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奇幻人生-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学最始,应该是齐恒公设办的稷下学宫,集诸子百家之说,文风为天下之最。
随后官学也逐渐兴起,两汉时期,平帝元始三年建立了地方学校制度,并规定曰: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东汉时期,由于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对于修缮学宫,提倡兴学比较重视,因而郡国学校得以普遍建立,官学和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太学与国子监,其中学子皆可自称为天子门生。
就意义上而言,荆山学院为官学,司马徽的荆襄书院为私学,官学与私学意义不同,林凡能建官学,也透漏出自己崇尚文风,加办治学的思想理念,这是诸侯走向国家很重要的一步。
甚至于,林凡还想着将九年义务教育也搬出来,不过终究是与民风不符,受到众多下属的连连劝阻,也只能作罢。
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办不到,但林凡也没闲着,一层一层的学校置办下去,州郡县乡里各有学校,入学收费极低,择其优者充入更高学府。
很明显,荆山书院就是林凡意想之中的最高学府,日后代替太学与国子监的存在。
不仅如此,林凡也没压制私学的打算,甚至于这类的荆山书院,林凡也不准备只办一个。宋朝有四大书院之说,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并称宋朝四大书院。
林凡野心也不多,只要来上七个八个就好了。。。。。
“孤置官学,不为权贵,只为天下苍生,至此以后,贫富皆可入学,老幼无歧,入书院者,文风自由,可为政,可从军,可研术,可治学。书院盛行讲会,不同学派或不同观点皆可进行讲会,开展争辩。另实行“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受地域限制。”
林凡渺渺数语,大致已经规划好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说,那就是“开科”,亦是层层选拔。
乡试,县试,郡试,州试,国试,层层选拔,官府会在每个乡里县城设下考试科目,择其优者能入下一层选拔,最终国试合格者,会依照才学给于不同的官职。
与之而来的还有造纸术的兴起,纸张被层层改良,不贵而且好用,林凡在官学之中多置先圣学术,可供抄录,如此一来,书籍再也不能成为限制上品与寒门的武器了。
对于这,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不会同意的,各地皆有反抗,两汉时期,书籍便是知识,死死地被这群世家攒在手中,且做官的权利也被他们攒在手中,这就是垄断,而现在,自己的利益被触犯,自然不满。
其中自然伴随着腥风血雨,但总体来说还是顺利的。江东士族林凡事先铺垫过,又有顾雍,陆逊,张纮等人早先打好招呼,没几个敢上来送人头的;
至于荆州,虽然有蒯家率先站出来点头,但还是有不少家族反对,最终被屠戮个干净;
益州,世家也没剩几个了;
雍凉,更穷。
总而言之,一切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张纮苦笑连连,道:“主公冒天下之大不韪,却创天下文风之盛,值此以后,民风尚文,民智盛开,虽三皇、五帝,不足比隆也。”
林凡轻笑,不知所想,道:“当不起子纲先生缪叹,此事本有先例,桓帝永寿二年,便更定课试之法,每两年设试一次,不限录取名额,以通经多寡授以不同官职。此为‘以试取士’之先河,注定打破了世卿世禄、任人唯亲的恶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还要更先一步才对。”
不得不说,东汉末的两位君主,恒灵虽无道,但对于学术文风的培养还是很到位的,恒帝‘以试取士’,灵帝设‘鸿都门学’,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古代教育史上也属罕见。
张纮却摇摇头,“恒帝此举虽有利于民,但终究执拗不过外戚与权贵之言,不过草创两三年还消失的无影无踪,比主公差之远矣!”
“子纲先生认为是好是坏?”
