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奇幻人生-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庶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沉重的表情为之一缓,众将皆是如此,一些沉不住气的将军已经满脸喜色了。
沉闷至极的气氛一扫而空,甘宁突然道:“传我军令,把援军到达消息说给大伙一听,让大伙也跟着乐呵乐呵。”
李通抱拳领命,迅速下去办了,顿时,城里响起一阵响彻云霄的呐喊声。
徐庶还是尽着军师的责任,不忘劝谏甘宁道:“将军,虽有援兵来到,但如何撑过明后两天才是关键,司马懿若知晓援军不远,必定起大军来攻,不可大意啊!”
甘宁轻笑道:“军师放心,某自然知晓。”
。。。。。。。。。。。。。。。。
此时的司马懿军中,自然也受到了陈军救援而来的坏消息。
“报!陈军大将李严率四万大军已至句阳,曹洪将军在句阳设下埋伏,谁知陈军也有准备,相互厮杀一场,不分胜负,只是兵力不及陈军,只能退兵了。”
司马懿只剩下大军不到五万人,只能分出两万给曹洪设伏,自然是寡不敌众。
“什么?”司马懿略显震惊,眼神中全是不信的模样。
由不得他不震惊,若是李严援军已至句阳,也意味着就在咫尺之间,大大打破了他的计划。
同时,司马懿也和徐庶一般,在掰着手指盘算着时间,“来往陈留最快也要两三天,算算时间,他林凡增援最快也要十五天才能赶到,从孙策所部而来,最快也要十三天,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到了?”
其实不仅是司马懿,在场的朱灵、乐进等将,也都是惊讶无比,陈军援军已到,大事不妙。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就是撤兵,只是肉都到嘴边了,却要吐出去,没一个人肯甘心的。另一条路就是抓紧时间攻成武城,赶在援军到来之前吃下甘宁所部,当然,也有顾虑,要是被纠缠其中,退就不好退了。
司马懿再冥思苦想着,对于他而言,自诩运筹帷幄,实际却是谨慎的性子,现在这情况,已经大大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心中已经有了退兵的想法,但他同样需要顾虑的是以后的战场。
他若退兵,就代表这此次设计伏击以失败告终,这将大大打击曹军的士气,之后的定陶城也不好守,定陶若失,济阴战线会全面崩盘,继而连累陈留战线也全面崩盘,甚至会威胁到兖州。。。。。。。
士气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别看他司马懿现在手中还有四万多的大军,但僵持日久,若是不能建功,军心必将四散,反而陈军会更加凝实。
而且,曹操任命他为济阴战线主帅,李典、乐进等宿将都在他帐下效力,对于一个才三十岁的小年轻来说,绝对是破格提拔,曹操如此器重,一旦战胜,也还将就,一旦战败,此破格提拔就会成为有心人士攻讦他的有利手段。
事到如今,虽然司马懿属意后退撤兵,但这条路的后果不是他能承担的,仓促之间军令已下,第一时间便对成武县进行猛攻。
此时的成武县中甘宁所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不说弓弩不剩几根,就连盔甲兵器都是多有损伤,不少士卒已经是赤膊上阵,用木棍,甚至用牙咬,抵抗着曹军一波一波而来的攻势。
城墙丢了就改为巷战,一寸一寸地设立层层防线,战况激烈,寸土必争。
战场之上,甘宁却笑得开心,看着不远处亲自督战的司马懿,仰天长啸道:“司马小儿,技穷矣!”
司马懿以冷哼回应:“甘宁老儿,将要人头落地,尚不自知?”
“司马小儿,你攻的越急,表示援军就越近了,此不是你技穷?”甘宁怒斥一句,继而哈哈长笑不止道:“哈哈,爷爷人头就在此,有本事就来拿,说那么多废话作甚?”
