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第193部分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193部分

小说: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战争不以杀戮无辜的生命为目标,而只是政治解决的一个极端态势。

    但日本人不能容忍这种观念被中国人接受。

    一旦接受这种人文观念,人与人之间不是充满仇恨,不是血腥残杀,而是求同存异,接纳对方,每个人都尊重对手的政治立场与生命价值,并尊重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持续下去的结果,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将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重视过程更甚于结果,重视手段更甚至目的。人们将排斥不择手段的做法,因为这是一种有失尊严的做法。

    尊严,什么叫尊严?尊严是一种不可失其原则的规范,是对手段的价值性选择。不择手段就意味着失去尊严。

    袁世凯不知道这些理论,他只知道必须要这么做。

    而日本人却决不允许他这样,说过了,一个重视自我人格与尊严的中国,不是日本人所期望的。

    袁世凯之罪,罪不在帝制。

    早在1748年,孟德斯鸠所撰的论法的精神,就提到世界上的政体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君主政体的教育法应是荣誉,共和政体的教育法应是品德,专制政体的教育法是恐怖。

第193章 乱局再起(5)() 
很明显的是,君宪思想并没有原罪,君宪之路更无可厚非。袁世凯唯一的错误,就是他给了日本人一个借口,可以公开支持别人来搞他。诚如子贡所说: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袁世凯有错,他错就错在不该得罪日本人,从此天下之恶归焉。

    如果说,我们一定要给袁世凯一个评价的话,这就是了。

    15千万别得罪女人

    袁世凯死时,有名姨太太吞金相殉。有种说法称殉情而死的姨太太是闵氏,称闵氏当时就死亡了。但袁世凯并没有一个姓闵的姨太太,倒是袁克文的母亲金氏真的吞金殉夫,被家人发现救下,但金氏食道受到了损伤,几个月后去世。

    此外还有说吞金殉夫的是四姨太吴氏。但关于吴氏,又有种说法,说她早在多年前,就因为吃了西医开的怪药方死掉了。

    袁氏一门,除了元配于氏之外,计有九名姨太太。正妻于氏,早在袁世凯经略朝鲜时,虽然家里非常富足,却不停地向袁世凯索要钱物,逼急了袁世凯大骂她无知贪财。这件事伤透了于氏的心,很长一段时间与丈夫分居,独守洹上村。太子袁克定就是回洹上村看望母亲时,从马背上摔下来,导致了腿部残疾。又因为去德国治这条腿,被德皇威廉忽悠帝制,最终坑惨了袁世凯。

    如此说来,袁世凯的悲惨命运,实际上是正妻于氏的正义报复。看看这个过程,因为袁世凯对爱情不忠,不守家规,在外边乱来,于是就有于氏试图从经济上对他进行控制,不断索要钱财。于是袁世凯大怒,夫妻产生隔阂,进而分居,于氏居洹上村。所以有袁克定探母,骑马将腿摔成伤残,故去德国治病,结果被德皇威廉忽悠正所谓一饮一啄,自有前定,又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个定数的逻辑链条就是如此精密,断非人的思维所能控制。

    总而言之,千万别得罪女人,否则你铁定比袁世凯的下场更惨。

    袁世凯的大姨太就是传奇人物沈氏,她在妓院时与袁世凯风云际会,慧眼相识,惺惺相惜,从此携手漫长人生路。二姨太则是朝鲜国王送给袁世凯的李氏,她是一个性格软弱的女人。袁世凯死后,她居住在天津,被门房借收电费为由,骗了许多钱财,她可能是真不知道,也可能是生性不爱跟人计较。

    三姨太就是吞金殉夫的金氏,也是袁克文的生母。这是个美绝人寰的女子,长发垂至脚踝,肌肤白腻如玉,因为太美,曾被大姨太沈氏绑在桌子腿上暴打。四姨太也就是传说中吞金殉夫的吴氏,又有一说是季氏。五姨太杨氏,却不是盏省油的灯,她恃仗自己得宠,为自己生的老六袁克恒争夺太子之位,大战袁克定,险些没烦死袁世凯。

    六姨太叶氏,本是南京钓鱼巷的红妓,最早是袁克文的女友,结果阴差阳错,嫁给了袁世凯,1958年死于贺兰县京星乡。七姨太姓邵,山东人,原是大姨太沈氏的婢女,因为刻苦读书,终于改变命运,晋升为七姨太。有爆料说她与花园工人谈话,被袁世凯发现,逼令她服毒自杀,但资料不足,无法确证。

    八姨太郭氏,同样富于传奇,八姨太的母亲原是富家小妾,遭遇抛弃,遂带着女儿到妓院谋生,八姨太长大后,就女承母业,也成了天津妓院的红牌。但郭氏不热爱本职工作,就想自杀,被人救下。于是郭氏声言,谁出万元,她就嫁给谁,此事被袁克文知道,回家告诉大姨太沈氏,大姨太立即派人拿了钱,赶到妓院将郭氏接到袁家,从此八姨太对袁世凯一家非常感激,行事温顺恭敬,是诸多姨太太中风格最和善的。

