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争宋 >

第186部分

争宋-第186部分

小说: 争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恩喜瞪了他一眼:“干嘛?帮咱兄弟欺负我们高丽人?”

    王旁哈哈大笑:“李姑娘,我可没当你是高丽人。我只知道你是我大哥的娘子,就算你是高丽人,我做这事对高丽又没有坏处,或者还可以帮高丽尽快还清辽国债务。难道,李姑娘会坏这事吗?”李恩喜歪着头想想,王旁说的也是挺有道理。

    安排好这对夫妇,王旁回到书房。还没坐稳就听家丁来报,欧阳修来了。为解决京城燃煤的事,王旁和欧阳修在蔡铤引荐下已成忘年之交,这醉翁这么快就来,难道是向自己祝贺来的?王旁自从和太子赵顼回到京城,被封为太子太保之后,整天要在东宫和太子待在一处。除了宰相之外的官员又很少有人能进宫,所以王旁也有些日子没看见欧阳修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欧阳修来找王旁是因为有他认为重要的事。今天早朝皇上依然没有上殿,只有宰相代为宣了几封旨意,结果不出韩琦所料,那份推举僧官的奏折果然出了麻烦。纳言既然是通过中书省的考核,忽然换成了别人,中书省肯定是要过问的。可是这封奏折到底是谁上的呢?大殿之中群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所为。

    欧阳修想问宰相,一退朝,两位宰相腿脚比谁跑的都快,去面见圣上找不到人了。他想了半天,能够见到皇上的就只有王旁了。欧阳修来到王旁的府上,见门额已经换上了镇南王府,知道如今王旁已经是镇南王,不久又要离开京城。心想着,无论如何也得让王旁临走之前把这事办了。所以,当他看到站在书房门口迎接他的王旁,上来第一句话就说道:“镇南王,我可又给你找事来了,你可得办好了再走啊!”

    王旁将欧阳修让进书房,笑着说道:“我说醉翁,我还以为你给我道贺来的,怎么我还没说走,你就给我饯行来了?!”这话说得欧阳修也笑了。

    两个人进了书房,在一张方桌前坐下,侍婢倒上茶,王旁摆摆手示意她退出去,待房间侍从退出欧阳修才说道:“如今王爷可是大忙人,幸好我打听到今天你没去东宫,否则怕又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你啊?!”

    王旁平时听人叫自己公子,王侍郎之类听惯了,这才刚刚适应了王太保的称呼,一下子到王爷猛的一怔。但他马上明白过来,欧阳修说道王爷正是在说自己,自己这么一个随波逐流在宋朝混了若干年的人,竟然成了王爷。感慨之余他可不敢有半分架子:“欧阳先生今日前来,要我帮忙办什么事?!”

    “嗳!”欧阳修一摆手:“我来找你是要你帮忙,可是办的事也不光是我的事,这里还有你的事呢!”

    “有我的事?”

    “你还记得不记得,当年仁宗先皇在位的时候,御赐度碟的那个纳言和尚?”

    “当然记得!”要说别人可能王旁不知道,可这纳言和尚是童贯的生父,俗家的名字叫做童中,王旁怎么不记得呢?

    欧阳修放下手中茶盏说道:“纳言可是通过了中书省的考核,替补僧官的空缺。只是不知道何故,圣上降旨封僧官的却不是他!”

    王旁想起昨天寝宫之中宰相要拟的圣旨中,的确有这么回事,当时皇上封的是宝相院僧侣庆辅:“此事既是皇上的圣旨,大概有其他原因。只是这纳言,您也知道他与我有些渊源,恐怕我去启奏这事,会有非议。更何况以我对对纳言的了解,那人只是专心礼佛,出家人似乎对能不能做这个僧官反而看的很轻。”

    欧阳修说道:“我来找你,并非一定要纳言来做此僧官,而是满朝文武竟不知道这奏折是何人所奏,这倒是很新鲜的事。”

    “哦?!”这事可是说好办就好办,说不好办也不好办。按说问问皇上就知道了,可是谁敢问?况且就算有人问,皇上现在不说谁也没办法。

    见王旁微微簇了一下眉,欧阳修说道:“你可别说这事你查不了,反正我知道没有你查不了的事;这能到皇上身边还能上奏折的,难道是你?”他满腹狐疑的看着王旁。

    王旁呵呵一笑:“你想哪去了,我怎么会办这无名无姓的事。不过能接近皇上身边的,可不是我一个人,皇宫里面几十个内臣,哪个都能接近皇上,说不定”说到这他想起来当时宰相问起奏折的事的时候,皇上假装不理,陈承礼一口一口喂药的情景。

