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第6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又开辟一条新战线?这不可行!
而且——而且进攻越南、中国有什么意义,你没看过完整的战略分析报告?”
“不,目前还是应该以破交为主,我认为海军应该……”
随着讨论开始,会场上一时间陷入混乱,面对日渐危急的远东形势,一向眼高于顶、开会就是决定要打谁的美军联合作战会议,居然演变成了海军和其他军种之间的自发辩论,甚至就连海军内部的观点也出现分歧,面对乌烟瘴气、一片嘈杂的会场,有点焦头烂额的总统阁下在椅子上闷声不吭,直到现场慢慢安静下来才开口。
“好了,好了!
先生们,有牢骚的会后再一起说吧。
时间紧迫,我们没空在这闭门清谈,高谈阔论可一点都伤不了俄国人,现在合众国需要的不是怀疑、争吵和指责,而是坚决果断的武装行动;在这方面,我先开门见山地说,支持参谋长们的意见,既然从空中无法扭转战局,而俄国人的海军实力并不能与合众国相比,那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一场海上较量都是完全必要的。
各位先生,我今天在这儿参加会议,想提醒众位一句,不要总是站在军事角度思考问题,多从全局角度想想这仗要怎么打。”
“……全局角度?”
“当然是全局角度,将军们,不要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面对军装笔挺、将星闪亮的合众国武装力量指挥官们,对这些赳赳武夫的气势颇为满意,同时却也觉得军人容易一味执着于打仗,甚至沉迷其中,总统阁下没再啰嗦其他,而是换个角度从战略上说明合众国的困境,让所有在座者都不禁连连点头,眉头蹙起之余,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有道理。
所谓战争,本质上也不过是国家间的一种博弈,哪怕这场原因不明、猝发而至的世界大战,最终目的当然也不是要完全消灭对手——在核武时代,这恐怕就是不可能,而是寻求一种双方实力与地缘上的新平衡。
看一看眼下的世界战局,从开展之初的中欧溃退,到高加索的漫长拉锯,眼下远东方向的战争在一天天对自由世界不利,虽然两大阵营之间还没分出一个胜负,然而站在合众国角度来讲,国家威望与统治能力的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美元的不断贬值,战时体制对社会运行的干扰破坏,这些负面影响都要用一场场胜利来充当润滑油,但是现在,“胜利”却是合众国最苦求不得的稀缺品。
世界大战的节奏,以核武作为后盾,一方彻底失败固然是不可能,另一方的战略意图当然也不在此,而在于严重削弱对手的战争潜力和综合国力,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国家威望和“软实力”。
在这方面,于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数十年,美利坚合众国当然心知肚明,一切作战行动也都围绕巩固国家声望来进行。
任何一个帝国,想要在世界上呼风唤雨,强大的军事力量都是必不可少的保证,在美利坚合众国而言,能够全球部署的庞大海空力量,则是对外宣示军事实力、保证美国“说话有人听”的重中之重。
一场东西方的全面战争,经过两个战场的旷日持久争斗,u。s。army的陆地与空中力量接连在中欧、高加索遭遇重挫,军事上的得失是一回事,最关键在于,政治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才真正难以收拾。
一场场失利,整个西方世界、乃至全世界国家都看在眼里,对看似不可战胜的合众**事力量的怀疑也日渐加深。
盟友惶惶不可终日,担心美军无法顶住俄国人的铁流机海,敌对国家欣喜若狂,纷纷明投暗送接近邪恶集权国家,这样的趋势一旦泛滥就难以收拾,两大阵营力量此消彼长,到时候,合众国又拿什么去遏制共产国家,难道真以一国之力对抗全世界?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人当然不会知道这么一句东方的古老谚语,其实这句话里并没什么因果联系,反过来说也可以:一人单挑全世界,那就是“寡助”,哪怕再英明神武,下场也就是“失道”,这种道理聚众打架的街头混混都明白,当了几十年世界警察的美国又何尝不知道?
美国的地位,要靠美军的威慑来保证,而美军的威慑,又要靠美国海、空军的全球部署来保障。
哪怕爆发世界大战,也并不会改变这一链条的性质。
“虽然战局吃紧,美军仍然足以捍卫自由世界”,务必让敌人和盟友都确信这一点,由军事实力、而非信念支撑起来的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才能继续维持其存在,但要靠什么证明,除了战争难道还有别的?(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二〇六章 海空战斗群()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道理入木三分,在政治界摸爬滚打多少年的总统阁下,会议场上也不需要说那些冠冕堂皇的空话。
如果打个比方,现在的美利坚合众国,就像一家资产雄厚、放贷泛滥的银行,不仅能够动用本身资本,还可以用威望和声誉挟裹债权人、债务人一起战队,回击其他经济实体的强势挑战;然而这种联盟,并非没有一点代价,仆从国本身实力弱小,却并不是傻子,如果带头大哥不能证明自己有赢得这场战争的实力,那还有什么必要为其赴汤蹈火,和实力日渐增长的东方国家集团对抗?