“属下说不来,此举有如武帝独尊儒术,却又如秦始皇开设酷法。”张纮皱眉,沉吟片刻,“只是请主公小心,世家大族者,若利益受损,必定有所报复,切记,切记。”
林凡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一点,无论如何,一种新事先的出现,自然要有人承担责任,不然哥白尼也不会被烧死。
随即又摇了摇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625章 大战再起()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林凡再起五路大军攻曹操,声势浩大,声称共八十万大军北伐。
虽然实际并没有那么多,但也少不到哪去,经过长久休整之后,陈军从各处征得兵马,如今已不下五十万之巨。
五路大军还是五路大军,将帅都暂且不变,只是大军数量变了,每一路都增至十万。
张辽与马超所部携二十万大军围困虎牢关与汜水关两地,此次林凡计划周密,抛石车、箭楼等物全部配备上了,曹军虽骁勇善战,钟繇也是多有计谋,但抵不过大势,其下十万兵马被围困在虎牢与汜水一带,不得进也不得出。
经过时间的推移,旱灾与蝗灾的经扰早已消失不见,各地都被治理的繁荣昌盛,林凡与曹操之间就能看出民力的差距了。
林凡得大汉一半之地,有民两千万,国富民强,粮草丰仓,可轻易征调五十万大军。而曹操民力就要弱一些,如今只有兵马三十万,只得苦苦支撑。
曹操依旧与林凡僵持在颍川一线,但这次的僵持并没有打消林凡北上的决心。在经过一番激烈大战之后,各有伤亡。
攻伐半年,及至入秋,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就地势而言,曹操治下冀州、兖州、豫州、青州都可谓四战之地,并无太多天险可守,林凡在此用兵的难度要比蜀中用兵的难度小很多。
当然,曹军兵锋之厉要比陈军好很多,这就是曹操的优势。
而后曹操大手一挥,退出颍川,而去陈留布置防线,令大将夏侯渊背靠黄河,固守济南、历城一线。明显是看到豫州在战略位置上的不足。
另外一路,孙策与陆逊的联手,也是高歌猛进,沛、陈、梁、鲁等地连连被攻克。
如此一来,豫州已被林凡所得,曹操虽无奈也无用,加上被林凡所夺的司隶右半部,等同与曹操已失两州之地,损失不可谓不大,曹操的地盘被一而再,再而三的缩小,眼看已成困势。
同年,秋收之季,林凡令大军略作休息,整顿两月时间,同时也是收整豫州。要知道,战线一旦被拉长,钱财必将消耗数倍不止,而且中间地界若情况不明,极其容易给曹操找到机会反攻。
上一次的进兵与这一次的进兵比较,就布置而言相差无几,但就心里而言差的可多。上一次林凡心里隐隐有感觉,可能拿不下曹操,所以才用兵以急;这一次,林凡有了一举攻破曹操,收服北方的欲望,自然衍生了一系列运筹,所以这次用兵以缓。
两月之后,便到了秋末,孙策得林凡之意,试探兖州,奔走于泰山之间,决兵于巨安、南武阳一带。
兖州东部有一郡,正是泰山郡,顾名思义,因为泰山而闻名天下,其下有数个地方,可统称为泰山防线,曹操在此布置下重大防线,由于其地北靠泰山,南临汶水,介齐鲁之间,为中枢之地,孙策与陆逊被阻在此,不得前进。
至于最后一路,周瑜所部依旧与曹仁周旋于江淮地界,两次进兵都寸功未立,让人费解,不说也罢!
建安十三年秋,林凡越颍川正式进兵陈留。
陈留的地理位置不需多说,陈军若想问鼎黄河以北,泰山以东,继而北上冀燕,陈留是必争之地。
而且从政治上讲,陈留乃是曹军国都,士气汇聚点,陈留若失,曹操如丧家之犬,军民必定分崩离析。
从军事角度分析,陈留如若有半点闪失,林凡大军可转头西幸虎牢关与汜水关一带,钟繇顿入孤地。
陈留位置之重,曹操自是看出,就整个兖州战线而言,林凡攻兖州以西,孙策攻兖州以东,东面战线还好说,毕竟有泰山为阻,陈留可没有天险,故而曹操亲率八万大军汇聚于此,坚守陈留城。
对于以前的颍川地界,曹操的态度是该放就放,对于陈留的态度,曹操则是寸土必争,在这种情况之下,林凡率军来攻,一月时间里才攻下尉氏、扶沟、长垣三处小县,且每一次都是刀枪血雨中拼杀下来的,陈军损失颇重。
陈军数路相联,遥相呼应,声势极其浩大,无论从哪路突破,便可撑起全局,威胁北方。
南北大战,战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林凡已取得优势。
。。。。。。。。。。。。。
圉县之外。
林凡所领十万大军在二十里城外安营扎寨。
经过数日以来的试探攻防,林凡自知不可能轻易拿下此城。
事实上,战了将近一年,林凡麾下也不够十万大军了,兵力只是略胜曹操一筹而已。曹操熟读兵书,其下荀彧、陈群、荀攸等人更是深谋远虑,加上圉县城墙的雄伟,暗示着战局的种种困难。
有军士来报道:“曹操已派夏侯惇领三万人堵截水路,防备我军水路用兵。”
林凡轻笑一声道:“曹孟德果然是知兵之人!”
林凡本就有意水路派甘宁奇袭,只是曹操早有防备,看来也只能作罢了。
不过林凡也并未丧气,两军交战,本来就是相互持以兵力,所谓智计,不过是攻守之时出的破绽而已,对于曹操与林凡麾下茫茫多的智谋之士,这破绽却不好找。
边上有将校问道:“那现在如何是好?”
