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奇幻人生-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带诏如何?”
王必脸色凝重:“衣带诏牵扯广泛,目前已经查明有数人参与,在内有车骑将军董承及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在外有凉州马腾、幽州刘备及江东林凡三人。主公,若再等些时间,必定会有更多收获。”
曹操微微摇摇头道:“等不了了,我与袁绍大战将起,就怕朝中生乱。。。。。。等不了了!”
。。。。。。。。。。。。。。。
历史上建安二十三年,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或曰吉平)、吉本之长子邈与次子穆等人再行发难,史称许都之变,而王必也在那场战斗中身亡。这事还在许多年后,与现在无关,却能配套着看。
。。。。。。。。。。。。。。。。。
王必点点头,表情懦懦,上言道:“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当讲!”曹操话语不多,静待下文。
“衣带诏事件牵扯甚多,有流言说。。。。说。。。荀令君也在其中,只不过荀令君并不在衣带诏上,只是知道。。。。。但也未曾将此事禀报上来,还有流言说。。。说。。。说荀令君坐镇陈留,刘备就是他放走的!”
荀令君便是荀彧,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大胆!”曹操气急,将面前案几拍的猛一声大响,声音之大,全府上下该都能听见,吓的王必丧胆,急忙在曹操面前跪下,额头触地,他也未曾见过曹操发这么大的火。
“可有证据?单凭几句流言你就敢妄加猜测,你是吃了雄心豹子胆?”曹操急言,虽无严厉之词,但越说越急,语气激昂。
王必不敢答话,归了半个时刻,才敢抬头一看,曹操火已经歇了,就在原地沉默不语,好似魔怔了。
“起来吧!”曹操发华,王必才敢起来。继而在曹操身后说道。
“典韦和许褚两位将军已经率丞相虎卫于三日前在城外集结完毕,整装待命。”王必说完再从袖中抽出一张布帛,递给曹操,“朝中参与谋反的人,请丞相过目。”
曹操接过来却没看,他怕看到熟悉的名字,对王必道:“此事你看着办即可!”
。。。。。。。。。。。
车骑将军府的密室中,国舅董承正与几名在衣带诏上签字画押的大臣们密谋共议,种辑、吴硕、吴子兰等等,一名门客连滚带爬的撞了进来:“家主,不不好了,曹曹丞相有旨,丞相长史王必已经带兵冲进府中了,挡挡不住了!”
董承惊得离座,几名同谋者也是一片惊恐,手足无措。
没过多久,密室的门就被猛地推开,王必走在前头,笑得诡异,向着室中的众人冷笑道:“奉天子令,有重臣秘密商议叛国一事,实乃死罪,天子震怒,命就地斩首,以儆效尤!”
“丞相明鉴,董某这。。。。这只是家家宴。”董承声音颤抖着回答,“还请让我去见丞相一面,董某要亲自澄清。。。。”
王必可没工夫再耽搁了,挥手令虎卫动手,语带嘲弄的道:“自古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丞相可没工夫见你。
说起董承,也是带过兵的人,本是凉州叛军,牛辅的部曲,却在李傕与郭汜争斗的时候,钻了空子,亲近献帝,最后竟洗清了自己叛逆之名,这还不算,也不知是阴差阳错,还是有意为之,他女儿竟成了献帝嫔妃,就是著名的董贵人,董承从此一跃而起成为国舅。
只是过惯了荣华富贵生活,没了从前军中的彪悍之气,比起现在密室中的其他文人还不如。
现在的董承双脚一软,瘫坐在地上,强撑住一口气道:“我有家财万贯,全给你。。。全给你,只求见丞相一面。”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国舅爷既然敢签衣带诏,就该想到今日才对。”王必起了戏谑之心,半蹲下来,拍了拍董承的脸,“国舅爷要见丞相,也可以,不过我不要你的家财万贯,只借你一物即可。”
“什么。。。。什么。。。你要什么我全给你,偶,不是,是借给你。。。。”董承在生死边缘,也怕了,口不择言。
“无他,只要借国舅爷项上人头一用罢了。”王必的话也泯灭了董承的最后希望,噗嗤一刀斩过,董承已人头落地。
“来人,给我全部拿下,一干人等的家眷,尽数监禁,休教走脱了一个!”王必起身出门。
曹操与众谋士商议,欲废却献帝,更择有德者立之。
郭嘉谏道:“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曹操乃止。只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门处斩。死者共七百余人,城中官民见者,无不下泪。
说起衣带诏,还得起源到上次的许田围猎,献帝不岔曹操行为,正式与曹操撕破脸皮,正好董承有事进宫,献帝就咬破手指在衣带上写下的诏书,说起来小皇帝也是血性之人,只是被曹操制于手中,只是个傀儡罢了。
曹操看着手上的衣带诏,上面斑斑血迹,写着: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衣带诏也有别称为血带诏!
