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昏君来救国 >

第95部分

昏君来救国-第95部分

小说: 昏君来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铮亮的匕首,闪烁着点点寒光,突厥俘虏们看了,心里发寒。

    他们连连点头:“长官你尽管问,我们以狼神的名义起誓,我们会说实话的。”

    王世泽冷笑一声,看来突厥人也有软骨头,用匕首稍微那么一威胁,就用他们最崇信的“狼神”起誓。

    “好,我问你们,你们是哪个部落的?”

    两个突厥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是斛薛部落的。”

    王世泽了解一些突厥部落的情况,这个斛薛是个不大不小的突厥部落,臣服于佗钵可汗的阿史那家族。

    他很想知道佗钵可汗的主力有没有南下,就问道:“那这次除了你们,还有哪些部落来了?”

    突厥俘虏回答::“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一些部落,佗钵可汗的儿子阿史那庵逻殿下统领我们。”

    王世泽吃了一惊,佗钵可汗的儿子阿史那庵逻来了,看来这次突厥人的行动是很大规模的。

    “那你告诉我,阿史那庵逻带了多少人?”

    “我们也不知道,他还没有南下,只是派了使者让我们部落的俟斤带着我们的人先行南下,他会来支援我们。”

    王世泽想了一下,这些小部落南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了,阿史那庵逻亲自来的话,人数应该不少于小部落,那这么想的话,此次突厥人南下,总人数接近十万人左右。

    十万突厥骑兵,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据。这些突厥人基本不携带什么粮草补给,一切都是就地抢劫。

    这下子会给大齐带来多大的灾难啊,王世泽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行,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带回去,让朝廷早作准备,派出援军。

    王世泽想到这里,转身就上了马。

    他朝两个望着他的骑兵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带头骑马上山。

    其他骑兵也跟上了,唯独留下两个骑兵。

    突厥俘虏们不知道齐人会怎么处置他们,吓得面无人色,嘴里喃喃道:“我什么都说了,你们不能杀我。”

    两个骑兵怪异的笑笑,没有理睬突厥俘虏的话,向他们逼近

    王世泽走出不远,听到身后传来两声惨叫,过了一会儿,那两个骑兵就追上来了。

    “队主,事情办好了。”

    王世泽点点头,“我们翻山。”

    一队人马就开始翻山越岭了,能骑马就骑马,不能骑兵就牵着马徒步走。

    天黑之时,就已经来到山顶,模模糊糊的看得到山下的旷野了。

    王世泽让骑兵们山顶休息了一夜,天命之后就下了山。

    下山比上山要轻松一些,也要省时间一些。

    等来到山下,王世泽派了两人回马邑去,让他们分为两路回去,务必要把消息带回去。

    “走,我们去看看周人有没有动静。”

    目送两人走后,王世泽也上了马,招呼手下跟上。

    往西北方向倒是没有碰到突厥人,骑兵们顺利的画了一个大圈,从马邑东北百余里行进到西南百余里。

    然后,王世泽带着骑兵们往马邑方向搜索前进。

    又是一天过去了,王世泽看到有一个村子,就带着人马进村。

    村民们见来的是大齐的兵马,倒是热情的招待了他们。

    一路餐风宿露了几日,骑兵们又累又饿,这下子吃上热食,战马也吃上了干草。

    晚上的时候,还在村民们的家里借宿,不用露宿野外,这让王世泽和骑兵们感到非常的满意。

    天明之后,王世泽率领骑兵们再次上路,但是没有行进多久,远远的就看到了一支黑衣黑甲的周军步兵,人数在三千人左右。

    看他们的行进方向,也是马邑。

    王世泽不由暗骂了一句,马邑是产金子还是产银子,怎么大家都去凑热闹了。

    于是,王世泽带着人马潜伏了半个时辰,在这队周军走后,又来了周军大队,前后是骑兵,中间是步兵和大车,浩浩荡荡,人数不下万人。

    得到这些信息,王世泽基本确定了,突厥人和周人同时对马邑动手了。

    “走,兄弟们,回马邑报信。”

    王世泽的任务是侦探敌人的动向,不是去拼命。

    再说他们这么几个人,上去也是送死。

    王世泽带着手下远远的绕了一个大圈,仗着马快,还是先抵达马邑。

    望着马邑高耸的城墙,王世泽在心里想,暴风来临,马邑这次能屹立不倒吗?

