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第40部分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40部分

小说: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过百年,袁世凯的这篇专访历历在目,他的许多治国思想,现在读起来,拂去那历史的烟尘,却仍然有着不凡的价值:

    莫里逊:“大清国的管理体制和民众从本质上都是趋向民主的。如果民主的历程一经启动,就将极大地增加帝国复兴的可能。您对此怎么看?”

    袁世凯:“我们内部的管理体制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但这却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它牵涉到要彻底改变甚至推翻现在体制的某些方面。而这个体制已经存在了许多个世纪,诸多因素盘根错节地紧紧交织在一起。就民意支持的状况而论,我感到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给我们时间再加上机遇,我们无论如何都能够实现改革的大部分目标。”

    ——看看袁世凯这番话,我们就知道他的脑子非常清晰,他知道中国政改所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形成了数千年的传统习俗,这实际上是李鸿章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的理论浅说。

    莫里逊:“最需要改革的是什么呢?”

    袁世凯:“财政制度、货币流通体系以及法律结构。只有做好了这些事,大清国才能真正理清国家正常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这三项改革中的任何一项都与其他两项有着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

    ——分析这段文字,我们至少要提起两个人物,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国学大师金岳霖。

    民国年间,诗人徐志摩与金岳霖留学德国,当时徐志摩正在追求心目中的圣女林徽因,可是他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哭哭啼啼不肯离婚,而且张幼仪恰好有了身孕,徐志摩却冷酷的命令妻子:马上去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哀求道:听说打胎会死人的。

    诗人的回答是:坐火车还会死人呢?你是不是一辈子不坐火车了?

    任徐志摩如何逼迫,张幼仪就是不肯听从。徐志摩苦思无策,就去饭馆请客,让大家帮他想办法,如何才能甩掉张幼仪。

    参加这次饭局的,清一色是未来的国学大师,有陈寅恪(有陈寅恪的饭局,多半会出乱子,前一次陈寅恪参加饭局,和周恩来坐在一起,结果和邻桌的中国留学生们打起架来,陈周二人双拳难敌四手,便撒腿飞逃,不幸误入老板家的卧室,幸亏老板娘不在屋子里,否则陈寅恪与周恩来的麻烦就大了),有傅斯年,有余大维,有罗家伦,有童冠贤,有毛子水总之,众多的国学大师济济一堂,共商如何帮助徐志摩甩掉张幼仪。

    这么多的国学大师欺负一个女生唉,少年孟浪啊!

    更气人的是,这顿饭还是国学大师们骗张幼仪掏钱请他们的客,众大师一边吃张幼仪,一边算计这个女生,不知是谁突然想起金岳霖老兄单身,还没有老婆,于是就建议干脆让金岳霖接收张幼仪,让他们俩凑成一对夫妻,腾出徐志摩去追林徽因,大家听了,纷纷叫好。

    众大师只顾叫好,却没想到金岳霖也正在相邻的雅间吃饭,听到这帮家伙琢磨的这事,金岳霖探头过来,大叫一声,众大师大惊失色,纷纷落荒而逃

    现在我们说的就是国学大师金岳霖的学术贡献,中国改革开放后,大师金岳霖曾经推出了他的一个学术思想,他认为中国的封建政体之所以数千年不变,是因为因为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三者之间彼此构成了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你若是想改革政治,经济和文化会限制你,你想发展经济,又会受到政治和文化的限制,就算是你想在文化上搞点创新,政治和经济又来限制你

    金岳霖提出这一思想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年代了,现在再让我们看看袁世凯的这番话,早在晚清时期,袁世凯就发现了中国的财政制度、货币流通体系与法律相互制约。你若是想改变清国的财政制度,货币流通体系和旧法律制约着你,你想改变货币流通体系,财政制度和旧法律会让你一事无成,你想动一动法律,财政政策与货币流通体系又让你举手无措

    国学大师弄出个学术思想来,那太正常了,可是袁世凯书没读过几本,却竟然也搞出了学术思想,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看待袁世凯。

    袁世凯的这个专访,其价值超过了大师的几部学术专著。

    (14)不要太欺负人哦

    听说朝廷不诛自己,袁世凯再度使用易容术,化妆成为一个农民企业家,趁夜黑人静潜入北京城中,悄悄的回到了自己的家,假装自己从来就没有逃跑过的样子

    袁世凯回来的第三天,摄政王载沣发来了上谕:

    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难行,难胜职任,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意。钦此。

    诏书发布,满朝寂静,整整五分钟没有一点声音,突然之间轰的一声,就见顶戴花翎,黄袍马褂,抛得满殿都是,激动不已的群臣们泪流满面,有的情人一样抱在一起痛哭,有的哲人一样坐在一边默默流泪,有的诗人一样飞奔狂叫,有的女人一样嗷嗷怪叫

    大快人心!

