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奇幻人生 >

第259部分

三国之奇幻人生-第25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奇幻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林凡还放出消息,欲与刘备结为盟友,共破曹操,派出谋士沿水路而上,与刘备商议结盟。

    其实意义不大,只是想恶心曹操一下。

    另外,林凡公然反叛汉室,自成系统,数出汉室的三十七宗罪,由麾下文采斐然者共同编排,洋洋洒洒写了过万字的汉室罪诏,传播天下。

    林凡将其下文武各更弦易辙,不以汉室之名。将其地正式冠名为陈,与汉室决裂。

    其实,这也是林凡早就想好了的,治下之土广泛,再称为江东已经不妥,而且快要进兵关中了,关中乃古秦之地,民风悍勇且执拗,未必会对江东、吴、楚等名买帐。

    而林凡也不想再用吴、楚之名。

    “师兄啊,孤可就只能帮你到这了!”

    然而此举一下,陈地境内各处议论纷纷,死忠汉室者纷纷起草文书,刀诛笔伐林凡,做乱云云。

    对于这,林凡也是有准备的,虚与委蛇与正是撕破脸皮毕竟不同,这十数年间,林凡也在不停给属下贯彻汉失其鹿,天下共逐的道理,对手下贤才多有明示暗示,对这说法也熟悉,些许年长之人对此心有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总会好的,而一些年轻人,则更加渴望功绩,对林凡此举还有推动作用。

    总体来说,林凡麾下损失不大,但也不是没有,地方上中层阶级争议不断,不少反叛,被林凡用兵镇压了。

    最可惜的只有一人,便是和洽,和洽以年长为由,辞官归去,让林凡好不可惜。

    和洽为官清廉,清和干理,素有政绩,在林凡麾下众文臣中也能排前列,可现在也分道扬镳了。

    林凡再三劝解,可和洽不恋权势,年岁也高,执意离去,林凡也无法,只能顺着他意思了。

    此事揭过不提,更有甚者,还有人建言称王,甚至称帝。

    杜袭、裴潜等人年轻有为,在林凡说了封地为陈后,上言谏道:“主公崛起于危难之中,而有大汉之半,今风雨飘摇之际,主公何不趁势而起,坐鼎称王。”

    华歆、阚泽等人更加胆大,华歆却是抚掌大笑起来,而后高声喝道:“既然主公已经不承认汉室,何不自立旗号,改弦更张,重建国号?”

    华歆一言既出,满堂皆惊,但惊讶之后,也没过多反抗,都是细细思考。

    东汉乃至三国这段时间之中想要称帝的行为并不少见,头一号便是袁术,直接问了臣子称帝的意见。

    袁绍也是这样,偷偷吩咐了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耿苞私下对袁绍说:“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

    其中的意思和袁术的差不多,都是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

    袁绍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言论,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唯恐露出马脚,不得已令人杀了耿苞。

    而曹操也被臣子谏言称帝,只是他没有答应,只是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要解释一点,古代有国中国,曹操在此建魏国,却继续依存于汉室之下,并不曾叛国自立。

    刘备与孙权都是如此,在曹丕称帝之后,两人才相继称帝。

    刘焉造作乘舆车具千乘,自不用说,历史上各大诸侯,全都被建言称帝过。

    说个不为人知的,就连张鲁都有心思做个汉宁王。只是占据了汉中一块地方,只是在地下挖到了一块玉印,臣下就要尊张鲁为汉宁王。幸好张鲁身边的阎圃劝谏道:“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及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不烦於王。愿且不称,勿为祸先。”张鲁才没有实行。

    实际上,历史上三国建号的时期是相对晚一点的,这里面全是因为曹操,时机早就到了,曹操却没有称帝的意思,给耽搁下来了。曹操都没有动作,孙权与刘备自然不敢说话。

    要不然,三国建号的时间还得提早十数年才是!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曹操亦忠亦奸的本性来,曹丕篡汉不久,孙权与刘备就相继篡汉自立,就心性而言,根本比不上曹操

    抛过历史不谈,就说当下,也已经到了建国称帝的时机了,东汉末年持续了近乎二十年,小诸侯被悉数淘汰,大诸侯就只剩两三个,汉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足,就算被推翻也不会造成太多的波澜。

    说的再简单点,拿以前时代做比,现在已经不是春秋,已经到了战国。

    不过,林凡来自后世,对于称帝这个看似很有吸引力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眷恋,看过了太多朝代更替,看过了太多豪杰变成一抔黄土,兴致乏乏,驳回了臣下之说。

第589章 荆襄书院() 
临近襄阳的地方,有一座山,名为岳麓山,岳麓山上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书院,名为荆襄书院。