甘宁战了数天时间了,早已疲惫,此时也是强撑着,只是他之威名,数百曹军就站在他面前却不敢上前一步。甘宁趁着和司马懿打嘴炮的期间,也在暗暗调息着力气,应付下面的征战。
另一方面,甘宁也不得不和司马懿打打嘴炮,城中的陈军就在崩溃的边缘,这几天,全靠他甘宁杀人如麻在强撑着,短短七八日功夫,死在甘宁手中的曹军士卒就有三四百人之多,不可谓不惨烈。
此时他却必须出言振奋军心了,不然陈军之中恐怕就得有人跪地求降了。
又战了一天,从白天战到天色将暗,司马懿大军损失惨重,无奈只能鸣金收兵,这一天,又让陈军熬过来了。
战后的司马懿中军大帐内,司马懿紧急招拢众将再齐聚商议对策。众将正在嘈杂的商议着如何攻取成武。
所为集思广益,不过是司马懿想要将身上干系分一分,切言道:“曹洪将军来信,李严大军来势汹汹,趁着空虚冲杀进来,我军不能挡,其军明日大概午时便能赶到成武。”
“眼下我军只有两条路能走,第一就是撤军,保存兵力以待后图。第二便是死战,明日上半天定要拿下成武城与甘宁残军,诸位可有信心,若是不成,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为了诱导众将选择退兵,司马懿将两者情况或多或少都加了些料,甚至将援军能赶到的时间也提前了一丝丝。
果然,众将都是知兵之人,全数觉得退兵为妥,司马懿只能“无奈”听从众将之令,下令退兵定陶。
此战拼的极其惨烈,司马懿大军已经不足四万人,甘宁所部已只剩五千,却终究是陈军转败为胜,占据了先机。
司马懿退兵定陶,甘宁残军与李严援军汇合一处,再攻定陶,攻守之势再易。
第641章 曹操反应()
建安十三年冬,甘宁所部在济阴终于站稳了脚跟,曹军在成武的败绩震惊了整个中原,他本就势弱,连失多地,现在准备的杀招也被化解,无功而返,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大势不妙。
此刻的林凡已经拥有天下五分之三的地盘,和两千万之巨的百姓,剩下的曹操占据青州、徐州、冀州下半部;刘备却占并州、幽州及冀州上半部,他两人分剩下这五分之二的地盘。
各地豪杰有志之士纷纷群起响应陈军,林凡陈公之名响彻全天下,有席卷天下之意。
曹操又要开始头疼了,济阴战线的不顺,立刻影响到了陈留郡,曹操苦思冥想却不得其解,踌躇满志。
左有马超与张辽所部,虽然被钟繇顶着,却也不安全;右边有李严与甘宁济阴合军,下有林凡中路大军,已经是三面夹击之势。
曹操也想放弃陈留,地盘可以不要,以后在打回来就行了,这手中的大军却是资本,不能折损太过。
但是陈留对于曹操来说意义非凡,有很重的政治压力,中原震荡人心惶惶,再失陈留就代表着曹氏气数已尽,经过连年征战,士卒也疲惫不堪了。。。。。
那边的老曹在计点着军力,自然知道这边的陈军同样是精疲力尽,经历陈留郡和济阴郡中的两场惨胜,林凡中军折损士卒,以及甘宁兵败折损士卒,加起来都快有八万余人,所剩兵力捉襟见肘,幸好有另外调军来中军补充,才缓了过来。
曹军损失也有,只是相对没有八万之多。
陈留是曹操治下国都,重中之重,曹操用以安定北方的基石,但是两败于陈军后,曹操的后方祸乱频生,二十年开创之业岌岌可危,其中最瞩目的还是皇室的趁机作乱,刘协趁着曹操左右不支的时候,又开始商议干掉曹操了。
刘协不知道林凡也是狼子野心吗?
并不是,他天资聪慧,必然是知道的,只是天下大势已经不是他能阻挡的了,这些年过来,刘协也看淡了,林不林凡的跟他没关系。
反而是曹操数十年来的欺辱,让他竭尽全力想要报仇。
当然,刘协的起义还是未成,他的一切都在曹操掌控之中,一阵腥风血雨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拿着血迹斑斑的宝剑,曹操也不避嫌,就来丞相府中召集众人议事,济阴失守的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陈留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曹操当场抱头痛哭道:“可恨林子瞻,连年攻战不休,济阴若失,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如今孤欲举各路大军,破釜沉舟,就在这陈留城下,与林凡决一生死,诸君以为如何?”
这个时候荀攸挺身而出道:“此时陈军气势正盛,我军连败,兵无战心,只可拒守北方,寻觅良机再战。”
“退退退,要退到什么时候啊!”曹操抱头怒斥。
“主公毋需急躁,林子瞻以兵势攻占兖州大部之地,其势必不能长久,且战线越拉越长,于我等有利,只需寻得一良机,战败林子瞻,凭借着主公在兖州的声望,兖州之地定可一一收复。”
“谈何容易啊,欲求一胜而不得啊!”曹操长叹道:“就算孤想罢兵,但林凡如此咄咄逼人,只怕他不会善罢甘休啊。”
荀攸继续道:“现在形式不如人,丞相只可退守,不利出击。”
曹操忽然愤然道:“司马懿啊司马懿,何其不幸!”
荀攸立刻肃容道:“主公,司马懿此计并无半天差错,林凡援军到的太快,也怨不得他,请主公明鉴,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切不可猜忌。”
曹操点头:“孤不过感慨,司马懿之能,孤自然知道,孤无意责罚,依旧让他据守济阴,便能说明。”
话说到这里就不能再说了,林凡必定是早先得到了消息,援军才去的如此之快的,有可能是行事不密,倒也将就。
又或者是有人报信,那才是危险。。。。。
毛玠忽然道:“此时林凡野心勃勃,有席卷天下之意,不如游说刘备,联手抗林?”
