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第7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怪不得睡这么踏实,这轻微的摇晃感觉,是来自于搭乘的“鲁斯兰”啊……
距离上次穿越结束已经有挺长时间,一开始,睡眼惺忪的龙云看看四周,他还以为自己在睡前定了闹钟,却听到电铃声还在响,才反应过来,这应该是来自运输机驾驶舱、或者作战准备室的召唤,意味着“鲁斯兰”在接近战区,很快就要释放搭载机。
既然如此,手忙脚乱穿好衣服,就有人过来敲门,他起身拉开金属舱门、和前来查看情况的安东*纳西莫夫少校一起往机首方向走。
天色晦暗,黎明还未到来,浩瀚的西北太平洋上正风起云涌,身形格外庞大、背负了一架su…27的an…124b却飞的十分平稳,龙云很快走进运输机上临时设置的作战准备室,先不着急穿上抗荷服等装备,而是和纳西莫夫少校、还有机上的克格勃探员一起碰头,研究总司令部刚刚发来的战斗情报。
夜色中一路向东,飞行途中保持单向无线电静默,an…124b“鲁斯兰”仍然可以通过卫星链路接收到总司令部的指示。
按照出发之前的约定。在搭载机飞行了约六个半小时。越过千岛群岛后、深入太平洋约一千三百公里。行动人员就把中将同志叫醒,以便根据一系列实时情报规划行动,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脱离搭载机进入战场。
“好的,纳西莫夫同志,——还是看海图吧,计算机的屏幕太小了一点。”
搭乘运输机接近作战海域,在舱壁上没有一个舷窗、也看不到外面情形的作战准备室里,龙云暂时只能想象一下机外的幽暗夜空。数千米高度巡航的巨大运输机,在浩瀚天际下,想必也只是一抹惊鸿那样的不起眼。
在这个月色苍茫的夜晚,周遭的大片天与海,全都是影影绰绰、深藏无尽漆黑之中,其实却暗含着浓浓的杀机。
现在的情况,不用询问,龙云也知道为“鲁斯兰”护航的239团战友们已经返航,如果不出一点意外的话,现在活跃在运输机附近空域的。就应该是红海军舰载机部队的战斗机,当然前面的东方天空中。敌机的数量恐怕也是少不了的。
出发之前,看到“鲁斯兰”上搭载了不少设备,现在真要分析战况、决定自己何时一力扬刀出击,龙云还是用不惯绿莹莹的单色显示器,他吩咐随行人员灯光全开,拈一拈手上的速记情报纸张,对照一面临时用胶带糊在作战指挥室墙上的大幅海图,仔细研判美国人、同时还有红海军的动向。
今夜的这场战斗,扳机是由他来一手操控,等到庞大的战争机器发动起来以后,自己就不再需要做决策,而只要在其中当好一颗称职的螺丝钉就可以。
说来就是如此,那么,现在双方的对峙态势如何?
对海战这一块,龙云虽然读过几年军校、却完全是一个外行,对军用通信卫星发来的情报也有点难以理解,不过上面早就想到了这点,搭乘“鲁斯兰”的一名红海军中校参谋很快在海图上标明了太平洋舰队各战斗群、舰艇编队的位置与航向,与此同时的,还有舰队目前侦测到的美国海军动向。
有了专业人士辅助,很快搞明白了远海上的态势,龙云发现自己来的还正是时候,或者说,这场较量的胜负手尚未分出,一切都还要看天空中的战斗如何。
思考之间,龙云抬手看一看飞行表,时间指向了凌晨四点。
从昨夜出发到现在,an…124b已经在空中持续飞行了近六个小时,而他龙云呢,是在飞机上睡了几个小时的觉,现在不论体力、还是精神都十分旺盛,的确要比一直窝在战斗机座舱里要舒服得多。
看看时间,再考虑到时区差异,估计用不了一个多小时太阳就会升起,就在这黎明前的黑暗里,红海军与美国海军的一场正面对决即将展开。
眼下的对抗形势,红海军与对手还在彼此试探,双方并未爆发真正意义上的舰队决战。
梳理一下情报的时间与内容,大概就在前一天入夜时分,决定了要主动出击的红海军开始行动,前出部署的水面战斗群向东进发、摆出一副要用导弹突袭的架势,同时派出所有的971型攻击型核潜艇,在两支战斗群的右侧、也就是南方构筑一道反潜防线,严密监视水下情况、防止美国人的核潜艇借机渗透。
