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第212部分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212部分

小说: 开着房车回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廉闻言愣了愣,然后苦着脸应了声,弯腰在殿中四处捡稻种。

    李世民则目光凌厉地盯着李浩看,李浩微微低着头,一动不动,连表情都未有太大的变化。

    “当真亩产七百斤?一年两熟?”李世民问。

    “回陛下,是的。”李浩点头道,“这水稻微臣今年已经种过两季了,不然绝不敢跟陛下说大话,咱们关中的气候和水土不适合种植水稻,所以只能一年两熟,微臣猜想,岭南道若是种植这种水稻,或许可以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李世民再次震惊,愣在那里许久,终于缓缓道,“倘若这一切是真的,那么此乃泼天之功,从此天下百姓再也不用为粮食担忧了。”

    李浩颔首道:“诚如陛下所言,这也是微臣献此稻种的初衷,微臣称之为高产水稻,陛下不妨为此稻种取名,以纪念此稻种。”

    “这个……等朕派人亲自种植后再说吧。”

    李浩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其实在家中已经为此水稻想了一个名,可称之为贞观水稻,从此以后,哪怕是过千百年,百姓吃到这水稻的稻米,都会感念吾皇圣恩。”

    李世民闻言双眼好似灯泡,直放光,李浩的这个建议太特么赞了,要是这水稻当真高产,而且一年两熟,取名为贞观水稻的话,以后老百姓只要一吃饭就想到他天可汗李世民,这是要流芳万古啊,哪怕自己的唐王朝被子孙败没了,那又怎样,自己的名字会被世代称颂,虎死留皮,人死留名,这可比让史官不断美化历史来的更有效啊。

    李世民暗暗激动了许久,点头道:“嗯,贞观水稻?好名字,倘若此水稻当真如你所说的那般神奇,那就叫贞观水稻又何妨,哈哈。”

    李世民现在好开心,好开心。

    李世民见李世民终于开心了,也得意一笑,拱手道:“陛下,微臣求娶文成公主之事……”

    李世民一听这话顿时敛起了笑容,忽然道:“你不提这事倒也罢了,你既然提起了,朕问你,你和李道宗订下的婚书是怎么回事?”

    李浩不慌不忙道:“陛下,江夏王其实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到外邦去,但陛下有命,他不得不从,可前段时间,吐蕃悔婚,江夏王赶紧找到微臣,说愿意将女儿嫁给微臣,为的就是怕陛下又将文成公主许配给其他番邦。”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又蹙眉问,“那他为何找你,不找其他人?”

    李世民这是怀疑李浩和李道宗关系不简单,李浩早就想到这一点了,咧嘴嘿嘿一笑,反问道:“陛下,敢问放眼大唐,还有哪位后辈能比得上微臣?”

    李浩这句话很装逼,非常装逼,而且他居然在李世民面前装逼,太嚣张了,李世民闻言愣了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用手连指李浩:“你呀你……果然还是这么混账!这李道宗倒真是会挑女婿啊。”

    李浩顺便拍马屁道:“不是江夏王有眼光,而是陛下有眼光,是陛下对微臣青睐有加,称微臣是大唐英杰,江夏王觉得陛下不会看错人,所以才选了微臣。”

    “好好好。”李世民道,“诗狂,虽然你献上了水稻,不过你与文成公主的婚事,必须等朕派人种出这高产水稻后才能答应你,至于吐蕃的求亲,朕暂且也不推了,此事先拖着,如何?”

    李浩抽了抽嘴角,这老狐狸,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老子都用人头担保了,还是不相信老子。

    既然李世民这么说了,李浩也无奈,刚准备答话,忽然殿外有人高声传报:“启禀陛下,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真腊,五国使臣太极宫外求见!”

    “嗯?”李世民闻言眉毛一挑,露出满脸疑惑之色,“他们来干嘛?”

    疑惑归疑惑,他还是宣见了这五国使者。

    过了许久,五国使臣排成一排整齐进殿,见礼之后,李世民摊手问:“五位使臣忽然请求见朕,所为何事?”

    天竺使者躬身行礼道:“天可汗陛下,天竺使臣阿莫尔受国王所托,向天可陛下求亲,请求迎娶大唐文成公主。”

    李浩和李世民闻言纷纷惊讶瞪眼,而这时,格萨使者也躬身道:“天可汗陛下,格萨使臣受可汗所托,向天可汗陛下求亲,请求迎娶大唐文成公主。”

    李浩和李世民对视了一眼,他们看出来风向似乎不大对了。

    接着另外三国使臣也纷纷发言,每一个使臣都是请求迎娶文成公主,好嘛,李世民和李浩看出来了,没错,他们是来搞事情的。

    李世民很生气,要不是因为李浩刚刚给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估计现在就要怒叱这帮混蛋了,五个人结伴来求亲,而且还是求娶同一个公主,有这么办事的吗!