    袁世凯这个家伙,他欺负人欺负得太厉害了,从来就没见过象他这么欺负人的,法律他也懂,行政他也懂,金融他也懂,财政他也懂,经济他还懂,就连修个铁路,都离了他不行他一人身兼九大要职,让别人还怎么混?

    袁世凯,不要太欺负人哦。

    北京城中,锣鼓喧天,鞭炮轰鸣,说是普天同庆也差不多,按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才死了没几天,不应该这么闹腾的,可是老百姓顾不得了,太兴奋了,大奸贼袁世凯终于被削了官,下一步就该满门抄斩了吧?大家紧张的期待着快点快点,袁世凯这个家伙,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就在这充满了期待的紧张之中,一个消息突然传来——张之洞死了。

    说起张之洞这个人,他是和李鸿章齐名的人物,对于大清帝国的重要作用也不同等上下,但是他不象李鸿章那样拼命往前冲,相反,张之洞很讲究策略的,他提出了中体西用的策略,意思是说大家别担心,别担心,以前咱们怎么玩,现在还怎么玩他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因为强国而引发仇视,应该说,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至少他的名声要比李鸿章好多了,不象李鸿章受累受气还要挨骂。

    张之洞垂危之前,摄政王载沣来病榻前探望,亲切的问候道:中堂公忠体国,有名望,好好保养。

    张之洞回答说:公忠体国,所不敢当,廉正无私,不敢不勉。

    载沣眨巴了半天眼睛,也没弄懂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就站起来说:告辞。

    载沣走后半晌,张之洞才流泪道:国运尽了,希冀此辈一悟而未能也。

    语罢,死之。

    袁世凯出局,张之洞辞世,现在这个行将覆亡的大清帝国,还剩下最后一个明白人了。

    端方!

    就是袁世凯用黑话给他写信的那个“午桥四弟大人阁下”。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大清帝国,之所以还没有灭亡,就是因为有袁世凯、张之洞与端方这三个人在,袁世凯占据中枢推进变革,张之洞镇住最危险的两湖,端方镇住同样危险的两江,才避免让革命的火星将这百年的老宅彻底烧毁。

    而且,端方这个怪人,刚刚摆平了光复会熊成基在安庆的起事。

    (15)就是不让你吃饭

    熊成基,江苏省扬州府甘泉县人,任新军第三十一混成协(旅)炮兵营的一个队官(连长),不清楚他是什么时候加入的光复会,但是他与同盟会的倪映典关系友好,上面两家的头头打成一团,下面的兄弟考虑干点正事,可正事还没干,倪映典被撤了职,这时候官职最大的党人是第三十一协第六十二标第二营管带(营长)薛哲。

    现在是薛哲年龄最大,官也最大,所以按情按理,让老薛来领导大家最合适不过的了。

    但是不知为什么,大家却公推熊成基为领袖,让他领导老薛。

    熊成基的年龄比老薛小,官衔比老薛低,老薛心里会服气吗?

    不太清楚,反正同盟会对光复会这拨人不看好——后面有资料为证。

第39章 紫禁城偷拍案(4)() 
慈禧太后死后两天,熊成基传檄老薛并各路兄弟,聚于十祖寺的杨氏试馆,大家商定,当天晚上就干了,兄弟们统统带自己的本部人马出动,一标兄弟抢西门,一标兄弟抢东门,一标兄弟抢北门,熊成基自己带着炮营,抢南门,老薛在门里接应,进去之后执行军法,大开杀戒

    大家在这里商量,可是清兵也没闲着,话说那端方早就料到慈禧太后死后,军中必然有事,早早的派了一个活宝——朱家宝,这是袁世凯的亲信之一,书法写得一绝,清正廉洁,难得的好官,此前他官任吉林巡抚,不晓得何时又跑端方这里来干活了,由此可见袁世凯和端方这两人合穿一条裤子,连亲信都彼此之间如此信任——端方那厮早早派了朱家宝来安庆防御,防范军中有人趁机起事。

    熊成基果然起事了,他下令炮营与马营立即集合,大家服从命令,炮营营长陈镛昌惊问:我这个营长还没说话呢,你个小破连长在这里咋呼啥?

    就因为多了这句嘴,倒霉的陈镛昌当场被杀。

    马营营长李玉春明显心眼较多,众人乱枪齐放,却仍然被他带伤逃之。

    熊成基率炮营马营杀奔安庆城,到得南门打门,等老薛开门,但是门里却没动静,熊成基大诧,下令攻城,轰轰隆隆打了半晌,见城里仍然没一点动静,熊成基很生气,就率炮马两营占领了军火库,占领了炮台,捎带脚还烧掉了测绘学堂的步兵营,正烧得开心,突听身后炮声隆隆,众兄弟回头一看,不由得变了脸色。

    炮营的营地,被清兵的兵舰发炮给端了。

    马营的营盘,被清军巡防营与师营合力给端了。

    朱家宝这一手好毒,他存心不让炮营马营的兄弟们吃饭!

