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第5部分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5部分

小说: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闵妃是孤女,压根就没有妹妹。

    实际上,被赠送给袁世凯的那个女孩子,是宫中另一个妃子金妃的妹妹,这是一个美丽到了极点的姑娘,她的肌肤象牙一样的细腻洁白,满头乌发垂至脚裸把这个惊人美丽的姑娘赠送给袁世凯,很可能真的是闵妃的主意,她肯定不希望王宫里再多出来一个比她更年轻、更美貌的女孩子,夺了她的宠

    这么多年轻貌美的女人搅和进来,表明了此后袁世凯在朝鲜的日子,已经不再是剑拨弩张的武装冲突了,而是进入了外交战时代。外交战以勾心斗角鸡飞狗跳为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女人必不可少。

    这场隐密的战争将持续十一年。

    (16)洋打工仔带来的麻烦

    袁世凯在韩外交,遭遇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洋打工仔穆麟德。

    金领老穆。

    老穆是大清国高薪聘请的外援,负责料理朝鲜的税务工作,但是老穆对他的本职工作并不是那么热衷,而一直努力跳槽,想谋个更体面的工作。

    因为有机会经常参加国宴酒会,老穆见到了闵妃,于是他不失机宜的劝说闵妃推进朝鲜独立,脱离中国,闵妃却担心大清朝廷不允,老穆就建议由他出面,联络俄国公使韦伯,以俄国的力量对抗中国。

    闵妃默许,并每月支付老穆三百元的薪水,让老穆替她奔走。

    老穆这样做,就明显缺乏职业操守了,所以袁世凯察知此事之后,就立即致电北洋,要求解除老穆的职务,而后袁世凯亲自写了篇文章,叫做摘奸论,并把这篇文章抄了许多份,分别送给国王李熙、闵妃及朝中诸大臣。

    看了这篇文章,闵妃知道袁世凯生气了,就只好停发了老穆的薪水,但为了补偿老穆的辛苦,在宣布对老穆停职之日,还一次性的补发了老穆三个月的工资900元。

    老穆花完了这900元,就山穷水尽了,只好再去找袁世凯,央求袁世凯替他在大清国再找个工作,袁世凯致电北洋,建议将老穆弄回中国去任职,也免得他再在朝鲜闹事。

    老穆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但朝鲜的税务工作还得再找个明白人,中国人只懂得之乎者也,税务帐目这东西是弄不明白,于是北洋又高薪聘请了美国人德尼,由他取代穆麟德的职位。

    于是袁世凯又有了新的对手——美国人德尼。

    德尼到任,见过国王李熙和闵妃之后,就替这小两口出了一个坏主意。

    德尼建议,朝鲜秘密向各国派出公使,绕过大清帝国的管辖,迈出脱离中国的实质一步。

    闵妃接受了德尼的建议,秘密派出使者朴定阳赴美,并在未向大清朝廷请示的情形下,擅自向美国总统递交了国书。

    这件事标志着“朝鲜特区”脱离中国的第一步,袁世凯如何能够允许?当即对国王李熙及闵妃严词相诘,要求严惩朴定阳,可是闵妃却使出了人海战术,大批的朝鲜官员纷纷找到袁世凯替朴定阳说情,而闵妃自己干脆更进一步,笼络袁世凯,要求袁世凯和她一起糊弄大清国。

    双方斗智斗勇,唇枪舌剑,为这件事整整扯皮了十年,最后的结果是清廷准许朝鲜再度启用朴定阳,但“不得委以重任或再充使臣之职”。

    这事因为闹得太乱,袁世凯和大清国始终没顾得上找德尼的麻烦,可是闵妃却不知为何瞧德尼不顺眼了,她自己偷偷找来了一个叫李仙得的日本美国人——李仙得是美国人,却在日本打工,后来失业下岗,就由日本跳槽到朝鲜,故称日本美国人——准备用李仙得取代德尼。

    这时候德尼不再给闵妃出馊主意了,跑来袁世凯这里哭诉。

    袁世凯狠狠的骂了这个缺心眼的美国佬一顿,然后告诉他:

    你奉中国的委派,韩国如欲撤换,应先咨请中国调回,如擅自派代,你不应遵从,可随时告我诘问韩廷,断不可遽自交代。

    但是李仙得还是兴冲冲的来了,还带来了一个美国大富翁葛累好士,闵妃下令停发德尼的薪水,德尼只好哭哭啼啼的离开了朝鲜。

    李仙得开始替朝鲜借外债,以推动朝鲜脱离中国,袁世凯立即发表声明:

    朝鲜贫穷而浪费,偿还贷款极为困艰,各国绅商不宜与该国订立合同,贷以巨款,将来如有借债不偿之事,中国不会为之担保。若各国因欠款而索债于朝鲜海关,中国也决不允许。预为声明,以昭和睦之谊。

    发表了这纸声明之后,袁世凯就急急返回中国老家,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情——替他的四妹妹找个老公。