    书院里也有很多名人,院长便是司马徽,表字德操,号为水镜先生。

    天下第一流的书院自然是颍川书院,而司马徽恰好也是出自颍川书院,治学多年,却逢天下大乱,于是来到荆州避祸。

    与他一同的还有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千数,恰逢刘表办学,将这些人安尉赈赡,皆得资全。

    司马徽遂起立学校,在这岳麓山上办下了荆襄书院,其选址在岳麓山上可不简单啊,在山上盖建房舍可不是个简单活。

    幸好有志同道合的几人,皆是荆襄之中的大家族中人,出钱出力,将荆襄书院设立起来,其中就有荆襄庞家之庞德公,黄家之黄承彦,虽不是一直在书院之中,但也常来教学。

    司马徽为主,在荆襄书院中办学,可能现在还名声不显,但只要再过十余年,就能呈现荆襄学子遍天下的盛况。

    司马徽能开荆襄书院,并将其办成和颍川学院一般无二的学术圣地,足见其能。

    具体都有哪些人?

    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崔钧崔州平,徐庶徐元直,庞统庞士元,诸葛亮诸葛孔明,这些广为人熟知的自然无需赘述,却还有几人,也是贤才。

    向朗、刘廙、李仁、尹默等,各个日后都是挑大梁的重量级人物。如此说来,司马徽简直就是三国时代荆襄地区教父级别的人物。

    向朗后来追随刘备入川,官任巴西太守。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盛赞一个叫向宠的官员,“将军向宠,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这个向宠就是向朗的侄儿。只可惜好友马谡兵败街亭,畏罪潜逃,向朗知情不报。诸葛亮一怒之下,不顾老同学的情谊,摘了向朗的官帽。

    刘廙可是曹魏的大牌人物。七岁时在课堂上捣蛋,司马徽正在讲易经,又气又急,摸了摸刘廙的头,骂道,“小子,小子!‘黄中贯里’,难道你不知道吗?”意思是骂刘廙不懂事。归附曹操之后,受到重用。曹丕篡位之时,刘廙扬言要以死相抗,可谓是大汉帝国的纯臣。

    李仁,吴国官吏,末帝孙皓时为侍中。

    尹默博学多才,在诸葛亮北伐之时,担任过军师祭酒。

    司马徽与众不同,善于教学,人尽其才,有教无类,成才者数不胜数,司马徽对于自己的弟子也不会藏着掖着,只要觉得合适,就会向别人推荐出去。

    这次,林凡就是受了司马徽的请帖,请他去岳麓山上听学,林凡本就有意和诸葛亮谈谈,而对于庞统,徐庶等人也不想放过,欣然前去。

    自己仗着穿越者的优势,这些人才都笼络不到,岂不是太傻了!

    林凡也想好了,从者重用,不从者也不会让他出荆州。

    然而林凡却不知,此时荆襄书院中最大的人才,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庭院之内,一个年龄稍长之人,对着最年轻的那人问道:“孔明兄,水镜先生召集我等讲学,却不知你为何要匆匆离开?”

    “再不走,恐怕为之晚矣!”诸葛亮嘟囔一句,“元直,你知我意,何故明知故问?”

    原来问话之人,正是徐庶。

    徐庶相对诸葛亮、庞统等年轻人要老一些,他能有今天的学问,也是弃武从文,一番勤学苦练的结果。

    就在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天下未乱,徐庶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徐庶血气方刚,为友人报仇,杀人犯法,这才逃到了荆州来,而后,天下大乱,也就没人管他那档子事了。

    徐庶原名徐福,仅此遭遇后才改名为徐庶,痛定思痛,在荆州各处拜师求学,也幸好司马徽有教无类,才让他入了荆襄学院,经过近乎二十年的学习,才有了今天的学问,他在荆襄书院小一辈中年岁最大。

    诸葛亮现在二十来岁的年纪,身材却已经非常高大,八尺有余,很是威武。

    “我实不知,正值讲学,孔明兄怎地要走?”

    诸葛亮奇怪看一看徐庶,不知他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只是敷衍道:“岳父病重,自然得去看望,再不走恐怕不能尽孝道。。。。”

    诸葛亮的岳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承彦,而将一女嫁给诸葛亮,正是黄月英,黄月英虽稍丑,但才华却足以与诸葛亮相配,诸葛亮便应许这头亲事,迎了黄月英。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此处不讨论黄月英美丑的问题,一是无关紧要,二是不想显得自己很能而篡改历史!)

