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奇幻人生-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着一旁的刘晔说道:“子扬,我等攻伐荆南的计划也该开始了。”刘晔闻言,亦是点点头。
早先都定下了攻伐荆南的计划,如今荆州大军都被刘表调遣带在身边,就在江陵附近,而且刘表此番才吃了大亏,犹如惊弓之鸟,不敢外出觅食。
如此一来,荆南空虚,尤其是长沙郡,身处接壤之地,又在林凡大军辐射之下,唾手可得。
林凡想了一想,与刘晔商量着道:“如此,我就命孟起率军西向,我等也率军南下,直取长沙之地。”
刘晔略略点头。之后又与刘晔讨论了良久,终究是再确定了一遍进兵之法。
当然也有无奈之处,张纮插话说道:“日后我军征战一年之久,饶是扬州富硕,也有些支撑不住了。军中也有了怠慢之心。。。”
军中情况林凡也了解,毕竟是征战了一年时间,士卒每日紧绷着心神也不是个办法,慢战之心乃人之常情,然而此时荆南形势诱人,也不能不取,林凡只能咬咬牙,说道:“荆南之地合该我等所得,荆州军也是征战已久,传令各位将军,责其好好宽慰营中士卒,让大伙咬咬牙,过了这关再好好休整。”
张纮虽将扬州困顿的情况说给林凡听,但也只是说说罢了,心里却和林凡是相同意思,荆南唾手可得,不拿岂不可惜。
就在林凡与众将商议的时候,一个亲兵突然走了进来,跪在地上说道:“主公,徐州陶谦派遣使者到来,先有一封书信拜上。”
徐州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曹孟德为报血仇,起兵讨伐徐州,暴行不断,徐州抵挡不住,前来求援的罢了,这消息也流传已久,众人心中都明白。
“快快呈上来!”林凡有心看看陶谦是如何说的,急忙喊道,“再请使者至偏帐稍作等候。”
亲兵起身,恭敬的将书信递给了林凡,而后退出了房中。
打开书信,看完里面的内容,林凡的脸上,却是露出了笑容。
“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啊!我等不堪战争日久之苦,就有人来送后勤来了,子扬你来看看信中的内容。”
刘晔接过信来一看,也笑了,复而将信件传递给众人观阅,“陶徐州也是急了,这次可是出了血本啊!”
确实是出了血本,陶谦为解徐州之围,信上许诺林凡钱粮器械无数,只要林凡肯出兵相助。
刘晔泼上一盆冷水,道:“主公,眼下不宜出兵,这陶恭祖的钱粮恐怕是得不来了。”
林凡明白过来,也苦笑一声:“先不说这,且先去看看徐州来使。”
徐州此行来的使者也是名人,名为张昭,张昭身为彭城相,一郡太守级别的人物,出使的身份也高,身为陶谦的心腹,深得陶谦信任。
没错,就是历史上的那个江东首辅张子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足见张昭本事。
虽然林凡不知应该在江东出仕的张昭,为何跑到了他徐州家乡,但历史从自己来东汉后就已经改变,也没多想。
要是让他知道是他铲平了张家,才导致张昭出逃,又不知作何感想了。
只是现在的张昭,虽然有些才华,却是名声不显,比不上日后的名扬四海。
张昭在侧帐等待了良久,居然还没有人前来见他。张昭仍旧跪坐在蒲团之上,目不斜视,脸上没有丝毫焦躁。
林凡在帐帷之后,偷偷打量着张昭,见他如此沉稳,心中暗赞。
“徐州人才何其多?就自己帐下徐州之才都不下一手之数,张纮、鲁肃、徐奕、徐宣、陈矫、吕岱等等,都是大才,如果陶谦能够知人善用,徐州之地沃土千里,足以与世人争锋!”
想到这里,林凡在心中叹息一声。而后他拉开帐帷,进到帐中。
“哈哈哈哈!”两人见了,张昭急忙起身迎接,林凡先是一阵爽朗大笑,而后对着张昭拱手说道:“因为事务繁忙,这才怠慢贵使,还请勿怪!”
张昭急忙回礼,说道:“下官见过卫将军。”
话毕,林凡细细打量着张昭,张昭也抬头细细打量着林凡,这个名震扬州的霸主。
林凡久经沙场,也不再年幼,算算时间,他的年岁也有二十六七了,林子瞻年少便已闻名天下,如今多年战乱杀伐,一声杀气、霸气,兼杂着威气,自成一派,摄人心神。
虽早有听闻,但是亲眼看见,眼前这个正是最黄金奋斗年龄的林凡,霸气外露,张昭仍旧忍不住在心中赞叹。
第358章 再见张昭()
“子布先生所来何意?”林凡嗤笑一声,轻声问道。
听到林凡的问话,张昭先是恭维了一番,道:“瞻侯年少而闻名天下,某虽然处于徐州治下,对于使君之威名,仍旧如雷贯耳。今日有幸能够见到使君,实乃三生有幸。”
林凡哈哈大笑,说道:“既然子布先生推崇,何不留在扬州为官,某绝不会似陶徐州般亏待了先生。”
张昭也没有想到,林凡说话无规无矩,居然这么明目张胆的招揽自己,一时间也觉得林凡有点怪。饶是如此,他仍旧正色说道:“自古以来,忠诚不事二主,陶徐州待我不薄,我如何肯弃主公而走?”
