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来救国-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奚昆武艺高于张芙蓉,几乎寸步不离的跟随着她。
来到县衙大牢,奚昆出示了县令的手书,牢头就打开牢门,领着张芙蓉、奚昆等去见张宝。
来到张宝监室,张芙蓉喊了几声:“哥哥,哥哥。”
却是无人答应。
张芙蓉就央求牢头打开铁门。
牢头在腰间的钥匙串里面找了老半天,才找到钥匙,打开了锁。
张芙蓉伸手推开铁门,走了进去,奚昆也跟着进去了。
监室的天窗很小,很高,几乎没有什么光线招进来,看东西只能看个模模糊糊的大概。
张芙蓉看到一个人背对着她趴着小桌子上面,喊了几声,没有答应。
奚昆就吩咐牢头拿火把来。
有了火把的照明,张芙蓉看清楚了,趴在桌子上面的人正是哥哥张宝。
她刚要过去,却发觉脚下黏糊糊的,低头一看,都是凝固的鲜血,心里顿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走近仔细一看,张芙蓉发现张宝咽喉插着一根筷子,血正是从那里流出来的,此刻她哥哥早已没有了气息。
顿时,张芙蓉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俯下身去抱着哥哥的尸体,摇晃着:“哥哥,醒来啊”
奚昆和其他人就默默的看着张芙蓉伤心痛哭。
等她缓了一些,奚昆就走过去,看了看桌子上面写着字的纸,对张芙蓉说:“这是不是你哥哥留下的?”
张芙蓉擦干眼泪,把那两张纸举起来,看了看,的确是她哥哥的字迹,一张是认罪供词,写满了自己干下的坏事。
另外一张是遗书,说自己是因为感到罪孽深重,无颜再活在世上,愿意以死赎罪。
张芙蓉看了,泣不成声,“哥哥,你怎么这傻啊。为什么要自尽呀。”
等张芙蓉缓过气来,奚昆劝道:“人死不能复生,张姑娘还是要替你哥哥料理后事,让他入土为安呀。”
张芙蓉觉得有道理,就点点头,“嗯,我也想让我哥哥入土为安,但我不知道怎么做。”
奚昆道:“我来帮你吧。”
在奚昆的帮助下,第二日张宝就装入一口棺材,悄悄的埋在一个荒山之上。
山风徐徐,张芙蓉不知何去何从,彷徨无措。
奚昆就道:“你不是也有罪孽吗?皇上说了,你可以从军,为国效劳,就可以还清罪孽,你可愿意?”
张芙蓉无处可去,想了想,就答应下来:“我愿意入军中,为国效力。”
奚昆心里就偷笑:皇上的安排还真是绝了。
第206章 回邺城()
高伟率领凯旋之师慢慢腾腾的往邺城行进。
之所以慢,是因为高伟有意在行军途中进行各项军事训练。比如,急行军,突然让军队急速行进十里路。没有及时赶到目的地的人,对不起,吃饭的时候只能吃人家的一半。
还有,负重行军,让砍刀队披甲行进,一走就是几里路,休息一会儿后,接着走。
高伟骑着马,自然不累,倒是把砍刀队和御林军折腾得够呛。
唯一让这些军汉们舒心一点的是,皇上按照约定把剿匪的战利品分配给他们了,真的一钱未扣。
有了钱揣在怀里,累一点,苦一点,军汉们也就忍了。
等大军来到漳水北岸渡口时,奚昆带着张芙蓉轻骑追上队伍。
在大帐中,高伟对张宝的自尽深表同情,劝张芙蓉节哀顺变。
高伟的关心勾起了张芙蓉痛苦的记忆,又想起了哥哥和自己过往的点点滴滴,不禁哭泣起来,哭得梨花带雨,分外娇俏。
哎,难怪说,要想俏,戴点孝。女人穿着白衣,哭起来,还真是好看。
不过张芙蓉这一哭就没完没了,高伟都慌了,借她了七八个丝帕,都不够用。
高伟暗谈,我的姑奶奶,不能这么哭下去了,不然这漳水就要涨大水了。
“张姑娘,逝者已去,来日放长,朕来给张姑娘安排一个差事可好?”
