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第46部分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46部分

小说: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106则新闻报道,迅速的催生出了大清国头号诗人——袁世凯。

    大家都知道,袁世凯这厮,军伍起家,一辈子就吃没文化的亏,吟诗作赋,那简直是要了他的老命。

    但自从遭到朝廷废黜,隐居于彰德洹上村之后,他却突然迷上了写诗。

    当皇族内阁成员并徐世昌等人提议袁世凯出山的时候,袁世凯急忙提笔,写诗曰:

    昨夜听春雨,披蓑踏翠苔。

    人来花已谢,借问为谁开?

    瞧瞧,这诗还象是那么一回事。

    然后北洋军中的将领们鼓燥,吵吵嚷嚷的要求朝廷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闻之,急忙再写诗。

    诗曰:

    雕倦青云路,鱼浮绿水缘。

    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

    看到这首诗,大家琢磨了半晌,好象没出律,又好象出律了,一时也说不清,这工夫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都在闹轧猛,纷纷上书要求袁世凯快出来做官。袁世凯闻之,欣然命笔:

    风烟万里苍茫绕,波浪千层激荡频。

    寄语长安诸旧侣,素衣早浣帝京尘。

    袁世凯写这首诗,是啥意思?

    大家摸头不着。

    摸不着头,索性不理了,遂有立宪派人士鼓燥起来,要求袁世凯出仕。

    袁世凯听了,又写诗:

    人生难得到仙洲,咫尺桃园任我求。

    白首论交思鲍叔,赤松未遇愧留候。

    远天风雨三春老,大地江河几派流。

    日暮浮云君莫问,愿闻强饭似初不。

    瞧这个袁世凯,他可能曳啊。

    可是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18)老子去找黑社会

    袁世凯这边慢悠悠的写诗,聚集于北京城的立宪派,却是快要气疯了。

    说到立宪派,那又是一帮与革命党完全不同的江湖组合,在狂热程度上不差上下,只不过革命党耽迷于暴力,一听刺杀与政变就兴奋不已,立宪派人士却个个都是宪政迷,说起欧美各国的宪政来,登时滔滔不绝,不说到泪流满面,昏死过去,不足以渲泄心中的情绪。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立宪派不过是年纪老成的革命党,而革命党随着年长,迟早都会变成宪政派。

    所以在立宪派组织的会议上,那是绝对少不了革命党人的身影的。

    革命党人何海鸣挤进了“宪友会”,与湖北立宪派头子汤化龙,湖南立宪派头子谭延铠,上海立宪派头子张謇,大家热热闹闹的挤在一起,发布檄文,大哭曰:

    希望绝矣!

    好端端的,怎么希望就绝矣了呢?

    概因立宪派这些怪人,中了西方宪政的毒太深了,听说朝廷立宪,就全都当了真,蜂拥入京大举要倒阁,而倒阁这种政治游戏,虽然在美国日本已成政治常态,但在中国,至少对于摄政王载沣来说,会是认为这些臣子如此一个搞法,纯粹是大逆不道。

    宪友会倒了好半晌的阁,才发现这其实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玩,朝廷压根不理睬他们,爱倒阁回家倒去,大家懒得理你。

    1911年6月11日至7月5日,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两次上书请都察院代奏,并援引各国公例,以“君主不担负责任,皇室不组织内阁”为由,要求撤销皇室内阁。

    摄政王载沣听了这事直乐,噢,合着你们立宪派爱国,我们皇室就不能爱国了?我们皇室偏偏就是要爱国,就是要组成内阁?你不服?不服你去死!

    湖北汤化龙,湖南谭延铠放声大哭,发布宣告全国书,大骂朝廷“名为内阁,实则军机,名为立宪,实则专制。”

    汤化龙扬言,要走武装暴动路线,跟革命党人合伙,敢欺负我立宪派,老子跟你没完!

    谭延铠扬言:要走会党路线,你朝廷欺负我们立宪派,老子就找黑社会,雇兄弟拿刀砍了你

    总之,立宪派人士都快要气疯了,说话颠三倒四,摸头不着。

    这工夫里唯一还保持冷静的算是张謇了。

    张謇说:你们都昏了头,眼下这事,除非找那个诗人出来,才能够解决。

    诗人?

    袁世凯!

    于是张謇就拍了电报给袁世凯:

    别几一世矣,来晚诣公,请勿他出。

    拍过电报之后,张謇就上了火车。在车上他心里七上八下,袁世凯这厮,愿不愿意见到他呢?感觉够呛,因为因为张謇可是名满天下的状元公,袁世凯写的那一手诗,唬弄唬弄他家里的傻丫鬟还差不多,让张謇看到了,只怕袁世凯羞忿之下,会一头撞向墙壁的

    说话间,火车已经到得彰德,还未下车,就见一名身材健壮的军官跑上前来,他手中持有一张好大好大的拜贴:可是状元公张老爷?

