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昏君来救国 >

第50部分

昏君来救国-第50部分

小说: 昏君来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此次竞拍一共筹措一百一十万钱,日后还能拿到分红”

    “杨爱卿,你此次办事有功,这样,这一百一十万钱,朕批准拿出两万钱,分给你们商业曹上下,以资奖励。你功劳最大,拿五千钱。”

    杨天策有些不好意思,一个人拿了四分之一,怕别人有闲话,就对高伟说:“皇上,功劳是大家的,没有上下一起努力,也没有办法竞拍得这么成功,臣建议还是平均分配。”

    高伟挥手阻止了杨天策,“爱卿啊,平均分配这看起来比较好,但是会让人想,反正大家都一样,我何苦要更多出力呢,干多干少不都一样吗?这可不行,你回去后拿五千钱,其余的按大家的功劳分配,有功劳的多拿,没功劳的少拿,这样大家才会努力干活嘛。”

    “臣遵命。”杨天策觉得皇上的这一番话很有道理,就决定按照皇上的吩咐去办。

    杨天策回到商业曹的院子,宣布了皇上的旨意,大家一片欢腾,有钱分了。

    不过,杨天策随后说:“我们商业曹不比其他衙门,分钱不能平均分,得按照大家的功劳大小来分。待会我会和苏大人商量一下,明天公布一个分钱的方案,大家就等到明天就知道自己该拿多少钱了。”

    这下下面的人都低声议论起来,按照惯例,衙门分钱,都是品级来分的,官大一点多拿一点,官小少拿一点,不知道杨大人会怎么给大家分钱。

    第二天,分钱方案公布了,杨天策拿五千钱,苏紫云拿三千钱,几个现场维持秩序的拿一千钱,文吏拿了八百钱,守家的拿二百钱。

    文吏有些不服气,为啥拿个刀站个岗就拿得比我多呢?

    他一时不忿,冲进去找杨天策理论。

    “大人,你们拿得多我没有意见,但我拿笔也是出了力的,而且是商业曹的吏员,功劳不比他们几个粗人拿把刀站一站少吧?”

    杨天策耐心的听他说完,然后跟他解释:“我和苏大人拿这么多是因为皇上有旨意。你是出了力,但是若不是他们尽力维持秩序,这竞拍会办的下去吗?本官的原则是冲在前面的人多拿一些,站在后面的人少拿一点。以后若是和商户发生了纠纷,我们还要依靠他们呢,明白了吗?”

    文吏一想,也是啊,现在是和商人融洽,但是亲兄弟还会反目,何况和这些唯利是图的商贾,倒时候还不是指望这些拿刀的粗人冲上前。

    于是,文吏也就不再和杨天策争辩了,“大人,小人明白了。”

    再说穆增志回到家里,气得饭都吃不下,他以前被黄德年压着,处处被打压,原以为黄德年倒了,他可以取而代之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突厥人,横空抢了那处他眼红的盐铺。

    “该死的突厥人,我非得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不可。”

    穆增志越想越气,一拍桌子,茶杯都被震倒了。

    邓管家正好进来,看到了主人生气得拍桌子,他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上前对穆增志说:“主人,我们非得给这突厥人一点厉害看看,让他们知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穆增志望着低眉顺眼的邓管家,问道:“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邓管家就对穆增志耳语一番,说得穆增志眉开眼笑,“好,好,就按你说的办,记住,切不可暴露是我们干的。”

    邓管家拍拍胸脯,打了保证:“绝对不会,主人,你放心好了。”

    三天后的夜晚,一群黑衣人溜出一处院落,贴着墙根往阿史那昆的盐铺进发。

    邺城解围后,宵禁还没有解除,这个时候街上出了偶尔路过的巡逻士兵,杳无人迹。

    阿史那明斤正在盐铺大堂里面盘算一天下来的营收。

    凭借这竞拍会大出风头,阿史那家族声名大噪,愿意把盐卖给他的盐贩子很多,而这里的位置极佳,人流量大,一天下来,收钱一万有余,刨除成本,盈利一千出头,分给商业曹三成也就是三百,自己可以落得七百钱,一个月就是二万有余,一年二十万以上,三年就可以回本了。再加上手里有了稳定的货源,再贩卖到草原上,那又是一本万利

    阿史那明斤一边算账,一边笑,叔父真是眼光长远,不惜血本,拿下这个极具前途的铺子。

    突然,他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就放下算盘和账本,吩咐守在一旁的随从开门看看是什么人。

    随从打开门,还没有来得及探出头去,就被兜头盖脸的泼了一脸的油。

    随从一闻,惊喊一声:“是桐油!”