其实上次他曹操就准备和刘备联手了,只是后来军中生疫,大战顿止,至于与刘备商议的情况如何了,也被曹操压了下来,就算心腹的毛玠等人也不知道,今日才有此问。
曹操挥袖道:“此事孤自然知道,也有作为,可暂且不提,就说说如今陈留该何去何从吧!”
荀攸郑重道:“主公,此时情况危急,还应撤兵才是,陈留被三面包夹,已经不可以此为守,不如且退,往泰山郡下寨。”
荀攸这话说完,立刻就是一大堆的反驳之声,皆是以江山社稷之重,不可轻退为由,甚至有人已经开始骂荀攸了。
确实,荀攸说的有些过分,只是此等危急时刻,他也没心情多解释了,继续道:“主公且在泰山郡设下第一道防线,在黄河渡口设下第二道防线,最后在临淄设下第三道防线,层层抵抗,依照地势地利与林凡一战。”
厅中吵吵声不断,却有多智之人,晓得其中利害,没有过多反驳,正在冥似苦想,曹操想了一会,问荀攸道:“是不是太急了,济阴毕竟还没丢,陈留也不是不能守!”
“主公,我军应该寻找的是杀败陈军的机会,而不是在继续和他僵持,试问主公,留在陈留可有战机?”荀攸匆忙而又正色道:“再者说了,此刻形势大变,已经是三面夹击之局,诸位还不晓得其中危险吗?我军如履薄冰,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不能有啊!”
曹操略做沉吟,全是荀攸在说,也没个参考对象,
此时的厅中荀彧也在,只是一言不发,曹操匆忙问计道:“文若有何高见?”
荀彧平日里素有惊世之论,现在却淡淡一笑,道:“一切全凭丞相做主。”
一听这个称呼,曹操便知道坏了,满厅谋士也是纷纷皱眉。
他曹操与汉室素有矛盾,荀彧对汉室有亲近之情,夹杂在其中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而现在,当自己再与汉室发生冲突之后,荀彧也做出了他的选择。。。。。。。
曹操怔怔不言,眼神中透露着惊疑与悲怆。
第642章 议取虎牢()
建安十四年春,在经过一段时间沉寂之后,济阴已经成了破绽之地,林凡再调大军入济阴,定陶再次爆发强烈的战争,已经岌岌可危。
秘密策划之后,曹操无奈也只能从陈留撤离,平白将陈留送给了林凡,同时也意味着将他曹魏之气运也丢弃了,一时之间,战火燃烧到了兖州腹地,甚至快摸到黄河了。
泰山战线主帅孙策在陆逊的辅佐之下,率兵马六万就在泰山之外安营扎寨,以期牵制曹军在泰山郡一带的兵力。
而张辽与马超两部两军尚有十五万大军,在杜袭、赵俨等人的策划下,紧紧围困住虎牢关与汜水关一带,钟繇在其中十万兵马,已经所剩无几,但就算情况恶劣,钟繇依旧是不敢怠慢,连关布守,隔营下寨,严阵以待。
事实上,战局牵一而发动全身,济阴战线的兵败不利,导致陈留全线崩盘,陈留不得不撤,又导致虎牢关与汜水关一带成为孤地。
曹操也想带着钟繇大军撤退,但局势已经让他无法掌控,钟繇大军被两倍于己的大军团团围住,注定要成为孤军,成为弃子。
曹操多派粮草给虎牢关,希望钟繇能坚守,也算是有所作为了。
而中路大军的林凡如此能静观其变?在贾诩的用计之下,衔尾追击曹操追赶了一程,而后彻底入驻了陈留。同时派大将黄忠领兵三万万去甘宁帐下听令,将战线扩大到济阴郡,清理出一条东进道路来。
各路之中打的火热,却只有江淮之地的周瑜依旧毫无进展,林凡连连发书斥责,却根本无用,说好的五路大军,其实只是四路而已。
兖州西半部的胜利对于陈军的意义重大,经过一年多兵力不断消耗,连续征战之后,终于扣开兖州的大门,攻占陈留,扼住济阴,便能持续进兵东郡,继而将战线扩充到黄河流域,打开了入侵河北的大门。
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带发生的这场战争,足以决定整个天下的走势,就目前来看,陈有横扫天下之意,曹操相对弱不少。
曹操从陈留撤退之后,却没有听从荀攸的建议,去往泰山布置防线,而是来到了官渡。
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不远处便有济水分流,其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兵家必争之要地,西与虎牢相通,东能遁入泰山,还能连接黄河以北半步冀州,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