    张謇心想这厮是干啥的?答曰:正是。

    就见那军官伏地拜倒,呈上拜贴:我家老爷知张老爷来,欢喜不尽,特嘱咐小的前来迎驾

    张謇拿眼一看拜贴上斗大的字,登时大喜。

    原来是袁世凯派了自己的副官前来接他。

    八台大轿前呼后拥,很快将张謇送到了袁世凯居住的洹上村。就见两年未露面的袁世凯光着脚丫子疾迎出来,两人入内,开始密谈。

    张謇说:两人主要交流了淮河治理的问题,并表示一定要根治淮河。

    午后五时至彰德,访慰亭于洹上村。道故论时,觉其意度视二十八年前大进,远在碌碌诸公之上。其论淮水事,谓不自治,别人将以是问罪之词。又云,此等事不当论有利无利,人民能安业,则国家之利。尤令人心目一开。

    看看张謇的日记记载,那袁世凯可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啊,确实不容易

    这俩家伙,要说张謇专诚跑上这一趟,就是为了治理淮河,打死别人也不会有人信的。

    淮河的问题谈完了之后,就见袁世凯拿自己那双怪眼睛看着张謇,好半晌突然冒出一句:

    有朝一日蒙皇上天恩,命世凯出山,我当一切遵从民意而行。也就是说,遵从您的意旨而行。但我要求你,必须在各方面,把我的诚意告诉他们,并且要求您同我合作。

    张謇大喜!

    他此行,要的就是这句话。

    这次袁张会唔,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两个最强有力的政治联盟走到了一起,张謇为立宪派物色到了一个满意的政治领袖,而袁世凯则获得了一个坚实的社会实力后盾。

第45章 风云再起江湖会(1)() 
(1)侠影再现黄鹤楼

    这是民国开端最神秘的一段历史。

    中华山,共进会。

    最早发现这个神秘江湖组合的,是长沙百姓,与混杂在百姓之中的文人墨客。但是没有人知道,正是这个神秘的江湖社团,将彻底的改变中国。

    长沙!

    抢米风潮。

    烈焰腾空!

    长沙抢米风潮,说起来应该是岑春煊这厮惹出来的乱子,当时长沙人心思乱,莫不惶惶,于是纷纷抢购米粮屯积,搞得市场上米也缺,粮也缺,人心愈加惶惶。偏偏岑春煊那厮出任湖南总督,他在调查了湖南的米食供应情况之后,知道粮食足够富裕,就任由百姓折腾去。

    这一折腾,就折腾出事了。

    明明是米粮充足,却偏偏有人活活饿死,世道黑暗啊,居然还有洋鬼子跑来买米

    长沙饥民大愤,蜂拥而至抚署,要找老岑这傻瓜讨个说法。岑春煊烦不胜烦,就躲在衙署里偷看,这一看,把老岑吓了一大跳。

    岑春煊发现,乱民之中,有一个牛高马大的汉子,正幸福的咧着嘴吧,咔嚓咔嚓的锯着抚署的旗柱。

    当时老岑心里那个火啊,心说你那个牛高马大的汉子,有力气不去码头扛麻包,怎么偏偏这个节骨眼上跑到我的抚署来锯旗柱,欺负我老岑老实啊?我老岑老实就该让你欺负啊?

    开枪!

    岑春煊下令。

    砰——轰!枪声响处,抚署的旗柱应声而倒,人群中却早已不见了那大汉的身影。

    那大汉哪里去了?

    众卫兵端枪找了半晌,突然发现那大汉正在第二根旗柱前忙碌着,众卫兵大骇,急忙开枪,又是砰——轰一声,旗柱折倒,大汉已经无影无踪。

    旗柱被锯倒,乱民愈发鼓燥,就在这混乱之中,突见一条人影,手提两只西洋怪箱,纵身凌空一跃,诺大的身躯轻若无物,竟而跳上了屋顶。饥民惊呆了,好半晌才有人突兀的叫了起来:只这厮便是才刚锯断旗柱的大汉。就见那大汉咧开嘴吧,向众人抱拳执礼,分明是江湖人物。

    饥民欢声如潮,抚署的卫兵趁机瞄准了大汉,疯狂射击。

    子弹打在瓦片上,未伤及大汉分毫,只见他扭开提箱的盖子,将箱中的煤油洒在屋顶上,放一把火,然后身形纵起,消失了。

    饥民趁势鼓燥,蜂拥而冲入抚署,见东西就抢,逮人就往死里打

    这时候那惯会飞檐走壁的大汉已经施展轻功,到了长沙中学,看这所学校蛮好,学校屋舍的屋檐竟高三丈,就跳上去放了一把火,然后接着往前跑,跑到了海关关署,发现海关关署也不矮,再放一把火。

    数不清的长沙百姓跟着大汉的身后狂追,却又如何追得上?只落得满街都是跑脱落的鞋子,和被众人赤脚踏踩得半死不活的老腐儒,那老腐儒一边呜咽,一边执笔在别人的脸上疾速的书写——实在是来不及找纸张了,只能就近找张人脸打草稿——世岂真有剑侠其人哉?