有没有实力,空口白话往日也许管用,战争时期一切都是凭拳头说话,继陆、空力量挫败之后,倘若制霸全球的u。s。navy也不堪大用,这就绝不是一场军事上的失利,而会撼动合众国的大厦根基,这可决不是在危言耸听。
倘若战况失利,常规力量一旦成为笑谈,难道还能用核武去凝聚人心不成?
当然不行,看似毁灭一切的核武器,实战效能却差的没边,谁都知道“发射架上的战略导弹才最有威慑力”,就是这么个意思。
总而言之,战争的巨轮一路前行,对合众国而言,要想稳住阵脚,就必然要求一场足以稳定人心、振奋士气的胜利。
既然放眼全世界,其他两个方向的战局都处于胶着状态,合众国既没有能力在西欧、中东发起大规模进攻,更不能保证陆上攻势一定能取胜(从前一阶段的战况来看。这简直就是不可能)。作为美军全球部署的主体与基石。美国海军必须担负起这一艰难职责,主动出击打赢一场战斗!
天下大势如此,一场闭门商谈的联席会议,持续了很长时间才告结束。
身为美军三军总司令,战争非常时期也拥有超出一般情况的控制权,其实就在这场会议召开之前,太平洋司令部下辖的第三、第七舰队就已经开始行动,向浩瀚大洋深处派出航母战斗群。准备实施一场意在邀战的远海攻击行动。
“先斩后奏”,或者说就是走一走程序,就在形式上的决议尚未作出之时,u。s。navy的矛头已经指向万里之外的勘察加半岛,把将军和参谋们集合起来商讨,其实也不过是总统阁下寻求支持、统一意见的步骤而已,真正的较量已是舰载弦上,很快就会在太平洋上掀起一场巨大风暴。
暴风雨即将来临,面对美军的远洋布阵,来自大洋彼岸的应对也十分迅速。
天光渐亮。透过漫天乌云,一大片灰蒙蒙的苍茫天际之下。冰封的远东海岸线近旁,接近萨哈林岛的开阔海面上,“吱嘎吱嘎”的连片碎裂声正四下播散。
寒冬时节,结冰不久的海面上,一艘通体黑色、水线以下暗红的大型破冰船正在全力运行,沉重身躯向前开进,舰首冲撞厚厚的海面冰层,高高昂起,又随着一大片厚冰崩裂的“咔咔”声低落下来,身后留下一大片浮冰飘散的宽阔水道,宽度总在百米以上。
自从进入冬季以来,每天派出破冰船巡曳鞑靼海峡,在接近尼古拉耶夫斯克港的北方水道破冰前行,疏通水道的工作持续不断,既是为了通过卫星侦察迷惑、麻痹美国人的神经,另一方面,就在最近两天,靠泊在苏维埃港的红海军太平洋舰队一部也将会从此穿行,借萨哈林岛的屏护一路北上,进入尚未被大片冰层覆盖的鄂霍次克海,然后越过千岛岛链进入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就在三四天前,接到克格勃机构发来的重要情报,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两支航母战斗群离港、前往大洋深处,红色帝国的海上战争机器就迅速运转起来,一支由1164型导弹巡洋舰“塔吉克”号担任领舰、编成有型“瓦良格”号重型载机巡洋舰和几艘护航舰艇的编队很快离港,沿着疏通的鞑靼海峡一路北上。
水面舰艇部队的出击,看上去声势浩大,在广袤无垠的远东却只是一抹小小的波澜。
就在伊尔库茨克进行的一场秘密作战会议之后,根据“战役推演”结果修订了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作战方略,面对美国海军的远洋动作,包括“第比利斯”、“瓦良格”号在内的大批作战舰艇就陆续进入了一等战备状态,在接到舰队司令部命令后陆续出港,在北太平洋展开部署。
其中,先前与姊妹舰“第比利斯”号一同驻泊在苏维埃港的“瓦良格”号,在加注舰用燃油、补充各类物资后先期离开,沿航路通畅的鞑靼海峡进入鄂霍次克海,在这里与尼古拉耶夫斯克驶来的护卫战舰汇合。
在鄂霍次克海上汇合,与“瓦良格”号一同编组为海空战斗群的舰艇,是来自尼古拉耶夫斯克港的红海军第36水面作战师,包括1164型导弹巡洋舰“乌克兰”号、型导弹巡洋舰“塔什干”号与“塔林”号,956型导弹驱逐舰“暴风”号与“敏捷”号;此外,还有新近返航、短暂休整后再次出动的红海军第44反潜作战旅,包括“特里布茨海军上将”、“萨波什尼科夫元帅”、“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等四艘1155型大型反潜舰。