第112章 盐铺惨案(一)() 
随从话音未落,门窗都被泼上了桐油,然后一支支火把就投上去,冲天的大火迅速燃烧起来。

    阿史那明斤看到起火,情知不好,前门火太大,救火已经来不及,就打算往后门逃生。

    刚跑到后门,后门也被点了火,前后都有火,阿史那明斤急得直打转

    黑衣人放完火,迅速撤退。

    街坊和巡逻士兵看到起火,就敲响了铜锣,人们迅速赶到现场,但是已经是一片火海了,这几天又是天干物燥,无法施救。

    人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火海里面的阿史那明斤惨叫着倒下。

    第二天一早,杨天策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带着人来到现场。

    这可是竞拍最大的成果,如今却是变成一宗惨剧。

    杨天策来到的时候,看到邺城令衙门的人已经封锁了现场,他大声对衙役们说:“让开,我是商业曹的郎中。”

    衙役并不卖他的账,“命案现场,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杨天策怒了,“我怎么就成了闲杂人等?”

    这边的吵闹惊动了一旁的邺城令。

    他就过来看情况,脸上一笑:“杨郎中早啊,你这是”

    杨天策严肃着说:“事关商业,按皇上旨意,我们商业曹有责任查清真相,为商人们做主。”

    邺城最有钱的是商人们了,邺城令对把商业划给商业曹管理,憋了一肚子的气,就没好气的说:“杨郎中说得没错,不过现在闹出人命了,这就是我们邺城令衙门的职责了,杨郎中还是回衙吧,此案本官会查个水落石出的。”

    杨天策知道命案是归邺城令管没错,不过这商铺被烧了,商业曹应该调查一下吧,就对邺城令说:“邺城令所言不错,不过盐铺被烧,事关邺城商人们的情绪安定,我们商业曹总该看一看损失情况,这该可以吧?”

    邺城令沉吟一下,决定让一步,“那好,杨郎中请进,只许看,不许破坏凶案现场。”

    杨天策点点头。

    邺城令手一挥,衙役们就让开一条路。

    杨天策就和苏紫云以及几个青壮进了人圈,沿着墙根往里面查看。

    盐铺是木质结构,已经烧成一片焦黑的灰烬,几个烧焦扭曲的人形痕迹清晰可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的痛苦。

    苏紫云有些不适应,扭过头去呕吐。

    杨天策仔细查看,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这是人为纵火,特别是看到一个还剩一个尾巴的火把,更加肯定了。

    邺城令一直警惕的跟着杨天策,看到他对一个手掌长的木头柄仔细端详,就问:“杨郎中,看出了什么?”

    杨天策抬头,“这是人为纵火,他们是被人害死的。”

    邺城令一听,笑着说:“杨郎中好眼光,不错,他们是被人纵火烧死的。还看出了什么?”

    杨天策摇摇头。

    邺城令就得意的炫耀一番自己的专业:“他们是昨夜被人堵在屋里,前后门同时纵火,致使死者无路可逃,活活被人烧死。”

    杨天策站起来,拱手对邺城令说:“那就请大人多费心,为烧死的商人讨一个公道。”

    邺城令摸摸下巴的胡子,“那是自然。”

    杨天策离开了,邺城令也只是命令衙役捕快们寻访周围的人家,探听消息,但都没有想到局势瞬间恶化了。

    当天下午,就有几十个邺城经商的突厥商人聚集在商业曹门口吵闹。

    杨天策就出来接见这些人。

    一个年长的突厥人上前气愤的对杨天策痛骂:“奸官,假借拍卖的手段,搜刮我们突厥人的财产,还要烧死我们突厥人,太狠毒了。”

    杨天策辩解:“这位老先生,事情不是这样的,本官对盐铺被人纵火一事深感悲痛,一定督促邺城令为死者讨回公道。”

    “骗子!谁不知道你们齐国的官员官官相护,盘剥我们突厥人。”

    其他人也鼓噪起来,要不是旁边的青壮上前保护杨天策,这些突厥人几乎就要痛打杨天策一顿了。

    第二天早上,来商业曹门口抗议的突厥人更多了,他们高喊着“讨回公道、血债血偿”的口号,堵住了商业曹的大门,任何人都出不来了。

    杨天策本来想去解释,可是这些突厥人根本不听他说,就是不停的谩骂,还要往里面冲。

    盐商穆增志家,穆增志哈哈大笑,对邓管家说:“你这个主意好,一下子烧了突厥人的盐铺,连带让商业曹也出不了门,今后他们还有何脸面继续竞拍商铺。等到商铺烂在手里,官府一定会贱卖,我又可以大捞一笔了。”

    “是啊,主人,等到邺城令衙门收拾好盐铺的场子,主人可以买进来,盖一栋更大更豪华的盐铺了。”

    管家讨好的说,让穆增志更加得意。

    “邓管家,听说阿史那昆明日就要回邺城了,你让收买的那几个突厥人去他面前点几把火,撺掇他去商业曹闹一闹。”

    邓管家躬身答应:“那我这就去布置了。”

    阿史那昆去高城县联系盐贩子,谈好了条件,兴匆匆的赶回邺城,才进城,几个迎接的随从都带着哭脸。

    他很吃惊,问道:“你们是怎么了?为何哭丧着脸?出了什么事情?”