    九姨太刘氏,原是五姨太杨氏的丫鬟,晋升为九姨太后,对袁世凯很有感情。袁世凯死后她也是自杀殉夫者之一,只是因为有身孕,被大家劝下。此后她吃斋念佛,独老空屋。

    袁世凯之死,直接改变了这些女人的命运。但反响最激烈的,却是首都的人民群众。

    话说袁世凯死讯传出,京津顿时陷入混乱。文武官员成群结队逃跑,不太明白领导们跑什么,但当时的马路上,满载着行李家具的人力车,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前门车站人山人海,拥挤不堪,黑市上的票价连翻了数十个跟头,却仍是一票难求。有两百多人买了票却上不去火车,只好临时加挂车厢。还有就是各级领导纷纷将自己的金银细软运往东交民巷使馆区,担心万一发生兵变,到时候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洋人的使馆区。

    当时,大栅栏的丹桂、吉祥戏院正在演戏,突然间停止演出,观众如潮水般涌出,现场秩序大乱。大多数商店立即盘点关门,少数仍然营业的,则物价飞涨。总之是人心惶惶,一片末日来临的悲凉景象。

    混乱蔓延进了袁世凯的家,当时袁克定、袁克文双双哭得昏死过去,于是人们坚信这两个儿子已经服毒殉父。

    袁克定应该是被家人用力摇晃醒的,睁开眼看到一张张惊恐的脸,家人告诉他,已经有确切消息传来,段祺瑞正带兵前来,要围困总统府,杀尽袁氏满门,让袁克定快点儿想法子,救袁氏全家。

    16风潮未尽

    于是袁克定疾奔段祺瑞家,质问段祺瑞为何要杀尽袁家满门。段祺瑞却更是莫名其妙,再三解释自己绝无此意,肯定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胡乱造谣。为了稳定袁氏之心,段祺瑞让妻子张氏,带着儿女们去袁世凯家守灵,并住在袁家,以示绝无此意。

    然后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并张镇芳四人,打开金匮石屋,找到了袁世凯所写的继承总统名单,名单上写的是:黎元洪、段祺瑞及徐世昌三人名字。这个金匮石屋还是袁克定的主意,并要求袁世凯在名单上写上他,袁世凯答应了,却偷偷瞒着袁克定,把名字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名单上写着三个人,但推举谁来当总统好呢?

    徐世昌率先表态,说:我看就黎元洪吧,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段祺瑞说:很好。

    两人表态之后,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次日,北洋武人大闹国务院,反对黎元洪出任大总统,段祺瑞劝说也不管用,正闹得激烈时,黎元洪的老乡,陆军次长蒋作宾就偷偷打电话告诉黎元洪,说:外边的情形很不好。

    怎么个不好呢?黎元洪心里打鼓,就让秘书张国淦给段祺瑞打个电话,试探一下。那边接电话的,却是一个刚刚就职的副官,也不晓得张国淦是何许人也,就凶横地来了一句:总理没工夫听电话,啪嗒挂了。

    这情形更让黎元洪紧张,想了再想,他吩咐张国淦:你去国务院一趟,告诉段祺瑞,我不当总统。

    张国淦去了,到地方就见段祺瑞被北洋军官们团团围着,段祺瑞已经说了大半天,脸色都泛着病态的红。张国淦插进来一说这事儿,段祺瑞当时就板起了脸,说:你告诉姓黎的,我段某的话是算数的,我的话不会改变。即使有天大的事,我姓段的一力承担,他只干他的总统好了。

    张国淦还要再问,段祺瑞却已经火了,重重地捶击桌子,吼了声:他要管就让他来管。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下子张国淦就更弄不清段祺瑞的态度了,回来后又不敢跟黎元洪说实话,两人提心吊胆地在屋子里坐了一夜,等着北洋兵破门而入。临到天明,却发现只是一场虚惊,于是黎元洪就任大总统。

    出任大总统头一桩事,就是惩治洪宪元凶。这个元凶是由六君子及七凶组成,但由于六君子名头太响,七凶社会关系广泛,都有许多人前来说情,剩下来的人数太少,惩办起来不见效果,于是又有两个倒霉蛋,硬是被栽赃为洪宪元凶,此二人者,一个叫顾鳌,一个叫薛大可。