林凡沉吟,两眼看向远方,淡然道:“以其这样静观其变,不如分兵从侧而击,孤欲调起人马,派一将昼伏夜出,越梁国去取济阴郡,济阴若被我军所得,可将兖州拦腰截断,使其东西难顾,陈留不攻自破。”
就兖州的地势而言,和徐州相似,都是略微像个长条形状,只是兖州是横起来的,徐州是竖起来的,仅此而已。
仓促间就和众军师定下计策,甘宁请战,哪知林凡摇头道:“兴霸你先听孤说清,曹操用兵入神,必然知道济阴之重要,必然有所依持。此去侧击,危机重重。”
林凡此计,和昔日庞统之计相差无几,都是越过战线去击敌,假如能得手,那前方战线将不攻自破。
甘宁却不以为然,执意请战,此战需奋勇,也只有甘宁最合适,林凡最终点头应诺。
第626章 奇袭济阴()
甘宁急匆匆地率兵从梁国出发去攻济阴郡。
济阴郡中,尤其以定陶与成武两地为钳,地势险要。
略作分析。
从整体来说,济阴郡以济水闻名,济水非比寻常,乃为古代四渎之一。
何为四渎?即能东归入海的四条大河为四渎,长江、黄河、淮水与济水。
济水能入这四渎之名,足以见其伟名。济水之南便为济阴。
在从细处来说,定陶便是济阴郡治所,原系天然古泽,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济水、泗水两大水系,久而久之的变成了政治、军事中心,防备也严。
还有成武,成武也是历史悠久,西周初文王子封于此,就是郜国,成武即为郜国故都,东接丰、沛,南邻商丘,西望定陶,北溯黄河,下抵南四湖,地势也强。
接连几天,林凡受到消息,甘宁率三万兵马攻打济阴。初期因为隐匿而行的原因还沾了些便宜,不过到定陶之后就不得不停滞了,定陶地形险峻,山势雄厚,水势漫漫,又有朱灵率重兵驻扎于此,哪里能这么轻易攻破?
甘宁所率三万兵马,经过初期的奇袭后,改为抢攻,试探姓强攻数次不成后,最终决定辙回,却不了在半路被曹军伏兵所击,损兵折将,如若不是甘宁与徐庶两人智勇双全,这情况还真不好说。
而后甘宁与徐庶辙回人马,退往梁国暂歇,整军备战,静静等待着林凡的下一道指示。
而林凡所领的中路大军,同样杀到了高阳城下,碰到曹兵的人马,两方大战,各有损伤。
对于甘宁奇袭不成,林凡也早有预料,总不能你一用计敌军就得中计吧,曹操经营兖州多年,济阴为腹地,他自然知之甚详,林凡能看到的东西,曹操自然也能看到,对于甘宁的兵败,林凡也在预料之内。
只是计策不行,又抢攻不进去,林凡不由的郁闷,再问众人计策,一时间众人也束手无策。
林凡仰天长叹道:“果然不愧是曹孟德,用兵出神入化,水路侵扰也不行,奇袭济阴又兵败,陈留本来就难于攻克,曹军兵厉,虽不及我军人多,但战力却不差分毫,我军想全取兖州,只怕是困难重重啊,不知众将可有妙计?”
众人你望我,我望你,一时间大帐沉默,没有人多出一言。就连智可谋国的贾诩,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办法。
良久,才有谋士缓缓道:“陈留被曹操苦心经营,又有重兵把守,确实是难以攻克,强攻不妥,只是损兵折将。为今之计,只能在济水与泗水两条水路上做文章,我荆扬水军甲于天下,怎么可能让曹军占据上风?可强占之!”
林凡摇摇头道:“我荆扬水军甲于天下不假,但曹操令大军堵截,也不需控制河流全系,只要掌控一段即可,倒也将就,绝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不可以荆扬水军之强便似无敌之说。”
贾诩略作沉吟也道:“济水一道还在北方,暂且不说,就说泗水,曹军建寨于要点之处,掌控河道,实则是以步骑代水军之用,只是据守要道,也能与水军相提并论,一时之间也无法攻取。”
贾诩说完也没停下,断断续续,不知他在念叨着什么,眼睛半眯,在想着事情,未了,献计道:“主公可秘密增援甘宁将军所部,令其再攻济阴。”
二进宫!!!
这是贾诩的拿手好戏,一次不行就来两次,出其不意,大获全功。甘宁新败,且济阴中有大军防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