曹操看了手上的血带诏,这就是献帝赐给董承的首一份了,少年皇帝能咬破手指用来书写对自己的仇恨,曹操越想越怒,于次日凌晨,来到皇宫,献帝寝宫之中。
刘协同他的历代祖先比起来,未必是一个昏聩无能的皇帝。如果可以,他也想像高祖刘邦一样,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方,或者如光武帝刘秀一般,平定四海,中兴大汉。但自他登基以来,就一直为权臣所掌控,从最初的董卓到之后的李傕郭汜再到如今的曹操,他好比一只牵线木偶,被人扯来扯去,万事由不得自己做主。
第491章 党派之争()
刘协低低的叹了口气,昨夜动乱,他也不知何事发生,只能胆战心惊,边上有董贵人陪着。
两人正在说话间,却被门外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打断了。一身戎甲的曹操闯了进来,带剑入宫,面有怒容,挎着剑问刘协道:“陛下,事出紧急,臣下无力,望陛下恕罪。车骑将军董承意图谋反作乱,已被臣昨夜杀了,陛下可知?”
曹操话音刚落,董贵人已是脑中一阵眩晕,昏死过去。献帝恍若失神,没来由的道:“叛贼董卓不是已经伏诛”
“非也,此次谋反的乃是国舅董承,并非董卓!”
献帝缓过神来,战栗着道:“朕朕确不知情。”
“原来陛下确不知情!”曹操冷笑一声,掏出衣带诏在刘协面前晃了晃,道:“陛下忘了破指修诏耶?”
献帝虽然恼怒,却也懦弱,此时没了声音。
曹操向身后挥了挥手,令军士动手擒拿董贵人。
浑浑噩噩的刘协只知求情:“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
曹操怒道:“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
伏后告曰:“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
曹操再怒道:“欲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
董妃见事不可为,泣乞全尸,曹操令取白练至面前。
刘协与董妃还在互诉衷肠。曹操却发怒,“犹作儿女态耶!”叱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
之后升朝,文武百官知晓昨夜有动静,又不见了董承等六人,心中大致有了想法,不敢声张,献帝高坐,却有曹操主持朝政,宣读圣旨,将董承等六人及董贵人全部定罪,死后也不得安宁。
曹操与献帝彻底撕破脸皮,曹操从此独揽朝政,献帝成为彻底的傀儡。
曹操的这次清缴,实属无奈,只是因为袁绍给的压力太大,不然的话,还能再钓出来几人,也能跟柔和、更顺利地从献帝手上接过汉室政权。
此次清缴,确实是漏掉了好几个人,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二,一为刘备,二为伏完。刘备逃离出去的暂且不说,伏完在衣带诏事件中可扮演着不轻的角色,献帝能找到董承也是伏完在其中牵线搭桥的缘故。
至于荀彧,流言是真是假?是献帝放出的烟雾弹?还是王必嫉妒从中作梗?
不得而知,却终究在曹操心中留下了印子。
。。。。。。。。。。。。。
如此,曹操再无后顾之忧,启用全力去应付此次袁绍的进兵。曹操的一番举动,声势也大,自然逃不过天下诸侯的眼睛。
建安五年冬夜,冀州邺城。
曹操清缴活动的一切内容,在衣带诏事件刚刚完毕不久,就有消息传到了袁绍的桌上,且清晰极了,各种细节历历在目。
邺城大将军府中,袁绍将手中的密报递给众人传阅,笑道:“阿瞒看来真是急了,做事越来越没章法了,哈哈!”
袁绍直呼曹操小名,在平时有多种解释,或为戏称,或为振威等,但在此处,搭配着袁绍的轻笑声来读,似乎有些轻浮之意。
审配出列道:“主公,曹孟德此举,正好给了我等兴师讨伐的名义,我军顿成正义之师,进京勤王,据大义而讨不臣,四海之内必定翘首以待,大事可期!”
郭图紧接着出面道:“非也,就算没有曹孟德此举,我军也是据大义而兴兵,正南兄,我说的可对?”
