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之际,龙云也想到了自己的穿越,所谓“不出现其他意外”,那他的穿越算不算“意外”呢?
如果没有自己的竭力参与,这场世界大战还会不会变成现在这样,龙云对此倒很有一些自知之明,而且他也觉得,要说“意外”这种事,这个离奇诡异的平行世界里简直就到处都是,要想在这儿预测什么战争走向,恐怕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所谓‘两线作战’,对当年的纳*粹德国来说,主要是指它四面出击、导致对手的实力远远胜过自己,同时在西线对抗美英、在东线跟咱们死磕,这属于典型的头脑发热兼战略幼稚病,最后被打成一片废墟也是咎由自取。
纳*粹德国的所谓‘两线’,本质上是实力不济所致,和东西两线作战倒关系不大。
当年普鲁士的铁路系统、航空运输都比较发达,军队机械化程度也还凑合,在两线之间调动任何一支部队都没有原则性的困难;然而它的总兵力劣势太大,一共就那么点战争潜力,无论怎样在两线之间拆东墙、补西墙,把精锐部队像消防队一样调来调去,对最终的战争结局也没有多大影响。”
“恩,纳*粹的情况,我也觉得的确是如此。”
在餐桌上谈起德国人,多少年前的一场全面较量还记忆犹新,瓦莲京娜自然也一样,不过当下时局更迭,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都成了欧洲战时秩序里的良民,两人就没再继续挖苦吐槽德国,转而讨论美国人的情况:
“是吧,瓦利亚?
然后再看一看扬基们的情况,‘两线作战’,对他们来说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首先,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必须坦率的面对客观现实,这场世界大战里的美国、或者北约集团,其战争潜力和军事实力还是十分雄厚;这一点,和二战的纳*粹德国完全不同,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就说这一场世界大战吧,其实我也曾想过,倘若双方都完全做好了战争准备,在中欧来一场不计代价的对决,那么这场战争又会变成什么样?呵呵,反正是私下里谈,我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们还真没法把北约集团给赶下海去,疯狂的较量之后,这个世界差不多也就要走向彻底毁灭,整片中欧地区,也就会化成一大片五百万平方公里的焦土废墟罢了。
好吧,黯淡前景就幻想到这儿。
现在说一说‘两线作战’的情况,很明显,北约集团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力量上的劣势,然而一旦要同时兼顾西欧和远东,扬基们的麻烦就会到来。
瓦利亚,你参考一下地图,”
说到这儿,一边咀嚼鲜美多汁的烤牛肉,龙云把餐盘里的食物拨弄几下,指着盘子中央的一片牛排肉,“这,就好比是北美大陆,然后两边的空白就是太平洋和大西洋,边缘么,自然就是英伦三岛和日本列岛;当然,地球是圆的,我就没法比划咱们这边的情况,你就想象一下好了。
那么现在,在敌我双方力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同样是准备‘两线作战’,谁的麻烦比较大一些?
从西欧到远东,我们如果要来回调动兵力,需要进行空运、或者经由西伯利亚大铁路,这固然是很不方便的。然而扬基们呢,他们的情况只会更糟:倘若从西欧抽调兵力驰援远东,路线一是跨越大西洋、经过巴拿马运河、再越过太平洋,哪怕是航速三十节的军舰,日夜兼程,也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抵达——且是以一种给养耗尽、人困马乏的状态到位;路线二则是绕行非洲好望角,毕竟苏伊士运河已落入我们的掌控,接下来穿过印度洋、绕行东南亚,啧啧,这一段旅程也真是够漫长的。”
洋洋洒洒说了这一篇,本职工作无关战略的瓦莲京娜也频频点头,她的确听明白了维克托的分析,也有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的确很有道理呀,维克托!
可是,我还有一点不太明白,美国人一直在掌控全球海权,然而现在看来,这海权却似乎对战局没有什么帮助,这不是很奇怪么?”(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〇二二章 毁灭的力量()
“哦?此言差矣,怎么能说没有帮助?”