南方海域的情形如此,战斗群北侧海域,则由太平洋舰队的岸基远程反潜巡逻机负责。
除此之外,为配合海军方面的行动,从勘察加半岛起飞的vvs战机也在北方天空频频动作,这一切,想必都会通过情报网络、侦查体系汇总到美军指挥官的案头;接下来,至于扬基们要怎么回应,就只能凭经验去推测。
面对实力强大的美国海军三航母战斗群,红海军的策略看上去十分明了,就是用反潜直升机、反潜舰只与攻击型核潜艇遂行水下防御,舰载固定翼战斗机则提供空中屏护;水面舰艇方面,主要采取一种积极防御态势出动,所以这样看来,对抗美国海军的主力还是红海军的远程轰炸机部队,此外就是几艘装备p…700重型反舰导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红海军的情况,眼下就是如此,两艘重型载机巡洋舰都进入一等战备状态,频繁放飞su…27k维持空中防御圈。
在战机出动与制空效率方面,缺乏固定翼预警机的红海军没有美国同行那么幸运,除去大型水面舰艇上搭载的mr…700/710/800三坐标警戒雷达、和“第比利斯”号重型载机巡洋舰上的“天空哨兵”无源相控阵雷达外,没有其他的远程探测手段,为此一方面需要岸基远程战机如tu…95m、tu…22m3等充当侦查手段,另一方面就需要更频繁的放飞战斗机,维持舰队前方空域的警戒力量。
当然,红海军的情况如此,深入大洋的美国海军舰队也差不多。
这一次大举出动、意在诱敌决战,依靠侦察机、预警机、核潜艇与军事卫星组成的战场态势感知网络,美国人的战场侦查手段,在浩瀚无际的太平洋上还是有一点不够用,想必扬基们也没能摸清红海军的具体动向,双方才会一直在远海拉锯般对峙。
对峙与摩擦,大概是近两三天的战场旋律,不过对数十艘大中型战舰组成的舰群而言,哪怕再低调行事,在现代战场上也没法一直掩藏行踪,经过几天来的侦查与反侦察、袭扰与反袭扰较量,双方各自损失了一小部分潜艇、水面舰艇与舰载机,却也逐渐明晰了作战构想,就在今天拂晓之前,这场战斗就会有一个总爆发、和必然降临的惨烈结局。
了解过双方舰队的动向,接下来,龙云抓紧时间与纳西莫夫少校一起,把总司令部发来的空情信息也考虑进来,他很快得知,红海军的三个轰炸机团都已出发、这时候正挂着一大批反舰导弹接近战区。
tu…22m3,突袭远海之敌的烈火重剑,轰炸机编队的当前坐标是绝对机密,但现在一切以保障作战为最优先。
从卫星转发的密电中得到坐标,纳西莫夫和助手不停忙碌,在海图上一一标注出来。
在一旁看着两人忙活,龙云随手翻阅密电,就是现在,从多处基地浩浩荡荡升空的tu…22m3机群,第317近卫轰炸机航空团、红旗第201轰炸机航空团从西边飞来,第68轰炸机航空团则越过鄂霍次克海南下,此外,驻扎勘察加的红旗第22轰炸机航空团也在一小时前出击,加上护航、侦查与佯动的其他空中力量,广袤的西北太平洋上,现在光重型轰炸机就有一百多架,一场空前暴力的大规模导弹群殴就在眼前!
四个轰炸机团,上百架挂载反舰导弹的雷霆巨兽,声势当然十分惊人,夜幕下的美国舰队似乎就成了砧板上的肉,很快就会被陨石雨般的导弹消灭殆尽。
不过,和一般人的热血想象不同,龙云的头脑现在还很清醒。
“轰炸机”加“反舰导弹”,这柄红色巨人的重锤要想发挥作用,首先就必须知道敌人在哪、需要足够准确的敌情保障。
但是现在,这一目标还很难说有没有被完成,至少从他手上拿到的情报来看,狡猾的美国海军还在大洋深处频繁机动,航母位置尚未可知,再加上电子干扰与欺骗战术,这场仗打起来,可不会是一场单纯的导弹枪毙战那么简单。(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二三五章 中将的情绪()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龙战长空》更多支持!
时值决战时刻,美国人的舰队究竟在哪?
