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击之,擒获徐志坚,俘虏2000余人。常遇春纵火焚烧了东吴来援的其他水师船械。十月,徐达攻打升山水寨,旧馆,吕珍、朱暹及五太子都以旧馆投降西吴,湖州四面也被围困。十一月,李伯升、张天骐以湖州投降。同月,朱元璋的另一支大军李文忠部进围杭州,东吴守将潘天明以杭州出降。十一月二十二日,李文忠攻绍兴,守将李思忠投降。华云龙进攻嘉兴,守将宋兴投降。至该年底,朱元璋军已顺利地占据了东吴的广大地区,取得第二阶段的重大胜利,遂进兵围攻平江。张士诚困守平江,孤立无援,陷于困境之中难以抵抗了。
当年十二月,徐达大军已围困平江,逼迫张士诚投降,但张士诚坚守平江城,拒不投降。平江围攻战,一直延续了10个月之久。
先是,朱元璋军的诸将围困平江,各有分工:徐达部攻葑门,常遇春部攻虎丘,郭子兴部驻娄门,华云龙部驻胥门,汤和部驻阊门,王弼部驻盘门,张温部驻西门,康茂才部驻北门,耿炳文部驻城东北,仇成部驻城西南,何文辉部驻城西北,四面筑城围困,又架木塔,筑敌楼三层,下瞰城中,每层设弓弩火铳,并用襄阳炮攻城。城中十分震恐。但平江城坚不可摧,东吴军只有莫天仍然占据无锡,为张士诚声援。徐达俘虏了东吴部将莫天的将领杨茂,徐达释放了他并任用而用之,使其出入于张、莫之间,尽得东吴内部虚实。张士诚长久困守平江。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朱元璋亲自致书劝降,张士诚予以拒绝。六月,张士诚决定率众突围,觇城左方,则阵容严整,不敢突击,转至盘门,却被常遇春截住归路,双方交战许久,仍不分胜负。士诚遣兵千余援助,又亲自出兵山塘来援,被常遇春击败。张士诚马惊落水,几乎被淹死,拼死挣扎,逃回了平江城,继续困守孤城。东吴军在城中用木石作飞炮,还击西吴军。
九月八日,徐达督将士攻破葑门,常遇春亦破阊门新寨,率众渡桥,直逼城下。东吴枢密唐杰登城迎战,兵败投降。东吴将官周仁、潘元绍、徐义、钱参政等相继投降。东吴军溃。徐达军攻入平江城,平江城破。张士诚及副枢密刘毅收余兵二、三万人在万寿东街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后兵大败。张士诚仓皇逃入室中自缢,被人救下后,押至应天。张士诚见朱元璋时,闭目不语。后被乱棍打死。张士诚从起兵到失败一共14年最终为朱元璋所败。平江城攻下后,朱军得城中兵民二十余万。不久,改平江为苏州府。至此,张士诚创建的的东吴灭亡,朱元璋的实力得到了扩充。
降服方国珍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就在朱元璋攻下平江的前夕,便派参政朱亮祖率领马步舟师,向方国珍盘据的浙东地区发起进攻。
方国珍系浙东台州黄岩人,至正八年(1348年)起兵,劫掠沿海州县,元兵多次讨伐,都未能平息。至正十二年(1352年)虽然接受元朝所封官职,但实际上仍拥兵自守,不听元朝调遣。元朝也因四方多敌,不与管辖。不久,方国珍将叛元,割据温州、台州、庆元等路。五年之内,朱元璋起兵濠州,张士诚起兵高邮,陈友谅起兵蕲、黄、方国珍割据庆元,江南呈现出了群雄割据一方的混乱局面。
方国珍早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遣使向朱元璋通好,献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金织文绮百端,同时愿以其子为质,但拒绝接受朱元璋授给他的行省平章的官衔,并继续为元朝海运粮饷,接受元朝的官封。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九月,元朝又封方国珍为淮南行省左丞相,分省庆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元朝又任命方国珍为浙江行省左丞相,封其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珉以及其子方明善俱为平章政事。方国珍虽然用三郡献于之地,但实际上并没交出土地,及元多次加封官位,方国珍更是骄横,据有濒海诸郡而不肯听命元朝。朱元璋也曾遣使招降,被方国珍拒绝。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命朱亮祖进军台州,驻守台州的方国珍弟方国瑛被战败,士卒多逃亡,朱亮祖进行突围,方国瑛元力支撑应战,以巨舰载妻子,乘夜逃到黄岩,朱亮祖入台州城。十月,进兵黄岩,方国瑛从黄岩又逃到海上。十月十日,朱元璋又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将军,率领常州、长兴、宜兴、江、淮诸军,进攻方国珍占据的庆元。临行前,朱元璋对诸将说:“尔等奉辞伐罪,毋纵杀戮,当如徐达下姑苏,平定安集,乃吾所愿也。”
十一月,吴祯率舟师,乘着潮夜,进入曹娥江,夷埧通道,出奇不意抵达军厩。偶尔听到了士兵要投降的话语,方国珍见势不妙,率部下已遁入海,吴祯勒兵猛追。汤和兵由绍兴渡过曹娥江,进驻余姚,其知州李栖和上虞县尹沈煜投降。遂进兵庆元城下,攻其西门,院判徐善等率领父老迎降。方国珍乘海舟遁,追击大败方国珍。汤和占领定海、慈等县,得军士3000人,战船60艘,马200余匹,银6900余锭,粮354600石,满载而归。