    “说不定什么?”欧阳修紧追着问道。

第289章 高俅少年时() 
王旁的脑海里忽然想到一个词:宦官干政!这可是历代皇室的大忌。可自己也只是那么一闪念想到的,没有证据。既然欧阳修找到自己,王旁肯定不会推辞。“醉翁请等我消息,不出三日我便会给你答复。”对于王旁给的这个说法,欧阳修还是很满意的。二人约好王旁临行之前,在痛快的喝上一场,欧阳修告辞回府。

    王旁叫进来折克隽,韩德容,命他们速去调查宝相寺的庆辅。王旁也想知道,到底这和尚背后是什么人,能够换掉中书省考核过的僧官。

    总算安排妥当,府上的人都被王旁打发的各自去忙,王旁心里惦记着那轮椅的事,出了书房准备到皇宫去一趟,经过花园的时候见童贯几个孩子在那里玩耍,府上现在人多了,小孩子也不少。和童贯将近同龄的各个手下人的孩子有五六个,其中王旁最看好折克隽的儿子折可适,贺行远的儿子贺铸,一个能武一个能文。现在院中的几个孩子正在花园里踢球。

    小孩子奔跑跳跃的身影,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王旁,岁月不饶人啊,当年自己也是学校足球队的呢。王旁不自觉朝他们走近,童贯的一脚球飞起,踢的偏了正好朝王旁飞来。王旁双手“扑”的抓住球,球拿在手里,王旁不免多看两眼。球壳是由十二片牛皮密砌缝成,做工十分精巧。

    王旁一笑,一抬手扔出球,随着飞出一脚,球朝着空地竹子戳起的门中飞去。小孩子们都欢呼着:“好哦!”,童贯更是胸脯腆着,一副骄傲的样子。

    一名家丁走进花园,他身后跟着两个人:“公子,苏学士找您。”

    苏轼来了,这可倒好走了老师来了学生,苏轼的身后跟着一个书童,走到王旁面前:“恭喜王太保又高升了啊!”王旁笑着,赶忙将苏轼让到书房。

    苏轼这次来可是硬着头皮来的,自己夸下海口,如果苏小妹能说动王旁帮忙蜀茶的事,自己会亲自待小妹提亲,不仅如此,他还用五百两黄金做了赌金。这可是真金白银啊!心疼到也说不上,只不过苏轼知道这王旁的性格,向来让人琢磨不定,尽管苏小妹不愁嫁,但苏轼还是生怕自己在王旁碰了钉子。

    让他意想不到的事,王旁竟然痛快的答应了。能够娶到苏小妹,这事儿王旁可是乐意做,况且苏小妹为了蜀地茶农的事四处奔走,也很让王旁钦佩的。更何况二人南下同行,外人说道毕竟好说不好听。王旁又命人取来五百两金作为聘礼,苏轼可乐坏了。对于王旁来说这不过是当时小妹买下梅耶府的钱,他这么大方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苏轼乐的嘴都合不上了:“我就是说,若说人品能力,贤弟可是要比那李定强了很多!”

    “李定??哪个李定?!”王旁在临川的时候,也曾见过一个李定,是父亲的学生。当时小妹也见过,难道苏小妹对李定有好感?

    “就是临川县令啊!他托人说亲,让我给回了!”

    “那个人我也见过,人品相貌也说的过去,苏兄难道没问问是不是小妹的心意?”王旁虽然乐的娶苏小妹,但夺人所爱的事,自己可不做。

    苏轼笑道:“小妹要是无意于你,我也不会和她打赌,这不?我可是输的心服口服?!”他便将他和小妹打赌,小妹找王旁让帮忙解决蜀茶的事简单说了说。王旁这才知道,苏小妹对自己情深意重,心下惬意之余笑道:“那就多谢苏兄成全了。”

    “哪里的话,我写了封信,就把那李定给回绝了。这禽兽不如的人,我怎么能将小妹嫁给他呢?!”

    王旁一听吓了一跳,这怎么就骂起人来呢?“这李定做了什么事?苏兄如此气愤?!”

    苏轼眨眨眼:“我没气愤啊,那李定隐瞒母丧可谓“不孝”,禽兽不如可是司马先生说他的!”

    王旁这才恍然大悟:“呵呵,那是不能嫁!”

    “对啊!我回绝他,好告诉他,学学孝道再说吧,哈哈!”苏轼说的十分得意。

    王旁笑着摇摇头,这苏轼说话真不容人,回绝就算了还嘲笑人家,李定要是小心眼的人,肯定会记仇!忽然,王旁笑容凝住了,李定还真是小心眼,王旁看看苏轼,苏轼啊苏轼,你这下可得罪小人了。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得罪了这个人,几年后你可要经历一场牢狱之灾的。

    苏轼可没想那么多,见小妹婚事定下了,他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二人叙旧苏轼问道:“和王公子一别数年,如今你已经贵为镇南王,不知道云摘何时可以复刊?”

    这事也是王旁念念不忘的,他不胜感激的说道:“当年云摘畅销,可是有苏兄不少的功劳。等我什么时候再回京城,就是云摘复刊之日。希望到时候苏兄鼎力相助。”

    “哦?那可是太好了!怎么,王公子又要离开京城吗?”