林凡却如此说道:“我为卫将军,节制荆、扬、豫、徐四州战事。子布先生不管是在徐州为官,还是来我麾下为官,不都是为大汉效力么?又何谈不忠之说?”
张昭闻言,感觉有些无语,林凡占据了卫将军的大义,说话放肆,张昭也不好将这张纸捅破。只得推脱,说自己才能不够,无法来到扬州州为官。
接着两人就是一阵胡扯,天南地北,林凡在张昭身上,看到的是漫漫的智者气息,谈吐诙谐幽默,引经据典,才华横溢。
两人虽然聊得投机,但是张昭心思已经乱了,见林凡一说话间就是招揽之意,终于忍不住率先发声说道:“瞻侯今据扬州,与我徐州接壤,本该为秦晋之好,只可惜如今曹操无道,率兵攻徐,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屠城连连,暴行比之董卓更胜一筹,使得天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吾主派我前来,想要与瞻侯结盟,共伐曹操,不知瞻侯意下如何?”
这时,忽然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主公不可,如今徐州旦夕危亡,还请主公先斩张昭,再与曹操结盟,而后共伐徐州!”
张昭闻言,骇然失色。
好在张昭并非常人,他定了定神,抬头望去,发现一个文士,从帐外走来。
林凡看到了进来的刘晔,起身问道:“军师何出此言?”
刘晔先向林凡施了一礼,而后冷笑几声,说道:“子布先生所言,不清不楚,天下万民怨声再造?我看只有你徐州一处生民吧!徐州陶恭祖失德,派人追杀先太尉曹嵩大人,曹嵩大人为我大汉辛劳半辈子,怎能遭此大难?陶恭祖实不为人子。”
“而今曹孟德因怒兴兵,连下徐州五十城,略地至东海,逼陶退郯城,徐州危在旦夕,只不过是求援罢了。”
话毕,刘晔看着张昭,厉声说道:“子布先生,欺我扬州无人耶?”
听到刘晔的话,林凡才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原来如此!”
张昭苦笑一声,道:“曹操过境,大行杀戮,鸡犬亦戮尽,墟邑无行人,此等恶行难道不该讨伐吗?”
“那也是陶徐州不义在先!”刘晔将张昭说得哑口无言,还不罢休,继续说道:“天下之地,有德者居之。陶徐州结兵徐州以西,抵抗曹操,我等若是趁着这功夫,出兵从徐州以南攻入,直取广陵与下邳两地。与曹操结盟,虚席论坐平分徐州,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快事?”
刘晔所言,字字诛心,就连林凡亦是听得心惊肉跳,若不是扬州军征战了一年时间,军卒疲惫,这计策,真是好计策。
说实话,有那么一瞬间,林凡也动心了。若是趁此良机,联合曹操,一举消灭陶谦。那么整个历史,都将会被林凡大大地改变,北方数州,也将会暴露在林凡的兵锋下。
要知道,江淮可是有张辽驻扎的五万兵马,足够在徐州大地上驰骋了。
由是,林凡点了点头,就顺着刘晔的话说道:“军师所言不错!”
这个时候,张昭反而完全稳住了心神。他好似没有听到刚才之言,反而大笑着说道:“瞻侯若果真与曹操结盟,共伐徐州,必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林凡听到张昭的话,反而有些好笑。像张昭这样的伎俩,林凡早在阚泽身上见过无数回了。
他们每次都是先以惊世骇俗的言语,或是想要唬住对方、或是想要激怒对方,然后显得自己有理有据,惹人生疑。
林凡微微一笑,脸上没有丝毫怒气,轻声问张昭道:“子布先生何出此言?”
张昭也是微微一笑:“怎地,林扬州不知吗?曹孟德狼子野心,又岂会坐视扬州军占据广陵与下邳两地?到时候杀伐再起,不知扬州这疲敝之兵能否抵抗的住曹孟德?”
