终生也未能走到一起去,走到一起干什么?让许小姐看他天天干这种丢人现眼、嫉贤妒能的事情吗?只怕许小姐迟早也会被他活活气死。

第158章 北洋的敌人(3)() 
就算是气不死,也难免吃醋而死。段祺瑞这厮,只美貌的小妾就有仨,虽说当年有本事的男人,总爱多娶几个温柔女生,算是帮助女生解决生计问题吧。但由此可以看出,段祺瑞对许小姐,并非那么重情专一。

    此事不提也罢。

    但人生如戏,角色互替。在扮演好人坏人这个问题上,是有一条客观规律的,这条规律就是:你周围人的人品,与你自己的人品成反比。

    简单说来就是:如果你认为演坏人蛮好,就会发现自己不幸跌落于好人堆中,被千夫所指,骂到半死。你发现坏人不好干,那就转行当好人吧,可等你专职扮演了好人,又会发现周围都是坏人,都在琢磨着欺负欺负你这个实心眼的好人。

    这条规律,在段祺瑞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明确地说,当他做坏人,偷偷给兵学家蒋方震添乱时,所有人都是好人,都在义愤填膺地斥责他。可当段祺瑞猛打方向盘,驶上好人的光明大道时,却吃惊地发现众人早已经挤入坏人的绿色通道,仍然是合起伙来,持之以恒地修理他。

    这里说的就是北洋才子徐树铮之事。

    10神童出世不读书

    说起徐树铮,于北洋黑压压的将星之中,极是惹眼。

    徐树铮,江苏萧县人,祖上世代务农,祖传最有文化含量的活儿,就是背个粪筐出门拾粪。但到了徐树铮他爹徐世道那一辈,却文星突起,徐世道打生下来后,见到带字的纸片就手舞足蹈,长大后一边耕田一边读书,结果入选贡生,从农夫转型为乡村小学教师。

    话说徐世道在成为孩子王后,便潜心研究孩子的学习心理,并将他的研究成果,全部应用于儿子徐树铮身上。书上说父亲教导他时,不择时间场地,不管拉屎放屁,耍尽花样地引诱儿子读书。有一次他扶儿子骑驴,口称“驴鸣双耳竖”,让儿子立即对出下联,小徐树铮手忙脚乱,脱口冒出一句“狗尿一蹄翘”,让他爹听了后,差点儿没哭出来。

    出了这个笑话之后,乡人大奇,皆称其为徐家小神童,七岁能诗。结果惹恼了一个读书老头,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专门来找七岁小朋友徐树铮的麻烦。

    老头来了之后,摆开场子挑战,他出上联:推窗望月。看小徐树铮如何对下联。

    当时徐树铮出来,对曰:拔山超海。那老头听了此联,惊得面无人色,掉头便走。

    七岁童子,一联败老头。徐树铮得胜之后,扬扬自得,于是他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出门去找最牛气的人,无事生非地挑衅一番,这样的人生堪称传奇。于是他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打听到有一个老头,棋艺自诩天下无敌,在他的棋盘上,己方老帅是用钉子钉死在棋盘上的,表示他赢对方,从不需要挪动老帅。

    徐树铮闻之大怒,便不辞跋山涉水之艰辛,千里迢迢地找了去,与老头展开博弈。战至最后,老头火冒三丈,猛地举起羊角锤,咔啦一声,将老帅取下来,然后挪动着老帅到处乱窜,以逃避徐树铮的追杀。

    从此徐树铮名气越来越大,到他十三岁那一年,轻取乡试第一名,从此成为朝廷补贴衣食的秀才。此后他愈发狂妄,恨不得把眼睛长到头顶上。于是乡野之间举凡长了胡子的,都来徐树铮家,劝说他父亲管教管教徐树铮,这孩子得管啊,不管怎么行?他太聪明了,再不管,将来会成祸害的。

    刚开始时,徐树铮父亲只笑不答,但来劝的人越来越多,渐成潮流,三乡五里的长胡子老头,如果不来徐家劝说管教徐树铮的话,就感觉自己很没品位,跟不上时代。这时候徐树铮的父亲,不得不说话了。

    他说:有什么好管的?想想我们小时候,表现得只比这孩子差,不比这孩子好。你一个笨人,凭什么管教聪明人呢?就让这孩子自己体悟吧,他懂得的道理会比我们多,他管教自己的效果也会比我们管教更好。

    徐树铮自述说,当时他听了父亲这番话,犹如五雷轰顶,万念纷起纷落,心智骤失其依。

    是夜,徐树铮躺在被窝里,圆睁着两眼,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严肃思考:我为啥要读书呢?为啥?到底为啥呢?

    思考了整整一夜,终于思考出来个眉目:呜呼,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可是读了厚厚的四书五经,中华非但没掘起,反而越来越差劲,可见这书读不得。再加上他曾经考举人而不中,此时越发地坚定了他这个信念。

    那么不读书,又如何报效国家呢?