张芙蓉抬起泪眼,道:“谢皇上,我愿意报效朝廷。”
高伟大喜,就说道:“那朕就让你编练一支女军,平时禁卫宫苑,战时随朕亲征。”
张芙蓉谢恩答应,高伟就带着张芙蓉和大军渡河回邺城,他要在宫女中选拨二十个身体强壮的宫女,交给张芙蓉折腾。
如此这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张芙蓉留在身边了。
高伟觉得自己的这个决定很英明,自我表扬了一番,然后渡河南下,接受邺城军民和文武大臣的夹道欢迎。
房彦谦和慕容三藏早已接到高伟派人的通知,都穿着朝服,带着文武百官骑马坐轿出城,来到北门紫陌桥渡口等待班师大军。
天气也不错,艳阳高照,也不甚热,适合出门观看各种热闹。
于是百姓们听闻皇帝再次得胜班师,都放下手中的活计,万人空巷,上街来看热闹。
渡口这边更是人潮如海,你推我挤的,喧闹不已。
幸好有了上次班师的经验,士兵们持枪竭力维持,渡口的秩序明显比上次班师要好上许多。
砍刀队过河之后,就地列阵。他们都披甲持刀,威风凛凛。
邺城的百姓看了,都很惊讶,大齐终于有了一支雄兵旅劲,安全感直线上升。
皇帝的御林军出现渡口,天子旌旗飘扬。
房彦谦和慕容三藏看到天子旌旗,率领文武大臣都跪伏在地,高声喊万岁。
百姓们也跟着跪下去,高喊万岁,这会儿他们是真心的。
这才多久,皇上就接连打了两个大胜战,多么难得啊,自己作为大齐子民,也与有荣焉。
高伟听见官员百姓高喊万岁,笑着朝众人招招手。
他偷偷的用眼光瞟了一眼站在身边的张芙蓉,看出了她眼神里面的好奇、崇拜,于是心里偷着乐。
渡河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高伟渡过了河,坐上天子使用的御用车驾,从士兵们维持出来的一条通道朝邺城而去。
两边的百姓看到了,更加激动,喊着万岁。
随后渡河的是近二千俘虏,这让围观的百姓好奇不已,盯着俘虏们看,嘴里还说七说八的。
“原来土匪就长这个样子啊?”
“是啊,也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我还以为是红毛妖怪呢。”
俘虏们很不自在,被这么多人围观,指指点点,即便他们杀过人,见过血,现在却是羞愧的低下头去。
被夹道欢迎的待遇,高伟已经享受过一次这种待遇了,再来一次,感觉很不错,被人欢迎总比被人讨厌要强很多,对不对?
一路艰难前行,终于来到宫门之前。
高伟看到胡太后带着冯小怜和一众宫妃在门口按照惯例迎接。
胡太后又出宫了,高伟忍着不快,按照礼仪虚应一番,就让内侍和宫女扶着胡太后回宫“静养”。
等胡太后走了,高伟才走向冯小怜。
这次出征不过几天时间,冯小怜并没有像上次那样泪眼婆娑的,反而是狐疑的看着高伟身后的张芙蓉。
漂亮女人和漂亮女人是天生的敌人。
不过冯小怜很聪明,在文武大臣面前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躬身问安。
高伟也碍于文武大臣都跟在身后,不好解释张芙蓉的来历,就淡淡的说了一声:“爱妃辛苦了,朕回来了。”
冯小怜躬身答谢,表现得很得体。
回到宫内,高伟先是喝了一口茶,召来冯小怜和张芙蓉。
冯小怜聪明伶俐,知道讨好人,笑着对高伟道:“皇上,这位妹妹叫什么名字啊?”
高伟不知道冯小怜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就介绍道:“她叫张芙蓉,是朕选拨的一位女将军,她将在宫内率领一支女军,保卫宫禁安全。”
冯小怜就走过去拉住张芙蓉的手,笑着说:“张妹妹,你的名字很好听,以后啊,咱们姐妹要多亲近亲近。”
张芙蓉一惯习惯砍砍杀杀的日子,并没有在皇宫的生活经验,甚至连想象都没有,现在一下子皇上最宠爱的妃子拉着自己的手说是姐妹,她一下羞红了脸,不知道怎么应对。
冯小怜呵呵一下,心里高兴得很,这个张芙蓉并没有什么心计,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也就没有把张芙蓉放在心上了。
于是,冯小怜也就不再接近张芙蓉,转头去陪着高伟喝酒取乐。
高伟看见张芙蓉很不自在,就有点心疼,就吩咐内侍先带张芙蓉下去安顿好,改日选好了强壮的宫女,就交给张芙蓉来训练,让她有事情做,不至于那么无聊。
张芙蓉也庆幸脱离了尴尬的处境,在内侍的带领下,东瞧瞧,西看看,怎么也看不够。
邺城皇宫,建筑奢华,到处金碧辉煌,宫室之瑰丽,在张芙蓉想象中,天上宫阙也不过如此。
第207章 草原的风()
隔了几日,高伟真的选了二十个做粗活的宫女,交给张芙蓉来训练。
没事的时候,高伟就让张芙蓉带着宫女在御花园操练,他看得津津有味。
接下来的几个月,除了北边的马邑与周军宇文神举所部有零星冲突外,互有胜负,大体还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高伟也接到一个好消息,包围薛家堡的军队,终于迫使薛家内乱,薛延的首级被薛家的人奉上,向朝廷军队乞降。
薛延的首级也被石灰腌了,送到邺城。
“朕终于没有违背誓言,给了薛娥一个公道。”
高伟很高伟,派奚昆拿薛延的首级给安置在邺城的薛娥看。
据奚昆回报,薛娥观看了薛延的首级,当即跪下来,向佛祖祈祷,要佛祖保佑大齐的天子陛下江山永固,福寿延年。
高伟笑笑,一带而过。
佛祖保佑,不如强军富国。
他找来杨天策,询问商业曹收税的情况。
杨天策详细汇报了商业曹向各州郡派出下属机构,统一收取商业税,收入府库的钱粮大有增加。
“杨爱卿,你功劳不小啊,继续努力吧。”
杨天策谢恩,然后汇报了一个消息:“皇上,据去过草原上的商人回报,突厥人好像在召集各个部落集合,时间是十月。”
这个消息引起了高伟的注意,那个时候正是天气转凉,草原上的突厥人集结起来,要干什么,难道还不清楚吗?