    (17)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外交战夹七杂八,说也说不清楚,听也听不明白。而袁世凯家里那本难念的经,念出来更让人哭笑不得。

第5章 姐弟恋引发的国际动荡(5)() 
袁世凯在朝鲜的外交战中一路升官,倒也容易,可是他的家事之麻烦,说起来几乎让人难以相信:

    诚弟如晤:

    来书均悉,此次吾家诸生均落孙山,只好以待来年。惟吾弟自此可与八股永别矣。

    兄近来时带各营操演行军对敌诸法,跑得头晕眼黑,尚能耐劳。

    寓内均好,孔君媒事已嘱君曼作书,景丈作冰。如能有成,甚好。昨告以四妹二十六七岁,拟告瞒一二岁,未知可否。望将八字送来为盼。沈家罢论,亦未始不好。匆匆,此询。

    双吉。

    四兄泐。

    看了袁世凯在几年后写的这封家书,我们知道了袁世凯面临着如下的麻烦:

    第一:老袁家的人都随了他袁世凯,最是沾不得科举二字,一碰这个科举,结果就是“均落孙山,只好以待来年”丢人啊。

    第二:袁世凯有个四妹,乖乖,这四妹已经二十六、七岁了,还找不到乐意娶她当老婆的男人二十六、七岁,搁现在也是剩女了,放在晚清时代,这么个老姑娘搁在家里,能把全家人活活愁死。

    第三:袁世凯吩咐家人,再给四妹妹这个老姑娘说婚事的时候,不妨弄虚作假,把年龄报低一点

    第四:年龄报出来是假的,还要要对方的八字来合,那能合得上吗?如果对方也隐瞒了真实的年龄,这八字合得可就热闹了

    经过袁世凯几番折腾,他这个宝贝四妹妹终于嫁出去了,而且还是嫁给了中国的千年望族——山东曲阜孔家。由此可见,老姑娘四妹妹不是嫁不出去,而是找不到能够与袁氏家族门得户对的婆家

    袁世凯丢下朝鲜的政局不顾,回家处理的,就是这样一些麻烦事。

    半年之后,家务事处理停当,袁世凯又返回了朝鲜。

    这半年他走得好,自从他走后,朝鲜就花李仙得从德国人那里借来的钱,这点钱早在袁世凯回来之前就花光了,朝鲜驻美国使馆,驻日本使馆,天天打电报哀求发工资,国王李熙和闵妃却是束手无策,只好眼巴巴的等着袁世凯替他们解决问题。

    袁世凯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他告诉朝鲜人:想让我帮你们解决钱的问题,容易,可是你们得听话才行——徜有正宗要需,不妨商请中国设法。

    这时候闵妃和国王李熙再也没有精神头折腾了,袁世凯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被人追着屁股要债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

    于是朝廷传令:袁世凯外交手段麻辣,升任驻韩公使

    跟闵妃姐姐在一起,升官就是快。

    修理闵妃,总比替二十六、七岁的老姑娘找个婆家要容易得多。

    应该说,袁世凯是非常喜欢这个工作的,每次他把闵妃修理过一番,都会官升几级,这工作谁不喜欢干?

    袁大头是高兴了,可是日本人却受不了了。

    在火箭干部袁世凯嗖嗖嗖的升官这些年里,日本人想尽了千方百计,想再挤进王宫里去,可是被袁世凯挡在这里,憋得日本人疯了一样在狭小的列岛上蹦来跳去。

    于是图穷匕现,日本人考虑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18)万夫当关,一夫莫开

    到了1894年,袁世凯已经幸福的在朝鲜呆了整整十二年。

    这也是日本人痛不欲生的十二年。

    世凯不除,日难未已啊!

    日本人咬牙切齿,要彻底解决掉袁世凯这个麻烦。

    时逢东学党于全罗道大闹事,派出弹压的韩兵被打得头破血流,连武器都被夺走,袁世凯急电朝廷,请求派兵支援,遂有直隶总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清兵3000人,乘招商局的汽船于牙山登陆。

    日本人也趁机凑热闹,派了800名士兵跑来起哄。

    等这800日军登了陆,袁世凯才发现不对头,800日兵人数是不多,但问题是人家这是先头部队,另有五个师团的大队人马还在后面呢。而且还包括了马步炮工各个兵种,一进入汉城,一万多名日本兵就热火朝天的挖起工事来。

    袁世凯大急,急电朝廷,请求增兵。

    朝廷回电:已经和日本人说好了,中国不增兵,天朝大国,岂能反悔?

    袁世凯急得跳脚,就联合各国驻朝鲜公使,大家一起去日本兵营,面见五大师团首脑大鸟圭介,以道义相责,迫其退兵。

    然而,武力控制朝鲜是日本人制定的国家战争策略,大鸟圭介正在全力推行,又岂是口舌之争能够解决得了的?