朱亮祖自黄岩进兵温州,列阵于城南七里。方国珍命其子方明善率兵抵抗,被朱亮祖击败,破其太平寨,逼近城下,余兵溃散,奔入城中。接着,朱亮祖命部将汤攻克明攻西门,徐秀攻东门,柴虎将专管游兵应策,黄昏时分,克其城,方国瑛等逃走。朱亮祖遂率舟师会吴祯,共同袭击方明善于盘屿岛,夜三更攻克,大获战舰和军马。
方国珍虽然逃入海岛,朱元璋。十一月十七日,任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率师自海道截击,会合汤和等兵共同讨伐。当方国珍军知道自己被朱元璋军夹攻,其部将多已投降,诸郡县亦相继归顺,方国珍对此大为恐惶不安。当时汤和遣人持书招降,国珍不得已,遣郎中承广、员外郎陈永请求投降,又遣子方明克、方明则、从子方明巩等交出省院及诸银印、铜印26枚、银10000两、钱2000缗于汤和。十一月二十四日,朱亮祖兵至黄岩,方国珍及其侄子方明善率家来降,接着遣其子方明完呈表谢罪。不久,汤和送方国珍到应天。至此浙东平息,两浙地区尽为朱元璋所占。
夺取福建
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福建地区分别为两股地主武装所占据。一股以陈友定为首,他割据以福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另一股以色目人赛甫丁、阿米里丁为首,割据着以泉州为中心的县数县。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灭东吴之后,随即派胡廷瑞为征南将军,出兵福建,打算消灭东南沿海最后一般据势力。
先是,至正十二年(1352年),海盗在福建沿海兴起,势及汀州一带。陈友定系福建福州市福清人。曾充任明溪驿卒,是本县的一大土霸。延平、邵武等县的红巾军起义之时,元朝汀州府判蔡公安招募地主武装守城,陈友定前去应募,他随从官军镇压汀州、延平等地的起义农民,并被任为清流县尹。
至正十九年(1359年),陈友谅命其部将康泰攻击邵武,邓克明侵犯汀州,陈友定以总官全力抵御,双方大战于黄土寨,陈定定尽降其部众。元朝认为他击退陈友谅军有功绩,因此升任他为行省参政。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邓克明又侵犯福建汀州,被陈友定再次击败,遂置省于汀州,升为左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夏,元朝命陈友定守汀州。陈友定兵力大增,势力也大为扩充,郡县仓库悉入其家,元行省平章燕只不过拥虚名虚位。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朝在延平置分省,任陈友定为平章政事。陈友定接受元朝官封,但实际上割据延平,独霸一方。
泉州色目人赛甫丁、阿米里丁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反元起义。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曾北攻福州,被元军击败,余部在兴化等地烧杀抢掠。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元朝福建行省命陈友定领兵征讨。赛甫丁部将阿巫那等攻打兴化,被陈友定击溃。陈友定乘胜南攻泉州,擒获阿巫那等,平定兴化、泉州两路。陈友定当时兵强马壮,接着攻击占据着漳州的罗良,又攻下潮州。福建八郡之地尽为陈友定所占据。
陈友定部曾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在处州与朱元璋部交战。同年四月,朱元璋部参军胡深进攻建宁之松溪,攻克后俘获陈友定守将张子玉,余众奔于崇安。胡深建议发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合兵攻之,顺便攻取福建八郡福建八郡。朱元璋同意胡深之言,派遣广信卫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出发,遣建昌左丞王溥由杉关出发,会合胡深进兵攻击。六月,朱亮祖部攻克崇安、建阳,遂进攻建宁,大兵驻屯于城下。朱亮祖,胡深合军攻打建宁,建宁守将阮德柔以精兵四万驻扎在锦江,胡深军攻破建宁二门之后,又被阮德柔军重重包围,并遭到阮德柔精兵的伏击,胡深被抓,后被陈友定所杀。朱元璋得知胡深这位有文才武略的骁将之死,十分痛惜,遣使赐祭,并追封为缙云郡伯。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元朝得知陈友定打败了胡深,就提升陈友定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兼守八郡。此时,陈友定拥兵数万人,他率兵攻取诸县,使得远近郡县纷纷土崩瓦解,不敢于他对抗陈友定成了控制整个福建的一股强大的割据努力,并成为了朱元璋统一南方的最后一大障碍。