    炮马两营的兄弟,从此无家可归,只好跟了熊成基去攻打合肥,一路行来,众兄弟趁上厕所的工夫里,逃的逃跑得跑,还剩一百来人死活就是不肯离开熊成基——他们想要熊成基的脑袋,拿回去换银子。

    几次暗杀都被熊成基躲过了,可是熊成基却是越来越失望,他命令大家解散,自己去了芜湖姑母家,姑母替他落了发,搞了套袈裟套身上,能成基于是一路敲着木鱼化缘,从大连走海路去了日本。

    离奇的是被解散的那一百来名兄弟,他们在一个叫程芝萱的兄弟带领下,继续向前冲锋,铁流二万五千里,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大家居然一直杀到合肥东乡,还剩下三四十人,于是众兄弟握手告别,换了身衣服或是投亲靠友,或是打工求职去了。

    那么,老薛薛哲为什么不响应熊成基呢?

    同盟会中最年幼的小家伙冯自由写书,说老薛的确是带了人去接应的:

    及见城上有少数巡防营守卫,遂逡巡反营舍,不敢发动。

    冯自由还说:

    朱归,即于此时以重利诱城内将士,勿为义师所动,对于薛哲尤为笼络。薛为所动,竟临阵退缩,不能为成基之助。

    对于同盟会的记述,光复会是不认可的,如果薛哲已经率了百人向北突冲,又如何会接受朱家宝的“笼络“呢?

    实际情况是,薛哲是在率众去南门接应熊成基的途中,遭朱家宝这个书法大师的暗算,全军覆没了。

    朱家宝在安庆,一口气杀掉了三百个革命党。

    朱家宝的残忍行为,引来了朝廷的勃然大怒。

    严辞申饬!

    (16)打人偏打脸

    话说自秋瑾牺牲而后,革命党人终于明白过来了,他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革命权力。

    遂有朱家宝安庆大开杀戒,革命党人的家属悲愤填膺,纷纷组成上访团进京告状,有的更直接去英国大使馆,控诉地方官滥杀无辜,制造冤案的累累罪行。

    进京上访的乡亲们,去了北京就找老乡,找到了安徽老乡御史石常信,陈善同,两名御史大怒,朱家宝你个云南蛮子,竟然跑我们安徽去杀人,你书法好就了不起啊?

    参!

    摄政王载沣弄不清楚谁有理谁没理,看安徽这边人多,那肯定是朱家宝没理

    朱家宝遭到申饬,他重用的亲信也被撤职,永不录用。

    这时候的大清帝国,已经是急手忙脚了,想当初湖湘六龙山洪江会的龚春台起事,一口气杀了一万多人,那时候谁又敢说什么?

    现在可不行喽!

    现在谁要是再跟革命党过不去,可就得掂量掂量你的乌纱帽了。

    这时候东京的同盟会已经放出风声,熊成基加入同盟会啦!

    离奇的是,同盟会却无法拿出熊成基加入同盟会的证据——没有熊成基的签字及宣誓。但这没关系,同盟会毫不客气的将这次安庆起事搂进了自己的蓝子,就是要气死你光复会。

    这时候的光复会和同盟会,已经到了箭拨弩张的紧张状态。

    陶成章去找孙文,恰巧上海的青帮大享陈其美在场。

    陈其美为孙文带来了一个相貌俊美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刚刚从段琪瑞老兄的武备学堂出来——也不晓得毕业证拿到了没有,就跟着大佬陈其美来找孙文,要求加入同盟会。

    孙文这个人,对其追随者是十分挑剔的,非形貌俊美者,难以在他身边立足。如陈天华,面广而多麻,就只能投海,象汪精卫那样美貌,才有得混。见此年轻人不仅相貌俊美,而且一身英气,孙文大喜,问道: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大声回答道:蒋介石。

    孙文大喜,就对蒋介石嘉勉,这时候陶成章突然插了一杠子。

    陶成章当着众人的面,劝说陈其美把嫖女人的这个毛病戒了,现在是非常时期,大家为革命筹款可谓千难万难,可是弄来的钱总之,大家筹款不是让哪位兄弟玩女人的,是为了革命啊!

    打人不打脸!

    可是陶成章偏偏要当着这么多的人面,打陈其美的脸,陈其美登时就火冒三丈。

    从此双方结下了死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