    是不是剑侠没人晓得,只是这时候那身手惊人的大汉已经冲进了师范中学。

    学校正在上课。

    那大汉一进来,只管飞砖掷瓦,打得众师生鬼哭狼嚎,拼命飞逃。就听那大汉用浓重的北方口音吼叫道:快走快走,都走开,别耽误正事

    正事就是个放火。

    将师范学校的师生全部撵出去之后,那大汉又在校园里放起火来,火光声中,只听朗然大笑之声,伴随着一条近乎虚幻的人影,倏忽间飘飞远去

    饿倾,有消息传来,一个身手惊人的大汉正在益阳放火

    益阳距长沙,其间相隔二百余里,那大汉来往神速,出入无阻,何其惊人。

    (2)北道豪强

    当长沙大火之时,有一名达官贵家的子弟,正登上天然台,坐在那里悠闲的独品香茗。忽然之间就听到人声吵吵嚷嚷:那啥,咱们去那疙瘩看看去,那疙瘩的风景,贼好清一色北方口音,走上来四个身材惊人魁梧的大汉。

    那官家子弟也有几分胆气,见此四人并不害怕,招呼道:几位大哥居然也有此雅兴,登此天然之台,便过来一同品茗如何?

    四名大汉有些惊讶,突然沉脸吼道:你敢招呼我们喝茶?不怕丢了你的小命吗?

    官家子弟吓了一跳:我好意招呼你们喝茶,缘何会丢了小命?

    四个大汉走上前来,围着官家子弟走了一圈,突然一指远处的大火:看到长沙城中的大火没有?

    官家子弟:看到了。

    四名大汉哈哈大笑:好教你得知,这场大火,便是俺们兄弟的杰作。

    官家子弟这回是真的吓了一大跳:几位有何冤屈?为何要放火呢?

    四大汉仰天长笑:你个小屁孩啥也不知道,老实告诉你,俺们哥几个是你们两湖道上的兄弟请来的,都说两湖是人间宝地,可来到这疙瘩一瞧,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这两湖地带,饥民嗷嗷,贪官污吏却不管不问,我兄弟路见不平,就想杀几个贪官惩诫惩试,可是你们两湖道上的兄弟胆子太小了,就知道做小贼东抢西劫,真是丢尽了我们绿林道的脸面。所以我们兄弟今日小试身手,那啥,就是要让你们湖南这疙瘩的窝囊废知道一下俺们那疙瘩的厉害那啥,你听明白俺们说啥了没有?

    官家子弟目瞪口呆,连连摇头:听不大明白

    四大汉有点着急:那啥,就是那啥,你小子要是乐意的话,就跟俺们哥几个走,跟俺们吃香的喝辣的去,告你说,这世道马上就要大乱了,你早点跟俺们走,早占一天的便宜

    说话间,四个大汉掏出一个白布绷成的怪东西,展开来,上面满是血手印,就听他们劝道:那啥,你要是想跟俺们走,在这上面按个手印就成

    官家子弟定睛一看,只见那血手印一个个触目惊心,鲜红刺目,兀自散发着浓烈的血腥味道,直骇得官家子弟三魂俱散,七魄不存:几位大哥饶了我吧,我家里还有八十岁吃奶的老母

    见官家子弟怯了,四大汉收起血手印,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望着四人远去的背影,官家子弟好半晌才叫出声来:

    莫非是哥老会又出江湖了?

    却也不大对头,这些绿林人分明是北方那疙瘩来的

    (3)老龙头的归来

    那官家子弟一点也没猜错,销声匿迹良久的哥老会,确实是又回来了。

    这次长沙抢米风潮,便是哥老会的杰作。

    至于那北方口音的汉子们,却是哥老会为壮声势,专诚赴北方寻找到的义和团武装。

    正象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一次的长沙抢米风潮,的确不是因为湖南粮食紧张而引起来的饥民自发行动。要知道,湖南的米粮虽然未必充足,却也没到了十数万人吃不上饭的地步,所以岑春煊才会有恃无恐,认为只要粮食足够,百姓就不会闹事。

    岑春煊想得也没错,那百姓是不会闹事的——可是哥老会却是一定要闹事的!

    要知道,这哥老会,已经与清廷结下了血海深仇。

    第一任老龙头王四爵主王秀方,因为辅佐唐才常起兵勤王遇害,可怜王四爵主平地能够蹦起来一丈多高,叵耐清兵硬是不让老龙头蹦,就这么在紫荆湖把老龙头的脑袋砍了下来。

    第二任老龙头马福益,与华兴会共谋起事失败;第三任老龙头龚春台,起事失败后连累得哥老会万人丧命,这一万多条人命啊,哥老会岂肯罢休?

    所以这次长沙抢米风潮,便是以哥老会为首,联合了江湖洪天保派的兄弟,并募集了北方义和团的残余“青军”共同发起的一次复仇行动。

    在长沙城里四处放火,及在天然台上出现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