朱元璋决心消灭割据福建的强敌陈友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任中书平章胡廷瑞为征南将军,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为副将军,率大军进取福建。临行前夕,朱元璋对胡廷瑞当面传授机宜,并表示:“克定之功,全赖于汝。”对他寄予了后望。十一月,胡廷瑞师度过杉关,略光泽县。十二月,连下邵武、建阳。
为了能有把握的夺取福建,朱元璋在方国珍投降后,即命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军廖永忠率领水师自海道攻取福州。同时又命李文忠部从浦城进攻建宁,三路夹击,以确保取胜。
十二月二十八日,汤和军攻克福州。初,陈友定环绕福州城外,皆筑堡垒,以备防守,每五十步再筑一台,用兵严守之。当听到胡廷瑞军(已)度过杉关,决定留同佥赖正孙、副枢谢英辅、院判邓益以二万兵防守福州,陈友定自己率领精锐死守延平。汤和及廖永忠、吴祯等自明州,乘东北风,快马加鞭赶至福州五虎门,驻师南台,派人入城向守城官,但被元朝平章曲出杀害。大兵登岸,即将围城之际,曲出领兵出南门抵抗,被汤和部将谢德成击败,军队溃散,曲出入城坚守。是夜,汤和兵大举攻城,福州城被攻破,守将项正孙、谢英辅、邓益以及曲出等有的逃走,有的投降。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元朝兴化守将叶万户弃州而逃,汤和遣都指挥俞良辅前往防守兴化。就在这时,莆田等十三县都投降了汤和,汤和开始进攻延平。汤和先遣使招降陈友定,友定不但不降,反而大会诸将,取血置酒慷慨而饮以盟诸将并发誓,誓以死报效元朝。汤和大军到达延平,两军隔水列阵。陈派一军渡水,攻其西门。陈友定出师不利,回到城中对诸将说:“敌千里远斗,气锐,慎毋战;战徒杀吏士耳。吾墉山堑壑,蓄犀器,饱士,为持久计困之。”遂拒城死守。围城十日之后,城中军局火炮声发,汤和兵疑有内应,乘机急攻。陈友定见大势已去,在城中服毒自杀,结果未能如愿。汤和兵入城,抓陈友定到应天,处死。不久,泉州、漳州、潮州郡县相继投降,福建全境尽在朱元璋所控制。
削平两广
明军攻占中原之前,南方两广地区仍被元朝占据。广州军阀何真在红巾军起义刚开始的时候,组织“义兵”镇压起义,很有功绩,因此被元朝擢升为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当时南海三山民邵宗愚攻陷广州,被何真又击败,并领义兵收复了广东。元朝立江西分省于广东,升任何真为广东行省参知政事,后又升为左丞,何真成了割据南方的军阀之一。但广西地区仍在元朝行省平章也儿吉尼的统治之下。
第224章 明朝(4)()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湖广行省平章杨、左丞周德兴、张彬等、率武昌、荆州、潭、兵诸卫军,自湖南进兵广西。临行前,对杨等说:“平章胡廷瑞分道南征,以取八闽,俟八闽既定,就以其师航海取广东。故命尔等率荆、湘之众进取广西,两军合势,何征不克。尔其务靖乱止暴,使远人畏服,毋替予命!”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一月四日,杨等进兵出去永州,元朝全州平章阿思兰派兵来增援,被杨兵击败,并逼近永州城。守将邓祖胜从南门出兵抵抗,又被杨兵击败,并抓获其将王钅监。邓祖胜只好收兵入城固守。不再出战元兵又自广西来援,在湘水旁列七营,杨遣指挥袁子明击败并无兵,俘获其万户丁武等一千余人。二月二日,朱元璋任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参政朱亮祖为副将军,由海道率水师进攻广东。朱元璋对廖永忠说:“王者之师,顺天应人,以除暴乱。朕昔平定武昌,荆、湘诸郡望风款附。常遇春克赣州,南安、岭南数郡亦相继来归。此无他,师出以律,人心悦服故也。今两广之地远在南方,彼此割据,民困久矣。彼闻八闽不守,湖、湘已平,中心震慑。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必有归款来降者。如其拒命,然后举兵,扼其险要,绝其声援。闻广东要地,惟在广州。广州既下,则循海诸郡可传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徕,留兵镇守。仍与平章杨合兵取广西口肃清南服,在此一举。”二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等,率师会合廖永忠共同征讨广东。朱元璋对陆仲亨说:“近命平章杨等由湖南取广西,廖永忠等由福建取广东。今特命尔等率师由韶州直捣德庆。三方进兵,为犄角之势,举无不克。广东既下,合兵取广西。”
三月,杨遣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率兵攻破全州,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