郭图此言,纯属于拍马屁,也是为了膈应审配才发声的,偏偏袁绍就爱听他这一套。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四子袁买。
袁买年幼,不在争权夺势之列,不论也可。
而剩下的三人,长子袁谭最占据名义,其嫡长子的身份就拉拢了一帮人;然后,袁熙碌碌无为,并没有和长子袁谭争夺的资本;最后,三子袁尚却不同,本来没有机会的他,却和袁绍最像,袁绍本就是庶子出身,每每看到袁尚就想到自己,对这个三儿子最为宠爱。
于是乎,就成了袁谭与袁尚争大统之局。
袁绍手下谋士也迅速分了阵营,亲近袁谭的有辛评、辛毗、郭图等人;而亲近袁尚的有审配、逢纪等人;更聪明一点的沮授和许攸现在还没明确表达阵营,还在观望。
所以,刚才郭图出言炝审配,并不是他与审配有仇,也不是意气之争,纯粹就是党派之争,他已经养成了习惯,见不得袁尚一脉得势。
立马就有逢纪出面为审配壮威,道:“主公,郭公则此言纯粹一派胡言,曹孟德此行失大义于天下,损失极大,岂能与之前一般?”
郭图大笑道:“元图兄真是见识浅薄,曹贼犯上欺君,大逆不道,此为常理,往日也是如此,主公素来占据大义,并非仅此一事。”
这等扯皮是扯不出结果的,袁绍出言制止了两人说话,各打五十大板,捻须长笑道:“你几人说的都有理,毋需再争,且就说眼前之事。”
沮授还是明白人,在一旁略带担心的道:“曹贼肃清后患,便是为了应付我河北之兵,如今刘备在前线却一直未出,猜忌之事悬而未决,痛失良机,主公,可不能在拖了,兵贵神速,曹贼之兵多经战乱,正在修整,我军应立即出兵,席卷兖、豫二州,迟则生变,倘若让他曹孟德修整好了,再行刀兵,只怕大战再起,胜负未知!”
“荒唐,就算他曹操修整好了,也不是我河北之敌,怕他作甚!”许攸出列向袁绍跪拜道:“至于刘备,这一点主公也无需担心,并非刘备欲得大将军之位,而是曹操赦封的,此乃曹操之计,就是要离间我河北上下之心。属下不才,愿去为主公试探刘备,属下保证,此行定能解除主公的后顾之忧,能让刘备心甘情愿为主公所用。”
说起刘备,还得从很久前说起,刘备从曹操处转投袁绍,爱面子的袁绍当即大喜,这便是自己胜过曹操的最好证明,也因此,曹操封刘备为骠骑将军,新来的刘备立刻就成了袁绍帐下的显贵。
第492章 沆瀣一气()
刘备也发挥了他自身泥鳅般的属性,在袁绍帐下左右逢源,获利不少,在袁谭来接触之后,两人臭气相投,立刻就结为左右互助,刘备与袁谭的声势同时拔高一筹。
说起来也是搞笑,这骠骑将军的位置,张济在坐,董承在坐,而刘备也在坐,混乱极了,若是俩俩相见岂不尴尬?
刘备有着他独一套的个人魅力,让人如沐春风,和袁谭结为互助,与袁谭亲近的谋士自然进而和刘备亲善,可就连属意袁尚的谋士也不憎恨刘备,这就是他的本事了。
日子过得比在曹操处舒坦极了,刘备闭门养望,名望正在蒸蒸日上,可就在这时候,一封圣旨到了,封刘备为大将军,而改袁绍为太尉。
对这圣旨,刘备知道是万万不能接的,坚决不受,也因此袁绍现在还是大将军。
虽官职不变,但这圣旨想要达到的作用却达到了,袁绍猜忌刘备,令荀谌入前线刘备军中为监军,又令颜良去刘备军中任大将,以此钳制刘备。
自身不定,才让河北出兵之机一拖再拖,已过三月还是迟迟未出。
而刚才厅中,又再次讨论起了刘备之事,许攸能为刘备说话,也是因为他暗中受了刘备好处的。
许攸为刘备辩解完,立刻就有袁谭一系的人马拍手叫好,为刘备申辩,如此看来,刘备与袁谭混在一起正是好处多多。
沮授是正义的,他一心扑在战局上,知道河北现在不能在互相猜忌了,也在替刘备说话。
这一下,立刻惹怒了袁尚一系的人马,袁谭与袁尚相争大统,本来是五五开之局,可自从刘备的加入,袁谭与袁尚变成了七三开,袁谭占七,袁尚占三。
现在满帐的谋士将校都在为刘备说话,纵然袁尚一系人马并不憎恨刘备,可现在也只能给刘备泼脏水,要是刘备得势,那他们可就没得玩了。
由此,满厅堂之中又吵了起来,吵得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