出港后一路向东,在预定汇合海域展开反潜巡逻,迎接重型载机巡洋舰的这一支舰艇编队中,还包括155型油水补给舰“伊万*布波诺夫”号,以及舰队补给核心,满载排水量接近四万吨的1833型综合补给舰“别烈津河”号。
水面舰艇阵容强大,海面下的一艘艘攻击型核潜艇,自然也很快各自就位。
在预定海域完成汇合,担任护航任务的“塔吉克”号及其余舰艇一一折返,以“乌克兰”号作为旗舰组织起来的红海军第二海空战斗群一路向东,越过千岛群岛进入太平洋。
和姊妹舰“瓦良格”号相比,型“第比利斯”号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
由于建成年代相对较早,不论设计、还是使用维护都是一种探索般的存在,“第比利斯”这艘红色帝国的首艘全甲板重型载机巡洋舰最近一直被主机的不良状态困扰,虽然保持正常航行没有问题,机组输出功率却受到限制,经过理论计算,最大航速大概只能保持在二十四节以下。
大战在即,驻泊地苏维埃港显然不具备维修条件,“第比利斯”号只能进行了一些保养维护工作后离开锚地,同样一路沿鞑靼海峡北上。
两艘重型载机巡洋舰,一前一后,都选择迂回曲折的北方水道进入太平洋。
虽然相关保密工作十分严格,但是美国人却对此一清二楚,不需要搞情报侦察,因为就在远东战争爆发以后,在仆从国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协助下,俄国舰队进出主要母港的几条天然水道几乎都被截断。
对红海军太平洋舰队来说,南方的朝鲜海峡两边是日本、韩国,通行条件十分险峻,基本上就是一条死路。
再往北一些,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都紧邻日本国土,原本就在敌对方的控制之下,虽然经过前一阶段的战斗,北海道空防洞开、海自的水面舰艇也吃够了空射反舰导弹的苦头,损失惨重的jasdf、jmsdf已经没了还手之力,狡猾的美国人却指派海上自卫队潜艇、小型舰艇在两处海峡活动,前后布设了大量水雷,几乎就把北海道西岸封锁了一个遍。
水雷当道,即便派出扫雷舰清理,短时间内这两条水道也无法通行,红海军的战舰固然无法靠近,被迫往自家海里扔水雷的日本人却着实被摆了一道,现在除了一遍遍暗自痛骂之外,也没什么办法可想。
布雷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封锁水域的一种惯用手段。
这种行为,好的一方面是花费少、见效快,对手的战舰越大、越先进,就越为之忌惮,可以用很少的代价实现遏阻意图,自身却几乎没有任何损失;但另一方面,水雷这种东西扔下去容易,捞起来难,打仗时图爽快布下去是一回事,等到战争结束,如何重新启用这些重要的国际水道,可就成了一个麻烦之极的问题。
当然了,眼下远东正打的不可开交,为了把北极熊的战舰都堵在日本海这个小水湾里,扔点水雷又算得了什么?
战争一旦开始,任何规则与底线,都是可以拿来权衡利弊的东西。
美国人十分清楚,倘若真输掉这场东西方的全面较量,那说不得,自己就要从此离开远东、龟缩到西半球混吃等死,水雷什么的就随它去好了,谁爱管谁管,反正不是合众国要操心的事。
反过来说,如果能夺得胜利呢?
既然仗都打赢了,扫雷这种苦差事,自然可以扔给战败者去做。(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二〇七章 远海遭遇战()
基于这么一种逻辑,该布雷就布雷,合众国当然不会在意日本人的感受。
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先把今天的难关度过去!
心态大概如此,不出几天,在jmsdf潜艇部队的不懈努力下,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西侧就被布上了一片片水雷,变成了完全无法通行的死亡水道。
在这一行动中,为遏阻红海军而不遗余力,美国人不仅督促日本海上自卫队全力出动,顶着俄国人的空中压力偷偷布雷,自己也出动挂载水雷的战斗轰炸机、反潜巡逻机在海峡西侧水域空投mk65、mk67等沉底水雷,重在数量而不在质量,把两条重要水道给堵了一个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