既然提到了战略分析,来自现实世界、也沾了不少背景知识的光,龙云接着说下去:
“美国人的海权,只是在现有的‘两线作战’情况下没有帮助;可是你要想到,它有了海权都是如此窘迫,要是再没有了海权,那岂不是只能窝在北美洲、等‘基洛夫空艇’炸上门去吗?——哦,”
感觉自己好像说漏了嘴,龙云却并不在意,反正瓦利亚是不会去追究“基洛夫空艇”是个什么玩意:
“海权对于美国,不太客气的说吧,其实也和英国一样是性命攸关的东西。
虽然它的确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综合国力远超英国,然而要对抗的东方国家集团,实力也远非英国当年的对手——德国可以比拟。如果不是凭借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掌控了全球海权,可以借此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盟友、跟班都串连在一起,获得极其丰厚的战略弹性,那么在一场世界大战面前,这个超级大国恐怕连现在的差强人意表现都没,而只能收缩到北美洲固守了。”
“啊,这么说的话,好像是很有道理呢。”
听过了维克托的洋洋洒洒介绍,结合历史上的一些例证考虑,但凡对世界近现代史有所了解的人恐怕都会想到荷兰、英国的大国兴衰,瓦莲京娜若有所思的点头称是。想一想当前的战争局面,苏维埃帝国似乎已经取得了战略主动权,年轻的探员虽然并非一线军人。一时间却也有些意气风发:
“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说。如果我们夺取了海洋的通行权,就可以给美国人沉重打击,继而也就等于赢得了这一场战争呢?”
“哦!呵呵……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是’。”
说话间,已经吃完了餐盘里的美食,龙云抬手伸了个懒腰、顺便点了点头。
最近这些天一直呆在列车上、运动锻炼也不太方便,他还在忧虑自己的体质和技术娴熟程度,这样下去的话。不经过恢复训练就没法驾机升空作战;对瓦莲京娜的提问,先是给了一个挺鼓舞人的回答,他放下手臂、整理一下仪容,才不自觉间显露出认真的神色,一双黑褐色眼瞳里也泛起几分光彩:
“可是瓦利亚,你要知道,要从美国人手上夺取大洋海权,这事情的难度,可并不比打赢一场世界大战更简单哪。”
“哦……”
被维克托的表情所感染,身为一名克格勃探员的瓦莲京娜。长期以来跟着中将同志有了不少新见闻,对祖国正经历的这一场大战。也有了很多人都不具备的全局眼光。现在呢,听到心目中的超级英雄言辞谨慎,她还以为维克托是接下来的战争进程不表乐观,不由得眉毛一扬,嘴唇微张:
“这方面,说真的我不太懂,可是,如果这么做的胜算并不大,那上面为什么还要这样决策、要在远东打一场仗呢?”
“你是说——哦,我明白了。”
凭借意识窥探,龙云轻松了解过探员的思绪,知道她是有了一点误会,于是微微一笑:
“我刚才说的话,其实是沿着你提出的思路展开,不是吗?关于远东的战斗,呵呵,虽然这必定会是一场濒海战役,可是姑娘,谁也没说这非得是一场制海权的较量争夺啊?
战争这种东西,从来不会拘泥于形式,只要能达到预期目标,什么样的运行模式都是可以的。对于远东方向的战斗,我可不认为统帅部和政*治*局的头头脑脑们会犯这种错误,而且现在很明显的,美国人的所谓‘海权’,其战略价值已经大为缩水,在这方面没有必要去一味的硬碰硬,而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行动策略。”
一边解释自己的思路,一边端起白瓷茶杯,眼见窗外已经是夜色笼罩、景物都有些影影绰绰,他语气轻松的向瓦莲京娜解释,为什么现在没有必要与扬基们争夺海权,接下来的远东大战,在他这位vvs航空兵中将看来又会演变成什么样。
正说话间,列车逐渐放缓速度,后来更在一处灯火阑珊的不知名小站外停下。
在漫长旅途中,这样的情形龙云已经碰到了很多次,每一次的等待时间也长短不定;他看了看车窗外,没见到月台的踪迹,就知道这又是一次临时停车,于是索性关了隔间的灯,和瓦莲京娜一起坐在黄昏后的暗淡朦胧里等待。
在之前的若干次临时停车里,主干线上飞驰而过的往往都是军列,虽然速度挺快,龙云还是两次见到遮盖了篷布的平板列车,似乎在运送一辆辆坦克等装甲车辆;对远东战争的格局有所了解,他认为这应该是在更新苏联远东驻军的武器装备、而非直接向东方增兵,发生在太平洋西岸的战斗恐怕不会是陆军唱主角,这恐怕是一定的。
列车停歇,天色渐暗,灯光黯淡的小站也在视线以外,静静蛰伏在铁路并行线上的这一列旅客列车,电力机车也没有什么怠速噪音,坐在车厢里侧耳聆听,似乎就只有一点点暖风系统的“呼呼”声传入耳鼓。
要是关了空调的话,龙云不禁在想,那这儿是不是就可算“万籁俱寂”了呢。
无数次穿越到平行世界里,却是头一次在西伯利亚的荒野中停留,周围也没有多少意识活动,这少有的一片静谧之感,却让久别战线的龙云心生几分感慨;自己身处的这个广袤国度,除了喧嚣繁华的城市、惬意安详的乡村之外,其实大部分地区都是几乎没有一点人烟的旷野,气候恶劣的中亚荒漠是如此,西伯利亚的无边无际林海,其实也是一样。
夜色寂静,就在车厢里怔怔出神之时,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从远方传来,伴随轰鸣声渐起,柴电机车牵引的长龙从前方弯道处现出身形。
和往常同向超越的列车不一样,迎面而来的列车,从距离主线不远的另一条线路上渐渐接近,这才让龙云意识到,自己搭乘的列车并不是在让行这趟车,而是偶然才看到了迎面对开的军列。
在铁轨上一路厚重前行,墨绿色的列车在视线里越来越近,借助昏暗的天光,车厢壁上略有褪色的黄边红星还是清晰可见;没发现除了红星外的任何记号,龙云一开始并没看出来,这趟挂着若干车厢、基本都是无门窗铁皮盒一样的列车是什么来头,然后才注意到列车前、后段的两节重载车皮,转向架上的轴数,明显要比一般货运车皮多很多。
rs…12?
