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昏君来救国 >

第97部分

昏君来救国-第97部分

小说: 昏君来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皇上和任城王叔侄说完话,赵州刺史也上前讨好皇上:“臣也准备好了寝殿和酒菜,请皇上入城。”

    骑了一天的马,高伟有些疲劳了,对赵州刺史的好意,就笑纳了,“好,朕这就入城。”

    他把安营扎寨、安排军队的事情都交给了段德举,在高湝和赵州刺史等官员的陪同下骑马往赵州城门走去。

    突然,傅伏也抢着跪在道旁,高呼:“皇上,臣东雍州刺史傅伏恳求皇上发兵,夺回东雍州。”

    听到傅伏这个名字,高伟一愣。

    他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傅伏是个能攻又能守的良臣,忠心不二,眼前这个衣着破旧的人就是故事里面的那个傅伏吗?

    任城王看了一眼傅伏,嫌弃他搞坏了宴饮的气氛,对高伟道:“一个败军之将,皇上没有惩罚他,就是皇恩浩荡了,理他做甚?”

    但高伟却不这么想,而是很热情的说:“傅刺史,随朕去赴宴吧,你的手下交给段将军。”

    傅伏却说道:“皇上不发援兵,臣不愿意赴宴。”

    还是一个倔强的人呢,高伟哈哈笑了一下,“傅刺史,就在酒宴上商议此事吧。”

    这么一说,傅伏才答应下来,交代亲卫们去找段德举,自己则跟着皇帝的队伍进了赵州城。

    赵州是个中等规模的州,人口州多,较为富裕,又多年没有战乱,赵州刺史准备的宴席无比的奢华。

    高伟既然笑纳了,也就没有挑赵州刺史的毛病,坦然享受美酒美食。

    高湝有意询问皇上的进军策略,多次谈及话题,但高伟只是笑笑,就是不跟着说下去。

    这让高湝很无奈。

    傅伏则是心情复杂,皇上让自己赴宴,没有追究败军的责任,但不知道会不会答应派援军给自己。

    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光杆的刺史了,身边就这么几十人追随。

第217章 傅伏的建议() 
直到酒酣耳热,高伟不觉得疲惫了,才有兴趣谈进军的策略。

    “诸位爱卿,朕欲要北上救援马邑,你们有何高见啊?”

    高湝资历和身份最高,率先讲了起来:“皇上,臣以为我们大军要立刻出发,和马邑守军里应外合击败突厥和周军,以解马邑之围。”

    很多将领都纷纷附和。

    高伟微笑着听着,但不发表意见。

    “还有哪位爱卿有不同的意见吗?”

    有人就壮着胆子说道:“臣以为,我军应该在赵州观望,若是周军和突厥相争,我军等他们快要分出胜负了,再去马邑,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了马邑之围,得了渔翁之利。”

    高伟微微点头。

    高湝不同意,出言道:“若是周军和突厥结盟了,我们难道在赵州坐视马邑被他们拿去吗?”

    提出建议的人不能回答,也不敢反驳任城王的意见。

    任城王看到无人敢反驳,得意的朝高伟拱拱手:“皇上,我军应该明日就开拔,十天之后就可以抵达马邑了。”

    高伟听了,不置可否,而是问坐在角落里面的傅伏,“傅爱卿,你怎么看?”

    任城王高湝有些不悦,一个败军之将,有什么好问的。

    傅伏起身,鞠了一躬,回答道:“臣以为我军应该进军肆州。”

    此言一出,任城王高湝冷笑道:“莫非你想来一个围魏救赵?但别忘了,马邑丢了,我大齐西北就无险可守,突厥人就此长驱直入,河北之地就沦为一片刀兵火海。”

    其他人也纷纷投去鄙夷的目光,嘲笑傅伏的自作聪明。

    更有一个人要揭傅伏的伤疤:“傅刺史,你该不会是想让皇上的大军替你救回你儿子吧?”

    高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就问傅伏:“你儿子在肆州?”

    傅伏拱手道:“臣的儿子世宽并不在肆州,在并州。”

    那人道:“肆州和并州不过百里,有什么不同。”

    傅伏朝高伟长稽,“臣非为吾儿,乃是为大齐。”

    其他人还要说,高伟就挥挥手,让他们别出声了,“傅爱卿,你说说你的理由吧。”

    傅伏见皇上不怀疑自己,但还是要把话说明白:“皇上,并州的宇文神举部北上马邑,肆州和并州兵力空虚,肆州不过三千军马,我军若是能急速夺下肆州,就斩断了马邑周军的后路,周军必然回师,端看马邑的突厥人是跟着周人一起来肆州还是不管不顾,直奔定州,只要做好定州的防御,我军在肆州以逸待劳,击败回师的周军就很有把握,然后大军北上马邑,突厥人的后路被断,也必然回师马邑,我军可以在马邑城下和突厥人决战。”