第213章 别样的手段() 
邺城昭德寺,方丈圆慧正在给佛祖上香祈祷,上百个僧人跪在圆慧身后,频频稽首顿拜。

    “阿弥陀佛。”

    圆慧念了一句佛号,结束了这场法事,站起来,面对众僧,刚要开口说解散,就看到一个守门的小和尚急急的冲进来。

    “何事如此惊慌,此乃佛门净地。”

    圆慧不悦的皱皱眉头,开口斥责。

    小和尚吓了一跳,喘了一口气,恭恭敬敬的站好,低声道:“师傅,徒儿知错了。”

    见小和尚态度好,知错就改,圆慧也就态度缓和了一点,问道:“何事?”

    小和尚见方丈询问,就回答道:“师傅,邺城令派人送来一份文书。”

    圆慧伸出手,“拿来。”

    小和尚就掏出那份折叠了文书递给方丈。

    圆慧接了文书,展开一看,先看了一下邺城令的印章,果然有一个鲜红的印章。

    然后,圆慧去看文书的内容。

    看着看着,圆慧就眉头紧锁,心里叫苦。

    在场的僧人们看到方丈的脸色变了又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想问又怕方丈斥责。

    圆慧看完了,仰头看了看大殿的天花板,又低头环视了一圈僧众,叹息一口气,说道:“诸位,皇上下了诏令,让我们邺城的寺庙都要按照实际僧尼数量,出一半的人随军出征,为大齐新军祈福,救援马邑。”

    这话一说,大殿就炸场了。

    “什么?让我们出征,我们手无寸铁,如何上得了战场?”

    “是啊,大齐缺兵吗?才征募了十万大军,还让我们去干嘛?”

    “我们只会念经,不会打战,我们不去。”

    “不去,不去。”

    圆慧听着徒弟们抱怨连连,心里也不是滋味。

    但是邺城令的文书说得很清楚,三日之后,没有凑足人数的寺庙,官府将会查封。

    与其让昭德寺毁在自己手中,莫不如让一半的僧人随军前去,保住香火,昭德寺他日还有振兴的希望。

    等到徒弟们的声音小了一些,圆慧挥挥手,让徒弟们不要再说了。

    徒弟们就此安静下来,等待方丈讲话,看看方丈怎么处置这件事情。

    “弟子们,皇上有旨,我们就应当遵旨。这样,明日早饭的时候,自愿去的人找你们的大师兄报名。”

    然后,圆慧对大师兄真悟说:“你明日把人数计算一下,告诉于我。”

    真悟点头答应:“谨遵方丈法旨。”

    圆慧说完,不理会徒弟们的议论,转身就走。

    第二日,圆慧吃过早饭,在房间等候真悟前来汇报情况。

    真悟进来了,先双手合十行了一个礼,然后缓缓禀报:“方丈,我寺共有僧众二百七十人,早上有十一人自愿随军。”

    圆慧听了,双目发直,一声不吭。

    真悟不敢催促,就站在一旁耐心的等候。

    过了好久,圆慧悠悠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既然如此,只有用抽签一途了。”

    真悟不解的问:“方丈,我们不理会不就行了?现在众心向佛,官府要查封我们寺庙,岂能不忌惮吗?”

    圆慧转头望着真悟的眼睛,说道:“你错了,皇上派人四处宣扬,不论商农,不论僧道,都要忠贞爱国。前几日,老衲的一个施主,与老衲结交了二十余年,老衲与他交谈,他都说皇上的说辞很有道理,他很信服。可见人心是向着皇上的。再说官府行事,没有道理也会变成有道理,到时候,给我们昭德寺安排一个通匪的罪名,世人只会痛恨我们,不会同情我们。所以,与其让历代先师之祖业毁在我手上,不如让一半的僧众去随军,保住我们的基业。”

    真悟听了,合手道:“徒儿听明白了师傅的苦心。”

    圆慧就挥挥手道:“去吧,安排他们明日抽签,抽中者后日去北门外集合,等待官府清点人数。”

    真悟点头答应,转身去安排了。

    第二日上午,全寺的僧人们都集合在大殿。

    大殿的正中摆着一个桌子,上面有一个竹筒,里面有两根签,一根上面有字,一个无字。

    真悟代表方丈对师弟们说:“方丈有令,所有我寺僧人均需抽签,抽中有字者,就随军出征,抽中无字者,留在寺中修行。大家就各安天命吧。”

    僧众们纵使有再多的抱怨,也抵不过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一一上前抽签,用颤抖的手抽出那根决定自己命运的竹签。

    抽中无字者狂喜不已,心里念着阿弥陀佛,抽中有字者垂头丧气,但心里念着的也是阿弥陀佛。

    一样佛,两样人。

    一轮过后,加上自愿报名的,离半数的一百三十五人还差六人。

    真悟就道:“没有抽中的人再来抽一次。”