    李世民满脸愠色,久久不言,他在想怎么回绝这帮家伙,李浩则也动起了心思,他看得出来,这事情明显是禄东赞搞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添堵,不得不说,禄东赞这招还真不错,用外交来施加压力,李世民想要拒绝,必须有个非常好的借口,否则这五国都被拒绝的话,再加上一个吐蕃,一共六国,到时候在边境之上,六国一起给大唐添堵,老百姓又要遭殃了。

    这就像一个农夫家里养了六个儿子,但过年只做了一件新衣服,给谁穿都不合适,全都不给吧,也不合适,李世民头疼了。

    李浩沉思了半晌,忽然走到殿心,道:“陛下,微臣也求娶文成公主。”

    李世民见状愣了愣,立刻会意,李浩应该是有主意了,于是他很配合地道:“诗狂,你莫要搅和。”

    李浩道:“陛下,微臣是真的爱慕文成公主殿下,请求陛下恩准,倘若陛下不愿,微臣愿与五国使者比试一番,哦,对,还有吐蕃使者,微臣愿与这六国使者进行一场公平比试,各凭本事争夺公主。”

    其余五国使者闻言纷纷赞同,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他们就不信了,六个人还比不过一个禄东赞?

    李世民见状暗喜,李浩这方法不错,来个比赛,把其他人都刷掉,愿赌服输,没脾气了吧,没借口了吧,便点头道:“好,就如此办,你们且先回去,朕与众臣商议一番,这比试该如何进行,商议好后,朕会发旨意告知你们。”

309章:殿前斗智(上)() 
这些使者自然没有异议,他们也猜到李世民和李浩可能会暗箱操作,不过没关系,让李浩娶文成公主也挺好,起码可以让禄东赞丢人,他们的目的是针对禄东赞,而不是李浩。

    打发走了五位使臣,李世民道:“诗狂,你说这次比试该如何进行?”

    李浩道:“比试自然分武试和文试两种,不过武试太过野蛮,难登大雅,而且吐蕃国师武艺高绝,微臣自知不是对手,还是进行文试吧。”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李世民点头道,“你回去准备准备,朕好好想想该如何出题,到时候朕会派人透露给你。”

    “陛下!”李浩道,“陛下可千万不要出什么诗词文章的题目,那样只怕禄东赞不服,说陛下偏袒微臣。”

    李世民闻言蹙眉:“那倒让朕为难了,该如何出题呢?”

    李浩道:“陛下可出一些智计方面的题。”

    李世民担忧道:“禄东赞号称吐蕃第一智者,考智计……你有把握赢他吗?”

    “微臣有十成把握。”李浩淡笑点头,开什么玩笑,他领先禄东赞一千三百多年,这还比不过的话,直接一头撞死算了。

    “好。”李世民开怀点头道,“反正朕也会透露试题给你,可保万无一失。”

    隔日,圣旨下达四方馆,让六国使者于十月初一大朝会觐见,与李浩一起参与殿前比试,争夺文成公主,六国使者纷纷领命。

    吐蕃使者团的院中凉亭下,巴苏陀和禄东赞在喝茶,他们对李浩发明的茶爱不释手,喝了片刻,巴苏陀问禄东赞:“大相,此次的殿前比试,恐有猫腻啊。”

    禄东赞淡定喝茶,道:“此事本相自然知晓,李浩此子,奸计百出,如果不使诈,那便不是他了。”

    巴苏陀担忧问:“倘若唐皇偏袒李浩,徇私舞弊,那该如何是好?”

    “这个你不必担心。”禄东赞搁下茶杯,自信一笑,“你以为本相这吐蕃第一智者的称号是浪得虚名吗,本相自有应对妙法,那李浩也就能耍耍阴谋诡计而已,若论智计,他又岂是本相的对手。”

    巴苏陀见状坦然一笑,道:“那某家就要提前恭喜大相了,此次殿前比试之后,大相将不再是吐蕃第一智者,而是天下第一智者了。”

    禄东赞继续喝茶,微笑不语,显然是默认了巴苏陀的话。

    十月初一,大朝会如期举行,这一次的大朝会,许多久不上朝的人都来了,就连魏王李泰,吴王李恪都来参加了,他们也很想见识一下这殿前比试。

    李浩早已收到了李世民派人送来的试题,李浩看过李世民的试题之后,淡然一笑,除了九曲穿珠之外,其他的试题都是小儿科。

    大朝会开始,群臣入殿,拜礼,然后李世民道:“宣吐蕃、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真腊六国使者觐见。”

    黄门高声重复:“宣吐蕃、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真腊六国使者觐见!”