    听见诸葛亮的话以后,边上却有一人,正拿着酒葫芦喝酒,这人相貌却丑陋,与面目俊朗的诸葛亮刚好相反,正是庞统,现在正奄奄地在旁插话道:“孔明兄拿这话蒙谁?若去探病何须收拾金银细软,衣物也无需多带,轻身前去即可。”

    诸葛亮也知道瞒不过庞统,也不想去瞒,刚才所言,只是无聊随口的瞎嚷嚷罢了。

    徐庶也是大智若愚,心中一动,急忙问道:“孔明兄何故相戏,我此问,是为孔明兄为何不肯效力于陈公?”

    诸葛亮双手背在身后,在院子内缓缓走动着,说道:“大汉承运四百载,今虽凋零,却一息尚存,我诸葛家世代受汉禄,承汉恩,值此危难之际,岂能不思报恩?林子瞻公然篡汉,岂能投他?”

    “你兄诸葛瑾此刻便在陈公帐下效力,怎地。。。。。”

    徐庶还没说完就被诸葛亮打断了,“正是因为我兄在林子瞻麾下效力,就更不能投了!”

    说着,诸葛亮的东西已经收拾好了,抱拳给周围几个人豪言道:“诸位,日后再见!”

    “日后再见恐怕就是敌人了,我可不会留手,孔明兄可好自为之!”庞统还是无精打采地样子,也不回应,只是喝酒说了一句。

    诸葛亮知道庞统傲气,但庞统是他生平好友,当下看似警戒,实则是关心,轻笑一声,也不答话,背着行李就出了荆襄书院。

第590章 再见蒯越() 
随着诸葛亮走了,几人神情落寞,他几个都是有智之人,自然明白诸葛亮说的后会有期,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后会有期。

    相互无言,各有猜测,就地讨论起来,石韬问道:“诸位对孔明兄此番作为有何想法?”

    相顾无言,都不想先说,李任却说道:“不如我等将心中所想写下来,再一起显示如何?”

    众人从其言,只写了几个关键词,其中只有三个,分别是“志向”、“野心”、“家族”。

    堂下近十人,八成是写了志向,只有徐庶写了野心,庞统写了家族。

    “孔明兄拥匡扶汉室之心,此便为志向。”崔钧解释道。

    “非也!”徐庶摇头,“如今汉室倾颓,如何能扶?汉失其鹿,天下共逐,此为常理,孔明兄乃大智之人,岂能看不出来,恐怕孔明兄是觉得在陈境之内无法大展拳脚,故而去往别处。”

    眼下林凡治下人才济济,确实有此虑,不过庞统却是有另外想法,也是摇摇头道:“我看诸葛孔明绝非贪恋权势之人,去投别处,恐怕是以他诸葛家为念。。。。。。。。。元直兄你不是家族中人,不明白家族中形势,乱世来临,需得保存家族,其兄诸葛瑾在陈为官,他便要另寻出路,两处皆有伏笔,一处壮大,便是他诸葛家成势之机。”

    而后怕徐庶不信,继续说道:“我大兄庞山民就已经去了中州,在曹操麾下为官,而我却被留在荆州。”

    徐庶听后无语,沉默半饷,这才言道:“实在可怕,假如不能顺心,一味为了家族,岂不本末倒置?”再看庞统继续问道:“假如让士元兄选择,又会作何选择?”

    “我却是个散漫性子,随遇而安!”庞统无所谓地说了一句,喝了口酒,再看徐庶等人不信的眼神,继续道:“不过若让我选的话,我也会选陈公,陈公治下民力更甚,军械更优,陈公能用才能,不失为一代雄主。”

    几人还待再说,却从大厅外传来叮叮铃声,召集众人,庞统一笑,揽着徐庶臂膀往出走,边走边说:“走,走,改地再论,此必有大人物到矣!”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从林凡说起,林凡受了司马徽邀请,来荆襄书院听学,却没有大张旗鼓的心思,只是带着亲卫十余人,策马便至岳麓山。

    纵马来山上,召集众人试学,林凡却在众人没来之前,见到一个老熟人,蒯越。

    蒯越之才乃是一流,与他兄长两人一人善政,一人善军。

    今日见了蒯越,却是感慨颇深,与蒯越未见已经有十年之久了,上次见面还得是荆州之战的时候,蒯越与其兄不同,冒失出了江陵城,投靠了袁术,而后藏拙,名声不显,而后袁术也死,林凡却知其才,只是久召不至。

    林凡起了兴趣,将蒯越召到面前,询问道:“蒯异度,孤找你可不容易啊!”

    蒯越自然知道林凡说的是招揽一事,林凡如今威重,隐隐有杀气弥漫,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蒯越如坐针毡,立刻上前拜道:“求陈公大发慈悲,放我一条生路,放我蒯家一条生路。”

    “孤只是召你做官,岂是害你不成?”

    林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