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奶爸-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公子说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秘书,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穆小婉自己也在往这方面努力着,她划掉了这一条,又继续说道:“今天递来拜帖的,还有翰林院的李公子,松江布行的王员外,金山卫的陈把总等一十二个人。”
“哦。”火铳是全新的,这一步进行的很顺利,接着倒入引药:“都是来干嘛的。”
“有来探讨学问的,有来谈生意的,还有来较量武功的。”
狄阳边摇头边想着,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破烂事都来找我,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怎么就没有来找我逛秦淮河的。
“有没有我列的那个名单上的人。”
穆小婉快速的翻了翻册子,说道:“没有。”
从枪口倒入早就调配好的火药,狄阳说道:“那就不见,探讨学问让他去找王大郎,谈生意的让他去找穆大叔,较量武功的让他去找铁柱。”
“是。”穆小婉从来不会对公子的话,提出异议。
“还有谁想见我?”
狄阳把弹丸倒了进去,这种仪式感让他有些热血沸腾。
这个时代的火铳基本上都是散弹枪,细碎的子弹一窝蜂的发射出去,尽可能的增加火力覆盖的面积,精度不在它的考虑范围之内。
“嗯也还有一个。”穆小婉红着脸小声说道:“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他是一个太监”
狄阳笑道:“太监怎么了,又没有跑到玄武湖那里,和游客合影骗钱,不要歧视人家嘛。”
“可是可是可是”穆小婉连说了三个可是,终于鼓起勇气,说道:“可是我听人家说,和太监一起吃饭的话,也会”
“胡说。”狄阳哭笑不得望着穆小婉:“你个小姑娘,懂得什么叫做太监。”
穆小婉眨巴着大眼睛,说道:“我不知道啊,可是村头的周婆他们都这么说的。”
狄阳转过身来,决心要好好的破除一下,这位小姑娘脑海中的封建迷信,他举起手中的铁铳,说道:“你看到我手中握着的铁铳了吗,难道好端端的,吃个饭就会不翼而飞吗?”
“不可能的嘛!来,你握着试试看,看来会不会好端端的不见了。”
“公子”
这时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刚从地头里回来的孙大娘,听到了那句“来,你握着试试看。”
又看到院子里此时的光景。她连忙用袖子遮住脸,不住的说道:“吓,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看见,你们继续,我去做饭,不,我出去一趟,等会再回来。”
第66章 临鱼村综合门市()
噼里啪啦的一阵阵鞭炮响起,临鱼村村口,新落成的几间大瓦房前,人头攒动,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扎着大红花的两处门前,挂着两副长条白底,用黑色宋体字书写的匾额。
临鱼村的全体村民,还有一些从江浦镇镇、南京城、甚至外府县来的客人,他们基本上都穿着过年才穿的体面衣服,聚在大瓦房门外。
妇女和儿童,捂着耳朵,侧着身子躲避不时崩过来的鞭炮。
汉子们喜悦中带着一丝焦急,手里大多捏着几张花花绿绿的票子,伸出脖子在往那边张望。
“吴叔,一会你这个票子,要不要换?”
“什么?”那被称作吴叔的,是那个身材干巴的老头,由于这里的声音过于嘈杂,吴叔没有听清,大声的问道。
“我说”说话的后生叫做田壮,是临鱼村公认的干活好手,他扯着嗓子,大声复述道:“你一会,这里,开门以后,你这个票子,换不换?”
“票子啊。”吴叔下意识的捏紧了手中的票子,用同样的声量回应道:“你婶子出门前交代了,总归还是换了,心里踏实些。壮子,你换不换?”
田壮喊道:“换一半,另一半到里头买点东西,回去孝敬孝敬老娘。”
吴叔也喊道:“你这几个月赚的多,还是全换出来的好,要买东西,也不差这几日,实在等不及,多跑几步地,到镇子是买也是行的。”
田壮憨憨一笑:“不用了,听说这里头东西挺全的,价格也公道。票子全换出来放家里也不放心,反正狄先生说,随时都能换的,不急在这一天。”
吴叔摇摇头,拍着自己的口袋说道:“后生,什么东西,只有落到自己的口袋里头,才叫安心。”
噼啪的鞭炮声终于停了下来,两人也识趣的不再交谈。
硝烟散尽以后,笼罩在匾额上的红布被拉了下来,左侧三间房上头写着的是:“临鱼村居民委员会。”
右侧三间房上头写着的是:“临鱼村综合门市。”
吴叔望过去,见穿着一身崭新长袍,胸前带着一朵大红花的少年,在致贺词。心想,这个王大郎,这小半年跟着狄先生,着实是走了大运。
本来不过是破落户王来双家的穷孩子,如今在临鱼村的地位可是节节高升,不但成了狄先生的心腹,小学堂里头的副校长,连这个新成立的,什么劳什子“居民委员会”他也当上了副主任。
听说他一个月能赚两三百个工分,比最能干活的田壮还多,真是了不得,这要放在几个月前,谁能想到王来双的孩子,能混的这般好。
再想想被自己送到金陵棉布行里头做工的儿子,当时村子里头的青壮没一个不羡慕的,可现在和人家比起来,真是差得远了。
狄先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知识就是力量?