这个问题,搭乘“鲁斯兰”的龙云自己一无所知,他只能从卫星链路传过来的情报中得到答案,当然,现在战区总司令部正在尽全力分析美国海军的动向,但出于指挥决策层级的考虑,参谋部门的推测只是作为讯息一并发送过来,给即将出动的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提供参考,而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正确。
按照远东战区总司令部的推断,在海图上进行了一些勾画,龙云拿起通话器、问一下“鲁斯兰”的当前位置。
出发后飞行了约六小时,根据机组的报告,an…124b运输机已到达北纬四十七度、东经一百六十四度的勘察加半岛以南海域,看一看海图,前方两点钟方向、距离约二百海里处,就是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海空战斗群,再往前一段距离,则是前出部署、展开防御的红海军水面战斗群。
按照司令部发来的消息,水面战斗群前方空域刚刚爆发过一场遭遇战,趁着夜色掩护,美国人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或者说就是武装侦察,被前出巡逻的红海军第279舰载机航空团拦截,双方在战斗中各有损失;遭遇拦截后,美国战机立即退避,目前双方水面舰艇编队尚未发生实质性接触。布置在战斗群北、东、南三个方向的反潜兵力也没发现“洛杉矶”级潜艇的渗透活动。
对眼下这一片海上形势。龙云虽不明所以。旁边陪同的红海军中校就代为解读,他告诉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既然目前还没爆发水面战斗,就说明双方舰队主力都在观望、或者说采取积极防御态势,同时准备用己方的优势兵力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攻击。
“优势兵力”,所谓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美国人的撒手锏是数量庞大的舰载机,重型反舰导弹则是红海军的降妖符。
明确了战场态势。接下来,按照侦察卫星、侦察机与潜艇长波通信报告的信息综合分析,龙云决定接受总司令部参谋人员的分析结论,他亲自拿起水笔,在海图上勘察加东南方向、距离海岸线约两千五百公里处,圈出一个笔划粗重的区域来。
“中校同志,情报分析上说,扬基们的航母编队应该就在这一带,是吗?”
“是的,将军同志!”
“——好!那么。我看我们可以采取行动了。
纳西莫夫同志,现在时间是……凌晨四点二十分。麻烦你查一下这片海域的日出时间,顺便请机师们确认搭载机状态良好,我去做好出发准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四点三十五分开始脱离作业。”
“明白,将军同志!
还有一事,既然您决定出击,要不要向司令部方面发消息?”
眼见雷泽诺夫中将有了决断,站在一旁的红海军中校抬手发问,作为这次绝密行动的参与者之一,中校知道“鲁斯兰”正保持单向无线电静默,但是对这一重要决定,他觉得,是不是应该向司令部报告一下才好。
“哦!要的,这个当然。”
从哈巴罗夫斯克升空之后,飞行途中,“鲁斯兰”运输机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这主要还是为了安全,避免被嗅觉灵敏的北约一方发现端倪,但是现在,既然已经到了浩瀚大洋上空,按照远东战区总司令部的统一指挥,附近空域里活动的苏联战机只怕有几百架之多,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意义已经不大,他就命令克格勃探员去处理一下,让an…124b使用机载数据链与护航的su…27k沟通,辗转把消息发送出去。
决定既已做出,出动之前,龙云还需要等待上面的回应。
拂晓前进入远海战场,既然维克托*雷泽诺夫选定了出击时刻,司令部方面就要随之而动;至于说,要选择哪一个方向作为突破口,临场决定是来不及的,必须在su…27m2脱离搭载机之前就定下来,然后才能通过庞大的战场指挥体系调集兵力,对美国海军发动一场气势如虹的密集突袭。
匆忙布置好了一切,在作战准备室里脱掉外套、穿上飞行服,再套上紧绷绷的航空抗荷服,和助手一起检查随身装备没有问题,龙云掏出枪套里的p228,卸下弹匣、拉动一下套筒,又特别检查了随身携带的应急食品和防鲨剂,才拎起头盔往机尾走去。
海洋上的战斗,不得不说,危险系数要比陆地高出许多。
寒冬时节的西北太平洋,鲨鱼活动其实一点都不多,不过为以防万一,龙云还是谨慎再三,哪怕他的白色二十号已经在伊尔库茨克改装过,按照su…27k的标准添加了海上救生装备,身上也准备一点才更让人放心。
出征之前,时间总是过得很慢,三两下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龙云在靠近后舱门的地方站着等了一会儿,平复略有紧张的心情;一边和陪同的克格勃探员闲聊两句,一边感觉到战机在平稳滑降,看一看表,凌晨四点三十分,他需要等待司令部发回确认、指示首选和备选作战方向,才能登上白色二十号出击。
片刻之后,安装在机舱后段的绿色指示灯亮起,纳西莫夫少校也在这时候走过来,旁边还跟着一名通讯军官。
关于维克托*雷泽诺夫的出击去向,很显然,是决定这一次战役成败的关键,按照保密条例,需要两人同时确认递交才行;接过刚刚解密完毕的卫星通讯数据,其实就是在预先制定的若干个行动方案里选择其一,龙云只瞥了几眼,就和两位军官、还有旁边的克格勃探员握一握手,算是出发前的告别:
“辛苦了,达瓦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