居然会是这种东西吗……
思绪还在运转,隆隆前行的列车却没有一刻停留,直到墨绿近黑的厚重身躯从视线里消失,龙云还在一个劲的望向窗外,他下意识的舔舔嘴唇,意识到自己刚目睹了机动式icbm(inter_continental_ballistic_迷s私le,洲际弹道导弹)战备值班的运行一幕。
隆隆而去的列车上,那两节明显超出一般规格、转向架共计十二轴的车皮里,就装载有两枚可以直接起竖、发射的rs…12重型弹道导弹;借助覆盖苏联广袤国土的铁路网实施机动,规避敌方的搜索与打击,rs…12是世界上唯一投入实战部署的铁路机动型icbm系统,现在既然大战当前,在东西方大打常规战的背后,事关红色帝国存亡的战略火箭军自然也一直在高度戒备。
列车驶远,柴电机车的轰鸣声一点点消散,座位上的龙云还在好奇,同时也感到了一丝沉重。
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常人一般无缘得见的东西,如今以铁路机动的形式近距离擦肩而过,旁边的瓦莲京娜倒没一点特别感觉,这姑娘并不认识刚才对开而过的钢铁长龙,也不知道里面暗藏着何等可怕的毁灭力量。
和无所察觉的探员不同,来自现实世界的龙云却认出了rs…12导弹系统,目睹了一种足以联合其他同类毁灭世界的存在,这让他很感到一丝压抑,或者说就是头一次认识到,自己现在亲身经历的世界大战,其实还远没有到真正生死相搏的时候:一场全面的常规战就已经是如此战火漫天,倘若战争继续持续下去,或者再加上一点致命的意外,那这个本就硝烟弥漫的世界,会不会就此变成一处核火遍地燃烧的可怕地狱呢……
片刻之后,一列军列在窗外同向掠过,客运列车重新启动、逐渐加速,开始继续向东的漫长旅程。
列车依然前行,坐在一片漆黑的车窗旁边,龙云的情绪却还是有点不太高涨,他过了一会儿才起身出门,在卧铺车厢的走廊上做了一会儿例行锻炼,借此放松有些紧张的心情。
眼见时间过了九点,回到隔间陪瓦莲京娜聊了一会儿天,两人就早早的熄灯休息。
……(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〇二三章 伊尔库茨克()
旅客列车一路向东,越过鄂毕河与叶尼塞河,龙云本以为他的旅途还有数千公里之遥。
然而世事难料,等到列车快接近冰封的贝加尔湖、苏联远东重要城市伊尔库茨克就要在望时,他和瓦莲京娜才接到了上面发来的通知,被告知这一趟旅途的终点有变,或者说,他们两人要抵达的真正目的地,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共青城。
“啊,中将同志!中午好,一路乘飞机过来很辛苦吧?”
阳光灿烂,迎着凛冽的北风,两辆黑色的伏尔加牌小轿车在视野开阔的公路上飞驰。
在其中一辆车子后排,身着黑色大衣、体型偏厚的上年纪男人摘下眼镜,笑容满面的向坐在一旁的维克托*雷泽诺夫打招呼,一边还伸出胖乎乎的手来:
“没关系,到下榻处吃顿午饭,也许还来一点够劲儿的伏特加,我打赌您今天一天都会精神爽朗、中气十足!哦,将军同志,我又说错话啦,上午的旅途劳顿我可没法更改,伊尔库茨克的鬼天气就是这样,一到冬天,就像掉进了冰窟窿;哎呀,这么多年下来,我的脑袋都要有一点生锈了……”
“啊——呵呵!还、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