好像是这么说的,这知识到底他娘的是不是力量,吴叔还不好说,但看样子,知识能赚到钱,那是没跑了。
夏种以后,小学堂里头要开扫盲班,还要开专科班,听说到时候学成出来,狄先生会给他们安排前程,不比现在的王大郎、张有弟他们赚的少。
吴叔有点心动,犹豫着要不要把儿子从金陵叫回来,送过去试试,万一成了呢,总比他在布行里头给人家当苦力强。
这么想着,综合门市的大门开了,人流开始往里面涌动。吴叔也奋力的往里面挤着,可是人实在是太多了,他身板又单薄,被挤得几乎脚不能落地。
好容易进来以后,这里的地方倒是很宽敞,收拾的也挺干净的,只是有点发懵,不知道兑换工分券该往哪个方向走。
略微打量一下这里头的格局,发现这个综合门市,是用三间房打通的,中间那一间,成凹形摆着几张柜台,后头的货架上,满满当当的都是货品。
什么类型的都有,倒有点像镇子上的杂货铺,有几柄造型怪异的农具,看起来很是显眼。
不过眼下还是尽早把手里的这点工分券给换了再说,吴叔又看了看两边,这两间屋子造型都差不多,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能换。
吴叔不识字,正愁不知如何是好,听到有一个声音在喊:“要买东西的往前走,前面这几张柜台都是,都可以用咱们手里的工分券来买。”
“外乡来的,大宗采购的,到西面这间来。”
“想要把工分券,换成铜板,或者存起来的,到东面这间来。”
我是换铜板的,得到东面,吴叔心里默念着,赶紧往东面走,生怕去得迟了,钱都给别人换完了。
走了几步,发现这个声音十分的耳熟,抬头一看见是村头周婆家的闺女,二丫,她身上斜挎着一条布带子,吴叔不识字,也不知道上头写的啥。
“二丫,你怎么到这里头来了。”
二丫长得有些粗手粗脚的,并不算漂亮,但这个时代人娶媳妇,颜值从来不是需要最先考虑的,好生养,能干活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到了该嫁人年纪的二丫,在村子里也算是一朵抢手的村花了。
见是吴叔,二丫笑道:“今天这里头第一天开张,人手不够用,我过来帮忙。”
“那你这一天,能赚几个工分。”
“我们是义务劳动,不要工分的。”
“不要工分,那岂不是白忙活了?”吴叔嘟囔道,怎么这小学堂里头出来的,一个比一个邪乎,还有白干活不要钱的?
那不成傻子了么?
吴叔因此在心目中,把二丫当成未来儿媳妇的优先级,降低了两等,毕竟人再好,不会过日子可不行。
吴叔摆摆手,想要叫上田壮一起去兑换工分券,扭头却看见那后生,早已经举着票子,挤到柜台前头,买东西去了。
现在的这年轻人,真是太浮躁了,日子哪能这么过呢。
吴叔决定独自前行,可兑换的柜台前头,人也不少,他眼瞅着那桌子上头的铜板,一点点变少,心中焦急不已,想要往前头凑,却被告之要排队。
耐着性子等啊等,好容易轮到他了,吴叔连工作人员准备的水都没有喝一口,久急忙数出一叠票子,那是他小半年来的收入,放到桌子上,说道:“一百个工分,全换成铜板。”
桌子那头坐着的,也是小学堂里头的学生,不过面生的很,应该是其他村子来的。那人熟练的点清了票券,很客气的说道:“一百个工分,正好是一吊钱,是现在取吗?”