    但是顺序问题让僧众们争吵不休。

    大家都明白,六个人,也许只要前面的十二个人就够了,如果自己在十二个人之后,就不用去北边吃沙子了。

    真悟看到大家吵吵闹闹,不知所措。

    他大声的让大家安静下来,但这关系命运的事情,谁也不让谁,继续争吵着。

    真悟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大了,却是镇不住场面。

    圆慧从佛像后面转了出来,大喝一声:“安静。”

    见方丈来了,众人顿时安静下来,闭口不言。

    圆慧环视了众人一圈,然后缓缓说道:“按年龄来吧,师兄们先抽。”

    这个安排无话可说,僧众们就按照年龄的大小上前抽签。

    很快,六个人就选出来了。

    圆慧让没有抽中的人先回去,等他们走了,方丈对抽中的一百三十五个僧人说:“师傅也舍不得你们离开,但是圣命难违,师傅今晚会为你们诵经一卷,为你们祈福。”

    这一百三十五个僧人顿时感伤起来,泪水都忍不住流出来,“谢谢师傅,师傅你也要保重。”

    圆慧摆摆手,“你们去吧,今晚我已经吩咐厨房,给你们做一餐好的,也会为你们准备好干粮,明日一早,让大师兄送你们出城。”

    “谢师傅。”

    僧人们躬身,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圆慧没有在停留,步履蹒跚的走出大殿,回到自己的房间。

    当夜,圆慧一夜未眠,念了整整一夜的经。

第214章 出征还是法会() 
第二天一早,昭德寺那一百三十五个被抽中的僧人聚集在大殿的门口。

    人人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裹,里面有路上吃的干粮和一壶水。

    大师兄真悟站在台阶上,看着这些朝夕相处的师弟们,心中百感交集。

    有些人和他很友好,有些人很痛恨他。

    原因是他是大师兄,一人之下,数百人之上。

    方丈圆慧年纪大了,不怎么管事了,把偌大一个寺庙都交给真悟来打理。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利益之争。

    佛门净地也不能免俗。

    俗话说,十根手指还不能一般齐呢,真悟尽管愿意做到尽量公平,但是一碗水只要是端在人的手中,就不免会晃荡几下。

    “各位师弟,方丈昨晚为你们诵经一宿,身体欠安,不来送你们了。有诸佛保佑,你们一定会平平安安到达马邑。你们要记住方丈的教诲,在马邑传播我门佛法,普度众生,知道了吗?”

    师弟们有气无力、参差不齐的回答:“知道了。”

    真悟就手一挥,“跟我走。”

    说着,他走下台阶,率先往大门走去。

    师弟们就跟着真悟出门。

    来到门口,他们都吃了一惊,除了两个邺城令府派来的差役,没有抽中的僧众们聚集在寺庙大门口,要送他们一程。

    这些人都脸上挂着泪花,等看到平日与自己交好的僧人出来了,一拥而上,牵着他们的手,哭着说个不停。

    两个差役看了也有些心酸,把头转过去,不忍催促他们上路。

    直到时间不早了,再不走就误了报到的时辰,差役们才转过头来,吆喝起来:“上路了,上路了。”

    真悟看到这形势,也就大喊一声:“好了,就到此为止吧。”

    众人这才分开,跟着真悟和差役往北门而去。

    走上邺城的街道,真悟不时看到一队队的僧人也同样往北门而去,心里吃了一惊:邺城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的佛门弟子?

    真悟就与两个差役攀谈起来:“大哥,皇上这是征集了多少僧人呀?”

    差役就说道:“我叔父在邺城令府里当书吏,他说这次差不多征集了六万人吧。”

    真悟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按照二抽一的比例,那邺城不是差不多有十余万僧尼,而整个邺城不过几十万人而已,这也太多了。

    真悟就不再问了,带着师弟们跟着差役来到北门。

    北门这个时候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没有头发的脑袋占了一大半。

    差役带着真悟的人来到一处空地,那里摆着一张桌子,坐着几个书吏。

    差役上前说:“老张啊,昭德寺应到僧人一百三十五人,实到一百三十五人。”

    那个书吏就抬起头,让僧人们一个个来,勾对姓名,发给每人一个写着名字的木牌,告诉他们:“别丢了,以后路上吃饭啊,全靠这个了,丢了就没有人管你们的饭了。”

    僧人一听,都把木牌贴身放好,生怕丢失了。

    真悟完成了方丈的嘱托,拿着一纸文书,没有立刻回去复命。

    大军带着数万僧人出征,更古未闻,如此奇景,他倒是想见识一番。

    于是,真悟四处游走,看到都处都是僧人,按照寺庙的不同,停留在不同的空地上。

    再往漳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