    六国使者大步入殿,禄东赞走在最前面,没办法,谁让吐蕃在这六国之中最强呢。

    进殿行礼后,李世民道:“今日朝会的头等大事,便是要进行殿前比试,由你们六国使者和大唐蓝田县侯李浩七方参与,最后胜出者,方能迎娶文成公主。”

    “遵命!”

    “蓝田县侯李浩何在!”李世民喊李浩。

    李浩出列行礼:“微臣在。”

    李世民道:“既然七方已到齐,那么朕说说今日比试的方法,今日比试,不比武艺,不比诗文,比的乃是智计,朕出五道难题,能解开最多题者,便算胜出,各位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李浩和五国使者齐声应答。

    禄东赞却忽然道:“葛尔东赞有异议。”

    李世民闻言眉头一蹙,不悦问:“吐蕃大相有何异议?”

    禄东赞道:“陛下,既然是考智计,葛尔东赞觉得,应该由参与者每人出一道题,一共七题,能解开题目最多者,算作胜出。”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李浩眯眼看了一眼禄东赞,暗暗佩服禄东赞果然聪明,为了防止李世民暗箱操作,居然提出由参赛者各出一题的绝妙方法,那么如此一来,绝无作弊的可能了,看来他也对自己的智商很自信啊,不过没关系,李浩也很自信,参赛者出题就参赛者出题。

    李浩自信,但李世民担心啊,他担忧地望向李浩,李浩微微闭目,向他点了点头,意思很明显:“没问题”。

    李世民便道:“好,那就按禄东赞所言,由参赛者每人各出一题!”

    禄东赞忽然又道:“陛下,为防有人串通,葛尔东赞建议,将七位参赛者都分隔开。”

    其余五国使者闻言纷纷变色,面面相觑,他们的那点小心思全被禄东赞识破了,倘若当真公平比智计,他们根本没那自信跟禄东赞比。

    李世民再次向李浩投去一个询问的目光,李浩还是点头,李世民便高声道:“来人,抬屏风!”

    一声令下,众宦官开始忙碌,过了好一会儿,殿上用屏风隔出了七个单间,宛若小房间一样,每个小单间之间隔开两尺,中间还站着金吾卫,以防有人传声作弊。

    李浩望着这比试场地的布置,摇头暗叹:“禄东赞在吐蕃做大相真是屈才了,他应该去做监考老师。”

    禄东赞终于满意了,李世民却不太开心,皱着眉头问:“禄东赞,这下你可满意了?”

    禄东赞拱手道:“回陛下,葛尔东赞没有异议了,可以开始了。”

    “好!”李世民高声道,“七位,入场吧。”

    七人纷纷入场,葛尔东赞就在李浩旁边那间,单间中有书案,案上有文房四宝,供他们写答案用的。

    看到他们入场坐定,李世民给了许廉一个眼神,许廉高声道:“比试开始!请沙漏!”

    只见一个宦官捧着一个小型沙漏过来,递给了许廉,许廉接过来放在李世民案头,这沙漏是李浩家的玻璃作坊产的,雕工精细,十分别致,价格也是不菲,现在李浩的玻璃作坊可不只是做镜子和玻璃杯那么简单了,为了赚钱,还是要不断创新啊。

    李世民将沙漏翻转过来,细沙顿时便开始往下漏,十分快,李浩测过,细沙全部漏完要五分钟,也就是古代所说的一盏茶的工夫,最大误差不会超过十秒。

    见李世民翻转了沙漏,许廉再次高声道,“按顺序来,由天竺使者最先出题,出题内容不可有疆域之分,一盏茶时辰内不出题,视为放弃出题权。”

    所谓的出题内容不可有疆域之分,就是说,不能把自己国家的一些偏僻的知识拿出来问,比如,天竺使者可以问,大象的鼻子有多长,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其他几国的使者估计这辈子都没见过大象呢,谁特么知道大象的鼻子有多长,出题考智慧,不是考常识。

    黑黝黝的天竺使者绞尽脑汁在那想,想了许久之后,哭丧着脸道:“我没有准备,不出题了。”

    他居然主动放弃了出题权,李浩有点惊讶,但他仔细一想,立刻释然,这个比试的方法是禄东赞临时提出来的,他们当然没准备什么难题,一紧张,更会将以前曾经遇到过的难题给忘了。

    接着便是格萨国的使者出题了,格萨国使者也没想出什么好题目,最后放弃。

    接下来是真腊国使者出题,真腊国使者想了想,道:“一支竹竿,一丈长,一人将其拿在手中,问如何在不截断竹竿的情况下,通过三尺宽七尺高的门?”

    李浩听到这个题目顿时惊呆了,尼玛,这算什么难题?小学生都能轻松回答呀。

    李世民一翻沙漏,许廉高声宣布:“开始答题,限时一盏茶的时辰!”

    李浩无奈,题目虽然简单,感觉智商被侮辱了,但还是要答,在纸上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