“现在取,现在取。”
“好的,稍等。”
吴叔兜着一袋子铜钱,回到柜台前,想要看看里头的锄头,叫卖货的取出来看看,仔细打量了一会,见打的确实不错,问道:“这个多少钱。”
“二十个工分。”
“一个工分是十个铜板,二十个工分就是两百个铜板,没算错吧。”
里面的人笑道:“确实没算错,不过我们这里只收工分券。”
第67章 狄阳的野望()
与热闹非凡的综合门市相比,旁边规制与之相同的,临鱼村居民委员会,就要冷清许多。
夏元吉站在台阶上,笑着说道:“狄老弟,从要专营权到开酒楼,再到搞出这个工分券,老夫可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
“闲着无聊,随便搞搞。”狄阳打了个哈哈,又说道:“其实弄这个工分券,主要是为了方便给乡亲们发工钱,其实这里头我是一文钱都不赚的,”
夏元吉一脸信你才有鬼的表情望着狄阳:“老夫我可是当了十多年的户部尚书,这里头的道道,还是能看得懂的。狄老弟,你若是想开钱庄,也没什么,老夫还能帮上点忙。”
“确实不是开钱庄,咱这个完完全全是属于公益性质。”
自打狄阳宣扬的那些经济作物,开始丰收,便开始向城里头供应。加上有夏大人这些的官府人站台宣传,租种经济作物很有前途的想法,在临鱼村达成了共识。
夏收以后,纷纷和狄阳签订了契约,改种这些粮食。
与此同时,临鱼村的一系列工程也开始上马,比如开垦沟渠、兴建水车、暖房、地窖、小学堂、校场等等。
狄阳也渐渐的开始用工分来结算村民的酬劳,并且发给他们相应的工分券,声明这个工分券,完全可以用来当钱使,也可以随时兑换成铜钱。
开始时虽然大伙还有些疑虑,但凭借着多年来狄阳在临鱼村积累的声望,还是最终实行了下来。
之所以用工分和工分券来结算酬劳,也是狄阳一个深植于内心的野望,让华夏永不掉队。
目前在临鱼村实行的,只能算是个小小的实验。
狄阳在临鱼村制定的工分制度,和后世那个红火时代的工分略有不同。这个工分更像是寄存在综合门市储蓄所账户里的数字,而工分券更像是纸钞的雏形。
所有人都可以根据工种不同,工作时间的不同,获得相应的工分券,而这个工分券是不记名的,完全由它的持有者自由支配,或者买东西,或者直接兑换,或者可以寄存到储蓄所里。
而储蓄所的储备金,就是当日太子所赐的一千两白银。
其实现在的大明朝,也是有纸币发行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宝钞”。但这个作为明朝政府发行的,唯一合法的货币,如今的地位可谓是十分的尴尬。
它是在洪武年间发行的,但由于明朝财政制度上的缺陷,民间一直对这个能当钱用的纸,十分的不信任。
而且由于这个时代没有准备金制度,宝钞被随意的增发,基本是皇帝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皇帝需要赏赐了,印宝钞来发。需要营建工程了,印宝钞来发。需要采买物料了,印宝钞来发。某地遭灾了,还是印宝钞来发。
只要是皇帝或者朝廷缺钱,那就发发发。
如此随意的增发,导致宝钞不断的贬值,最终完全的崩溃。到了狄阳所处的永乐二十一年,一贯大明宝钞只能换十文钱,也就是一个工分,已经几乎和废纸差不多了。
而宝钞制度的崩溃,在往后的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给大明的财政带来极大的隐患,虽然历代多次有人试图挽救宝钞的地位,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而这种不健全的财政制度,一直制约着这个汉人最后一个王朝的发展,缺钱,几乎成了大明各个时期的主要现象。
在强盛如永乐朝的时代,朝廷缺钱,还深深的制约着皇帝的许多军事和民生措施。
到了后面,因为缺钱,大明这个庞大的巨人,被完全的束缚住了手脚,朝廷的主基调以修养民生为主,以守成为主,再也迈不开前进的步伐。
所以以劳民伤财为借口,安南被放弃了,一直到几百年后,他依然游离在中华大家庭之外。
所以以劳民伤财为借口,轰轰烈烈的下西洋被放弃了,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为了阻止皇帝重下西洋,甚至不惜烧毁郑和几十年来,积累的海图资料。
如此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的举动,居然赢得当时朝野的一片喝彩。
于是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顶峰的中华,错过了地理大发现,错过了几千年来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的变革,渐渐的被追赶,被超越,在不久的岁月里,陷入了无尽的屈辱之中。
由于缺钱,朝廷的一切扩张,或者进取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劳民伤财,所以漠北也被放弃了,西域也被放弃了,辽东得不到有效经营,周围全是不征之国。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