    “对!我要去邕州,等个一年半载那边一切都上了正轨,我也就快回来了!”王旁知道,一年以后赵顼登基,到时候会任用父亲做宰相。而自己治理邕州如果成功,那就可以顺利的帮助父亲推行新法。

    “那这迎娶之日?”苏轼心想,事情虽然是定下了,可王旁一走又要等上一年半载。

    “不如等我邕州那边料理妥当”王旁何尝不想快点,只是自己要是着急,未免要让人笑话。他越不急苏轼反而越着急:“我这就回去跟小妹商量,这丫头也不是拘泥常理之人。看在你走之前能不能把这事办了。”说着他站起身就要告辞。

    王旁心想,这真是女大不中留啊,看来这兄妹俩比自己还着急,想到这不禁哑然一笑。他也起身送苏轼到书房门口,见苏轼四下张望了两眼,又问走廊下的侍奉的家丁:“可曾见到与我同来的小书童?”

    家丁回到:“看见了,正和我家小公子在花园蹴鞠呢。”

    “这小子,就知道玩儿!”苏轼无奈摇摇头!

    王旁刚刚也正看几个孩子踢的有趣,便说道:“走,我陪苏兄去花园看看。”

    两个人迈步来到花园,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那踢球,王旁心想,回头找个地方,给孩子们规规矩矩弄个球场。正想着看见那苏轼的书童,正在带球。这书童年纪大约十四五岁,头上扎着发髻,一件青衣小卦,球在他脚下盘来带去,几个孩子竟然抢不过来,急得童贯在那直嚷嚷。

    苏轼摇头说道:“现在也不知道吹什么风,流行起这蹴鞠,我这书童迷的可是要命!不学无术啊,球踢的好有什么用。”

    王旁笑笑:“这苏兄可就不知道了,蹴鞠可是从春秋战国就有,史记曾记载战国时山东临淄一带就流行蹴鞠;唐朝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还说到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小孩子踢踢无所谓的,强身健体。”

    苏轼摇摇头:“你啊!总是一堆的道理,我还是赶紧回去跟小妹商量大事去!”他说着朝那个书童喊道:“高俅,回府了!”

    高俅?这个名字简直太如雷贯耳了。王旁忍不住向苏轼问道:“苏兄,你刚刚叫这个书童?”

    “高俅啊!这是别人送我的书童,这小子写的一手好字,我的字太草,所以有时候腾写公文的事,就让这小书童来做。怎么?你想要吗?想要送给你??”

    王旁急忙摆手:“别,别。您先留着用吧。”话是这么说,王旁不免想到:眼前这个就是历史上靠蹴鞠的高超技术获得宋徽宗赏识的高俅?苏轼后来将这个小书童高俅送给了小王都太尉,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宋徽宗。而高俅也鸿运当头,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青云直上。

    这小子原来最早是苏轼的书童啊,历史是确有其人,但王旁搜索自己头脑中的历史记载,除了水浒传描述外,正史资料关于高俅的却很少。而且蔡京虽然被后人称作奸臣,但蔡京在水利方面有贡献;童贯后来真的可谓勇冠三军。这两个人至少现在还都没长歪,唯独高俅,虽然记载很少,却居高官十多年。

    书童朝王旁和苏轼跑过来,然后擦着头上的汗不太情愿的说道:“公子,这么快就走?”

    苏轼教训到:“就知道玩!你踢得再好又如何?也不见科考要靠蹴鞠,你还是安心读书的好!”说罢向王旁拱手辞行。

    看着苏轼和高俅离去的背影,王旁心想,先解决了眼前的事,一件一件办吧。至少现在这些所谓的奸臣,还没发挥的空间。况且,连劾里钵都能从辽国回来,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第290章 用具要顺手() 
忙碌的一天终于过去了,白天热闹的镇南王府也渐渐的安静下来。王府的书房里,王旁将头倚在靠背上,这一刻是他觉得最放松的时候了。几声叩门声,陆慎言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上面摆着一些水果和点心。进了房间见王旁微微闭着双眼,于是把托盘轻手轻脚的放在书案上,正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忽听王旁说道:“明天找一只天鹅来。”

    陆慎言站住脚,转回身一脸疑惑的问道:“王爷想吃天鹅肉了?”

    王旁知道他也不是故意这么一说,便笑道:“去你的,你才癞蛤蟆呢!”

    陆慎言不敢辩驳,于是也笑笑说道:“您这突然开口要只天鹅,我还以为你要研究什么新菜品呢,所以才这么问。”

    王旁摇摇头:“现在哪有时间研究什么新菜品,你找只天鹅,拔几根羽毛。要左侧翅膀的羽毛最外层的五根羽毛,还有”他看了一眼书案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