就是南下抢东西啊。
现在中原纷乱,周国和大齐互相消耗,莫非这就让突厥觉得有机可乘了?
高伟想到,突厥人不好对付啊。他们散开了,都是和平的牧民,聚在一起,都是马上的战士。辽阔的草原之上,控弦之士数十万,实力雄厚。
更难对付的是突厥人的战术,突厥军队号称狼军,战斗特点是狼群战术,人人都是天生的马上战士,精于骑射,所以基本都是骑兵,机动能力强,打得都是运动战。每逢秋冬之际,膘肥马壮之时,他们就集结起来南侵,劫掠扫荡。小股官军不是敌手,等到大齐聚集了大部队,突厥早已北返,追之不及。
中原的军队面对这样机动性强的突厥军队,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城池,他们一般不硬攻坚固的城池,一方面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攻城器材装备技术都不完善,另一方面,机动战要求其不能携带太多笨重的器材。
守城也是两面刃,可以确保城池不失,城墙之内的人员和物资财产安全,但是城池之外的百姓就遭殃了。
高伟思考历朝历代对付游牧军队的战例,需要手中有一支强大灵活的骑兵部队。但骑兵非一日之功,难啊。
还是立足于当下的条件,组建步兵,在险要处设防,先确保重点地区不失守吧。
高伟夸奖了杨天策:“你这个消息很及时,杨爱卿辛苦了。”
杨天策躬身退下。
高伟就寻思起扩建军队的事情来。
军校的学员们都已经学了大半年,可以出来带兵了。
他们都是现成的军官,只要把士兵招募好,交给他们训练一阵子,就可以上阵了。
虽说还不能野战,但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天,高伟就召来慕容三藏、段德举、房彦谦等人商议扩军的事情。
皇上很坚持,他们也觉得应该早做准备,不然突厥人来了,手里无兵,就麻烦了。
事情定下里之后,高伟就给他们做了分工,房彦谦管后勤供应,段德举管招募,慕容三藏管训练。
高伟自己则是拟定新军的军法和训练大纲。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严厉的军法就是最好的治军手段。本来打仗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要让士兵不畏惧敌人的刀剑,就必须用军法让他们先明白,违令就是死,遵从军令殊死一战方能死里求生,甚至还有升官发财。而将领必须要让士兵畏惧自己甚于敌人甚至是死亡,一手挥大棒一手捧萝卜,此乃自古良将为将之道。
军法要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呢?高伟思索起来,他记得读过的材料里有“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即是“大将既受命,总专征之柄,犒师于野,毕而下令焉,不从令者必杀之。夫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低不伏,此谓悖军。如是者斩之。呼名不应,召之不到,往复愆期,动乖师律,此谓慢军。如是者斩之。夜传刁斗,怠而不振,更筹乖度,声号不明,此谓懈军。如是者斩之。多出怒言,怨其不赏,主将所用,崛强难治,此谓横军。如是者斩之。扬声笑语,若无其上,禁约不止,此谓轻军。如是者斩之。所学器械,弓弩绝弦,箭无羽旋,剑戟涩钝,旗纛雕敝,此谓欺军。如是者斩之。妖言诡辞,撰造鬼神,托凭梦寐,以流言邪说恐惑吏士,此谓妖军。如是者斩之。奸舌利嘴,斗是攒非,攒怨吏士,令其不协,此谓谤军。如是者斩之。所到之地,陵侮其民,逼其妇女,此谓奸军。如是者斩之。窃人财货,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如是者斩之。将军聚谋,逼帐属垣,窃听其事,此谓探军。如是者斩之。或闻所谋及军中号令,扬声于外,使敌闻知,此谓背军。如是者斩之。使用之时,结舌不应,低眉俯首而有难色,此谓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