    然而日本气势甚为凶悍,各国官员一时亦无可奈何。

    知道与日本人兵戎相见势不可免,袁世凯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调叶志超的3000清兵入汉城,将王宫团团保护起来,这样日本兵哪怕来得再多,也是没咒可念的。

    于是袁世凯立即打电报给朝廷,朝廷回答:老叶这人脾气不太好,谁也不敢惹他,要不你自己跟他好好谈谈?

    袁世凯没得法子,只好致电叶志超,商量如何渡过难关。

    叶志超回电:别理我,烦着呢。

    大势已去。

    袁世凯仰天长叹。

    日本人的工事修好了,九个高高的炮台上,九尊巨炮居高临下的俯对着袁世凯的使署。

    袁世凯无可奈何,只有致电朝廷:

    津约日已先违,我应自行,若以牙军与日军续来兵相持,衅端一成,即无归路,乞速裁度袁世凯的意思是说:俺要回家

    这封电报让朝廷大哗,群情激愤,物议汹汹,这个袁世凯怎么这么胆小?于是朝廷拍来电报:要坚贞,勿退怯。

    袁世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挺下去,可是使署员工都被大炮吓坏了,趁夜纷纷翻墙而逃,剩袁世凯老哥一个人,连饭都没得吃,于是他只好再次致电朝廷:

    凯等在汉,日围月余,视华仇甚。赖有二三员勉力办公,今均逃去,凯病如此,惟有一死,然死何益于国?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义平待轮,乞速示。

    朝廷烦透了这个袁世凯,吓唬谁呀,还日人视华仇甚,有这么对日本友人说话的吗?更何况袁世凯一回国,岂不是让外人说中日不和?让友邦惊诧吗?

    回电不准。

    于是袁世凯不再拍电报,但是朝廷却收到了海关下岗员工唐绍仪的电报:

    现在汉城两署办公,只余两员,今闻南北进兵,均已逃去,无法挽留。仪一人译电办公,已难料理。而袁道病又须照拂,势急情迫,乞速示遵。

    ——原来袁世凯是真的病了,诺大个汉城,就剩下他和唐绍仪这俩难兄难弟了。到了这一步,朝廷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发来电报:

    本日奉旨,袁世凯著准调回。钦此。希将经手各事,交唐绍仪代办,即回津。

    朝廷是开了恩,允许袁世凯回去了,可是此时袁世凯的使署门外,是挤得密麻麻的日兵、日本浪人、武士及东学党的刺客,袁世凯又有什么办法平安的走出门去呢?

    (19)老干部发挥余热

    究竟袁世凯这厮是如何从铁桶一般的汉城中逃走的,这件事让日本人伤透了脑筋。

    后来日本人才发现,早在五大师团的日本兵赶赴朝鲜修理袁世凯之前,汉城中就有一顶华丽的轿子,每天来来往往,等到日军到了汉城,这顶轿子仍然在城门里进进出出,日本兵看得久了,也就习惯了。

    原来这顶轿子却是狡滑的袁世凯为自己预先伏下的退路,他和唐绍仪化妆逃出了使署,就一头钻进了这顶日本兵熟到了不能再熟的轿子里,由唐绍仪手提两支驳壳枪一路护送,英国公使朱尔典早已为袁世凯备下了英舰,当袁世凯回到天津的时候,日本兵们还瞎子一样的在汉城里到处追杀他呢。

    弄清楚了事情的究竟如何,日本人一面惊于袁世凯的老谋深算,一边把火气全都撒到了倒霉的下岗职工唐绍仪身上。

    日兵冲入中国使馆,要活捉唐绍仪,唐绍仪展开两条飞毛腿,于汉城的街道上狂奔如飞,一万名日本兵竟然逮他不着,被唐绍仪逃入了英国使馆,不久朱尔典也将唐绍仪送回了中国。

    来了一万多名日本兵,却一个中国员工也没逮到,日本人这下子火大了。

    四十多名日本浪人冲入了王宫,他们杀掉了王宫的守卫,殴打了国王李熙,闵妃吓得躲进了密室,却仍然被日本浪人将她搜了出来。

    浪人残忍的杀害了闵妃,死后她的尸体还遭受到亵渎。

    然后日本浪人毁尸灭迹,于王宫后面的松林中烧掉了闵妃的尸体。

    正如袁世凯所说,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清帝国遭了难,朝鲜也落不得个好。

    牙山的清兵领队叶志超脾气不太好,但脚程却是了得,当日兵大举进攻的时候,他逃得比兔子还要快,3000名清兵每人各举一块颜色不黄不白的裹脚布,哭喊连天的各自逃命。日军奇之,逮到清兵俘虏,问他们为何把裹脚布举得那么高,难道不嫌味道臭吗?

    清兵答曰:这是咱们宣布投降的白旗

    甲午海上战役,大清帝国的水师悉数被摧毁,从此帝国彻底失去了控海权。

    日军终于冲出了列岛,他们大踏步的前进,兵分三路,由平壤直捣盖平,由旅顺陷牛庄营口,此时辽东全部,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