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自古纵横之道,结弱抗强,曹孟德在侧,与我家主公在侧,这效果可是完全不同。也不需忌讳,我家主公势单力弱,紧守一州之地,相较曹孟德可安全许多。。。。”
张昭不息冒着诋毁主公的后果,将个中厉害说给林凡听,也确实合理,林凡嗤之以鼻,道:“难道我扬州十万兵还怕他曹孟德不成!”
“曹孟德旧日破青州黄巾,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林扬州以为曹孟德不足与扬州军一战乎?且扬州军经战一年之久,还剩下多少战力?”
张昭这话绝不是无的放矢,曹操收降青州兵三十万,虽然曹操一直爱夸大数目,什么赤壁之战八十万之类的,青州军料想也没有三十万,但十来万还是有的。
而且林凡也知道曹操本事,出征无数,多次是因为粮草不济退兵的,还没有哪次是因为真正打不过兵败的,想了许久也就是赤壁之战一处。
若让他得了徐州,粮草能得到解决,那岂不是。。。。。。
来到东汉末年许久时间了,林凡也养成了抛弃历史视角看待事务的习惯,历史只能拿来参考,你若当成事实那就大错特错了。
举个例子,历史上,曹操讨伐徐州的时候,九江太守边让看不惯曹操暴行,出兵五千助力陶谦。
而现在呢,边让早已退隐山林了,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第359章 众议纷纭()
边让退隐,自然出兵不了,还会不会被杀?还会不会影响后来的陈宫引吕布入兖州?曹操没了后顾之忧会不会拿下徐州?
林凡不敢冒险,张昭说的对,身边是个孱弱的邻居比身边是个老虎要舒服太多了。心思想间,林凡就定下了出兵的念头,剩下的就是讨价还价了。
看着急切的张昭,现在急切的一方自然是要吃亏的,自然是要大出血的,自己到不用急,转身送客了,“来人,送使者先下去休息,好生招待。”
转头又对张昭道:“子布先生见谅,此行兹事体大,某还要再想想,子布先生先下去休息休息。”
能让林凡心思回转就是好事了,张昭也无法强求,也知道这不是一日之功,只能下去休息了,临行对林凡切声说道:“瞻侯在上,徐州生民遭屠戮,还请瞻侯早作决断。。。”
林凡点头道:“子布先生放心,一有消息定会马上通知你。”
。。。。。。。。。。。。。
张昭下去休息之后,林凡也是召集中谋士继续商讨出兵支援陶谦一事,众说有词,如今的扬州兵,也确实经不起折腾了,出战一年,虽损耗不大,但战心全无,不可不慎。
徐宣进言道:“主公,陶徐州定下金银钱粮无数,可是若我扬州安定,以我扬州之富硕,也不缺他这几个钱粮,扬州军征战一年,已是浮躁,若此时稍有动乱,恐遭他人所乘。。。”
刘晔却有相反意见,也进言道:“主公,虽我等兵伐不利,但余威尚在,江淮之间张辽将军麾下可是有五万军士整装待发,此徐州之行,未必不能建功。”
徐宣反驳道:“不妥,不妥!我军入荆州困乏已久,需遣病残回扬州,还需调张辽将军麾下士卒补充进来,一进一出,江淮之间已不足五万兵卒,一旦有变,豫州与荆州未必不会反咬一口。。。。。”
陈矫道:“主公,还需将目光放在荆南之地上!此地我军等了一年时间,也经营完善,必能一战而定。”
厅堂之中争议纷纷。
。。。。。。。。。。
下属之中意见各不相同,但其实说的都有道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徐宣的担心也并无道理,战无定数,诸侯之间也无常势,昨日还打个你死我活,明日就能解围盟友反过来咬你一口。。。。袁术虽与林凡交好,可也不能不防!
现在的林凡,才明白了谋士众多的苦恼,才明白了袁绍的难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判断力稍微差点的,还真是不好决断。
厅中吵吵个不停,只有一人稳操胜券,正是张纮,果然是长者之姿,比这些小年轻就稳重多了。
“子纲先生可有妙计教我?”林凡急问道,张纮也是著名的战略高手,历史上为孙策出“江都对”,如今来扬州军也多次为林凡解惑,往往一言能振人发聩,他定有看解。
张纮德高望重,众谋士也不吵了,就定定地盯着张纮,要个答案,无形之中,张纮凭借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就成了谋士团中老大哥级别的存在。
见众人把目光都投在自己身上,张纮并不慌张,仍旧是平常那副不急不缓的模样。
他拿出一副简易地图,走到地图旁边,先是观望着扬州的全境,而后将手指放在了相邻的徐州广陵郡中。
“主公且看!诸君且看!”
张纮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着,从扬州一直移到荆南四郡,“荆州刘表,此次遭逢大败,已不复昔日盛勇,荆南之地能被我军唾手可得,之后我军扩充水军,隔江自治,天下再无人能胁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