    随从就把盐铺被纵火、阿史那明斤遇难的消息报告给他。

    阿史那昆心如刀割,阿史那明斤他是当做儿子一般看待的,视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如今却惨死邺城,眼一黑,跌下马来。

    随从们七手八脚的上前扶起阿史那昆,把他抬到客栈休息。

    晚上,阿史那昆幽幽的从榻上醒来,看到床前站着几个来探望的突厥族人。

    “我侄儿真的是死了?”

    阿史那昆犹自不相信这是真的。

    族人点点头。

    阿史那昆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涌出,让一屋的人都忍不住去拭泪。

    一个叫哥舒云的突厥族人上前说:“我听说这事是齐国人的阴谋?”

    众人皆惊,连阿史那昆也不由瞪大的眼睛望着哥舒云。

    哥舒云不紧不慢的说:“我找人探听了一下消息,听说是商业曹设下圈套,让我们突厥人也参加竞拍,他们拿了钱,眼红我们的财产,才派人纵火烧死我们的人,想要抢夺我们的钱财。我们大家都威险着呢。”

第113章 盐铺惨案(二)() 
众人听了,都大吃一惊,“你说的可是真的?”

    哥舒云不紧不慢的说:“当然是真的。阿史那大叔当日竞拍盐铺,显露了财力,惹得齐人奸官觊觎,才有如此大祸。不但如此,现在齐国那**官都以为我们突厥人有钱,都想着心思夺取我们的钱财,甚至杀死我们、烧死我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小事。”

    虽然这些话有些耸人听闻,不过突厥人在邺城属于少数中的少数,不过数百人,置身于齐国人的人海之中,就非常的敏感了。

    所以,哥舒云这么一说,在场的人的心绷了起来吧。

    阿史那昆伤心与惊惧之下,也不由信了哥舒云的话,他强撑着坐起来,“诸位,我侄儿明斤一向与人为善,从不与人争持,就连这样的人,齐人都容不下,这个公道,我一定要替他逃回来。我与佗钵可汗有旧,我会修书一封,派心腹之人送给可汗,请可汗替我们出头。另外,我忍不下这口气,我会找杨天策算账,我给了他钱,凭什么要烧死我侄儿?”

    阿史那昆在这群突厥人威望很高,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振臂高呼:“我们陪同你前去找他们讨个说法。”

    “对,不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草原的子民,决不罢休!”

    第二日一早,这些人齐聚在阿史那昆住的客栈门口,派了哥舒云前去请阿史那昆。

    阿史那昆没有犹豫,带着随从就出了客栈大门,看到一众突厥族人围拢在门口,感激的说:“多谢大家为我侄儿的事情尽心尽力,等替我侄儿讨了说法,我请大家吃酒。”

    众人都说:“应该的。”

    阿史那昆也就不客套了,迈步就在前面带路,一行二三百人浩浩荡荡的奔向商业曹大院。

    商业曹大院门口看守的青壮远远的看到一群外族之人气势汹汹的往这里走来,心里发虚,当即就有人进去报告给杨天策。

    杨天策正在处理文书,看到一个青壮急急忙忙的跑进来,知道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了什么事?”

    青壮气喘吁吁的报告:“大人不好了,几百个突厥人快要来大门了。”

    杨天策一愣,“几百人?”

    前几日不过数十人就堵得大门进出不得,几百人那还了得?

    杨天策侧脸去看苏紫云,见她正聚精会神的在清理文书,就对苏紫云说:“苏大人,这群突厥人怕是来者不善啊,苏大人不如先从后院回去避一避。”

    苏紫云却抬头,望着杨天策,坚强的说:“杨大人不怕,我也不怕。”

    “这不是怕不怕的事情,他们突厥人八成是闹事的,根本讲不通道理,你一个女孩子家,还是避一避的好。”

    堂上的文吏也劝说:“苏大人,杨大人所言极是,苏大人还是避一避为好。”

    几个人的劝说,让苏紫云对杨天策有些感激,也就不再坚持了,“多谢杨大人,我就暂且避一避。”

    杨天策朝苏紫云点点头,目送她起身离开。

    等到苏紫云走了,杨天策站起来,对周围的人说:“走,随本官去门口看一看。”

    众官吏就随杨天策往大门走去。

    刚到大门,杨天策就看到了以阿史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