    高伟一听,很有道理,就心里有了计较。

    “任城王,你就率领你的部属北上定州,务必要把定州守着,别让突厥人越过定州。”

    高湝见皇上圣意已决,不好反对,就躬身领旨:“臣遵旨。”

    高伟又对傅伏说:“傅爱卿,朕给你一万军兵,你去夺取肆州,记住,要巧取,不要硬攻,你应该会知道怎么做了。”

    傅伏对周军很了解,都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仗了,肆州兵少,应该有办法。

    “臣遵旨。”

    说完之后,傅伏又问:“皇上,夺下肆州之后,可容臣去收复东雍州?”

    高伟笑着摇摇头,“东雍州离晋阳太近,此事日后再说。朕向你保证,东雍州必定会回归大齐的。”

    画了一个饼之后,傅伏也心里好受了一些,“臣谢恩。”

    说完事情,高伟端起酒杯,说道:“诸位爱卿,让我们共饮此杯,为了大齐王师旗开得胜。”

    群臣举杯,一起饮了酒。

    第二天,任城王高湝满目牢骚的领军北上定州。

    高伟前来送行,高湝一肚子怨气的说:“皇上为何要听信一个败军之将的话?他连一个东雍州都守不住。”

    高伟笑笑道:“任城王,傅伏此人是一个人才,朕就给他一个机会。”

    “他是人才?人才还会丢了城池?”

    高湝不解皇上是怎么看待人才的,傅伏这种人也算是人才?

    “任城王,傅伏兵少粮少,败了也是非战之罪,并不是他的才能不足。日后,你就等着看他的表现吧。”

    高湝将信将疑的点点头,“那好吧,我就等着。还有,皇上,此次行军,不可儿戏,那些僧人”

    “任城王,朕自有主意,你前去定州,好好守住定州吧,别急着和突厥人决战,要拖着他们就行,决战是在马邑。”

    高湝道:“皇上放心,臣记住了皇上的话。”

    “嗯,任城王,就出发吧,等决战之日,我们在马邑会师。”

    高湝感慨的看了看年轻的侄儿,“皇上保重,臣去了。”

    高伟点点头,只是微微笑着,目送高湝转身,率军离开。

    傅伏一大早就率领一千骑兵、九千新军出发了。

    有了军校学员做军队的骨干,高伟对军队的战斗力、忠诚度都很有自信。

    在两支军队离开之后,高伟又过起了幸福的日子。

    有赵州刺史的招待,好酒好菜的吃着,大房子住着,快活了无边。

    但是有一个人看不惯了。

    这个人就是张芙蓉。

    自从领了二十个宫女训练了一支女军,张芙蓉就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去沙场搏杀一次。

    皇上这次带着她出征,她的女军就是御前侍卫了。

    但她渴望领着一直大军去征战,而皇上整日宴饮不断,有空闲了,也是去军营折腾那些僧人们。

    皇上把僧人们按照十人设什长,百人一队,设百人长,比照军队来管理。

    连僧人们念经都要整齐划一,一起一句一句的念,不整齐了,就从新来过。

    张芙蓉不懂这么折腾僧人有什么意义。

    找着一个机会,张芙蓉就对高伟说:“皇上,臣有一事要启奏。”

    高伟一愣,心里想,你跟着朕有吃有喝的,又安全,还有啥事啊?

    “好吧,你说吧。”

    “皇上,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出兵啊?在赵州快闷死了。”

    高伟笑笑,这丫头对打战还这么上心啊,“快了,快了。”

    张芙蓉不解的问:“皇上,快了快了是什么时候啊?”

第218章 仗义的奚人() 
面对张芙蓉的问题,高伟故作神秘的说:“这是天机,不可泄露。”

    张芙蓉也无奈,皇上不说,她也只有干着急,还能怎么办。

    高伟在刺史府吃喝了几天,即使是再美味的佳肴,也有吃厌烦的时候。

    就是天天吃肉,偶尔会怀恋萝卜白菜的滋味。

    高伟就想出刺史府尝一尝民间的菜肴。

    他把这个想法跟奚昆一说,奚昆大惊,劝诫道:“皇上,现在是非常时期,这里也不是邺城,,出了重兵护卫的刺史府,臣恐怕有人会威胁皇上的安全呀。”

    高伟笑笑道:“无妨,我们微服出行,这赵州城除了刺史府里面的人,又没有人认得我们,安全得很。”

