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当时的秦国名将中,除蒙恬、王翦、王贲等人外,还有一个青年将领叫李信。李信是陇西人,少年壮勇,胆气过人。在跟随王翦攻燕时,燕王和燕太子丹率其精兵东保辽东,李信率数千精兵在后急追,连败燕军,而在辽东的衍水河上生擒燕王,为灭燕立下大功,并赢得了秦始皇的赞赏和信任。这时,秦始皇想灭楚,考虑秦军统帅的人选,首先便想到了李信。他问李信:“我想消灭楚国,依你的估计,用多少兵力才够呢?”李信豪气十足,说:“不过用20万人就足够了。”秦始皇又去问王翦,王翦说:“非60万人不可。”秦始皇一听,认为王翦之言不行,说:“王将军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李信将军果敢壮勇,他的话才有气概。”于是,秦始皇没有用王翦,而派李信为主帅,和蒙恬等将领统帅20万秦军南伐楚国。王翦因为自己的话未被采用,便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率秦军入楚境后,分兵两路,自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而使蒙恬率军攻寝(今河南固始境),初战胜利,大败楚军。之后,李信率军向东,和蒙恬军会合。这时,楚国遣其名将项燕率军御秦。项燕率军先是坚守不出,及秦军作长途转战之际,以逸待劳的楚军突然出击,紧紧尾随在秦军之后,三日三夜不停顿,追击秦军。秦军大败,被楚军攻破两个壁垒,七个都尉战死。李信被迫率秦军撤退。秦始皇听说李信攻楚失败,大发雷霆,又后悔未用王翦之言,便亲自乘车驰至频阳,召见王翦,对王翦道歉说:“寡人因为不用将军之言,而使李信折辱秦军。如今楚军乘胜而西,形势危急。将军虽有病在身,难道扔下寡人不管吗?”王翦谢罪说:“老臣疲病悖乱,不堪为将,请大王另外选择贤将。”秦始皇又道歉说:“行了,将军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大王若一定要用臣为帅,非60万人不可。”秦始皇说:“听你的就是了。”于是,秦始皇征集秦国所有的精兵共60万人,交给王翦率领,南下攻楚。大军出发时,秦始皇亲自送行到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王翦乘此机会,要求秦始皇赐给自己好田宅园池,而且要的数量很大。秦始皇说:“将军勉力出征就是,用得着担忧贫穷吗?”王翦说:“为大王您带兵打仗,再有功劳也终不得封侯。所以,趁着大王还用得着老臣的时候,臣赶紧要点土地园池留给子孙。”秦始皇听了王翦之言,乐得哈哈大笑。王翦在就要出关的时候,又前后五次派人向秦始皇请求赐给自己上好的土地园池。有人劝王翦说:“像将军您这样要东西,也太过分了。”王翦说:“不然。秦王性情粗暴,不肯相信别人。如今把秦国所有的精兵都调来而专委于我,我如果不多要一点田宅园池为子孙之业,这样来坚定秦王对我的信任,难道还要秦王无由地怀疑我吗?”王翦到达前线后,便代替李信为秦军统帅。楚国听说王翦率领援军到达前线,也调集全国所有的兵力以抵御秦兵。王翦汲取了李信失败的教训,为避免作长途跋涉,便在率秦军到达平舆一线后,就地为营,筑起军垒,坚壁而守,不肯出战,并诱楚军前来,以变被动为主动。楚将项燕本欲采用击败李信军的战略方针,以逸待劳,相机出击。但楚王不识兵机,多次遣人逼迫项燕出战。项燕无奈,率楚军进至秦军军垒之前,两军对峙,并多次派人向秦军挑战,秦军始终坚壁不出。王翦在军中,每天让士兵原地休息,又管理好饭菜饮食,以抚恤士兵,并亲自和士兵一同吃饭。过了好多天,王翦派人去问:“军兵们在干什么?”回来的人说:“军兵们在比赛投石头,看谁投得远。”王翦听了之后,说:“士兵可以用了。”楚军在秦军营前多次挑战,秦军不出,便有些气沮。项燕不得已,引军东向撤退,准备和秦军脱离接触。王翦乘楚军退兵之际,引军出击,命精兵向前奋击。楚军陷入混乱,因而大败,向东败退。秦军追至郸县(今在安徽)之南,楚军主将项燕战死。楚军失去统帅,遂不复能战,四散溃逃。秦军乘胜占领了楚国的广大地区,将其置为郡县。过了一年多,楚王负刍被俘。楚国遂亡。这一年是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
王贲灭齐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将王翦攻灭楚国之后,山东六诸侯国,只剩下了齐国。而燕王喜在都城蓟(今北京市)被占,太子丹被掳之后,仍率一部分军队在辽东地区据守顽抗。为彻底消灭燕国势力,并趁势消灭齐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始皇调集大军,派王贲为统帅,远征辽东,击败燕国残余势力,俘虏了燕王喜。燕国至此彻底灭亡。灭燕之后,王贲率秦军南下,兵临齐国北境,准备灭齐。
这时,齐王建自公元前264年即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齐国地处最东边,没有后患。在齐以西,韩、赵、魏三国又成为一道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危胁。以故数十年中,平安无事,斑白之人,不识兵祸。齐王建又昏庸无能,唯王后之言是听。齐王后是个亲秦派,教齐王建恭事秦国,又避免和其他诸侯发生冲突。秦国日夜发兵进攻三晋和燕国、楚国,齐国竟袖手旁观。在齐王后快要死的时候,对齐王建说:“群臣之中某某人可以信用。”齐王建记不住,要王后写下来。王后说:“好。”等齐王建取过笔和简牍,王后却已经忘记了要说的人。齐王后死后,一个叫后胜的人当了齐相,他接受了很多秦国的贿赂。齐国的宾客到秦国去,秦国又私下里送给他们许多黄金和财物。这些人回到齐国后,都教齐王建西向朝秦,又劝他不修攻战之备,也不帮助五国抗秦。所以,秦国得以陆续吞灭五国。而齐国也军备废弛,战斗力荡然无存。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燕、赵、韩、魏、楚五国被秦国攻灭之后,许多各国贵族和官吏都逃到了齐国。王贲所率秦军已兵临齐国北境,齐王建却在此时受后胜的怂恿,要西入秦国朝见秦王。当他就要出城门时,齐都临淄的雍门司马拦住了他,问:“王位的设立,是为国家社稷呢?还是为王自己?”齐王建说:“为社稷。”司马说:“为社稷而立王,大王为何要离开社稷而去朝秦呢?”齐王建听了,只好旋车而返。