    顾鳌不过是一名小小的职员,早年承办过汪兆铭谋刺摄政王案,他之所以被栽赃为元凶,是因为他主笔起草洪宪章典。而薛大可更惨,他以前也曾加入过同盟会,后来跟袁克定混,袁克定弄了张假报纸,而薛大可就是这张假报纸的编辑。但被栽赃为洪宪元凶,对薛大可而言也算是幸运了,他办的报纸冒用了名记黄远生的名字。黄远生登报否认之后,随即逃往美国。孙文直接下令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派出刺客刘北海将黄远生击杀。

    所谓惩办元凶,不过是逮冤大头而已,北洋此时已经大举入川,强攻陈宦。

    北洋武人认为,四川陈宦电文中有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之句,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凡是受过袁世凯私恩之人,可以在公事上反对袁世凯,可以反对帝制,但绝不允许在私情上背叛,私情之叛,不啻忘恩负义,所以陈宦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而在韶关,广东龙济光部,与党人李烈钧所率滇军,突然发生了激烈交火。这是一个再也准确不过的信号,党人图谋广州久矣。孙文的中华革命党,将以彻底消灭北洋为目标,展开他们更加频繁的军事行动。

第194章 《武昌起义大事表》() 
1911年9月24日:

    武昌党人密谋起事,设秘密机关两座:一为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一为小朝街85号。

    10月9日:

    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机关发生炸弹爆炸,会首孙武受伤住院,起事之用文书、符号、文告、印信及党人名册,具被抄走。清吏按名册大捕党人。

    上午,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起义总指挥蒋翎武接黄兴来信,命令将起义时间推迟两个月,刘复基与蒋翎武发生激烈争吵,举棋不定。

    下午5时,孙武炸伤消息传来,蒋翎武泪下,当即下达起义命令。

    晚9时,密探侦破小朝街秘密机关,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同一时间,党人杨洪胜因为营中运送炸弹,事泄为旗兵所捕。

    10月10日:

    凌晨4时,彭楚藩、刘复基并杨洪胜受审,并枭首示众。至此,武装起义的指挥系统,在起事命令下达之后即遭全部摧毁。而接到起事命令的各标营,因为营官防范周密,未能举事,起义流产。

    早7时,工程营党代表熊秉坤,密召党人,谎称起义改为由工程营率先发难,联络党人蔡济民,将起义定于下午3时。

    下午3时,熊秉坤将起义时间改为晚7时。

    晚7时,熊秉坤,金兆龙打响首义第一枪,武昌起事终于拉开序幕。

    晚8时,熊秉坤率党人夜奔楚望台,杀旗人百余。

    晚8时20分,总代表熊秉坤发布命令。

    晚9时,左队队官吴兆麟匿于沟壕,被党人捕获,遂命之出任起义总指挥。

    晚10时半,起义总指挥吴兆麟发布作战命令,向城中各标营开枪开炮,促其响应,各营党人尽出,奔楚望台,由是党人声势大振,诸队合攻督署。

    10月11日:

    凌晨2时,义军强攻督署未果,起义总指挥吴兆麟再次发布命令。三路烧街,火焚督署,切断电话联络,统制张彪夜走刘家庙。

    上午:新军溃散,党人出动扑杀旗兵。协统黎元洪匿于黄土坡,为党人挟制而出。

    中午: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出,召黎元洪并武昌官员士绅,共议成立军政府,黎元洪被推为大都督。

    晚:武昌全城底定,城门大关,搜杀旗兵。

    10月12日:

    武昌起事消息传至彰德洹上村,袁世凯问计,众人说:武昌无人,只须一鼓而定。袁世凯说:有黎元洪在,何谓无人?

    武昌义军扑杀旗人。

    武昌党人推黎元洪为大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及鄂军都督府。

    10月13日:

    军政府黎元洪下令停止捕杀旗兵。

    选派各省在武昌军校的学生,持军政府书信分赴全国各省,联络各省党人与咨议局,谋于各省起事独立。

    组建学生军,发布通告,数日内扩兵一倍。

    党人李烈钧途武昌,不入而走,赴京面谒吴禄贞。

    朝廷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10月15日:

    上海赵凤昌召黄炎培至惜阴堂,制订应变策略。密令各地君宪派上书,要求清帝逊位,并嘱各省咨议局与党人秘密合作。

    黄州党人起事。

    留日学生以程潜为首,大批入武昌,程潜出任龟山炮队司令。

    10月16日:

    君宪派密会于苏州阊门外惟盈旅馆,江苏巡抚程德全,委托张謇起草劝清帝逊位奏章。黄炎培题诗以志,收于苞桑集。

    10月17日:

    武昌军政府举行祭天仪式,发誓恢复汉人基业。

    武昌革命军开赴汉口,血战刘家庙。

    沔阳党人秘密起事。

    10月18日:

    清军王占元部乘火车进逼汉口,遭革命军狙击,火车倾覆,王占元部大溃。

    宜昌党人起事,宣布独立。

    10月19日:

    清将冯国璋至,革命军于造纸厂设防,血战三道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