    奚昆左说右说,高伟就是不听,奚昆只好先派了御林军便服出去,沿途戒备,然后自己和张芙蓉便衣护卫着皇上出门。

    这次行动,很隐秘,连刺史都没有告知,高伟穿着一身普通的灰黑色长衣就带着奚昆和张芙蓉偷偷的溜出了刺史府,来到大街上。

    赵州物阜民丰,不是说说而已。

    高伟看着大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很是高兴。

    作为一个统治者,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治下繁荣昌盛更为高兴的事情了。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高伟带着奚昆和张芙蓉来到一座热闹的酒楼前。

    高伟抬头一看,见酒楼挂着一个匾,写着:悦客酒楼。

    名字很一般,但人家的生意很好,进进出出的人就没有断过。

    “走,快中午了,我们也去吃饭喝酒。”

    高伟大手一挥,率先进了酒楼。

    奚昆和张芙蓉紧紧跟上。

    奚昆还特意四处张望了一下,在街角看到了自己人的身影,心里也安定了一些。

    酒楼里面的伙计非常热情的迎上来,“几位客官里面请。”

    高伟就对伙计说:“还有雅间没有?”

    伙计为难的摇摇头,歉意的说:“雅间已经满了,三位可以去二楼大厅,靠近窗户的位子还有一个空桌。”

    高伟也就点点头,“好,你领我们上楼吧。”

    伙计就笑意满满的拱手道:“三位客官请随我来。”

    上到二楼,临近窗户的位置果然有一个空桌,伙计把三人领到空桌前,“三位客官请坐,马上给三位上壶茶。”

    这里的服务还挺到位的,高伟很满意,率先坐下来,奚昆和张芙蓉也跟着坐下来。

    伙计拿来一壶茶,给三人倒上,然后介绍起自己这里的菜肴起来。

    高伟听了伙计滔滔不绝的说了半天,听到的都是煮啊蒸炖啊啊,就是没有炒的菜。

    哎,可惜炒菜只在军中推广了,没有在民间推广,实在是可惜啊。

    伙计介绍完,询问高伟要点什么菜,高伟就随意点了几样菜,一壶酒。

    酒菜上上来后,三人就开始吃菜喝酒。

    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还可以填饱肚子,高伟也就不嫌弃了。

    过了一会儿,旁边的一桌人吃完走了,然后来了四个人坐下来。

    那四个人不是中原人,而是留着辫子的异族人,身上的味道很重,看样子是经常跟牛马打交道的。

    四个人一边喝酒吃菜,一边用高伟听不懂的语言谈论着什么事情。

    奚昆听了,轻声的告诉高伟,“皇上,这四个人是奚人。”

    高伟疑惑的问:“奚人是哪里的人?”

    “奚人在幽州北边,靠放牧为生。”

    高伟就寻思起来,突厥人也是游牧民族,奚人也是游牧民族,现在的形势是突厥人强大无比,奚人显得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不知道奚人和突厥人的关系怎么样,能不能利用一下奚人?

    高伟就问奚昆:“那你知道奚人和突厥人是什么关系?互相敌对还是臣服于突厥?”

    奚昆道:“表面臣服,但是奚人还是经常自行往来我们大齐贸易。他们需要我们的铁器、茶叶和布匹,他们就卖给我们马匹、牛羊。臣家是幽州的,所以臣知道一些。”

    看来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正当高伟在盘算的时候,楼梯上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人,那个男的年约五十来岁,额头都是皱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衣,手里拿着一把胡琴。女的年纪约有二十来岁,穿着一身红衣,人倒是很娇俏。

    两人刚上来,有一桌的客人就招呼两人过去,“来,给大爷唱一个曲子,唱得好,就赏给你钱花。”

    高伟这才知道这两人是卖唱的,这个行业这么古老,大齐就有了。

    于是,高伟饶有兴趣的放下筷子,仔细的欣赏。

    男子用胡琴弹奏,女子唱道:“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听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高伟就想到了脍炙人口的木兰辞,不正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吗?

    看来这个曲子也是这种腔调。

    一曲唱毕,按道理应该给钱的。

    但是那桌客人装着没有这么回事,继续埋头吃菜喝酒。

    老者和女子望着这伙人,没有办法,叹口气,打算去别的桌子碰碰运气。

    “啪!”

    一声巨大的拍桌子声传来,满大厅的人不由都望过去。

    高伟一看,原来是那桌奚人中一个孔武有力的壮汉气愤不过,用力的拍了桌子。

    那个壮汉拍完桌子之后,站起来,走到点了卖唱的那桌人面前,用流利的汉语说道:“你们让人家给你们唱曲子,人家也唱了,你们却不给钱,是个什么意思?”

    那桌客人也有一个肥肥壮壮的大汉,一脸络腮胡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