齐国即墨(今山东即墨)大夫听说此事后,赶来会见齐王,对齐王建说:“齐国地方之大有方圆数千里,军队可以征集几百万。韩、赵、魏三国之大夫不服秦国统治而逃在阿(今山东东阿南)、鄄(今山东鄄城北)之间的有几百人。大王交给他们百万之众,让他们收复三晋故地,连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都可以攻入。楚国不服秦国统治而逃到城南(即南城,今山东枣庄北)之下的也有几百人。王招用他们,给他们百万之师,让他们收复楚国故地,就是武关(今陕西商洛南)也可以攻入。那时,齐国之威可立,而秦国可以灭亡,难道仅仅是保住自己的国家而已!”齐王建却不听。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春,在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之后,王贲率领秦军从燕国南部攻入齐国,如入无人之境,突然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齐国军民没有敢抵抗的。齐王建率领一部分人守卫王宫,王贲不想猛攻,派人去引诱齐王建,答应封给他五百里土地。齐王建便率人投降了。秦国把齐王建迁到共(今河南辉县),把他放逐到共的松柏林中,活活饿死了。齐国人怨恨齐王建不早和诸侯合纵抗秦,却听信奸人宾客之言而亡国,而作了一首歌,歌中唱道:“松树啊!柏树啊!让齐王建饿死在松柏林中的是那些宾客啊!”恨齐王建不善使用宾客,不识其好坏善恶。
齐国就这样灭亡了。统一的秦王朝开始了。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不应该再用“王”的称号,所以给自己定尊号为“皇帝”。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为始皇帝,并规定后世子孙按顺序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一代接一代传下去,直到千世万世。
第37章 秦汉(1)()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秦始皇像全国统一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大的国家呢?
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秦始皇要大臣议论一下,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他说:“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力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原来列国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全不一样。从那时候起,又规定了全国用统一的度、量、衡制。这样,各地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
秦始皇正在从事国内的改革,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是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国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抵抗,把河套一带地区都收了回来,设置了四十四个县。
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征用民,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连成一条万里长城。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
后来,秦始皇又派出大军五十万人,平定南方,添设了三个郡;第二年,蒙恬打败了匈奴,又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四十个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国土,在咸阳宫里举行了一个庆祝宴会,许多大臣都赞颂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却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这时候,李斯已经做了丞相。秦始皇要听听他的意见。
李斯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满门抄斩。
第二年,有两个方士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派人去抓他们,他们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严重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埋了,其余犯禁的就流放到边境去。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头上,大臣们谁也不敢劝他。他的大儿子扶苏认为这样处置儒生太严厉,劝谏他不要这样做。这一来,触怒了秦始皇,便命令扶苏离开咸阳,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边疆。
修筑万里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主要的外来威胁已转为北方匈奴的骚扰和岭南少数民族的叛乱。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秦始皇巡游前往碣石时,曾派燕人卢生访求仙人,卢生回来后,为了向秦始皇说明鬼神之事,就奏上了一份谶纬图书。秦始皇看到书中有“灭秦者胡”的言语,对匈奴问题更加重视,于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派将军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由长公子扶苏做监军,收复了沿黄河以东直至阴山的大片土地,设立了44座县城,并在黄河险近筑城作为要塞。随后,秦始皇一方面命令蒙恬渡河攻取高阙、陶山等地,一方面又迁徙犯了罪的人进驻新设的44县。并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下令焚书的同时,又令发50万逋人、商人、赘婿之人修筑长城,戍守五岭。
长城本是秦统一以前许多诸侯国家就有的沿着国界修筑的防御性工事。尤其是位居北方的秦国、赵国和燕国,还都分别修筑了防御匈奴进袭的北长城。其中燕国有两条长城,一条是西起造阳(今河北省独石口)、东至辽东,为防胡人而修筑的北长城,另外一条是用以防备齐国和赵国的南长城。赵国也有两条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