    当天,他将家里的钱偷出来,徒步离家远行,要去报名当兵。

    11脑子真的进水了

    首次离家出逃,未至江浦,徐树铮就被母亲派出来的人马,逮住押回了家。回家进门一看,嘿,好一个温柔漂亮的小媳妇,正坐在炕上等着自己呢。

    原来母亲为了拴住儿子的心,专门给儿子娶了个漂亮媳妇。

    漂亮媳妇好,徐树铮欣欣然入洞房。

    几日后,他从洞房里出来,找到父亲说:爹,我想了又想,觉得还是应该从军,报效国家。我不要老死于乡间,成为一名迂腐老夫子,与国无益,与己无利。

    父亲问:这事儿,你跟你媳妇商量过了没有?

    徐树铮道:商量过了,她把带过来的嫁妆,都给了我做盘缠。说是我出门在外,身上不能少了钱。

    父亲道:既然这样,那你等我把家里累年的积蓄,全部取出来给你。你此行远近我不管,但无论如何,你得干出个名堂来,不能让你媳妇白白地守空房。

    于是徐树铮与媳妇告别,取路山东,去找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到了济南,他给袁世凯写了封书信,信上说: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意思是说:当前国家最急迫的任务,就是强大军事。袁世凯见信后大喜,就叫来道台朱钟琪,说:小朱,你来看看这封信,这肯定是个人才啊,你替我面试面试。

    朱钟琪道:为啥要让我面试呢?你咋不自己面试呢?

    袁世凯解释说:你看,我妈妈这不刚死,我正在替老人服丧戴孝,不方便嘛。

    于是道台朱钟琪出来,面试徐树铮,却不想两人价值观不同,话不投机,面试的结果是不欢而散。悲愤至极的徐树铮出来后,赋诗一首,曰:

    性气粗豪不自收,等闲岁月太难留!

    安能化得身千亿,处处迎风上酒楼。

    此诗迅速传开,不久就传到了其家乡。父亲知道这首烂诗是自己儿子写的,就给徐树铮写信,大意是:孩子啊,你出山,就是要想办法让别人用你。别人不肯用你,那是因为你眼光太高,老是想骑在用你的人脖子上,这不行啊,这世上的人,哪个用你的目的是让你骑在他脖子上耍威风呢?

    正所谓知子莫如父,父亲的这番话,正说到徐树铮性格弱点上。可饶是这老头读书破万卷,也想不到这世上之人,千奇百怪,硬有那种愿意让徐树铮骑在自己脖子上的怪人。

    眨眼工夫到了冬天,徐树铮困居于济南的高升店,无所事事,就穿了件夹袍,在大堂上写楹联,一边写一边嘀咕:凭啥呀,凭啥不让我骑在你脖子上?我就是要骑,就要骑正嘀咕着,旁边站着名军官,招呼他:朋友,你这字写得不错啊,有时间没有?咱们聊聊天如何?

    聊就聊呗,于是两人坐下来东拉西扯,听徐树铮说完了他的情况,那军官说:原来是这样啊,你既然想从军,那就到我的军营里如何?

    徐树铮问:你是哪头蒜啊?

    对方回答:我是段祺瑞。

    从此,徐树铮就跟了段祺瑞。

    他先当抄抄写写的文员,偶尔跟着士兵练武,再后来被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回来后仍然是跟在段祺瑞身边混。到辛亥年间,武昌首义,徐树铮跟随段祺瑞去战场上暴打革命领袖肥仔黎元洪,这时间发生了一桩事,把他的价值,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当时,北洋军鏖战于武汉三镇,战事正酣,段祺瑞部纵火汉口。于是记者飞跑了来,问:为啥要放火啊?

    段祺瑞给出了一个极缺心眼的回答:纵火,乃打仗之兵法也。岂不闻孙子曰,凡火攻者有五,敌军散布于街内,藏于暗处,而我军在明处,如果不用火攻,我军必然会有重大伤亡。

    记者心里乐得快要疯了,奋笔疾书,段祺瑞这个回答,足够他死一百次的,身败名裂是必须的。记载下来后,记者飞奔报馆,要让段祺瑞死得很难看。正奔之际,前方突然杀出一队人马,截住去路,细看来人,原来是徐树铮。

    徐树铮对记者说:是这么回事,刚才段军统喝多了,脑子一时进水,乱答一气。其实不是那样的,火烧汉口,并非段军统下的命令,此事造成了民众死亡,段军统极为悲愤,已经申报朝廷,要追查肇事者。还要认真详细地调查民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予以赔偿。汉口大战,殃及无辜百姓,段军统深表痛心,已经表示要尽全力维持停战局面,避免战事再起,使我无辜百姓,再遭兵祸你快写啊,就照我刚才这么说的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